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人教版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2.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2.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2.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难点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和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情景幻灯片。2.认真备课。学生准备:1.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2.搜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幻灯片展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句话的不同断句:(1)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与天留人无关)(2)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不让留)(3)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自己做不了主,主人和天留客了)(4)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犹豫不决型的客人)(5)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非不让留)(6)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还是天让留啊!)教师总结:在这几个断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我们的中华文化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呢?我们6 应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有所了解。探究一:中华文化根(一)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民族传统节日教学活动一:幻灯片展示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望”意为“田野”、“田地”;“果”意为“转圈”、“巡游”;“望果”意为巡游田野,以祈祷神佛保佑能顺利收割、获得丰收。盘王节:又叫“做盘王”、“跳盘王”、“还盘王愿”、“打盘王斋”、“祭盘古”等,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师总结: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问题: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的名句。(任选四个节日)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教师点拨:示例如下幻灯片内容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③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节);④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教师总结: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二)中华文化的产生教学活动二: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思考问题: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三)中华文化的内容教学活动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内容。6 思考问题:(1)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组成?有什么特点?教师点拨: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考问题:(2)请你列举中华文化的具体内容。教师点拨:如文学方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艺术方面——书法、绘画、舞蹈、京剧、黄梅戏等;建筑与文化遗址方面——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故宫等;思考问题:(3)谈一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点拨:学生可以从学习阅读记忆文学艺术方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赏析中华诗词、阅读四大名著、学唱京剧、学习设计旗袍、唐装;等等。(四)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活动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问题:(1)你对前面列举的这些文化遗产价值有哪些了解?教师点拨: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思考问题:(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教师点拨:不认同这种说法。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问题:(1)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教师点拨:①设计思路:按照中华文化发展的路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思考问题:(2)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教师点拨: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②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知识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6 (五)中华文化的发扬——坚持文化自信教学活动六:安排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教师点拨:①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④各类国际盛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的交流。思考问题:(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教师点拨: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我们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②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吸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教学活动七:材料呈现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教师点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思考问题:(2)谈谈怎样增强或坚持中华文化自信。教师点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探究二:美德万年长(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内涵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材料“探究与分享”: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却一脉相承。思考问题:(1)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将你的忧乐观与同学分享。教师点拨: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品质,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②示例:我的忧乐观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乐;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以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思考问题:(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6 教师点拨: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知识拓展】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悬梁刺股,凿壁借光,以荻画地,韦编三绝,破釜沉舟,孔融分梨,樊哙闯宫,诸葛恪得驴,荆轲刺秦王,解铃还须系铃人,少年柳公权,硬汉子董宣,特殊遗嘱,玄奘取经,缇萦救父,季扎还愿,管鲍之交,暖不忘寒,明山宾卖牛,状元还乡,郑和灭海贼,金孝拾银,伯乐举贤,寇准罢宴,三遇恩师,别出心裁的赛马,钟隐拜师,毛遂自荐,三顾茅庐、负荆请罪、曾子杀猪……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教师点拨: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原因、收获、感悟等方面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为什么每年都要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为什么要匿名并用虚报地址进行捐款?思考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教师点拨:①有。②列举身边“中国好人”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即可。思考问题:(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教师点拨: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活动十:出示以下幻灯片,分小组讨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因此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思考问题: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师点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知识拓展】传统美德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道德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软实力。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都有重要时代价值。在剔除糟粕、不断扬弃的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以认识其价值为理论前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做法;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6 增强文化自信,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