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单元清6检测内容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单元清6检测内容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9题为单选题,10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A.汽油机的效率约为70%~80%B.电冰箱的工作电流约为1AC.1m长的铜导线,电阻约为30ΩD.智能手机工作电压约为220V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B.雾霾天气时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3.如图所示为一款发电陀螺,抽打使其高速旋转,可以自动发电,并点亮LED装饰灯。关于这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停止抽打后,陀螺可以一直旋转不停B.LED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C.陀螺转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LED灯属于提供电能的装置4.塑料梳子梳头发时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A)A.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衣服容易“粘”在身上B.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C.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5.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D)A.按一个工作循环,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丁、乙、丙、甲B.甲冲程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为内能转换为机械能C.使用热值更高的燃料可提高热机的工作效率D.丁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压强变小,大气压将汽油与空气混合物压入汽缸6.如图所示,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意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人要下车。下列选项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C)5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再闭合开关S2、S3,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C)A.I2=I1、U2<U1B.I2>I1、U2=U1C.I2>I1、U2>U1D.I2<I1、U2<U1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零,灯泡L1、L2均不亮,如果把电压表改接在L1两端,示数为2.8V;如果把电压表改接在电源两端,示数也为2.8V。则该电路的故障是(A)A.L1断路B.L2断路C.L1短路D.L2短路9.为了测定风速的大小,小明设计了四种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D)10.(多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到b端,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随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电源电压为6VB.R2=20Ω时,电压表示数为4VC.该电路的最大电流为0.6AD.P在b端时,电阻R1与R2的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小孩从滑梯上匀速滑下,臀部有热乎乎的感觉,则他的机械能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内能__变大__。这是用__做功__的方法来改变了小孩的内能。12.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__内__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的装置,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向下运动的冲程有__两__个。13.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1.68×107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1.4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__1.2×107____J/kg。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烧水,最多能将50kg的水从20℃烧开(1标准大气压下)。干木柴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一个灯泡的电阻是20Ω,正常工作的电压是8V,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__0.4__A。现在把它接到电压是9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给它串联一个阻值为__2.5__Ω的分压电阻。15.(2019·福建)如图为某种灯泡的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有6只这种灯泡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若把一只这种灯泡与一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5 总电流为1.5A,则该电阻的阻值为6Ω。      16.如图所示,若甲、乙两表为电压表,当开关S闭合时,两个电压表的示数之比为U甲∶U乙=5∶2,则电阻R1∶R2=3∶2。将甲、乙两表改为电流表,且把S断开,则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3∶5。17.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接法,若电压表的电阻不是很大,电流表电阻不是很小,你认为图乙中测量电阻比真实值偏大,图甲中测量电阻比真实值偏小。18.(2019·衡阳)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逐渐滑动到b端,发现V1表示数从2V变化到6V,而V2表示数从4V变化到0,则电流表示数从0.2A变化到0.6A,R=10Ω。三、作图题(4分)19.请设计一个病床呼叫电路。要求:开关S1控制指示灯L1和电铃;开关S2控制指示灯L2和电铃。请在图中连线,形成符合要求的完整电路。  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20.(8分)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天平__和__秒表__。(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其目的是__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__。(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__加热时间__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多少的。(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乙可知__A__(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则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cA∶cB=__2∶1__。21.(12分)小明要测定标有“3.8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选择一些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路为两节新干电池)5    (1)此次实验的原理是__R=__。(2)同组的小芳发现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完成此实验,其原因是__电源电压太低__;并且电路连接也有错误,如果此时闭合开关,小灯泡__不发光__(填“发光”或“不发光”),电压表__有示数__(填“有示数”或“无示数”)。请你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并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3)小明重新选择合理器材,将电路改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__10__Ω。(4)小明还测量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电流与电压并不成正比,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__增大__。在这个图象中,横轴应该表示的是__电流__(填“电压”或“电流”)。(5)实验完成后,小明又想利用电源(电压未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电压表一个、开关三个、导线若干,测定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小明经过思考,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如图丁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将空白处补全)①闭合开关S、S1和S2,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②__再断开S1__,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③未知定值电阻表达式:Rx=R0。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22.(13分)如图所示,是最新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图。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该款车以20m/s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0km时,消耗汽油1.5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油机的效率为30%,那么,在这段运动过程中,求:(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1)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该汽车的输出功率为多少?(3)该汽车在以此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大?解:(1)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1.5kg×4.6×107J/kg=6.9×107J。(2)由η=得,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5 W=ηQ放=30%×6.9×107J=2.07×107J,汽车行驶速度:v=20m/s,由v=得汽车运动的时间:t===500s,该汽车的输出功率:P===4.14×104W=41.4kW。(3)由W=Fs得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F===2070N,汽车匀速行驶,则汽车受到的阻力:f=F=2070N。23.(13分)(2019·绵阳)甲、乙两地相距10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输电线,投入使用前,需要对输电线进行测试。技术人员在甲地用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试,当在乙地输电线两端接入阻值为10Ω的电阻时(图中未画出),电压表示数为5.0V,电流表示数为0.10A;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技术人员在某处将输电线线设置成短路(图中未画出),再次测试时,电流表示数为0.25A。求:(1)甲、乙两地间每条输电线的电阻值;(2)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解:(1)第一次测试时,电路中电压为:U1=5.0V,电流为I1=0.10A,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阻为:R===50Ω;设每条输电线的电阻为R0,在乙地输电线两端接阻值为R乙=10Ω,根据电阻的串联,则有2R0+R乙=R,故R0===20Ω;(2)某处将输电线线设置成短路,U1=5.0V,电流为I2=0.25A再次测试时,由欧姆定律,R′===20Ω;短路位置与甲地之间每条输电线的电阻为:R′0==10Ω;甲乙两地距离为L1=100km,设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L2,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L2=×100km=50km。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