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题库:记叙文阅读(15 篇) 一、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蜂鸟筑巢是芳邻 林 希 ①第一次去儿子家,就看见一只小鸟振着翅膀停在一株灌木旁,似是在花丛间觅食。 ②蜂鸟,我像是看见世外奇景似的惊喜激动,小蜂鸟披着碧绿碧绿的羽毛,嘴巴细长,脖子底部羽毛鲜红,翅膀几乎透明,阳光下闪动得极是晶莹,尖尖的嘴巴伸到鲜艳的花蕊里,和艳丽的鲜花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③住下之后,时时都能看到小蜂鸟,无论是钻进花丛吸食花蜜,还是落在树枝上稍事休息,我都像欣赏美景一般呆呆地看着。而且我还有一点摄影爱好,有一套很不错的摄影器材,眼前有这样的景象,正是拍好照片的良机。 ④想拍一幅好照片太难了,蜂鸟飞得极快,看见蜂鸟飞过来了,你举起相机,再抬头,早无影无踪了,好在蜂鸟在花丛间吸食花蕊时总要停留一些时间,早早地调好快门、光圈,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真还捕捉到了几个好镜头。 ⑤一天,突然发现灌木枝叶间出现了一个小鸟窝,半圆形,类若半个鸭蛋壳,外面一些枯叶,里面细细的羽毛,还铺着薄薄一层软软的茸丝。毋庸置疑,一定是蜂鸟要在这里筑巢安家了。 ⑥筑了巢窝,产蛋的日子应该不远了,时时,我在窗内隔着玻璃向外观察,白天看不到小蜂鸟的身影,只有到天色将晚,才看见小蜂鸟在巢里卧着,好像也没有什么动静。 ⑦大约过了一星期,一天早晨,我又站到高处向窗外望去,突然眼睛一亮,鸟巢里多了两颗鸟蛋,蜂鸟蛋比鸽子蛋小许多,椭圆形,颜色雪白,晶莹剔透,明明就是两颗玉球。 ⑧从此,小蜂鸟再不远飞了,大部分时间蜷伏在窝里,想来一定是“孵窝”了吧,孵窝的蜂鸟十分安静,也不再那么怕人,明明发现有人立在鸟窝附近,它也不肯躲避飞走。 ⑨不能放过大好的拍照时机,远远的,我选好角度,举起相机,拍下了蜂鸟孵窝的照片,孵窝的小蜂鸟极其安详,和所有快要做母亲的生命一样,它对外界的动静不再警惕。 ⑩远远地抱着相机,躲在蜂鸟不会发现的角落里,将相机定在无声状态。匆匆按下快门,蜂鸟虽然听到了相机的声音,却岿然不动。收起相机,匆匆离开,再不敢打扰母亲蜂鸟的神圣时刻了。 ⑪人的尊严,正是要尊重其他生命的尊严。 ⑫蜂鸟窝里孵了十几天,一天早晨,发现鸟窝里没有蜂鸟了,站到高处往下看,鸟巢里小生命破壳而出了,两只红红的小东西,比拇指肚还小,没有眼睛,只能够分辨出头和身子,一动不动,对外界没有丝毫感觉,好像还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生命。 ⑬母亲蜂鸟飞走觅食去了,从此,鸟窝里轻易看不到母亲蜂鸟的身影了,它要维系自己足够的食物,还要喂养两个小生命,母亲蜂鸟不在鸟窝里,正好给我留出了拍照机会,几乎每隔几个小时,我就要观察鸟窝里小生命的状态,本来我以为母亲蜂鸟出去觅食,它借住我家的廊沿筑窝,我看看它的孩子,应该理直气壮了吧。 ⑭殊不知,就在我站在高处拍照的时候,我发现母亲蜂鸟正藏身在不远处的树叶间,警觉地观察鸟窝附近的不速之客,待我离开,母亲蜂鸟突然从树丛间飞下来,一定是查看它的小生命有没有被刚才那个老家伙伤害。 ⑮没有多长时间,小蜂鸟尖尖的小嘴从鸟窝里伸出来了,小蜂鸟尖尖的小嘴东转西转,分明是在等待母亲喂食。母亲蜂鸟喂食的瞬间实在太美丽了,母亲蜂鸟振动翅膀停飞在鸟窝上端,两只小蜂鸟伸出尖尖的嘴巴,争着寻找母亲蜂鸟带回来的食物,那景象令人怜惜。 ⑯为了拍照母亲蜂鸟喂食的照片,我一连等待了好几天。终于一张母亲蜂鸟喂食的照片,为我观察蜂鸟繁殖过程画了句号。 ⑰我看到了生命繁衍的全过程,看到小生命来到世间的美丽瞬间,看到了母爱,看到了母爱的责任和温馨,看到了生命给世界创造的点滴美丽,蜂鸟虽小,体重只有三四克,但它们仍然负有点缀美丽世界的神圣责任。 1.文章记述了“我”观察蜂鸟繁殖的过程。请在下列表格中补充恰当内容,概述“蜂鸟”繁殖过程中的特点。(3 分) “蜂鸟”繁殖的 阶段性呈现的特点 阶段 筑巢 (1) 产蛋 椭圆形,颜色雪白,晶莹剔透,像两颗玉球。 孵窝 (2) 破壳 两只红红的小东西,比拇指肚还小,没有眼 能够分辨出头和身子,一动不动。 喂养 (3) 2.选取文章写“我”拍摄到了蜂鸟的二组照片?并说明这些照片表现出蜂鸟怎样的特点?(6 分)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鸟巢里多了两颗鸟蛋,蜂鸟蛋比鸽子蛋小许多,椭圆形,颜色雪白,晶莹剔透,明明就是两颗玉球。 (2)母亲蜂鸟振动翅膀停飞在鸟窝上端,两只小蜂鸟伸出尖尖的嘴巴,争着寻找母亲蜂鸟带回来的食物。 4. 谈谈你对“人的尊严,正是要尊重其他生命的尊严”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夕颜花儿开 麦淇琳 ①夏夜,屋里闷热,走到院内,篱笆的藤蔓上开着大朵的夕颜花,幽芳四溢。我在花前徘徊,心知只要天一亮就看不到夕颜的绽放,心里不免感到惆怅。墙角石缝中坚韧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动。一个 16 岁女孩的脸,渐渐浮现出来。 ②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的是一身湖兰色的衣衫,发间系着白色发带,黑亮的眸子漾着灵动和朝气。那个暑假我们一家刚搬到鼓新路不久,天刚蒙蒙亮,我散步到了附近的八卦楼。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 ③我满心欢喜,看了又看,可转瞬间,那花瓣顾自闭拢,泛黄,最后皱缩在一起,蜷曲成很小的一团。正叹息间,身后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夕颜花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回头时,看到一双晶莹的大眼睛,一个女孩手提一个大篮子,很乖巧聪灵地站在我面前。 ④女孩很与人亲近,很快我就知道了,她叫霜菊,比我还小两岁。也知道她父母身体都不好,母亲常需要抓药调养,父亲前几日才动的手术,她要代替父亲去海边抬海蛎到市场上卖。 ⑤霜菊看看我又看看那消瘦的夕颜花,十分高兴地说:“我家里还有些去年的种子,若姐姐喜欢这小花,明日我给你带些来,种在花盆里,无需多少时日就能发芽长叶。” ⑥第二天,我依约去市场找霜菊,刚走到菜市口,就见霜菊挑着担子在前面走。两头的篮子很沉,走一步就晃一下。我正要喊霜菊,一个戴袖章的治安员拦住了她:“有照吗,谁许你在市场摆摊的?”霜菊放下扁担,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治安员。 ⑦“苏志强……这不是你吧?”霜菊小声地说:“叔叔, 这是我爸办的照,这几日他病了,我替他来摆摊的。” ⑧“不行,各个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管理?”我推开拥挤的人群向前,从布兜里掏出路上买的瓶装甘蔗汁递过去,为霜菊求情。治安员看看霜菊瘦弱的模样,这才摆摆手走开,霜菊翘起嘴角,眼睛里明显闪烁出许多惊喜来,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用花手绢包裹的东西给我。打开,二十多粒黑色细小的种子安静地躺在手绢里。 ⑨这天早晨十点多钟,我在院内支起画架,手握画笔在纸上飞舞。霜菊着一身蓝,捧一盆绿萝慢悠悠地进来。我抬头注视,见她身边开着一丛紫阳花,衬得人亭亭玉立,宛如画中。 ⑩“呀!姐姐你在作画吗?”霜菊连忙放下手中的绿萝,跑到身边,手触摸着画板,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我看到霜菊的眼睛里闪着耀眼的光芒,霜菊又缓缓地说:“将来我也要去美术学院学画。”想到霜菊的家庭环境,这个愿望恐很难达成,我沉默着…… ⑪夕颜开花的某个夜里,霜菊的母亲终于没能扛住病魔的摧残。我见到霜菊的时候,她明显瘦了,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但眼里的光却充满了坚毅。此后,霜菊既要为家计奔波,还要照顾父亲,而我也为准备高考而忙碌起来,渐渐与她少了联系。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关于霜菊的记忆也渐渐淡去。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听完一场美术讲座,出来的时候,见一个身穿湖兰色长裙的女孩从 Z 型楼梯走过,就这样穿过时光,轻触我记忆的缝隙。我以为我已经忘了她,可她却忽然在我记忆的底片上显影。 ⑫我一直以为霜菊仍然居住在鼓浪屿的小民房里,或许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可她这些年不仅把父亲照顾得很好,还坚守本心,考上我所在的这所美术学院。我很奇怪,她是怎么从生活的沼泽里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⑬霜菊说,夕颜也叫夜光花,它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即便生命是娇嫩而短暂的,夕颜也有一颗寂静而勇敢的心,让自己拥有生命不可抗拒的向上力量,摇曳出斑斓姿彩,兀自温暖,兀自清香…… (选自《新青年》2018 年 10 期) 1.文章回忆了“我”与霜菊交往的三件事情,请分别加以概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 (2)“霜菊连忙放下手中的绿萝,跑到身边,手触摸着画板, .. . .. 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 段写霜菊“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但眼里的光 却充满了坚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 分) 4.文章以“夕颜花儿开”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偷”字 高巧林 ①七岁那年,虽然已经萌生了最初的求知欲望。开学前,村小学校里的老师上门来动员我这个学龄孩子,可惜最后,硬是被父亲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顶”了回去。而我呢,只是在阳光底下见了个彩色肥皂泡似的——美好的希望一下破灭。 ②此后,多少个清晨,我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个背着书包上学去,羡慕之情无法形容。村小学校坐落在村庄南头,沿着弯弯的河边小路,走上七八分钟就到了。 ③记不得哪天,我禁不住痒痒的脚,跟随背书包的同龄人,偷偷地走进村小学校。 ④起初,只是在敞开着的泥地操场上无所事事地转悠,或者去哪处墙角边捡些破碎的纸张、耗尽了蓝油的复写纸和黄豆大小的粉笔头等。后来,挡不住书声的诱惑,也就壮着胆子,厚着脸皮,一步步趋近教室,抻颈探脑地趴在走廊边的窗沿上,看语文老师如何操起白粉笔,运用或像水滴或像豆芽或像火柴梗或像钉钩的笔划,将一个个神秘的方块字写在光溜溜的黑板上。随后,又支棱起耳朵,静静地听着语文老师,如何操着宏亮的嗓音,将方块字一个个地念出来,并让他的学生们跟着他念上三遍。响亮的读书声犹如巨大的气浪,呼啦啦冲出窗口。我暂且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就下意识歙动嘴巴,轻轻地跟着念。 ⑤一次,我正趴在窗沿上有模有样跟着念字时,我的目光与老师的目光突然“狭路相逢”。我猝不及防,迅速躲开,尴尬与慌乱不可言喻。不过,尴尬与慌乱退场后的我,依然是满怀欣喜的,因为,我开始带着沉甸甸的获得感,走到无人处,把捡来的一截枯枝当作粉笔,把怎么也涂不完的泥地当作黑板,歪歪扭扭涂上几个自以为正确的方块字。 ⑥后来,随着智商的发育和经验的积累,我的“偷”字目标开始转向更广的空间,更多的领域。除了去学校“偷”字,还会去刷着标语口号的粉墙“偷”字,去刻着谁家户主姓名的竹篮木桶上“偷”字,去贴在公房墙端的社员收支往来表上“偷”字,去生产队读报员的嘴巴里“偷”字,去广播喇叭里“偷”字,去乡村露天电影的银幕上“偷”字…… ⑦那年冬天,我乘坐父亲的运肥船,第一次去了苏州城。运肥船泊在山塘街一处河埠后,父亲兴致勃勃带着我上岸去溜街,逛商场,让我开开眼界,见见世面。可是步行途中,我的兴趣和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我又开始“偷”字了,“偷”观前街、饮马桥、拙政园、松鹤楼、彩芝斋等一个个方块字。正当我“偷”得兴致十足时,一直陪在我身边的父亲突然消失在了人民商场门口的茫茫人流里。我急了,到处找父亲。可是找了半天没找着。惶恐与绝望间,我的唯一希望似乎就是独自走回泊船地。结果呢,我把来时“偷”得的一个个方块字当作“路标”,边看边走,步步为营。最后,赫然出现在 .. 我眼前的,是镌刻在一座古石桥栏板上的三个方块字——“山塘桥”。父亲早已在船上等着我,看见我回来了心里的石头可算是落地了。知道我“偷”字这事后,父亲既惊讶又感动。 ⑧又一个新学期到来时,父亲终于想着法子替我凑齐学费,让我成为村小学校里的一名正式学生。 ⑨我欣欣然翻开油墨幽香的一年级语文课本,粗略一看,书上的许多方块字我都认识。真正坐进教室读书后才知道,这些“偷”来的字居然有力地助推了我的学习,让我的默写和朗读先人一拍,让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让我的课外自学能力略胜一筹。而且开始懂得: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仅仅依赖老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凭着自己的努力,不停地去“偷”,才能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 ⑩“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是也。 ⑪于是,从小学到高中,再到踏上工作岗位数十年后的 今天,我不但没有“金盆洗手”,还在把“偷”字目标不停地瞄准浩瀚的书海呢。 (选自《少年文艺》2018 年 10 期,有删改) 1.文章具体描写了“我”“偷”字的哪两件事情,请分别加以概括。(4 分) 2.结合文章内容,按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看语文老师如何操起白粉笔,运用或像水滴或像豆芽或像火柴梗或像钉钩的笔划,将一个个神秘的方块字写在光溜溜的黑板上。(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2)第⑦段加点的“赫然”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2分) 3.父亲知道“我”“偷”字这事后,为什么“惊讶又感动”? 四、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太阳雨 林清玄 ①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②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上。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③说是“雨幕”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地拉成一列,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踩过田原。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④“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⑤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⑥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只是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接着,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⑦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地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种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田梗只容一人通过,母亲回头对我说。 ⑧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在家院前我仰头看着刚刚下过太阳雨的田野远处,看到一条圆弧形的彩虹,晶亮 地横过天际,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 ⑨每年到了夏天,我们这里都有西北雨,西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也让我们在雄浑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 ⑩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人欲横流、贪婪无尽,是由于人不能自见渺小,因此对天地与自然的律则缺少敬畏的缘故。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 ⑪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瞬间阳光普照,或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太阳雨”。所谓的“三八雨”就是一块田里,一边下着雨,另外一边却不下雨,我有几次站在那雨线中间,让身体的右边接受雨的打击、左边接受阳光的照耀。 ⑫三八雨是人生的一个谜题,使我难以明白,问了母亲,她三言两语就解开这个谜题,她说:“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 ⑬在过程里固然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雨的打击和阳光的温暖,我们也可能同时接受阳光无情的曝晒与雨水有情的润泽。山水介于有情与无情之间,能适性地、勇敢地举起脚步,我们就不会因自然的风雨而轻易得感冒。 ⑭山色在有无之间,使我想起南方故乡的太阳雨,想起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爱的是末两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 ⑮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期《作文与考试》) 1.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以“太阳雨”为标题,的寓意是什么?并分析“我”觉得太阳雨奇异的地方。(4 分)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 分) (1)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 .... 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赏析加点词语)(2 分) .. (2)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 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赏析画线句子)(2 分) 3.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任何事物没有绝对地好,也没有绝对地坏。结合全文,请概括评价“太阳雨”。(4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回 门 沈 宁 ①王庄有个奇怪的习俗:嫁到其他村的姑娘必须要在夫家待满三个月后,独自回门,并将路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送给父母,以示孝道。 ②三天后夫家再来人接回去。而明儿正好就是王庄的姑娘,人生得水灵,心善又爱笑。眼见明儿嫁到赵庄已经两个多月了,离回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村里的人都不免替她着急起来。 ③村里人都说“明儿是个好姑娘”,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明儿的夫家是打鱼的,丈夫负责打鱼,明儿就负责卖鱼。明儿总是坐在竹凳上,身旁放着杆秤,但是明儿的手其实就是杆秤。 ④村东头打柴的大强哥来买鱼,高声说道:“明儿,来两 条大鱼嘞!”明儿笑了笑,从篮子里摸出两条大鲫鱼,用手掂量一下,朗声道:“两斤三两,十块一斤,一共二十三块。不信你可以上秤!”“哪能不信呢!”大强哥笑道。“我这里还有两个鱼头呢!你也拿回去吧,也不好卖。你炖个鱼头汤给嫂子好好补补,生个大胖小子。”明儿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拿袋子套起来。大强付了钱,笑着走了。临走之前,他告诉明儿从赵庄到王庄,走村南头的路最好,路近又平坦,走路很快就到了。 ⑤可是,明儿的手也有不灵的时候。隔壁赵大娘一个人在家,就爱吃鱼。这不,今天又来买鱼了,“明儿,给我来条鱼!中午红烧着吃!”明儿拿了条大鱼,用手掂了掂,道:“就这条吧!六两!”赵大娘心实,还是用秤称下:“傻丫头,哪能次次都信你的手!瞧,这鱼都快七两半了。今儿,你的手不灵了。”明儿也笑了:“一共六块!”赵大娘楞了一下,嘴里念念有词,说:“算错了,不是这个数哩!”“没错,鱼价跌了!”明儿嫣然一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你这丫头,拗不过你!”赵大娘乐呵呵的,又和明儿拉起了家常来:“这村南口靠小溪边的路石子多,不好走。昨天我去那儿溜达,一路都是磕磕绊绊的。你走那边小心点……” ⑥明儿也特别喜欢小孩,每次有孩子来,都要给几个水果糖。瞧!小二狗又来了:“明儿姐,我和你说哦!今天我去村南边的小溪边玩,发现那儿有很多漂亮的花,都像姐姐一 样漂亮!赶明儿我摘来送给你!”明儿笑着道:“好呀!姐姐可喜欢漂亮的花了!”说着,又拿出几个糖果。 ⑦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到了明儿回门的日子了。明儿刚踏出家门,守在她门前的小孩便奔走相告。 ⑧“明儿姐出来啦……”她站的笔直,面带着甜甜的微笑, 一步一步走的很慢,走了很久…… ⑨从赵庄到王庄一路上都站了很多人,他们都对着她微笑,不断地提醒她:“明儿,前面有石头,小心些!” ⑩“明儿,当心路边的草头!” ⑪“明儿……”明儿走着走着,离王庄越来越近了。 ⑫到小溪边,小二狗捧着一束美丽的花,从草丛中跑出来,笑着说:“明儿姐,送给你!” ⑬就这样,明儿顺利地走回了王庄,将漂亮的花送给了父母,完成了回门仪式。 ⑭其实,明儿是个盲姑娘。 ⑮但她说,她眼中的世界很美!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7 期,有删改) 1.村里人都说“明儿是个好姑娘”,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大人小孩都喜欢她的原因。(3 分)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 “没错,鱼价跌了!”明儿嫣然一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3. 文章结尾才告诉读者:明儿是个盲姑娘。其实前文已有很多暗示,请结合文章第④段写出两条暗示的内容。(4 分) 4.小说主人公是个盲姑娘,名却叫“明儿”,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5 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雨中相遇 查一路 ①一连几天,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倒,从没见过下这么大的雨。一会儿,电视新闻就有了消息,这里洪灾最严重。一条条街道积了很深的水。 ②雨歇间隙,一位朋友提个透明的塑料袋来我家,袋里有几条鱼,鱼竟是在街上捉的。 ③雨停的时候,我需要去一趟单位,看看办公室里有积 水吗?因为我的办公桌抽屉里有我评职称的资料,这资料对我来说很重要。去单位的这条街,水深过膝。我挽起裤管,急匆匆在水中向前摸索。单位在近郊,这条街平时少人走。此刻水中就我一人。 ④我正往前走,突然一个人对我大声喊叫。他走过来说,你很危险,你没看见有几处拉了绳子,你竟然跨了过来,你应该绕道从另一条路走。原来,为了排水,这里几处窨井盖都打开了。我说我有急事得赶去单位,绕道恐怕会误事。他厉声说,我现在负责这一路段,不允许出现安全隐患。见我没有后撤的意思。他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牵你过去。 ⑤水中,我们边走边交谈,灾难面前,人与人的心靠得很近。我没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但我知道他是抗洪抢险的。他说,这些天,他一直没睡觉,发起了大水,就有很多的事要做。他这几天做了很多的事,排水,扶老携幼把相关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负责行人的安全,提防危房坍塌,查看道路桥梁有没有毁坏,查看江堤有没有隐患,这些都是他的工作范围。 ⑥说着说着,他突然停住。我看他时,发现他嘴唇和脸色发白,额角流虚汗。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几天几夜没睡觉,感到有些虚脱,双腿发软,像要倒下。 ⑦这时,雨又开始飘起来,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在这种 情形之下,我有些着急,又感到相当紧张。我问,兄弟,要么我送你去医院? ⑧话是这么说。身边又没有出租车,行路都很困难,我怎么送他去医院啊?说真的,我只是希望他能挺住,并尽快好起来。 ⑨他自己对自己的状况也没有多少把握,不用吧?不就是几夜没睡觉有些疲倦吗?他像在问自己。 ⑩突然,他抓住我的胳膊,声音很低地说:“这样吧,我借你肩膀靠一靠。” ⑪站在水中,我们的裤子都全湿了,我撑着伞,心里满是担心。风吹过来,雨洒过来。我稳稳地站着,好让这位兄弟靠在我的肩头好好地休息会儿。 ⑫一会儿,他感觉好些了。他说,真不好意思,真是没法子,抗洪不像其他的事,几天不睡觉是小事,最头痛的是,到处都是水,没地方蹲,没地方坐,更别说睡了,这样最容易让人感到疲劳,而且疲劳没法缓解。 ⑬我到单位的时候,他嘱咐我回去绕另一条路,因为这条路积水太深。 ⑭握手道别,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谢谢你的肩膀,让我靠了好一会儿。 ⑮我心头一暖,想说些什么。但我的声音哽在了喉咙里,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只是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天还阴沉着 脸,雨还在下,可我的心却渐渐明朗了,连日来因为评职称带来的浮躁和纠结也消散了。看着那兄弟远去的背影,我默念道:其实,我们最需要感谢的是他们,大雨来临,正是靠在他们的肩膀,市民才获得了安全和方便。 (略有删改) 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 分) 站在水中,我们的裤子都全湿了,我撑着伞,心里满是 担心。风吹过来,雨洒过来。我稳稳地站着,好让这位兄弟 .. 靠在我的肩头好好地休息会儿。 .. (1)赏析画线句子(2 分): (2)赏析加点词语(2 分): 2. 第③段写“我需要去一趟单位……这资料对我来说很重要”,最后一段却说“可我的心却渐渐明朗了,连日来因为评职称带来的浮躁和纠结也消散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作者说“我们最需要感谢的是他们”,“他们”是谁?为什么最需要感谢?请简要分析。(5 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磨一把菜刀要 6 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 4 元。我打圆场:“你们各让一步,5 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②“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 1 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 1 块,待会儿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 少收 1 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③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 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儿,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④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 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 5 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 这 1 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 6 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儿,我回了趟家,翻出 4 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⑤“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 活儿。活儿干完后,我对他说:“4 把刀剪,该给你 24 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儿多,得给你优惠,每把 5 块。” “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 .... 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 50 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儿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 26 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 ⑥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 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举起一张卡问: ...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 ⑦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0.20) 1.文章主要记叙了邵师傅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 分) 2.选文以“老杨树下”为题,有什么作用?(4 分) 3. 请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他微微喘着气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 ... 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中可以看出邵师傅什么样的品质?)(2 分) (2)选文第⑤段写邵师傅把那瓶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有何用意?(3 分) 4.选文两次写到邵师傅“瞪眼”,分析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八、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谢谢你借我一冬的温暖 ①那张 50 元的纸币已经在掌心里捏出了汗,走过第一个摊位,第二个,第三个⋯ ⋯ 他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嘴唇抿着又松开,松开又抿住。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10 月末的夜晚,饥饿让他觉得倍加寒冷。寒风中,他把身上并不太厚的衣服裹了裹,在那个玻璃窗外停下了脚步。 ②他看见一个 50 多岁的老妈妈正在利落地擀着面,旁边的锅里热腾腾的蒸汽蔓延开,迅速潮湿了他的目光。 ③老妈妈转身热情地招呼他,小伙子,吃面吧。嗯,要一碗面。他说,又小声重复,一大碗。然后他找了灯光微微暗淡的角落坐下。 ④面很快端了上来,满满的一大碗,老妈妈又送上来一盘拌好的油辣子,他拿了小勺添辣子,手却莫名地抖了一下。面很筋、细,不粘连,很像出自母亲的手。他大口地吞咽着,来不及细细品尝,只想快点吃完离开。 ⑤吃完后,他把裤兜里已经揉成团的 50 块钱拿出来看也不看地递过去。 ⑥老妈妈把钱接过来,展开,并没有怀疑什么,依旧微笑着,只是嘴唇微微动了下。然后转身去给他找钱了。他的目光飞快地跟着扫过去,忽然瞥见桌上的一台验钞机,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感觉到时间仿佛凝固了。终于,老妈妈 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他几乎是一把把钱抓过来,转身, . . 泪流满面,然后,冲出了老妈妈的小面馆。 . ⑦那 50 元是他做搬运工的报酬,是他仅有的一点钱。他来城里快一个月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带的很少的钱也花光了,最后碰上搬东西的活,就三天,干完活领了钱拿去买吃的,钱却被店主扔出来,他还被人骂了一顿,说他拿假钱骗人。而他想回去找人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就那样晃荡了一天,他快饿得撑不住了,才选了那个地方。 ⑧他继续朝前走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说不出为什么,他想再回去看看刚才吃饭的那家店。 ⑨很快他又到了那个橱窗口,站在对面的暗影里,他看到身形微胖的老妈妈依旧在忙碌着,他仰起头,看到小面馆黑色招牌的烫金字:“张妈妈手擀面”。怔了一小会儿,他的眼泪又直直地落了下来。他的母亲也姓张,在村里,也有人称呼她张妈妈。母亲也擀得一手好面,也是这般年纪,头发花白⋯ ⋯ ⑩再一次,他转身奔跑着离开。 ⑪三个月后,他又来到“张妈妈手擀面”的门前,面馆 的外面和里面都很安静。他走进去,有个女孩从里间走出来,看着他说,对不起,现在还没有面呢。 ⑫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是来找,找那个大妈的。 ⑬女孩疑惑地看着他说,我妈早跟我爸回乡下享福去了。他定定神,说:我曾经,曾经借过您母亲 50 块钱,大概 3 个月前,真是非常抱歉。 ⑭女孩忽然地,眼神里就露出了一丝惊喜,欢快地说:我知道你,我妈说过,你一定会回来,我妈说她相信你是遇到了难处才那样做的⋯ ⋯ ⑮忽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女孩连忙住口,招呼他坐。 他礼貌地拒绝了,然后借口忙,放下礼物和钱便离开了。 ⑯腊月了,天着实冷得很,天空却湛蓝。深深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他的心在这一刻彻底释然。因为他做到了,他没有辜负她的信任,没有辜负一个母亲的希望。而因为她的“借”,他的“还”,在他们心里,这必定是个温暖的冬天。 (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3 分)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一段话。(6 分) (1)终于,老妇人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他几乎是一把钱抓过来,转身,泪流满面,然后,冲出了老妇人的小面 . . . . 馆。(赏析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 分) (2)腊月了,天着实冷得很,天空却湛蓝。深深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他的心在这一刻彻底释然。(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3.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文章以“谢谢你借我一冬的温暖”为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3 分) 九、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 ①我去某座城市,事情办完后没有急于返回,而是流连于花月春江的景色。穿梭于美景之中,正恨自己少生几双眼睛,然而却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过去。 ②商店门前的人行道上铺着一张半米宽,四五米长的黑色橡胶板,上面写满一行行漂亮的粉笔字,字写得雄浑刚正,正是临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内心顿生敬佩之情。 ③写字之人是一位双腿残疾的乞讨者,身上衣着非常破旧,他坐在地上用双手挪着身体写字。这位乞讨者置身于繁华的街市,显得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残疾人的身后还有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的一只手紧紧地拉着残疾人的衣服,不时抬起头看一眼四周的围观者,另一只手用一根细绳牵着一个红色的小塑料盆,里面散落着几张零钱。沿街乞讨的人在每个城市都有,像这位残疾人以写字乞讨的却很少见。一般的乞讨者都以自己可怜的一面行乞,有的甚至是骗子,渐渐地我的同情心变得麻木起来。包括残疾人身后的那个小女孩,或许也并不是他自己的孩子,而是为了博得人们的同情拐来的孩子。 ④但这次我却感觉面前这位与其他乞讨者不同,虽说他衣着寒酸,但不邋遢,最值得我欣赏的是他刚毅的眼神。残疾人看到我望向他,微笑地向我点点头,却没有向我伸出乞讨的手。环顾四周,周围都是像我一样的路人,他们的神情都是淡漠的。 .. ⑤行乞者并没有因路人的围观而停下写字,看来他早已习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我虽然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但看到他残疾的双腿,身后小女孩那清澈纯真的眼神,还有面前那赏心悦目的书法,我觉得应该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⑥想到口袋里有些零钱,我随手掏出放到小女孩前面的 小塑料盆内,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几张小面额的纸币里竟然夹带着一张 50 元的纸币。放到他们的塑料盆内,我开始后悔起来,乞讨者说不定就是个骗子,我干嘛要给他这么多钱,真想把那 50 元拿回来,但是周围那么多人,那样做又太没面子。我正在懊悔自己的过失,小女孩将那张 50 元的纸币捡出来对残疾人小声说:“爸爸,这是 50 元。”坐在地上的残疾人从小女孩的手里接过钱递还给我:“先生,谢谢你,你给得太多了,我的字不值这么多钱,这钱请您收好。”残疾人的话一下撞击到了我的心,让我为自己羞惭起来。此前,我还在后 .. 悔给他们那么多钱。为掩饰自己内心的愧疚,我蹲下身子,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别客气,你写的字的确很漂亮,这钱你拿着吧,另外还有件事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带着孩子出来呢?这孩子是你女儿吗?”残疾人听到我这样问,向我笑笑说:“我的老家在山区,我从山上摔下来双腿受伤,为了治腿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好大一笔债,孩子的母亲没法再跟着我吃苦,就走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带着孩子出来讨口吃的。也有好心人曾救助、收容过我们,我没有了脚,但是我的手还在,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孩子,不想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了。我在这里写字,得到别人的施舍,这也算是劳动所得吧,这里头也有别人对我的肯定和尊重,孩子到上学的年龄了,我想尽力送她去。” ⑦这个男人的话让周围的人神情为之一震,我心里更加 惭愧。他说得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尊严,他的腿断了,还在这里行乞,但他同样有自己的尊严,一个作为正常人和作为一位父亲的尊严,他只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有尊严地活下去。 ⑧我从残疾人手中接过这 50 元,又将钱包里仅有的 200 多元现金全部掏出,一起放到小女孩手里:“小姑娘,这钱是叔叔给你上学用的。”小女孩接过钱后,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那位父亲正欲推辞,我迅速转身离开了。 ⑨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与残疾人的女儿一样大的小姑娘松开爸爸的手,慢慢地走过去,将手中新买的玩具送给了小女孩。孩子直率的纯真让周围的人动容,其他围观的人也纷纷向父女二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的眼神不再是刚才的淡漠或嫌恶,而是多了些什么,有温暖,也有善意。 (选自《读者》2018 年 10 月 30 日) 1.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 2. 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5 分) (1)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2)残疾人的话一下撞击到了我的心,让我为自己羞惭起 .. 来。句中的“撞击”可以换为“说”吗?(3 分) 3. 行乞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 分) 4.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十、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劳动的双手 明前茶 ①要是韦平没有起念做“菜场驻守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调查,这些起三更睡半夜的菜场摊贩,谁也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日夜劳作的手,变成了什么模样吧? ②这些卖蔬菜的人,卖菌菇的人,卖调料腌菜的人,卖杂粮坚果的人,卖海鲜干货的人,还有卖水果的人,卖鲜花 干花的人,老老少少,形貌不一。可当韦平试图说服他们摊 开双手,与自己所售货品合个影时,他们眼中一下盛满锐利 .. 的警惕:这位瘦削的小伙子想干什么?这是什么新骗术? ③韦平拿出学生证,试图说服他们:他是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他想做一个有关菜市场的摄影展,布置在菜市场熙熙攘攘生气勃勃的入口处。这样,到这里买菜闲逛的人,进来都能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熨帖人心的烟火气,感受到劳作与美的紧密关联。 ④小贩们操着天南海北的腔调说:我们凭啥相信你?拍这样的照片,对我们的生意有何好处? ⑤韦平到底是学生仔,害羞又不知所措地说:“我也不知道对你们的生意有没有好处。这样吧,到时我多冲洗出一张照片来,你们可以把它和你们的营业执照挂在一起,看看自己的手,能不能多招揽一些生意。” ⑥韦平没有想到,正是这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上至七十岁下至二十岁的摊贩。 ⑦卖杂粮的摊贩摊开手,指缝里有米屑,大拇指上有砸核桃剥核桃留下的伤疤。 ⑧卖腌菜的摊贩摊开手,腌菜汁深深地浸润每条掌纹,好像隔着镜头都能闻到那股咸鲜之气。 ⑨卖海鲜的摊贩摊开手,海鲜不是在水中游弋,就是在碎冰上陈列,他的手怎能不苍白肿胀。 ⑩卖蔬菜的摊贩摊开手,她是全菜场公认最劳碌的人,每天都要运菜、理菜、码菜,还要把毛豆和青豌豆剥出来,山芋藤与芦蒿撕去筋掐成段,黄豆芽一根根掐去根,这都是为那些来去匆忙的白领准备的净菜。而摊贩的手,也在这一日日码放、整理过程中变得沧桑起来。指甲缝里全是洗不掉的菜汁,关节粗大膨出,整双手却洋溢着慈祥平和之气。 与所售货品形成最鲜明对比的,是贩卖鲜花小贩的手。菜场里的花摊与专门花店不同,没有那么多高大上包装,也没有多少名贵品种,都是些应时而生的大路货。玫瑰、桔梗花、向日葵、大丽菊、勿忘我,还有一把把多头康乃馨。这都是主妇们买完菜回家捎带一把的便宜货,却也更新鲜泼辣。玫瑰的刺如此扎手,向日葵的毛秆上全是痒人的芒刺,商贩 也不避不让,直接将成把鲜花握在手中,嚓嚓嚓几下就剪去 ... 过于繁密的枝叶。她的手伸出来全是伤痕,关节僵硬,握剪刀的地方长出粗硬的老茧,可她的花是如此鲜媚娇憨。这一对比,不知为什么让人心中猛地蹿上来一股热流。 那是勤劳沧桑的旧世界,与柔软明艳的新世界和平共生的场景吧。 韦平的在半夜布置好了。开展第一天,清晨五点半,菜市场卷帘门刚拉开,卖西红柿的商贩就发现了自己的手,张开在小山般活泼圆润的西红柿上。那仿佛是世间最饱含倾诉欲的手,充满疲惫又有坚定信念。 一整天,除了忙生意,商贩们都在摄影展上找自己的手。他们,仿佛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自己的手,蕴藏着那么多酸甜苦辣,又蕴藏着难以言表的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24 版) 1.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2 分) 2.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 分) (1)可当韦平试图说服他们摊开双手,与自己所售货品合 个影时,他们眼中一下盛满锐利的警惕:这位瘦削的小伙 .. 子想干什么?这是什么新骗术? (2)玫瑰的刺如此扎手,向日葵的毛秆上全是痒人的芒刺, 商贩也不避不让,直接将成把鲜花握在手中,嚓嚓嚓几下 ... 就剪去过于繁密的枝叶。 3.文章第 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 分) 4. 文章中例举了那么多双手,例举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最熟悉的手,并选取一双手用生动的语言简要刻画一下。(不少于 50 字)(4 分) 十一、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 张亚凌 ①明天舅舅就要走了,这一走,至少一年。外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可舅舅的部队远在新疆,工作又很忙,不可能随时回来的。 ②外婆跟舅舅都在抹眼泪。那一刻,我觉得外婆就像个小孩子,一点都不像往日那么刚强。 ③往日呀,外婆拄着拐杖再吆喝上我,将她搀扶到大门口。外婆就喜欢坐在石墩子上,而后就一直瞅着巷子东头。 ④那些从巷子里走过的大叔大婶们常常打趣: ⑤老婶子,得是在看你黑娃(舅舅的小名)哩?当妈的 眼带着钩哩,能把你黑娃从几千里外钩回来。⑥老婶子又想黑娃了?就是把巷子看个窟窿,也瞅不见 你的心尖尖。 ⑦不管谁咋打趣,外婆都满脸是笑,直摇头,连说“不想,不想”,还说什么“坐在门口就图个眼宽,热闹,哪有心思想他”。大概的意思就是她根本不会想舅舅的。 ⑧舅舅一年回来一次,还是在外婆病重后。以前呀,几年才回来一次。 ⑨舅舅每次进门,神情总是古怪得很,说满脸是笑吧,可分明看得见未干的泪痕。多年后,舅妈给我说起往事,也惹得我泪水涟涟。舅妈说,你舅舅每次回去,车一进陕西, .... 就开始抹眼泪,大男人也不嫌人笑话。每次说回部队了,又是哭,就知道哭,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⑩记忆里,舅舅回来后很少走亲访友,就是陪着外婆,心细得像个女人。 ⑪给行动不便的外婆擦洗身子,剪指甲,每晚揉着搓着给外婆洗脚。一天三顿给外婆做饭,也不理会我们其他的人,就是看着外婆吃。外婆每次端上碗,尝都不尝就说“好吃” “好吃”,舅舅就傻傻地笑,有时还给外婆喂几口。看他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样子,想来做的饭也不会多好吃。因为有一次外婆笑眯眯地悄悄吓唬我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给你吃你舅舅做的饭,难吃死你。 ⑫可饭量一向很小的外婆吃得比往日都多,吃的时候满脸欢喜。舅舅一劝她就吃,听话极了。 ⑬舅舅明天就要回部队了,他自个抹完泪却劝起外婆来。说甭难过,我有时间就回来,你的娃,跑得再远,心都在你身上拴着。外婆呢,又跟舅舅说起以前的事,说得母子俩脸上又是笑又是泪。 ⑭夜已经很深了,舅舅搓着手在房里转着圈儿,一会儿 . . 就问外婆一句,“妈,还有啥需要我做的”。外婆只是拍着炕沿连声说,坐下,坐下,跟妈说话比啥都好。 ⑮那天晚上,舅舅终于给自己找到了活干。他找到一块布,拿起外婆的拐杖,将挨地的那端缠了起来,缠得瓷瓷实实后,再用绳子牢牢地绑了一圈又一圈。拐杖那端就有了一个大疙瘩了。舅舅显得很是得意,要外婆下来试试,看好用不。 ⑯外婆不理解,问绑那干嘛。 ⑰舅舅说,拐杖硬,地也硬,拐杖一挨地,你的手心肯定震得不舒服。这一弄就软和了,你再拄,手心就不震了。外婆也就不嫌麻烦地从炕上下来,在房子里拄着走了几圈,连说“好,好,就是好”。 ⑱迷糊糊我就睡了。在我睡前,灯亮着,他们一直说着。 ⑲舅舅走后,外婆还是习惯让我搀扶着她坐在门口的石墩上,一直瞅着巷子东头,似乎舅舅马上就从那边跑过来了。只是多了个习惯,把拐杖放在膝盖上,摸着那端…… ⑳有一次,外婆竟然对我说,要是外婆走了,记得把这 根拐杖给外婆带上。到了那边呀,外婆拄着拐杖就能走得远远的,就能自己走着看你舅去。 ⑪也就是那年冬天,外婆终于没有熬过去。我给赶回来的舅舅说起外婆的话,他嚎啕大哭。 (选自《情感读本》2018 年 19 期)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舅舅对姥姥的依恋和爱的“几个片段”。(3 分) 2. 请联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请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文章第⑰段进行简要赏析。(3分) (2)说说你对文章第⑳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2 分) 有一次,外婆竟然对我说,要是外婆走了,记得把这根拐杖给外婆带上。 3.如果把文章标题“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换成“外婆的 拐杖”,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4.结合选文中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4 分) 十二、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父亲的光 周进平 ①那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冬天,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天天都在家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但是这种情况的变化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为家里带来欢喜,相反家里却总是笼罩在不可言说的压抑气氛里。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大批倒闭,父亲所在的石灰厂也垮了,企业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候。如今回来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父亲又大病一场,恰好那个时候,奶奶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很重,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还有弟弟在一棵树上玩耍,树枝插进了眼角,在省城大医院里动了手术,差点瞎了。 ②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打击,特别是经济上的打击,让 整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当中。家里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不得不向亲戚借钱度日。这种变故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③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到父亲与母亲那熟悉的谈笑声,这声音非常悦耳。 ④我一进门,父亲就拉我过去,他指着地上一堆莲藕给我看,那些莲藕还没有洗净,被黑色的淤泥包裹着。父亲去挖湖藕了。家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是相对好挖的地方已经被人承包了起来,只有那些湖泥很深,相对贫瘠的地方可以任意挖,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 ⑤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 .. 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在清点藕的斤两的时候,父亲即使再累,也会凑到称秆边看斤两,再用粉笔头在墙上写下数字,他很得意,犹如自己拿到了一张满分的试卷。 ⑥我们都不知道父亲挖藕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是先将冰块敲碎,弄干湖里的水,再用工具一点一点地掀铲淤泥,越挖越深,掀到上面的泥越堆越高。没过几天,父亲就直不起腰来了,后来就开始贴膏药,后背贴满了,再后来就吃止痛片。⑦在弄清楚了父亲在挖藕的地点后每个周末的中午就由我给父亲送饭菜和酒。第一次给他送饭的时候,我差点哭了。 一大片的泥泞地里,到处是翻开的淤泥,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寒风刺骨,天空阴沉,湖里全是黑泥,很难发现父亲的身影。我跑到湖堤的高处,只望到黑茫茫的一片,我大声地喊“爸爸”,一遍一遍声嘶力竭,声音一下子就消失在宽阔的湖面,没有一丝回响。我沿着湖堤来回地跑,不停地呼喊,北风呼呼地叫,把我的呼喊都吹向了身后。我心里焦急万分,怕饭菜很快凉了,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一边“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边冲进了湖里的淤泥里。沿着风干了的湖泥,我爬上了一个干枯的泥堆,四下望了望。 ⑧我突然看见在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从某一个泥坑里发出来,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快步地朝那个方向跑去,一双鞋都深陷到淤泥里,差一点儿滚进了挖藕挖的深坑里。 ⑨我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那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当我的呼喊声已经足够传到那个泥坑的时候,从里面钻出来一个人影,那就是父亲,是他,他正在张望。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 .. 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难受极了,我蹲了下来,擦了擦鞋子上的泥,抹干了眼泪。他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要我坐下,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我没有跟他说我是如何慌张,如何艰难地找到他,只是说:“这边有一丝亮光。”父亲挖得太深,四周的泥堆得太高,里面看不见,他开着一个矿灯。 ⑩那一年冬天,父亲挖了 65 天藕,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挖到了过年的费用,挖到了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戏剧性地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⑪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忘却那盏灯的亮光。父亲从村干部到厂里的中层领导,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顺利,中年却遭遇到了许多不幸,那段最困难的年月,应该是父亲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挺了过来,他像一盏灯一样,在我们最惶恐、最无助、没有方向的时候,教会我们怎么去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17 期,有删改 ) 1.本文叙述了父亲挖藕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下面表格。(4 分) 起因 石灰厂倒闭,家庭遭遇变故,父亲挖湖藕贴补家用。 经过 (1) 结果 (2) 2.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于是父亲开始早出晚归,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父亲就挑着一担藕回来了。 (2)刚刚止住的眼泪一下子更汹涌地淌了下来。 .. 3. 第⑦段中画线句描写挖藕周围的环境,有什么作用?(4 分) 4.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 分) 十三、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八岁那年的玉米地 田中美 ①确切地说,那年我还不满八岁。那一年,父亲在城里上成人中专,弟弟只有六岁,家里所有农活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而母亲偏偏又常年体弱多病。 ②那天夜里,我是在睡梦中被母亲从床上拎起来的,村里的大喇叭正扯着嗓门喊:“今晚有冰雹,乡亲们抓紧时间抢收玉米,最好在凌晨三点前干完。”大喇叭仿佛吃了兴奋剂,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叫着,宁静的夜一下子被它搅得沸腾起来。 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母亲已经将我扔上了地排车,我 的两只眼皮还在不断打架,迷迷糊糊地看到狭窄而不平的小路上演电影般聚满了父老乡亲,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匆匆前进。 ④经过长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乡亲们疯了般穿梭在玉米地里,我只听到一个个玉米“咔嚓咔嚓”被掰下来。在母亲的催促下,我跟在她身后将掰下的玉米装进蛇皮袋,而且还要负责给母亲用手电筒照明。很快,我便累得蹲下来。可是,我必须跟上母亲的速度,否则只能一个人被远远地丢在无边的黑暗和恐惧中。 ⑤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将我装好的玉米背到地头,然后放到车上,本来想着,我可以跟着母亲一起回家。可她却命令我守在玉米地里,理由是,等她回来后,只要喊我的名字,便能找到自家的玉米地。起初我死活不肯,可是母亲声嘶力竭说服我,我只好答应留在玉米地里等她。因为我知道即使在白天,自家的地都很难找,更何况是没有月亮的夜里,我的留守可以为母亲的抢收节省时间。 ⑥母亲走后,我才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那晚的夜色仿佛一个巫师穿上了浓黑的长袍,我努力寻找,也找不到那轮可爱的月亮。我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来,无论站着还是坐着,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都显得那么渺小。忽然,我感觉脚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穿过我的脚面,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我一向讨厌和害怕小虫子,此 时在我眼里,它却变得那样亲切和温暖,至少比黑夜真实得多。 ⑦夜色越来越浓,看起来要下雨了,我感觉母亲好像已经走了一个世纪。我多么希望能听到母亲的声音,我支起耳朵,听到风的声音由温柔变得强悍,到处是沙沙声。我吓得闭上眼睛,泥塑般蜷缩在地里一堆掰下的玉米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抱怨母亲,继而是父亲,我怨恨父亲不该去上学,抱怨母亲不该把我一个人留在玉米地里。我甚至想,等母亲回来喊我时,我假装睡熟了,让母亲也害怕一回。 ⑧在我的担忧和恐惧达到极点时,终于听到母亲唤我乳名的声音。我心里一阵窃喜,我躲到一个高大的玉米秸后,屏住呼吸,母亲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我蹲在地上,不但不出声,还有一种获胜的报复感。 ⑨突然有什么东西击中了我的头,接着,又有一个凉丝丝的类似拳头的东西打在我的胳膊上,我害怕了,想哭,却努力让自己不要出声。我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天要塌下来了。继而我听到玉米秸被扑倒的声音,看到一个黑影跌跌撞撞地朝我走来,边走边叫着我的名字,我终于看到了母亲。 ⑩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那些光虽然照在我脸上,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被汗水浇透的脸。看到母亲来了,我害怕她会教训我,就闭上眼睛假装睡着。母亲扔掉手电筒,紧紧 抱住蹲在地上的我,一股温暖瞬间传遍全身。母亲的衣服被水浸透了,混着一股泥土与玉米叶的芳香。她的呼吸急促得让人听了害怕,嘴里只有两个字“孩子”。我偷偷吸了一口母亲身上的水,苦苦的,但我却感到了甜。 ⑪母亲用自己的衣服将我严严实实地包住,抱起我,飞快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玉米秸,我听到了冰雹打在她头上的钝响,听到玉米叶上的锯齿划破她皮肤的声音。在母亲怀里的我再也不想离开,我害怕母亲会再把我丢在玉米地里。突然她一个趔趄,被倒下的玉米秸绊倒在地。我毫发未伤,实在无法装下去,趴在她身旁嚎啕大哭起来。我害怕母亲跌倒了 .... 再也爬不起来,我使劲儿拉起地上的母亲。母亲抱着我,她连哭的力气都没了。我听不到母亲的哭声,却感觉到她的泪是那么温热,浇灭了一个孩子心里所有的抱怨和不满。 ⑫那天我忘记了自己是怎样回家的,只知道我家的玉米大部分被冰雹击到了土里。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我站在地头,看着母亲一点点抠出掉在土里的玉米粒时,哭得一塌 . 糊涂。我跑过去,帮母亲捡拾玉米,却看到母亲低下去的眼里竟然又一次掉出眼泪。 ⑬二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许多记忆都淡为云烟,但母亲怀抱里裹挟着汗水和雨水的温暖依然在。 (选自《润·文摘》2018 年 10 期) 1.选文详细记叙了在一个深夜“我”与母亲收玉米的过程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处。(4 分)(1)半夜被叫醒,迷迷糊糊地走向玉米地; (2)收玉米累的想蹲下,因为惧怕黑夜只能努力赶上母亲;(3) (4)为了“报复”母亲将我独自留下,母亲呼唤,“我” 不答应且暗自窃喜; (5) 2.小说几次写到了哭,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1)我毫发未伤,实在无法装下去,趴在她身旁嚎啕大哭 .... 起来。 (2)我站在地头,看着母亲一点点抠出掉在土里的玉米粒 时,哭得一塌糊涂。 .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儿子对母亲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表现独特的儿童心理。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 分) 十四、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藕荷色羊绒衫 刘心武 ①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②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 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③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 ④重阳节过后的那个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在一起。 ⑤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够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 ⑥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⑦“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⑧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⑨立刻试穿,立刻照镜,合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⑩大家围坐到沙发说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 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 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得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 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 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 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便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 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 不禁问:“哎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⑪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⑫她眼光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 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 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今晚报》2018 年 11 月 22 日) 1.文章在写今年重阳节晚辈没来,也没礼物送到的时候写到“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为什么心里“不淡定”?(4 分) 2.看到“藕荷色羊绒衫,她为什么“激动得不行”?结合你的生活,自己母亲是否收到让她也“激动得不行”的礼物,具体谈一谈。(4 分) 3.文章开头写她诵读《红楼梦》中诗句,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4.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 十五、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出卧室,走到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远处望是整齐、灿烂的,如安卧的长龙波光粼粼;近处看,是柔和、恬淡的,如沉思的哲人忧郁静谧。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煤油灯,尺把半高。油灯之简单简直无法描述:下面是一个如老式的新华字典大小的木座,木座的中间是一根木棍,木棍的顶端是一个碗状的铁盒,铁盒里是一个小学生用过的墨水瓶,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瓶盖上插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铁芯,在铁芯里穿一根棉线,煤油浸润棉线,便可以点燃。在我的记忆中,这盏灯一直伴随我长大成人上大学离开家。 ⑤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 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在母亲的心 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⑥直到今天,虽然比四十多年前好过了若干倍,但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并陪伴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⑦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所以,我印象中的这盏灯总是和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我睡醒后,看到父亲在油灯下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 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⑧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一定会受人尊重,更不会步入歧途。 ⑨其实直到九十年代初,村里安装了电灯,小油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⑩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记录的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变迁是那样的清清楚楚,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甚至到了每每相思、常常感动、发痴发呆的地步。 “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我觉得,多读点书,心里会点亮一盏灯,因为这盏灯,人的心里会少了阴暗多了光明,少了计较多了宽容,少了忌恨多了悲悯,少了浮躁多了深沉……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9 日,有删改)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 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2 分) . (2)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 .... 佛遇到了什么大事。(2 分) 2.本文善于用细节来表现人物,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4 分) 3.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灯”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 一、1. (3 分)①半圆形,半个鸭蛋壳大小,外面一些枯叶,里面细细的羽毛,还铺着薄薄一层软软的茸丝。(1 分)②蜂鸟十分安静,不那么怕人。 (1 分)③母亲蜂鸟振动翅膀停飞在鸟窝上端,两只小蜂鸟伸出尖尖的嘴巴,争着寻找母亲蜂鸟带回来的食物。(1 分) 【解析】根据表格中已有的内容加以分析,根据“筑巢”可定位至文章第⑤段“小鸟窝,半圆形,类若半个鸭蛋壳……一层软软的茸丝。”可概括出(1)空的答 案;根据“孵窝”可定位至文章第⑧段,根据“想来一定是‘孵窝’了吧,孵窝的蜂鸟十分安静,也不再那么怕人……”可概括出(2)空的答案;根据“两只 红红的小东西……一动不动”可定位至文章第⑫段,文章第⑬段至结束讲述了喂 养的阶段,由第⑮段“母亲蜂鸟振动翅膀停飞在鸟窝上端……”可概括出(3) 空的答案。 2. (6 分)照片一:吸食花蜜(蕊),(1 分)体现出蜂鸟勤劳的特点;(1 分) 照片二:蜂鸟孵窝,(1 分)体现出蜂鸟十分安静、安详的特点;(1 分) 照片三:蜂鸟喂食,(1 分)体现蜂鸟母亲的责任、和谐伟大的特点。(1 分)【解析】通读全文,并注意题干中“至少”的提示,意思就是把有明显提示的找出 来即可。如文章第④段“真还捕捉到了几个好镜头”可知这里拍摄到了蜂鸟吸食花蜜的镜头,可概括出蜂鸟勤劳的特点;根据文章第⑨段“我选好角度,举起 相机,拍下了蜂鸟孵窝的照片”可知,这里拍摄到了蜂鸟孵窝的镜头,可概括出 蜂鸟孵窝时安静、安详的特点;根据文章第⑯段“为了拍照母亲蜂鸟喂食的照 片……”可知这里拍摄到了蜂鸟喂食的镜头,可概括出蜂鸟母亲具有责任心,表 现了母爱伟大的特点。 (3 分)(2)“放下”“跑”“触摸”等一系列动作,(1 分)准确生动地刻画出霜 菊对绘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 分)为后文写在美术学院遇到霜菊做铺垫。(1 分) 【解析】(1)解答此题,抓住句子“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出夕颜花绽放的美丽以及“我”对夕颜花的情感。(2)题要求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放下”“跑”“触摸”等字词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结合“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可以体会出霜菊对绘画的喜爱之情,也为我在美术学院遇到霜菊作铺垫。 3.(3 分)霜菊因为母亲的去世悲伤;(1 分)霜菊坚守着考上美术学院的本心; (1 分)霜菊具有像夕颜花一般勇于上进的精神力量。(1 分) 【解析】由“夕颜开花的某个夜里,霜菊的母亲终于没能扛住病魔的摧残”可知 霜菊“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是因为母亲去世。结合下文“可她这些年不仅把 父亲照顾得很好,还坚守本心,考上我所在的这所美术学院”可知霜菊眼里坚毅 的光是源于对理想的坚持,再结合文章主题进行分析,可知霜菊具有像夕颜花一 般勇于上进的精神力量。 4.(4 分)寓意是指夕颜花开的美丽和短暂;(1 分)指霜菊不畏生活的压迫,凭 着自己如夕颜花般寂静而勇敢的心,考上了理想的美术院校;(2 分)象征着勇于 上进、坚守本心的精神品质。(1 分) 【解析】本文标题“夕颜花儿开”,表面上指夕颜花开的美丽和短暂,结合文末 句子“她是怎么从生活的沼泽里走到自己的目的地”“即便生命是娇嫩而短暂的, 夕颜也有一颗寂静而勇敢的心,让自己拥有生命不可抗拒的向上力量,摇曳出斑 斓姿彩,兀自温暖,兀自清香……”可以体会题目的深层涵义。 三、1.“我”“偷”字时与老师目光相对后的尴尬与慌乱,以及“我”将“偷” 的字私下努力练习;(2 分)“我”在苏州因“偷”字走丢又凭“偷”的字寻回原 地。(2 分) 【解析】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⑤段和第⑦段,然后细读文章相关内容,明确第⑤段 是写“我”“偷”字时与老师目光相对后的窘态,以及“我”用枯枝作笔,用泥 地作黑板,对所“偷”之字进行练习;第⑦段是写“我”在苏州因“偷”字与父 亲走散,又凭“偷”的字寻到船只停泊的码头,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即可。 2.(2 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笔划比作水滴、豆芽、火柴梗、钉钩,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笔划的形状,(1 分)表现出“我”对方块字的形象联想,也表 达出“我”对方块字的喜欢和向往之情,凸显“我”的求知欲。(1 分) (2 分)(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刻画出“我”凭借“偷”的字找 到泊船地的喜悦、惊喜之情,(1 分)凸显“我”所“偷”之字的有益之处。(1 分) 【解析】解答此题,抓住词句(1)“或像水滴或像豆芽或像火柴梗或像钉钩”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句子“将一个个神秘的方块字写在光溜溜的黑板上”以及“我”对知识的渴望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2)“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这里结合句子“我把来时‘偷’得的一个个方块字当作‘路标’,边看边走,步步为营”并找到泊船地可知,词语在文中凸显了我的惊喜之情,以及所“偷”之字对“我”的莫大用处。 3. (2 分)(1)“惊讶”:没想到“我”走丢后自己凭着所“偷”的字重返原地,(1 分)“我”没上过一天学,竟然也能认识很多方块字。(1 分) (2 分)(2)“感动”:虽然家里无钱送“我”上学,但“我”不放弃希望,(1 分)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学校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处处留心,悄悄“偷”字学 习。(1 分) 【解析】解答此题,明确“惊讶”既在于事件本身,即我在苏州因“偷”字与父 亲走散,却又凭“偷”的字走回原地;“我”没上过一天学,却也认识很多方块 字。再由“只是在阳光底下见了个彩色肥皂泡似的——美好的希望一下破灭”可 知上学识字是“我”的希望,由“我”后来处处“偷”字学习的行为可知,“我” 在家里困难,没钱送“我”上学的条件下其实从没放弃过这个希望,父亲也因此 被“我”感动。 4.(4 分)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2 分)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老师只 是起着引领、指导的作用,而要想真正学会和掌握,还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 断地去学习。(2 分) 【解析】分析句子作用的方法同分析段落作用的方法一样,应从结构、内容方面 进行考虑。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尾,有总结文章内容的作用,再结合文中的 句子“这些‘偷’来的字居然有力地助推了我的学习,让我的默写和朗读先人一 拍,让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让我的课外自学能力略胜一筹”“‘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自身’是也”可知此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四、1.(2 分)(1)任何事物都有界限;过程里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 的;(1 分)任何事物都介乎有情无情之间。(1 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 分)(2)雨距离我们很近,且下得很大,我们站的地方却阳光普照;(1 分) 太阳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 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分析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太阳雨的特点,扣 住第⑩到⑮段的内容,撷取关键语句概括。关键句为: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 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 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在过程里固然变 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的。山水介于有情与无情之间,能适性地、勇敢地 举起脚步,我们就不会因自然的风雨而轻易地生病。通读全文,“我”觉得太阳 雨奇异的地方可对应到文章第②至⑤段,具体总结即可。 2.(2 分)(1)“哗哗洒下”写出了太阳雨来得很突然,下得很急;(1 分)“噼啪”写出太阳雨下得很大;表明了太阳雨雨势极大,富有动感。(1 分) (2 分)(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势连贯,强调了太阳雨气势之 大,(1 分)表现出“我”受到的震撼之大。(1 分) 【解析】此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这段文字在第②段,要先分析整体的语言环境,写我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突遭了一场太阳雨的经过;然后再分析加点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哗哗”“噼啪”都是拟声词,描摹当时下雨的声音,“哗哗洒下”写出了这阵雨来得突然,下得很急;“噼啪”写出这阵雨下得很大;这两处词语富有动感,表明这阵雨雨势极大。“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势连贯,强调了这阵雨气势之大,表现出“我”受到的震撼之大。 3.(4 分)承上启下(过渡)。(1 分)承接上文,写“西北雨”的益处;(1 分) 引出下文写这阵“西北雨”带给“我”的启发,由叙事过渡到议论。(1 分)表达 了作者由太阳雨受到的感慨:人的渺小。为抒写自己的启发蓄势。(1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选文①到⑧段叙述了突遇一阵“西北雨” 的经过,第⑨段“每年到了夏天,我们这里都有西北雨”一句承接了上文,“西 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写“西北雨”的益处,“让我们在雄浑的 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一句引出下文写这阵“西北雨”带给“我”的启发, 由叙事过渡到议论。第⑨段为后面抒写自己的启发蓄势。 4.(4 分)优点:下得大;很肥,是土地生机的来源;让天空干净清朗;人偶尔 淋几次,以后不会轻易感冒;能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2 分) 缺点:狂烈;下不广,也下不久;来得突然,让人毫无防备。(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先找到写太阳雨的语句;然后再读这 些语句,锁定写太阳雨优缺点的句子;最后选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关键语句有: 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 的东西,我们种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 冒。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西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 也让我们在雄浑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此题已经用“任何事物没有绝对 地好,也没有绝对地坏”说明概括评价“太阳雨”需要写出优点和缺点,言之有 理即可。 五、1.(3 分)①大强哥买鱼,明儿多送两个鱼头。(1 分)②赵大娘买鱼,明 儿少收赵大娘的钱。(1 分)③小二狗来找明儿,明儿拿糖给他吃。(1 分)(意 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要求分析明儿受人喜欢的原因,主要集 中在文章第二部分,即第③~⑥段,从明儿和大强哥、赵大娘和小二狗的交谈中 分可体现明儿心善的的特点,这也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她的原因。答题时,将这三件 事简要概括即可。 2.(3 分)这句话使用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1 分)形象地写出了明儿的机 智应变,表现了她的善良。(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句子。“没错,鱼价跌了!”是语言描写, “明儿嫣然一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是神态描写,这是明儿在赵大娘识破她 故意少说重量后的为少收鱼钱的另一种说辞,表现了明儿的机智和善良。 3.(4 分)示例:大强哥买鱼,明儿是从篮子里摸出两条大鲫鱼;(2 分)大强 哥临走前告诉明儿村南头的路近又平坦,最好走。(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干要求在文章第④段找出暗示明儿为盲姑娘的内容。大强哥买鱼,明 儿“从篮子里摸出两条大鲫鱼,用手掂量一下”,一个“摸”字暗示了明儿的眼 盲,大强哥在临走前告诉明儿从赵庄到王庄的路况,如果明儿不是个盲姑娘的话, 这些信息她自己就会知晓,而不用大强哥告知。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4 分)①形成冲突,用对比深化人物,表现了明儿眼盲心明;(2 分)②明 儿眼盲,但她仍心地善良、性格乐观;(1 分)③明儿眼盲,但眼中世界很美。 (1 分) 【解析】明儿明明是个盲姑娘,却取名“明儿”,作者意在形成冲突和对比,深 化人物形象和主旨,明儿眼盲,却心里明朗,她送鱼头给大强哥,给独居的赵大 娘少算鱼钱,她心地善良。最后众人的帮助使其成功完成回门仪式,她眼中的世 界很美,突出文章主旨。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六、1.(2 分)(1)运用环境描写。(1 分)渲染了天气的恶劣,衬托了“他”靠 在“我”肩上休息这动人的情景,让人心生温暖。(1 分) (2 分)(2)“稳稳”写出了“我”在积水中努力支撑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的平 稳,以给他一个可以放心依靠的肩膀,(1 分)“好好”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希望 “他”能缓解暂时的疲惫和虚脱。这两个词满怀情味,体现了“我”为“他”的 精神而感动,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的心情。(1 分) 【解析】此题考查词句的赏析。题干没有提示赏析的角度,我们就结合句子的特 点选择恰当的角度。(1)句是通过“我”的举动表达“我”的善良和体贴,画 线的这句环境描写是渲染天气的恶劣,这与人心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2) 句中这两个词都是修饰语,一个是表达动作的状态,一个是强烈的愿望。联系语 境,这是“他”不辞劳苦帮助了“我”,又遇到突发情况时,“我”满怀感激, 很想尽一点心意。于是在“他”提出要求后,“我”就尽可能让“他”安稳地靠 一会儿。 2.(3 分)“他”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感染了我,让因琐事而烦躁的“我”,跳 出了思想的藩篱;(1 分)“他”帮助了“我”,让“我”感到温暖;(1 分)“我” 给“他”肩膀靠一会,缓解了他的疲劳,我感到欣慰。(1 分)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变化原因。“我”的情感变化正是文章线索之一, 而且通过“我”的情感变化凸显出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一要结合情节,即“雨 中相遇”中的互相帮助,二要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抒情和议论来分析,从中可以 看到,通过跟“他”做人做事的境界对比,让“我”心生惭愧,决心忘掉生活的 琐屑和不快,积极热情地去拥抱生活。 3.(2 分)结构上:总结全文;(1 分)卒章显志;(1 分) (2 分)内容上: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动和振奋;(1 分)表达了“我”对“他”敬 仰和礼赞之情。(1 分) 【解析】此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 答。我们先看段落的位置,这一段的位置在于文末,是收束全文(总结全文)。 我们再联系上文来看梳理内容,这一段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感触和思考, 是情感的升华,主旨的深化。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有条理地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4.(5 分)示例:(1)“他们”是那些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坚守岗 位、默默奉献,舍己忘我的人们;(2 分)(2)之所以感谢他们,首先是因为他们 的坚守和付出,给大家提供了安全和方便,我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其次他们 身上折射的正能量感染、教育着周围的人,让大家有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思想境界,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幸福。(3 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主旨。这个故事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和感染每一个 人,希望大家有公德心、责任心和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是通过“我” 的见闻和感受体现出来的。题干中的这句话是在文章结尾,很明显是卒章显志, 抒发情感、凸显主旨,也是对于大家的一个教育和呼吁。题目的第一问很容易把 握,第二问要注意从外在表现内在的思想启迪结合在一起回答。答题时还要注意 语言通顺。 七、1.(3 分)①邵师傅磨刀挣钱不肯让价;(1 分)②邵师傅非要找零钱给“我”; (1 分)③邵师傅拾到购物卡寻找失主。(1 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作答此题,可先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层 次划分,然后根据各层的具体内容去逐层概括。选文第①段讲邵师傅为一块钱和 老太太僵持不下,最后不欢而散。第②~③段讲了解了邵师傅的不容易后,“我” 明白了他的不容易,想要为他做点什么。第④~⑤段讲“我”帮邵师傅解释涨价 的原因,还拿了 4 把生锈的剪刀请邵师傅帮我磨,在找钱的时候邵师傅坚持不肯收多余的钱。第⑥~⑦段讲邵师傅坚持寻找购物卡的失主,“我”被他这样的高 尚品格深深地触动。四层中,第一、三、四层讲的都是关于邵师傅的事。依次概 括,组织语言进行作答即可。 2.(4 分)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文章结构更紧凑;(1 分)点明了故事发生 的地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 分)老杨树也象征着邵师傅正直、忠 厚的好品质。(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叙述了邵师傅在老杨树下磨刀赚钱所发生 的几件事情,从而赞美了邵师傅坚持原则、正直忠厚的好品质。文章从老杨树开 始,结尾又回到老杨树,使文章结构紧凑,叙事浑然一体;文中的故事都是发生 在老杨树下的,因此,文章题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且引起读者的关注:老 杨树下发生了什么?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邵师傅生活艰难,但绝不占小便 宜,正直、忠厚,就像白杨那笔直,这里的“老杨树”也象征着邵师傅高贵的品 质。 3.(1)(2 分)“喘着气”形容邵师傅因跑得急而粗喘着气,突出了邵师傅以为“我”丢了卡,想要还给“我”时焦急的情状,(1 分)表现了邵师傅拾金不昧的品质。 (1 分) (2)(3 分)突出了邵师傅买矿泉水是为了找给“我”零钱,而他自己舍不得喝(1 分),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可能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喝(1 分),侧面表现了邵师傅不贪小便宜、爱家人的美好品质(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中词语含义和文章深层文意的理解。(1)句中“喘着气” 是说邵师傅因为走得急粗喘着气的样子,这里结合上下文可知,我刚回到家中, 邵师傅就敲门,说明邵师傅以为“我”丢了卡急着追我,表现了邵师傅拾金不昧的品质。据此概括作答。结合上文“我”说不用找钱,而邵师傅非要找零钱给“我”而直奔小商店的内容可知,邵师傅买矿泉水是为了找给“我”零钱,表现了他不贪小便宜的品质;大热天邵师傅却把这小瓶水宝贝似的装进工具袋,推断出他舍不得喝,是想要带回去给家人,表现出他爱家人,据此总结即可。 4.(4 分)第一次对邵师傅“瞪眼”的描写,(1 分)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原则, 对“我”帮着老太太讲价感到不满。(1 分)第二次通过对邵师傅“瞪眼”的描写, (1 分)表明了他极力反对“我”提议把找不到失主的购物卡占为己用的建议, 表现了他当时的气愤。(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首先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邵师傅第一次 “瞪眼”出现文章第①段,是在我替人讲价之后,因此“瞪眼”表现了邵师傅对 我替人讲价的不满。第二次“瞪眼”出现在文章第⑥段,是在“我”让他把拾到 的找不到失主的购物卡占为己用,他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因此邵师傅此 时应该是愤怒的。 八、1.(3 分)文章叙述了“他”拿着做搬运工的报酬假币 50 元去老妈妈的面馆吃面,“他”紧张、害怕,但老妈妈并没有拆穿这个“谎言”,反而给“他”吃了热腾腾的面,找了零钱,3 个月后,他再次回到小面馆,给老妈妈“还”钱。【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以从文章中找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据此概括即可。 2.(3 分)(1)“抓”“转”“流”“冲”这几个动词,(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男孩当时内心的愧疚以及他已经知错的心理。(1 分)为下文写自己来还钱埋下伏笔。(1 分) (3 分)(2)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在这里一语双关,既表明是当时的自然环境, 也表示男孩自己心理的那片天地。用环境描写衬托出自己能够知恩图报、知错就 改的豁然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理解及赏析。(1)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通过一连串 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男孩内心的愧疚及痛苦。“泪流满面”表现出他已经认识到了 自己的错误。为下文写还钱埋下伏笔。(2)句属于环境描写,“天空”二字一 语双关,既表现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男孩知恩图报及最后内心的豁然开 朗,深化了文章主题。 3.(4 分)第⑦段在文中属于插叙,(1 分)通过男孩的回忆补充交代了 50 元假 钱的来历,(2 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男孩老实的性格特点。使文 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2 分)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照应标题或前文。内容上:①为下文做铺垫 (或埋伏笔);②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第⑦段讲了男孩边走边回忆假钱的来历, 属于插叙,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这段也表现了男孩老实的性格特点。 4.(3 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 分)交代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使 主题更加突出;(1 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了“你”(卖面的老妈妈)的 美好品质。(1 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谢谢你借我一冬的温暖”中“谢 谢”则是文章中心主旨的高度概括:感恩。“你”是指卖面的老妈妈,“我”则 是男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表现了老妈妈的善良和对“我” 的包容,而“我”没有辜负老妈妈的期望,这一切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九、1.(3 分)一个行乞男人带着自己的女儿沿街乞讨,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和孩子,不愿接受他人过多馈赠,我误把 50 元投给他后又被还了回来,了解了 他的故事之后,我感到了惭愧和敬佩,选择帮助他们,其他人也纷纷伸出了援助 之手。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可知本文讲述了“我”遇到一个行乞男人的 故事,误把 50 元捐给了他后很是后悔,但他主动把钱退回,不愿接受太多的馈 赠,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女儿。之后了解了他的故事后。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大家都选择了帮助他。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2.(1)(2 分)内容上,交代环境,城市街头,“却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过去”, 吸引读者注意力;(1 分) 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乞讨男人的事迹埋下伏笔。(1 分) 【解析】考查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来作答。通读全文可知,内 容上,第①段写故事发生的环境,城市街头,文中“却被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过 去”中“一幕”发生了什么,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构上,直接引出对自己 经历的一幕的记叙,而下文重点写的一幕就是行乞男人带女儿乞讨,此处正是为 下文写这一事情埋下伏笔。解答此题,在对段落作用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结合文 中相关句子加以分析。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2)(3 分)“撞击”本义是猛然碰上的意思。(1 分)文中指“我”被乞讨男人 的自尊自强所深深感动。(1 分)而“说”表达残疾人的话让“我”的心有所感触, 感情表达不够强烈,所以不能换。(1 分) 【解析】(2)中“撞击”是猛然碰上的意思,根据“真想把那 50 元拿回来”“那 样做又太没面子”“我正在懊悔自己的过失”“残疾人从小女孩的手里接过钱递 还给我”以及行乞男人对我说的话,可以看出“我”被他的自尊自强所感动。“说” 不能强烈表达感情,不能更换,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3.(4 分)①行乞男人是一个干净利落的人:衣着寒酸,但不邋遢; (1 分)② 行乞男人是一个谦虚的人:字写得雄浑刚正,却说“我的字不值这么多钱”;(1 分)③行乞男人父亲是一个自尊自强的人:不愿给别人添麻烦;(1 分)④行乞男 人父亲是一个爱自己孩子的人:双手养活自己和孩子,孩子到上学的年龄了,想 尽力送她去上学。(1 分) 【解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描写和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概括。根据题意可知, 在第④段“虽说他衣着寒酸,但不邋遢”中可以看出他干净利落,在第⑥段“你 给得太多了,我的字不值这么多钱”“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孩子,不想 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了”中可以看出他谦虚、自尊自强的性格特点。 4.(4 分)欲扬先抑。(1 分)先写了“我”对乞讨者的麻木、冷淡的态度,形成贬抑,与后文“我”对乞讨者的敬重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使文章重点突出,含蓄曲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2 分) 【解析】从“我的同情心变得麻木起来”“他们的神情都是淡漠的”可以看出作者对乞讨男人麻木、冷漠的态度,“残疾人的话一下子撞击到了我的心”“我心里更加惭愧”可以看出作者对乞讨男人态度的转变,充满了敬重,这样先贬后抑的写法就是欲扬先抑,再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可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 使文章重点突出,行文含蓄曲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十、1.(2 分)本文通过对各种劳动者的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1 分)表达了对 劳动者的赞美,歌颂了劳动最光荣。(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本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是“劳动的双手”,结合不同 摊贩手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个共性:他们都是不怕辛苦、热爱工作的人,因 此本文的主旨就是歌颂劳动人们的美好。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1)(3 分)“盛满”是装满的意思,(1 分)这里表现出了商贩们好奇,想要 一探究竟,却又警惕性强,担心被骗的心理。(2 分) (2)(3 分)“嚓嚓嚓”是象声词,表明商贩们动作的果断和娴熟,(1 分)表现 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美好品质,衬托出他们的勤劳朴实。(2 分) 【解析】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 “盛满”是“装满”的意思,结合“韦平试图说服他们摊开双手,与自己所售货 品合个影”,“这位瘦削的小伙子想干什么?这是什么新骗术?”可知是商贩们 对韦平的要求所作出的反应,体现出商贩们警惕,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2) “嚓嚓嚓”是个象声词,这里描写出商贩们动作的干净利落,娴熟,结合句子“如 此扎手”“痒人的芒刺”“不避不让”“直接”可知商贩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美好 品质,衬托出他们的勤劳朴实。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4 分)第 段将“菜场里的花摊”与“专门花店里的鲜花”作对比,突出了 贩卖鲜花小贩们对工作含有的饱满热情;(2 分)将“长满老茧、伤痕累累的手” 与“鲜媚娇憨的花”作对比,突出了菜场里商贩们劳动的艰辛,深化文章主题。 体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歌颂与赞美。(2 分) 【解析】仔细阅读第⑪段,可知作者用详细的笔触把“菜场里的花”跟“鲜花店 的花”进行对比,根据句子“没有那么多高大上包装,也没有多少名贵品种”, 两个“没有”连用,突出贩卖鲜花小贩们对工作含有的饱满热情;把“长满老茧 的手”跟“鲜花的鲜媚娇憨”进行对比,突出了商贩们劳动的艰辛,再根据“这 一对比,不知为什么让人心中猛地蹿上来一股热流”,体现出作者对劳动者怀有的赞美之情,歌颂了勤劳的劳动者,深化文章主题。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4 分)示例:最熟悉的手:母亲的手、保洁阿姨的手等等。(1 分) 母亲的手:我仔细端详着母亲的手,一双粗糙干瘪、布满老茧的手深深刻进我的 心里,那记忆中柔软的,散发着柔光的手已经不复存在,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 瓶,百感交集。(3 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选取自己身边的、常见的手即可。在刻画时,可 以采用对比法,先前他们的手也圆润有力,现今却被岁月划上了痕迹,粗糙,布 满老茧。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不同描写手法来表现手的特点,使读 者印象深刻。 十一、1.(3 分)舅舅每次回家,车一进家乡,就开始抹眼泪;(1 分)给行动不 便的外婆擦洗身子、洗脚,一天三顿给外婆做饭;(1 分)舅舅用一块布把外婆拐 杖挨地的那端缠了起来并用绳子绑牢。(1 分) 【解析】依据第⑨段“舅舅每次回去,车一进陕西,就开始抹眼泪”可以体现出 舅舅对姥姥的依恋,依据第⑪段“给行动不便的外婆擦洗身子,……一天三顿给 外婆做饭”可以体现出舅舅对姥姥的爱,第⑮段“他找到一块布……再用绳子牢 牢地绑了一圈又一圈”也体现出舅舅对姥姥的爱;最后将这三件事总结概括即可。 2.(1)(3 分)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舅舅对外婆的关爱和外婆对舅舅的依赖与服从,(1 分)表现了外婆和舅舅之间相互疼爱和眷恋的真挚感情。(1 分) 【解析】结合“舅舅说,拐杖硬,……你的手心肯定震得不舒服”“连说‘好, 好,就是好’”可知是语言描写,依据“外婆也就不嫌麻烦地从炕上下来,在房 子里拄着走了几圈”可知是动作描写。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外婆和舅舅的形 象更丰满鲜活,性格特点更突出,更加突出外婆对舅舅思念之情的浓重。 (2)(2 分)通过写外婆希望在去世时可以带着这根拐棍的请求,深化了文章主 题,(1 分)“竟然”一词表现出“我”的惊讶,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外婆对舅舅不 尽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到动容和心疼。(1 分) 【解析】定位到文章第⑳段,然后结合文章主旨(舅舅与外婆之间相互眷恋,彼 此牵挂的至爱真情),再依据画线句子的关键词“竟然”,表现出“我”对外婆 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讶,进而凸显舅舅与外婆之间令人心疼的母子深情。 3.(4 分)不好。(1 分)全文的线索是“外婆对舅舅的爱”,而“外婆的拐杖” 只是舅舅对外婆爱的一种体现。(1 分)文章标题“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既表 现出外婆对舅舅深深的爱,又是舅舅对外婆迟到的爱,遗憾、自责、疼痛,让人心疼。(1 分)能够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换掉就没有这种作用了。(1 分)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回答此类题时,应该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好或不好”。“那些年,让人心疼的爱”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又表现出外婆在去世前未能见舅 舅的遗憾,和舅舅对外婆的愧疚和对自己的自责,那份迟到的爱让人心疼。而“外 婆的拐杖”只是舅舅对外婆的爱,外婆寄托对舅舅想念的一种,因此不适合做文 章的标题。语言通顺,大意对即可。 4.(4 分)舅舅虽然回家的时间很短,但是很珍惜跟外婆在一起的时间,无微不 至的照顾着外婆。(1 分)因此我们要懂得父母的爱,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1 分)要对父母要有耐心,细致照顾他们的生活;(1 分)外婆经常坐在门外等舅舅 回来,即使舅舅回来的时间不多也不怪他,很享受舅舅对她的照顾。父母对孩子 最大的爱,是默默的隐忍和无声的包容。(1 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谈感悟。读完全文可知,舅舅因 为当兵不能经常回家,外婆就坐在门外等,即使这样也没有怪过舅舅,这体现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包容,也提醒我们要常回家看看父母。舅舅回来以后就很少走 亲访友,细心地陪着外婆,这告诉我们要好好对待父母,及时行孝。据此概括作 答,言之有理即可。 十二、1.(2 分)(1)父亲挖藕,身体疼痛,“我”给父亲送饭时,亲眼目睹父亲 挖藕的艰辛。 (2 分)(2)父亲挖到了过年的费用和开年的学费,同时也戒掉了烟瘾。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可知,①②段讲述父亲挖 藕的起因,石灰厂倒闭,家庭遭遇变故,父亲挖湖藕贴补家用。③~⑨段讲述父 亲挖藕的经过,父亲挖藕,身体疼痛,“我”给父亲送饭时,更是亲眼目睹了父 亲挖藕的艰辛。⑩11○段是父亲挖藕的结果,父亲挖到了过年的费用和开年的学费, 同时也戒掉了烟瘾。 2.(1)(2 分)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的意思。(1 分)这里表现出父亲 工作时间之久,刻画出父亲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状态。(1 分) (2)(2 分)(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的意思。(1 分)表现了“我”害 怕父亲出事又突然看到父亲安然无恙后,委屈、激动、惊喜的心情。(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 果。(1)中“渐渐”是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的意思,结合第④段中“家 乡有许多湖泊,野藕遍地是......但要挖起来也是相当费力”可知父亲工作的艰 辛,工作时间之长;(2)中“汹涌”原意是“(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联系前文“更害怕在严寒的冬天里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不敢想下去” “我 多么希望父亲就在那里,那怕他是睡着了,或是受点小伤......那就是父亲,是 他,他正在张望”和下文的“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嗓子干冷得 难受极了”可知,这里是指“我”害怕父亲出事又突然看到父亲安然无恙后,委 屈、激动、惊喜的心情。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3.(4 分)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1 分)交代了父亲劳动环境的恶劣,突出了 天气的严寒和挖藕的艰难,(2 分)更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光辉形象。(1 分) 【解析】解答此题,可分析画线句描写的场景:寒风刺骨,天空阴沉,一大片泥 泞地里,除了到处是翻开的淤泥和坑洼,不见父亲的影子。很显然这是景物描写 或环境描写。这样写一方面是交代了父亲劳动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突出了挖藕 的艰难,更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光辉形象。 4.(4 分)内容上,议论抒情,升华情感、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2 分)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该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文章最后位置。可从结构 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叙事以后的议论抒情,起升华情感、深化主 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十三、1.(3)(2 分)“我”独自守在玉米地,因为害怕开始不断抱怨; (5)(2 分)被母亲找到,母亲将“我”抱在怀中,“我”号啕大哭;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确定(3)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⑤~⑦段,由第⑥段 “忽然,我感觉脚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穿过我的脚面,我 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可以看出“我”的害怕,由第⑦段“我开始抱怨母亲,继而是父亲,我怨恨父亲不该去上学,抱怨母亲不该把我一个人留在玉米地里” 可以看出“我”的抱怨,由此可总结为:写母亲送玉米回家,“我”一个人留 在玉米地里非常后悔和害怕,(5)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⑨~⑪段,第⑨段“我 终于看到了母亲”,第⑪段“母亲用自己的衣服将我严严实实地包住,抱起我” “我毫发未伤,实在无法装下去,趴在她身旁嚎啕大哭起来”由此可总结。 2.(1)(2 分)“嚎啕大哭”表现了“我”被母亲找到后的安全感,(1 分)以及 刚才装着不回应母亲的后悔、装睡导致母亲摔倒而心疼的心理。(1 分) (2)(2 分)“哭”表现了母亲看到玉米受到损害很心痛,(1 分)也是为自己的 体弱而感到难过。(1 分)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情节入手,结合具体语境的分析,把握人物心理,理解哭的内涵。(1)中的哭是因为害怕的“我”被母亲找到后感到安全了、也有前面母亲的呼喊我没有答应的后悔、装睡导致母亲抱“我”而摔倒的后悔心疼,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而放声大哭的样子。(2)句中的哭结合句子“一点点抠出掉在土里的玉米粒”“而母亲偏偏又常年体弱多病”可以体会到这个词,一个方面是看到玉米受到损坏,感到心疼,另一个方面也为自己体弱而感到难过。 3. (4 分) ①母亲是一个体弱多病,勤劳朴实的人。母亲虽然多病体弱,但家里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承担,还要照顾我和弟弟。(2 分)②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爱护子女。虽然“我”装着不理母亲,玉米也因此受损,但在母亲心中我还是最重要的;为保护我也不惜自己受伤。(2 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并概括。“所有农活落在母亲一个人身 上,而母亲偏偏又常年体弱多病”看出母亲虽然体弱多病,但勤劳朴实;“她 的呼吸急促得让人听了害怕,嘴里只有两个字‘孩子’”“抱起我,飞快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玉米秸,我听到了冰雹打在她头上的钝响,听到玉米叶上的锯齿划破她皮肤的声音”看出母亲心地善良、爱护子女。 4.(4 分)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我”独自在玉米地里,母亲找到“我”后,不顾冰雹打到头上的巨响,也不管玉米叶划破脸颊的疼痛,紧紧的抱起“我”,在那个雨夜“我”毫发无伤。这些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刚开始,“我”对母亲将“我”一人留在玉米地的做法充满怨恨,有由此想到要“报复”,而当母亲找到“我”后,母亲的泪温暖并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抱怨和不满,雨夜过后的第二天,“我”帮母亲一点点的抠出地里的玉米。“我”的做法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独特的儿童心理。八岁的“我”并不能够懂得在冰雹来临之前抢收玉米对于整个家庭的意义,以及理解母亲将“我”独自留在玉米地的缘由。因此,“我”因为恐惧和害怕怨恨母亲将“我”一个人留下,并在母亲返回来找“我”时,“我”想到了“报复”,“我”的这一系列做法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应有的正常的反应和心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十四、1.(1)老伴去逝,独居一室,晚辈们又不在身边,时间久了,不免挂念;(2 分)(2)今年端午节晚辈们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顿感失落。(2 分) 【解析】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可知题干中出现的语句在第一段的结尾,可知答 案在后面段落,根据文章第②段“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不免有些挂念”, 第③段“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概括总结即可。 2.(4 分)藕荷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是她梦寐以求的颜色,(1 分)因而对这 件藕荷色羊绒衫就更加喜欢了。(1 分)妈妈常骑车上班,路上很冷,为了让妈 妈在上班的路上不再感到冷,在妈妈生日的时候,我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妈妈买 了一条羊绒围巾,颜色是淡紫色,妈妈收到后非常开心、激动。(2 分) 【解析】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第⑦段“她激动得不行”,第⑨段“立刻试穿,立 刻照镜,合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第⑩段“她满脸放光”“她 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 色……”可看出“她”对藕荷色羊绒衫的喜爱之情。第二个问题,结合自身实际 谈一谈,言之有理即可。 3.(4 分)开头说她诵读《红楼梦》中诗句,一来表现她志趣高雅,热爱读书; (2 分)二来为下文晚辈为她买藕荷色羊绒衫及她解释“藕荷色”做铺垫。(2 分) 【解析】文章开头写“她”诵读《红楼梦》中的诗句,头写出了“她”的爱好, 为下文做铺垫;文中第⑩段“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 解释“藕 荷色”来历,表现其高雅的生活志趣;末尾再提《红楼梦》,强调她的兴趣爱好,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对藕荷色的喜欢做铺垫。 4.(4 分)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1 分)通过“依偎”“搂”“汪”等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孙女的纯真可爱,表现了“她”的慈爱关怀和幸福甜蜜。(2 分) 【解析】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可以从“依偎”“搂”“汪”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结合文章情境可知,这是在“她”收到羊绒衫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体现了“她”的幸福慈爱。 十五、1.(4 分)(1)“攥”是“握”的意思,(1 分)文中指“用手紧紧握着”, 这里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手被针刺后的疼痛之状。(1 分) (2)“眉头紧锁”是“很为难犯愁”的意思,(1 分)这里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因为多了两角钱对不上账而焦虑、犯愁的情态,刻画出父亲做事认真、为人公道的形象。(1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1)中“攥”是“握”的意思,这里指“用手紧紧握着”,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指母亲因为手被针刺后特别疼痛作出的反应,突出了母亲手被针刺后的疼痛状态。(2)中“眉头紧锁”指遇到不开心的事(难事),皱着眉毛,形容很不开心、很不高兴、很为难犯愁的样子。结合下文“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可知,是指父亲因为多了两角钱对不上账而犯愁,怕亏了别人的样子,可以看出父亲的认真、公道、负责任。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2.(4 分)示例一:“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 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 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的情景, 突出了母亲的勤劳和面对穷困生活坚忍的品质。 示例二:“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 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 写出了父亲为两毛钱对不上账而紧张忧心的心理,表现出父亲的认真、严谨的品 质。 【解析】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通读全文后可知,文章最 能体现细节描写的集中体现在第⑤段和第⑦段,找出来以后,再选用某一个细节, 根据细节描写的一般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3.(4 分)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总结全文内容,同时与第①段首尾呼应;(2 分)内容上,点明文章主题,升华文章主旨,由油灯联想到心灵之灯,告诉人们 读书能够丰富人的内心,引发读者的思考。(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明确是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在结构方面,细读文章可以发现,这段中的句子“‘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既是照应文章题目,也与第①段呼应,是对全文的总结;在内容上,“我觉得,多读点书,心里会点亮一盏灯……”点明了文章主题,从实实在在的灯过渡到心灵之灯,这是对文章主旨 的深化,告诉人们读书能够丰富人的内心,后面一系列的列举和结尾的省略号,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最后结合分析理解合理表述即可。 4.(4 分)①“灯”在文中主要是指煤油灯和玻璃油灯;(1 分)②“灯”照亮了 家里父亲和母亲忙碌的每个夜晚,陪伴“我”长大,寄托着“我”对父母的感激 之情;(1 分)③“灯”不仅表达了“我”对油灯的怀念,也暗含着在成长的过程 中父母对我的影响;(1 分)④“灯”带给“我”学习上的影响和精神财富。(1 分)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由文章第④~⑨段看出文章主要详细叙述了“煤油灯”和“玻璃油灯”下的故事,所以本文的“灯”主要是煤油灯和玻璃油灯。通过叙述在春节前母亲夜夜在煤油灯下赶做新衣和浆洗旧衣,父亲 作了生产队会计后,夜夜在一盏小小的玻璃油灯下认真工作的故事,塑造了父母 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文章第⑩⑪段“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 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和“人的心里会少了阴暗多 了光明,少了计较多了宽容,少了忌恨多了悲悯,少了浮躁多了深沉……”看出 “灯”暗含着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的影响,以及带给“我”的精神财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