道德与法治一练通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领域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主题七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课时22科教兴国与创新教学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道德与法治一练通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领域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主题七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课时22科教兴国与创新教学课件

课时 22 科教兴国与创新 1.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 识记 ) 2.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 理解 ) 3. 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 理解 ) 4.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运用 ) 一、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改变生活 1. 含义 ( 正确认识创新 ) :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 , 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 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 , 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 , 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 , 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考点 37 创新 ( 九上第二课 ) 2. 意义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 , 推动社会获得长足进步。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 , 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 , 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 , 激发潜能 , 超越自我。 (4)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 ,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 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3. 原因 ( 为什么要创新 ) (1)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 , 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 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2)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 , 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 ,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唯创新者进 , 唯创新者强 , 唯创新者胜。 (4)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6)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 科技成果 (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 嫦娥、鲲龙、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 2 )取得这些科技成果的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 , 开拓创新。 5. 创新驱动发展 ( 1 )战略目标 ①第一步 , 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 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②第二步 , 到 2030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 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 ,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 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③第三步 , 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 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 2 )意义 ①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②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 , 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③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④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6. 坚持创新发展的做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 我国的创新现状:目前 , 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 成就 ) , 但从整体上看 , 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 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不足 ) 。 2. 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 , 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 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1 )内涵:当今社会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 ,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 , 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 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 , 每个人都是创业者 , 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二)创新永无止境 ( 2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 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 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 , 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 3 )企业如何创新 ①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 提高企业效率。 ②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创新。 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坚持市场导向 , 打造自主品牌。 ④发扬创新精神 , 自强奋斗 , 敢于突破。 ( 4 )创新精神的表现 创新精神 ,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 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 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 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 青少年科技创新 ( 1 )原因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 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 ③青少年思维敏捷 , 富有创新活力。 ④科技创新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 2 )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②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③有利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5. 保护知识产权 ( 1 )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创新的时代 , 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 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 , 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 2 )如何保护 ①学习相关法律 , 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②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 , 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 , 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③拒绝购买盗版产品 ,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④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⑤如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 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6.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做法 ( 1 )国家 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 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⑤坚持对外开放 ,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加以创新。 ( 2 )青少年 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敢于创新 , 善于创新 , 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③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努力探索 , 注重实践 , 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 注意对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④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 敢于质疑 , 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 ⑤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高观察力 , 培养创造性思维。 7. 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1) 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 有利于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3)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 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 建设创新型国家。 (4)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 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 科技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科技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法治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9.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 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 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 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我国教育发展现状 1. 成就: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 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 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 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教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 教育发展依然不均衡 , 地区、城乡间教育水平差距大 ; 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 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 , 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二、教育 (二)教育的重要性 (1)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 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 中国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关键在人才 , 基础在教育。 【 易混辨析 】 1. 有人认为 : 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 , 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创新满足了个人的兴趣 , 个人在创新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同时 , 因为创新提高了效率 , 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 让大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 有人说 , 创新就该追求原创 ; 也有人说 , 我国发展起点低 , 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在发展起点低的情况下 , 先从模仿他人的技术开始 ,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 尤其在核心技术上开发自己的优势 , 这也属于创新。在经济条件和科研实力具备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研发 , 自主创新 , 从无到有 , 提高自己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 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全面落实国家和陕西省 2019 年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 调动各区县、开发区工作热情 , 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科技工作的内生动力 , 形成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合力 ① ,2 月 20 日 ,2019 年西安市科技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召开。会上印发了 《2019 年西安市科技工作要点 》, 确定了西安市 2019 年科技工作目标: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 4.8% 左右 ,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0%, 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技术创新中心 ) 、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超过 250 家 , 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 2 500 家 , 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 1 980 家 , 科技金融累计贷款额度超过 150 亿元 , 科技信贷服务企业数达到 1 500 家以上 , 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 1 000 亿元。 材料二 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2019 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于 2019 年 8 月 15 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展示范围包括科学仪器及实验室仪器展区、教育装备及智慧教育展区、环境监测展区、食品安全展区和无损检验及理化检验展区 ② 。 材料三 2019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会场暨 2019 西安国际创业大会活动 6 月 13 日至 19 日在西安举办。活动周期间 , 西安举办“ 2+8+N” 系列活动 , 打造双创盛宴。其中 , “2019 陕西 · 西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展 ③ ”将主要展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3D 打印、 AR/VR 等硬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成果以及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高校双创示范基地、科研院所、众创空间等的创新创业成果。 【 素材探讨 】 ① 创新的重要性(重视创新的原因)。 ②通过列举科技创新成果 , 分析取得成果的原因。 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展给我们的启示。 【 素材设问 】 1. 西安市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唯创新者进 , 唯创新者强 , 唯创新者胜。 (3) 从整体上看 , 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 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2019 年西安市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1) 市民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 西安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根据材料三 , 说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你哪些启示。 (1)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 , 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创新 , 善于创新 , 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努力探索 , 注重实践 , 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 注意对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 敢于质疑 , 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高观察力 , 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每个人都是创业者 , 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