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二轮满分冲刺重难点02光现象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物理二轮满分冲刺重难点02光现象课件

满分冲刺—光现象 考点梳理光现象 考点详情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2019江苏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光的直的现象真题演练【答案】B【解析】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2019江苏泰州】物理学中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做法应用了同种研究方法()A.用磁感线来形象直观的描述磁场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C.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D.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答案】A【解析】在物理学中,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利用了建模的方法;为了描述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磁场,人们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入了磁感线,故A符合题意;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即利用的类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是利用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光线真题演练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2019湖北随州】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A.1.5亿千米B.150亿千米C.15×108mD.1.5×1011km【答案】A【解析】8.333333分钟≈500s,因为v=,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光速真题演练 【2019内蒙古包头】下列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答案】C【解析】“立竿见影”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湖边倒影现象的原理为光的反射,故A错误;小溪清澈见底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树荫下光斑点点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生活实例与应用真题演练 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2019北京模考】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答案】A【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小孔成像真题演练 考点2—光的反射考点详情 考点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2018北京一模】在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答案】A真题演练 【解析】依题意作图分析,入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反射角也是50°,法线垂直于水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所以选B。【2019福建】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A.0°     B.40°     C.50°     D.100°【答案】B光的反射现象考点2—光的反射真题演练 光的反射作图题考点2—光的反射【2019山东济宁】如图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后,通过潜望镜进入小明的眼睛。请画出光的传播路径。【解析】根据反射定律,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答案】真题演练 【解析】由题意可知,“大镜”将四邻景物射来的光线反射到盆中的水面,水面又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入射光线SO与反射光线OP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大镜”的位置,图见答案。【2019山东烟台】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通过作图确定“大镜”的位置。【答案】光的反射作图题考点2—光的反射真题演练 【2019江苏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__。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时针方向转动;探究光反射规律实验考点2—光的反射真题演练 【答案】(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解析】(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2)由于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考点2—探究光反射规律真题演练 考点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分类【2018北京西城一模】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所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发生了图甲所示的反射D.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是由于发生了图乙所示的反射A.图甲所示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所示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CD【解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真题演练 考点3—平面镜成像真题演练 考点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作图题【2019江苏连云港】如图所示,小明在房间的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客厅沙发上B点的爸爸,请画出此现象的光路图。【答案】【解析】小明的眼睛在A点,爸爸在B点,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B点的爸爸,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即为像点,连接像点和A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OA,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上图所示。真题演练 考点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19北京模考】早晨当你面带微笑以1m/s的速度走向整容镜时,你在镜中的像以m/s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m/s,不变真题演练 【19北京一模】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答案】D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应用考点3—平面镜成像真题演练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选填“A1”、“A2”或“A3”)。【2019山东枣庄】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考点—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点探究实验真题演练(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4)A1。考点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点探究实验真题演练 【2018岳阳】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___(选填“a”、“b”或“c”)点。(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答案】(1)b;(2)反射【解析】(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壶应放在焦点位置,故应放在图乙中的b点;(2)“卫星锅”能收集微弱电视信号,故“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考点3—平面镜成像真题演练凹面镜凸面镜 考点4—光的折射考点梳理 【2019北京】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B.墙上的手影C.斑马在水中形成“倒影”D.在汽车观后镜中看到的景物【答案】A考点4—光的折射【解析】A.水中部分的筷子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这属于光的折射。B.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汽车观后镜中看到的景物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光折射现象真题演练 【2019湖北鄂州】“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解析】井中有水时,光线射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斜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大致范围如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区域所示,如答案图所示。考点4—光的折射光折作图真题演练【答案】 【2019四川绵阳】在“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试验中,让光源发出的一束光从水中以不同的角度射入空气,观察到光束在水中和空气中的径迹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此现象说明_______(选填序号)A.光路可逆B.光在水面只发生了折射C.光在水面只发生了反射D.光在水面既发生了折射又发生了反射(2)增大这一束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发现射入空气的光的径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增大,此现象说明_________(选填序号)A.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C.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成正比D.折射角的正弦值与入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3)让这一束光垂直于水面射入空气。传播方向__________(选填序号)。A.向右偏B.向左偏C.不偏考点4—光的折射折射规律实验探究【答案】(1)D(2)B(3)C【解析】(1)由图可看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既发生了折射又发生了反射。(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即射入空气的光的径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3)当入射角为零时,折射角也为零(光的径迹也垂直于水面),即此时传播方向不偏。真题演练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考点4—光的折射【2019江苏泰州】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_(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会/不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_________.【答案】向左移动;会;水雾;⑵在同一平面内【解析】⑴图甲,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实验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并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水面上方喷了一些水雾;⑵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真题演练 考点5—光的色散考点详情 考点5—光的色散【2019湖南益阳】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答案】C【解析】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真题演练色散现象 考点5—光的色散【2018北京海淀】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以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是()A.激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C.钟表通过平面镜成像D.在海面上方出现“海市蜃楼”【答案】B【解析】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能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故B正确真题演练色散现象 考点5—光的色散【答案】绿黑【解析】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色光;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当只有蓝光照射到黄色的橙子时,黄色的橙子吸收蓝色的光,橙子呈现黑色。【2019云南昆明】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________。一个黄色的橙子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用蓝光照射它,橙子呈现________色。真题演练光的三原色与物体颜色 考点5—光的色散A.人体热谱图B.倒车雷达C.验钞机医用D.杀菌灯【2019北京】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答案】D【解析】A.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人体也会发出红外线,可以用红外线探测人体,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故C正确;D.紫外线可以杀菌,故可以用来制作医用杀菌灯,故D正确。真题演练红外线与紫外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