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全套(共14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全套(共149页)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课题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能识别扩散现象,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和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分子层面的微观运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准备教师粉笔、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学生红墨水、烧杯、水、注射器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妈妈厨房在做饭时,自己在书房做作业也能闻到香味?146 一、进行新课(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教师出示粉笔,想一想如果把此粉笔掰断,断开的两节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归纳总结:学生结合课本进行小组总结得出:(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146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隔板板。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活动三提出问题:上面的气体、液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固体会不会有扩散现象,同学们交流、讨论举例。归纳总结:146 (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后,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2)扩散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时刻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典例分析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答案】C【解析】解: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宏观运动)。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宏观运动)。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宏观运动)。故选C.【方法归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它是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我们只要是看的到的运动都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我们平时所见到阳光下尘土飞扬、浓烟滚滚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问题1: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但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4: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146 实验证实了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进一步思考分子间除了引力还有没有其他的力?实验5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注射器,进行下面的实验并思考:利用PPT展示分子之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内容,结合课本13-1-5到13-1-7内容与实验进行总结。并尝试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5T归纳总结:(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与分子距离有关。(2)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无一定形状有无一定的体积固态较小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无有气态很大很弱无无146 一、巩固小结通过实验和思考,学生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T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和分子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引力2、斥力教学反思第2节内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课题第2节内能14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及生活实例。(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机械能对比的方法掌握内能概念。(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3)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解内能与热量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烧杯、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火柴等学生铁丝、打气筒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开始,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流浪地球》片段,学生在观察并思考当点燃的氢气与氧气后是什么能量推动地球离开木星的引力轨道?流浪地球导入.mp4二、进行新课(一)内能1.认识内能活动一提出问题:146 前面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高处的物体因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而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那么分子之间的能量有什么特点呢?讨论交流:小组之间结合课本图片交流讨论分子间的能量特点。归纳总结:学生结合课本进行小组总结得出: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活动二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上次课学到的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思考内能可以是零吗?讨论交流:结合课本冰山与铁水图片以及内能的概念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而分子又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所以分子内能不可能为零!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146 2.区分内能与机械能活动三提出问题:在类比机械能学习内能后,思考一辆汽车把一罐天然气从A地运送到B地,在路上60km/h行驶起来后,罐内天然气的内能是否增加?讨论交流:内能与机械能没有直接联系。归纳总结: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体现在微观层面。物体的机械能是在宏观层面,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3.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活动四提出问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0℃,比较内能。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讨论交流:讨论发现内能的影响不仅仅是温度,还与质量,状态有关。归纳总结: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一)物体内能的改变1.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活动一学生实验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使放在桌面上的铁丝温度升高。146 讨论交流:学生把方法汇总,并尝试把他们进行分类,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方法?1.用火加热2.太阳晒3.用手搓4.用手焐5.在地上摩擦6.反复弯折........归纳总结: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热传递和做功。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活动二演示实验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烧水太阳能热水器交流讨论:烧水,太阳能热水器的例子,都是高温物体把自己的热量传给低温物体。归纳总结: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符合:单位:焦耳注意:热量只能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题目中只要出现含,含有多少热量类似的选项一律错误。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46 活动三演示实验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硝化棉(着火点低)燃烧视频。压动活塞时,硝化棉为什么会燃烧?有没有做功?能量又是如何改变的?交流讨论:压缩活塞对空气做功,使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由机械能转换成动能。(活塞做功硝化棉)(打气筒)学生实验4:教师引导学生用打气筒打气,当打几下之后摸一下打气筒的外壁,思考外壁为什么会发热?有没有做功?能量又是如何改变的?交流讨论:通过摩擦外壁做功,使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归纳总结: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演示实验5:教师演示实验物体对外做功的实验。(对外做功)此时引导学生思考,那物体如何对外做功会怎么样?交流讨论: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白雾概念复习:白气白雾都是水蒸气液化之后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无色透明看不到)归纳总结: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传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一、巩固小结通过实验和思考,学生已经内能有了初步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分别是热传递和做功。3.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4.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传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146 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T,并查找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展示。五、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一、内能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三、热传递改变内能四、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反思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课题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生活中对于比热容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爱。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热量的计算146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教学准备水、色拉油、温度计、玻璃棒、秒表、电加热器、小烧杯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控制变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二、进行新课(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问题1:在烧水时,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问题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146 100℃50℃思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交流讨论:发现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有关。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问题3: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实验探究:学生首先根据问题和猜想以及实验装置,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确定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讨论交流得出:研究多种因素影响使用控制变量法(2)怎样确定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讨论交流得出: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加热时间。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学生讨论:为什么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引导学生回顾转换法的思想,并强调电加热器的规格要相同!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146 ①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前水和食用油的温度。②打开电加热器,对烧饼中的水和食用油加热3、4分钟左右,并用玻璃棒搅拌。③停止加热,同时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记下加热后水和食用油的温度。④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摄氏度。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必须继续给水加热一段时间,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二)比热容问题1:既然通过实验得出力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思考怎样表示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引入比热容概念。问题2:学生阅读课本比热容的相关介绍,得出比热容的定义、符号、单位以及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J/(kg·℃)(3)水比热容是J/(kg·℃)。其物理意义: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J。拓展延伸:(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146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典例分析:1、水的比热容是,读作,把一杯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它的含义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之一,2Kg水和1Kg水比较,它们的比热容大,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的比热容大。【答案】J/(kg·℃)焦每千克摄氏度不变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J。特性一样一滴水【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计吸放热情况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2、下列过程中,物质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把煤块碾碎成煤屑B把铁屑熔化后烧铸成铁块C把铜块投入热水中再取出D冰熔化成水【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计吸放热情况无关一、巩固小结通过实验和思考,学生已经对比热容有了初步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J/(kg·℃)2.水比热容是146 J/(kg·℃)。其物理意义: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J。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T,并预习比热容的计算。五、板书设计第三节比热容(第1课时)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二、比热容1、定义2、单位3、水的比热容教学反思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课题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14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生活中对于比热容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爱。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教学准备水、色拉油、温度计、玻璃棒、秒表、电加热器、小烧杯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控制变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二、进行新课(一)比热容的应用提出问题:问题1:146 夏天中午,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交流讨论:砂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问题2:让学生阅读“想想议议”,然后思考: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在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么解决?交流讨论: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146 问题3: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且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归纳总结: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所以温差较小,而在海边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一)热量的计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比热容的意义是什么?并回答问题:问题1: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问题2: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w问题3: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交流讨论:学生结合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本热量的计算得出:(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2)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其中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物体质量;t0:物体初温度;t:物体末温度。问题5:如果我们用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表示温度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归纳总结:Q=cmΔt典例剖析例题1:要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已知:c=4.2×103J/(kg·℃),m=2kg,t1=20℃,t2=100℃。求:Q吸。解:Q吸=cm(t2-t1)=4.2×103J/(kg·℃)×2kg×(100℃-20℃)=6.72×105J。答:至少需供给6.72×105J的热量。146 例题2:小明家的电热水器内装有5L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解:密度的公式由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5×10-3m3=5kg,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2-t1)=4.2×103J/(kg•℃)×5kg×(40℃-20℃)=4.2×105J.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比热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的应用。2.热量的计算:Q吸=cm(t-t0)或者Q放=cm(t0-t)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3-5T,练习比热容的计算。五、板书设计第三节比热容(第2课时)一、比热容的应用二、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2.Q放=cm(t0-t)教学反思第1节热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课题第1节热机14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2)了解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3)了解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生活中对于比热容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爱。教学重点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教学准备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橡皮塞、汽油机模型及挂图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汽车和飞机及其发动机,思考是如何他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146 一、进行新课(一)热机提出问题:用燃料燃烧来烧水,常常看到壶盖被顶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什么现象?讨论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安全性和改进的方向。(注意:软木塞不要塞得过紧,免得试管炸裂伤人)交流讨论:发现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瓶口白雾产生,燃料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当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时将水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归纳总结:学生自学课本热机部分,分析出热机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热机种类很多,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二)汽油机活动1:展示内燃机剖面图,让学生明确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活动2:观察汽油机模型,自己试着找出汽缸、进气门、排气门、活塞、连杆、曲轴、火花塞等各部分构造的位置。146 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总结:内燃机:是因为它的燃料是直接在发动机内部的汽缸里燃烧的。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活动3:用多媒体演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提出问题:1、压缩冲程中压缩的是什么?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做功冲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交流讨论:1、压缩冲程:活塞对燃料混合物做功,燃料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成内能2、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归纳总结: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在这个四个冲程中,利用曲轴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三)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多媒体展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他们的不同点。交流讨论:总结出他们的不同点146 名称区别汽油机柴油机构造火花塞喷油嘴吸入的物质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只吸入空气燃料燃烧的方式点燃式压燃式归纳总结:(1)柴油机是压燃式,通过压缩点火。(2)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也是包括四个冲程,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在这个四个冲程中,利用曲轴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是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认识了热机。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能量变化3.能够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T,了解有关现代汽车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热机一、热机二、汽油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三、区分柴油机与汽油机教学反思第2节热机的效率★★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6 课题第2节热机的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不同燃料释放热的本领不同。(2)能简单计算燃料释放出的热量。(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热机效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比较不同物质的热值。(2)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热机生活中应用,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热值概念的理解、热值与机械效率的计算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教学准备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装有)等燃料样本,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问题引入,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那些影响呢?146 一、进行新课(一)热值用多媒体展示炭火取暖,煤气做饭,内燃机汽车,火箭上升的图片。讨论他们用到的燃料。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我们生活中做饭,汽车,飞机,火箭所用到燃料分别是什么?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表示它们这种能力的大小呢?交流讨论:不同燃料释放热量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问题2:(1)1kg的干木柴和10kg的干木柴在同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2)相同条件下,1kg干木柴和1kg煤,哪一种燃料能烧开更多的水?(3)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和未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交流讨论:(1)质量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2)物质种类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不同。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热值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活动3:146 自学课本22页到23页,交流分析出热值的单位、几种常见的热值的值及其代表的物理意义。归纳总结:(1)符合:q;(2)热值的单位是J/kg、J/m3;(3)煤油的热值是4.6×107J/kg,代表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煤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4.6×107J.活动4:根据热值的概念和热值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交流讨论得出燃烧燃烧时释放热量的公式。归纳总结:Q=mq=Vq其中m是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是燃料热值,单位是J/kg、J/m3;V是体积,单位是m3.活动5:学生观察课本的热值表格,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燃料的热值并讨论火箭为什么用液氢做燃料?归纳总结:因为氢的热值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烧中,氢释放的热量最多,故利用氢做燃料。活动6:根据热值表,计算一下10吨氢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若用干木柴完全燃烧来获得这些热量,需要多少吨干木柴?通过查表得出氢的热值是1.4×108J/kg,干木柴的热值1.2×107J/kg放出热量Q=qm=1.4×108J/kg×10×103kg=1.4×1012J需要干木柴:约116吨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10吨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活动7: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146 查表可知q=3.3×107J/kg,所以Q=mq=4kg×3.3×107J/kg=1.32×108J。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J。(一)热机效率提出问题:问题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用天然气烧水时,天然气能完全燃烧吗?燃烧释放的热量能否被水完全吸收?有哪些能量损失?交流讨论:(1)天然气不能完全燃烧,损失了一部分能量;(2)装水的容器吸收了一部分能量、燃气灶本身吸收一部分热量、高温的烟气带走了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散失掉了,只有水吸收的热量才是有效利用的。归纳总结:学生类比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归纳出燃气灶的效率的表达式为。问题2:出示汽油机模型,演示其工作过程,让学生讨论分析热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能量损失?如何来表示热机的效率?学生以组为单位阐明自己组的观点,其他组给予补充。师出示课件展示热机能量流向图,总结问题。归纳总结: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作热机的效率。表达式为.活动3:让学生根据热机效率的能量流向图,并阅读STS,分析、讨论得出热机对环境的危害,如何提高热机效率,保护环境?归纳总结:危害:146 (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空气混浊,影响动植物生长。(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如过多 CO2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CO能造成“煤气中毒”,让人缺氧致死。SO2会形成酸雨,危害植物、危害庄稼,破坏生态平衡,还会腐蚀建筑物…… 提高效率:(1)提高燃料利用率,使燃料充分燃烧;(2)改进热机,减少各种能量损失,提高效率;(3)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活动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怎样从我做起?然后找几个学生代表上台发表环保演讲。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的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热值的概念。2.提高热机效率,保护环境。四、布置作业查找关于热机效率提高的资料,写一份关于热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练习热值的计算。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热机的效率一、热值1.概念:2.单位:3.符合:4.计算公式:二、热机效率1.概念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具体措施: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146 教学反思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课题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利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释自然现象教学准备单摆、火柴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46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1:单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单摆为什么停下来了?实验2:擦着火柴,让学生思考火柴是如何被点燃的?一、进行新课(一)能量的转化活动1:学生按照课本的叙述完成下面四个实验,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能量转化情况: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实验2: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后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实验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实验4:手摇发电机发电。交流讨论:(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及内能。(3)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4)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学生阅读书本27页,让学生交流、讨论并总结出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归纳总结:146 活动2: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举例生活中其他能量转化的例子。(1)在滑滑梯时我们的屁股会感到发热,是因为在滑动过程中摩擦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4)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活动3:多媒体播放能量转化的不同动画。加深学生的认识。归纳总结:(1)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是普遍存在的。(2)自然界中的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与机械运动现象之间都有联系。(一)能量守恒定律活动1:演示将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落下,为什么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损失的能量到哪儿去了?能量是否在不断消灭?交流讨论:机械能越来越小,通过摩擦把机械能转化成了空气的内能。能量没有消失。归纳总结:146 (1)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与发现细胞、进化论一起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三)永动机神话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与永动机有关的视频,学生思考永动机为什么设计不出来?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mp4归纳总结: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造成功的。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能量的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3.永动机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3T,了解永动机的更多资料,与同学分享。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热机一、能量的转化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三、永动机神话146 教学反思第1节两种电荷146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课题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教学准备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科技馆怒发冲冠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科技馆体验怒发冲冠.mp4146 一、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提出问题: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交流讨论:学生发现梳子与头发摩擦可以吸引头发,衣服与身体摩擦相互吸引,出来了电火花,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总结完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现象与同学交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二)两种电荷提出问题: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实验1:被毛皮146 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交流讨论:(1)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发生排斥(2)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发生排斥(3)丝绸摩擦玻璃棒和毛皮橡胶棒靠近时发生吸引归纳总结: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实验现象进行交流总结发现。(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三)验电器提出问题:教师在橡胶棒中间随机拿出一个,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根橡胶棒是否带电呢?146 交流讨论: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实验1: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原因,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归纳总结:(1)构造: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2)原理: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3)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四)原子及其结构: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从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后,克鲁克斯、赫兹、勒纳、汤姆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研究了阴极射线,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汤姆生(JosephJohnThomson)发现了电子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从原子中能跑出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电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也说明原子里还存在带正电的东西,它们应和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使原子呈中性。归纳总结:146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相互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2)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五)导体和绝缘体实验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实验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归纳总结:(1)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2)善于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电荷有了基本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摩擦起电2.正负电荷3.验电器4.原子及其结构5.导体与绝缘体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3T。五、板书设计第一节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正电荷146 负电荷三、验电器一、原子及其结构五、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第2节电流与电路★★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课题第2节电流与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2)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3)结合小小电动机、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路及电流。(2)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了解生活中对于电学的认识,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爱。教学重点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以及学会画简单电路图教学难点连接电路146 教学准备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学箱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会不会形成电流呢?二、进行新课(一)电流观看视频:活动1: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利用教师提供的元件进行连接尝试把电路接通。活动2:学生结合导入中的类比,然后观看电流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明确,电流形成的原因。归纳总结:(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活动3:146 根据观察电流形成的视频,学生尝试把交流讨论要想得到持续电流的话,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归纳总结:(1)电路必须得是通路(2)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二)电路活动1:展示学生在上面活动里连接的电路,教师利用电学箱连接好电路后吸在黑板上,闭合开关,灯泡会发光的,提出问题,你认为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必须要有哪几个要素呢?归纳总结:一个基本的电路组成包括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活动2:根据桌面上的器材,再连接一个基本的电路,自己验证一下各部分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总结:(1)电源:提供电能,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3)导线:连接电路(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活动3:展示在活动1中,各组同学连接电路的情况,分析其电路的完整情况.从同学们所连接的实物图展开分析,总结得出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归纳总结:(1)通路: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2)断路:电路中某处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3)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连接起来,这种情况短路灯泡发光通路断路146 灯泡不发光短路(三)电路图活动1:根据我们所连接的实物图,如何画出它的电路图呢?这就需要我们熟悉这些器材的元件符号,活动2:我们已经知道电路中的元件符合那如何画电路图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实物图来画出电路图。146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投影上展示,让其他组的同学分析它们的不足和优点,进而总结出画电路图的一般步骤。归纳总结: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一般方法(1)识别实物图,确定有几条路径;(2)按照一定的顺序画电路图,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按电流经过的路径顺序逐个将电路元件用相应的电路符号画到草稿纸上,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以相反的次序连接;(3)最后将草图整理,注意电路图最好是长方形,横评竖直,符号规范,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电路与电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认识了电流是如何形成的。2.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电路的状态。3.学会如何画电路图。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5T。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电流与电路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二、电路基本组成及作用146 电路的三种状态三、画电路图教学反思第3节串联与并联★★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课题第3节串联与并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146 教学准备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安排学生打开教室左面,中间,右面不同位置的灯,学生观察灯的亮灭情况。它们呈现的现象不同?它们连接方式上有哪些不同?区别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二、进行新课(一)串联与并联电路活动1:请同学们分成两人一组,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连接电路,思考:现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接法?活动2:让学生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和连接的实物图与其他不同的组进行对比讨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交流后得出答案。归纳总结:(1)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也就是“首尾”相连接,我们称为串联电路。(2)两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也就是“首首”相接,“尾尾”相接,我们称为并联电路。146 (二)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活动1:再给每一个小组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两个开关,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连接,分别用开关控制不同的电路,讨论,交流,先设计出电路图。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组设计的电路图来连接相应的实物图,然后探究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情况,用电器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归纳总结:(1)串联电路中,再加一个开关,和原来结果一样.我认为,用电器首尾相接,像串糖葫芦,一个开关足够,一管到底,所以合上开关,电灯全亮,断开开关,电灯全灭.(2)并联时,情况不一样.我发现两个开关分别和灯泡连在一起,两条路径互不影响.当闭合或断开一个开关时,和它相连的灯发光或不亮,但另一个小灯泡不受影响.一个基本的电路组成包括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活动3: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讨论,综合上述探究活动,总结一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归纳总结:146 名称区别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开关的控制情况只需要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支路上的用电器电流所走的路径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电器间的相互影响情况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一个断路,其它的用电器都不工作各用电器之间不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断路,其它与它并联的用电器可以照常工作(三)生活中的串联与并联电路活动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列举出一些生活当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归纳总结:(1)过年的时候挂的彩灯,采用的是串联;(2)家里的电灯和电视机、冰箱互不影响,是采用了并联电路;(3)晚上,马路上的灯有亮有灭,它们是并联;(4)教室里的日光灯互不影响,采用的是并联;(5)工厂车间各台机器都要用电,它们工作要互不影响,属于并联。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串并联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认识了串并联电路。2.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3.知道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四、布置作业146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T。五、板书设计第三节串联与并联一、串联与并联串联并联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三、生活中的串并联教学反思第4节电流的测量A★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课题第4节电流的测量s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大小与单位(2)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2.过程与方法(1)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电流表的读数146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使用教学准备电学演示实验板、小灯泡2只、开关、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幻灯机、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学生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连接,当把开关闭合后,观察灯泡的亮暗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在质疑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电流的强弱提出问题:当把开关闭合后,观察灯泡的亮暗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学生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引起灯泡亮暗不同的原因。交流讨论:灯泡亮暗不同的原因是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同,说明电流有强有弱。归纳总结:(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2)1A=103mA=106μA。(3)几种常见的电流值:家用电冰箱的电流值约1A;家用空调的电流值约5A,家用节能灯的电流值约0.1A。(4)为学生介绍安培,把物理与人文相结合。(二)电流的测量活动一:146 提出问题:电流就如同自来水中的水流,水流有强弱,电流也有强弱,那么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用什么仪器并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呢?交流讨论: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并找到给各部分所在位置。归纳总结:(1)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中红色柱上标有“+”,表示正接线柱,黑色柱上标有“-”,表示负接线柱。(2)电流表的两个量程分别是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活动二:提出问题:根据同学们所认识的电流表,试着交流、讨论,如何读出下面电流表的示数?交流讨论:首先观察电流表接入的量程,同时弄清分度值,(电流表的两个量程分别是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再观察指针所在的位置,读出示数。活动二:交流讨论:阅读课本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归纳总结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老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指出错误。提醒注意点。归纳总结:一、要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二、要调零三、要正进负出四、要串联146 一、要试触。一、巩固小结1.电流的强弱2.电流的测量3.电流表的连接方法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T。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电流的测量一、电流的强弱二、电流的测量电流表三、电流表的连接教学反思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46 A★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课题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2.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来分析相关的问题(2)会运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来分析相关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串并联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准备电学演示实验板、小灯泡2只、开关、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幻灯机、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课件,展示节日彩灯工作时的情景(接入型号不同的小彩灯),学生观察到这一串彩灯每一个小灯泡的亮暗程度有些不相同,质疑,它们串联在电路中,亮暗不同,那么通过的电流是否相同?学生猜想?在学生的猜测和质疑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46 (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二)提出问题:当把开关闭合后,观察每个灯泡的亮暗是否相同?让学生结合问题,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交流讨论:(1)灯泡亮暗不同的原因是因为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同,说明电流有强有弱。(2)我们的串联在电路中灯泡不一样亮,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应该不相等。进行实验:1.用电源、导线、开关和三个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电路图1中取A、B、C、D四点分别串联电流表就可得出结论。图1图22.用电源、导线、开关和两个灯泡组成了串联电路,然后在A、B、C三点分别串联接入电流表,如图2所示。3.用电源、导线、开关和四个灯泡组成两个串联电路.第一次用两个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第二次换用两个稍大的灯泡再做一次,电路图和乙组一样。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两个灯泡串联的实验记录(参考):实验组数A点的电流IA/A/B点的电流IB/AC点的电流IC/A123归纳总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A=IB=IC146 (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与通过各个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猜想1:与串联时相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猜想2:看起来干路电流分配给两条支路,两支路电流的和应等于干路电流。猜想3:如果灯泡不一样,两支路电流的和会超过干路电流。进行实验:同学们仿照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设计,对以上猜想设计一下实验.方案1:用电池、导线、一个开关、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然后在干路上的A点接入电流表,测出A点的电流;再在两条支路上分别接入电流表,测出两条支路中B点、C点的电流,这样就可得出干路A点电流与支路B点、C点电流的关系了,我们组设计的电路图如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两个灯泡并联的实验记录:实验组数A点的电流IA/A/B点的电流IB/AC点的电流IC/A123归纳总结:并联电路的电路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A=IB+IC146 一、巩固小结(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IA=IB=IC(2)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之间的电流关系:IA=IB+IC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4T。五、板书设计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IA=IB=IC二、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之间的电流关系IA=IB+IC教学反思第1节电压A★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课题第1节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认识电压表,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3)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电压表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压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14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电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难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家用手电筒、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的本领,像电鳗,简直可以说是“水的发电机”。播放“电鳗放电的过程”视频:同时让学生思考:电鳗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从视频和学生的激动氛围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电压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按照图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46 交流讨论: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必须把小灯泡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时一定有电流通过。当分别连入1节和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连入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较亮。原因: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2节干电池比1节干电池产生的电压高,电压高时产生的电流大。归纳总结:(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要使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首先电路是一个通路,再就是电路中有电源。(二)电压的符号与单位自学课本关于电压的介绍,小组之间归纳总结完成下列知识点:归纳总结:(1)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单位有伏特(V)、千伏(kV)、毫伏(mV),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为:1kV=103V 1mV=10-3V(2)生活中常见的电压,要记住: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为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三)电压的测量提出问题: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通过什么方式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此时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学生根据桌上所提供的电压表,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观察的电压表所获取的信息有哪些?并根据学生对电流表学习,自己分析出所展示的电压表的示数。146 归纳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V和0.5V。读电压表的示数时,首先看接入的量程,然后再看指针所在的位置,根据分度值的大小读出电压表的示数。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出桌面上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小组之间先交流讨论如何连接电压表?选择哪一个量程?接线柱如何连接?教师活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一、巩固小结(1)电压(2)电压的符号与单位(3)电压表的使用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1节电压一、电压146 一、电压的符号与单位二、电压表的使用教学反思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课题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验,训练学生连接电路、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基本技能,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准备电池组、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投影仪。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46 通过问题进行引入:不同规格的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发光亮度一样吗?一、进行新课探究一: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一)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导课时的问题,猜想串联电路中电压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二)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导入问题进行讨论做出猜想与假设。(1)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可能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2)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处处相等。(三)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自己组设计的方案写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学生讨论基本完成后,教师挑选几组典型的方案进行展示交流。用学生电源提供电压,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用同一块电压表,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实验原理电路如右图,具体测量电路如下图。(这种方案可以调节电源电压进行多次测量,以通过测量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不同时,各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路两端总电压的关系是否一致。)测量AB两端的电压测量BC两端的电压146 测量AC两端的电压(四)进行实验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分析查找原因。两个灯泡串联的实验记录(参考):AB间的电压U1/VBC间的电压U2/VAC间的电压U3/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五)分析和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到的结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表达式为U=U1+U2。(六)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寻找问题。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巡视并参加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同学们的交流中会发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这又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读数或用电压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如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电压表刻度盘垂直等影响了数据的准确程度。最后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探究过程写一份科学探究的小报告。学生完成探究报告,教师巡视,选择完成较好的,利用投影和同学们交流、小结。探究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146 学生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对并联电路电压的探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一)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二)猜想或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设计实验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简单评价各组的方案。画出电路图(2)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两个灯泡并联的实验记录:L1两端的电压U1/VL2两端的电压U2/V总电压U/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五)分析和论证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出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表达式为U=U1=U2。146 (六)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寻找问题。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的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U1+U2。2.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U1=U2。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学案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一、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U1+U2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U1=U2教学反思第3节电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课题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3)认识半导体和超导体,记住它们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14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电池组、不同类型电阻丝若干、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投影仪。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问题进行引入:小明是个好动脑筋的物理谜。有一天,小明家装修房子,电工师傅叫小明爸爸要多买点铜线,小明听到了,他听说过铜线很贵,而铁较便宜,于是他心生一计,就对爸爸说:“爸爸,不要买铜线,铜线太贵了,铁也是导体,铁又便宜,我们买铁线吧。”电工师傅听了摇摇头,说:“小明你错了,哪有用铁做的电线呀!你回学校还要好好学物理。”小明皱着眉头说:“我错了吗?难道铁线不能做电线吗?”。二、进行新课探究一:认识电阻(一)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导课时的问题,同学们觉得小明错了吗?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教师指导学生按图16.3-1连接电路。把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亮度有什么变化。1.先将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2.将镍铬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46 3.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师生共同总结: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在电子技术中,要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解释导入问题:由于用铁来制作同样规格的导线,电阻比铜线高6倍左右,所以一般不用铁导线。探究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按图16.3-3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1.用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镍铬合金丝和铜丝来进行实验: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接入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小。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2.用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粗镍铬合金丝中的电流大。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3.用长度不同而粗细相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短镍铬合金丝中的电流大。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学生总结: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粗细)有关。教师总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146 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的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越大。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学案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一、认识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二、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教学反思第4节变阻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课题第4节变阻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能够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中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3)知道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14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概念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教学准备电池组、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投影仪。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教师把台灯打开,让学生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亮度的变化。活动2:准备好的可调响度的音响,让学生调节并仔细听音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想一想,通过电学知识点解释如何改变台灯的亮度与声音的响度呢?二、进行新课探究一:认识变阻器(一)提出问题146 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一)进行实验教师按图16.4-1连接电路,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三)交流讨论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灯泡亮度变化的呢?3.电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四)得出结论类似的亮度的变化,调光台灯和音响,实质上是通过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来改变台灯的亮度的。像这种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仪器我们称之为“变阻器”。而像铅笔芯,音响类似可以调节的元器件成为滑动变阻器。探究二:滑动变阻器(一)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结构:支架、瓷筒、电阻丝、金属杆、金属滑片、接线柱.引导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1.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50Ω1.5A”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层被刮去?146 支架瓷筒线圈金属杆接线柱A接线柱B滑片P接线柱C接线柱D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1.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否则会烧坏变阻器)2.由于电阻线表面涂着绝缘漆,为了滑片与电阻线紧密接触,要把接触滑片的地方的绝缘漆刮掉。对学生继续提问: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移动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演示归纳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改变电阻必须是金属横杆和电阻线上各接上一个接线柱。演示观察,接AC或AD效果是相同的,同理接BC或BD是相同效果。进一步分析讨论接AC或AD时,当滑片P向右移时由于滑片离A点越来越远,接入电阻线的长度在增加,电阻就变大,电流变小;同理向左移时,由于接入电阻线长度变小,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如下图)146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归纳总结:(1)电阻丝上能接触滑片的地方,绝缘漆已被刮去。刮去的目的是为了使滑片能和所接触的电阻丝之间通过电流;(2)下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4)移动滑片时,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的情况有四种:A和C、A和D、B和C、B和D。若接AC或AD时,只要向B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BC或BD时,只要向A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AB时,电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此时接入的电阻最大;若接CD时,只是把金属棒接入电路,此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几乎为零。(5)变阻器的接法可总结为:A.改变电阻、四种接法、两种效果;B.不变电阻、两种接法、两种效果。(6)电阻器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符号:(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变阻器的使用。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实验探究: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146 根据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出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与使用方法:串入电路,一上一下;(滑片)靠近一下(下面接线柱),阻值变大。(一)滑动变阻器的应用变阻器的应用师:在电路中,变阻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其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一般只在实验室中应用.有些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也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电位器机械电位器数字电位器如图是一种电位器的结构图,它通过机械式旋钮调节阻值的大小.电位器也可以用在其他电器上,例如我们生活中的可调亮度的电灯,可调温度的电热毯、风扇,音响等等。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的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滑动变阻器:原理、示意图、符号。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应用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学案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146 一、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2.结构3.结构示意图4.电路符号:5.正确使用方法:(1)串入电路,一上一下;(2)靠近一下,阻值变大。二、应用:电位器教学反思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46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课题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能说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能说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中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根据探究目的设计电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教学准备电池组、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电压表、投影仪。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里有三个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课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哪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为什么?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二、进行新课探究一: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46 (一)交流讨论1、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压和电阻2、实验时,要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伏安法)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在试验中将电阻换成小灯泡好不好,为什么?(二)进行实验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设计电路图链接实物电路2、制定实验表格当R=5Ω实验次数/次1234电阻两端电压U/v2.52.01.51.0电阻中的电流I/A3实验步骤(1)当R=5Ω时,(更换10Ω或15Ω再次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U=2.5V/2.0V/1.5V/1.0V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I=A146 ,分别记录在表格中。注意事项:1、实验前开关要断开。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起什么作用?(调节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4、分析与结论图像如下: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探究(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制定实验表格当U=2V时实验次数/次1234电阻R/Ω5101520电阻中的电流I/A2、实验步骤(1)当R=5Ω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U=2V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A(2)当R=10Ω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U=2V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A(3)当R=15Ω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U=2V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3=A提示:1、为了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滑动变阻器怎样调节?146 2、可以更换电阻再实验3、分析与结论结论:当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热机的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学案题目五、板书设计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教学反思第2节欧姆定律146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课题第2节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理解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计算教学准备电池组、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电压表、投影仪。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类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知识回顾: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根据下面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R=5Ω),电流电压电阻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欧姆定律146 将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学生讨论,得到完整的结论,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2、公式:I=课件展示:欧姆的生平事迹。我们应该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3、欧姆定律公式单位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4、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探究点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2、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U/I,U=IR。提问:能否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呢?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呢?146 例题1:一枚小灯泡接在5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1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解:I===0.5A答: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5A。例题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电阻是多少?AV解:R===20Ω答:电阻R的电阻为20Ω。一、巩固小结通过本次课,学生已经对欧姆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生共同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2.欧姆定律的应用。四、布置作业146 完成课后学案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I=二、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第3节电阻的测量★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课题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2.过程与方法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测量电阻教学难点分析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与电路故障教学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多媒体146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引入:前面我们学过了电压,电流的测量,教师展示一未知电阻,怎样测出其电阻值?二、进行新课(一)伏安法测电阻1.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电阻的大小?2.猜想或假设: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电阻的阻值。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3.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进行设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电阻的阻值。电路图为:实物图:4.进行实验146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2.怎样减小实验的误差?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的测量值,从而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实验要求:1.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3.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记录表中;4.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阻值;5.多测几组数据,看看测得的电阻值是否一样。讨论实验步骤: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公式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教师强调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到零刻度。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完电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开关S。[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程。小组把测量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实验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电阻的平均值/Ω1146 235.分析和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到的结论。归纳总结:(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同时证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二)测量小灯泡的阻值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2.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3.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4.如果出现的情况和测量定值电阻时不同,你如何解释?学生根据测量定值电阻的这一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设计出数据表格进行实验。实验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12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交流讨论,分析小灯泡的阻值的大小,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当灯丝的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146 一、巩固小结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当灯丝的温度升高时,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电阻的测量一、实验原理:二、电路图教学反思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课题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4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更好的掌握串、并联电路中各种电学公式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并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教学准备干电池、灯座、小灯泡、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一条电路经过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身边只有100欧姆的电阻和几个50欧姆的电阻,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姆的电阻?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一)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串联电路分析:146 因为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  ,  有:,  综合以上推导,有:,  因此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  推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2.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通过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以有推论:串联电路中,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串联分压),推导如下:          (一)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并联电路分析:因为R1和R2并联,因此它们的电压相同,设通过R1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电流为I2146 ,则有  有    综合以上推导,有    即,  推论: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2.通过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以有推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阻值之比等于通过各支路电流的反比(并联分流),推导如下:          一、巩固小结1.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综合计算。2.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综合计算。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146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一、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二、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反思第1节电能电功A★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课题第1节电能电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家庭电能表的使用教学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教学准备电能表、多媒体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146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认识电能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146 (二)电能的计量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三)电功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电功?(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146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2)电功计算公式:W=UIt。说明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一、巩固小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单位:1KW.h=3.6×106J2.测量:电能表3.电功:电流所做的功W=UIt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1节电能电功一、电能1KW.h=3.6×106J二、电功W=UIt教学反思第2节电功率(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课题第2节电功率(第1课时)14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教学准备电能表、多媒体、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二、进行新课(一)电功率演示实验:分别拿一只220V,24W和220V,1400W的电水壶,接在电路中,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情况。实验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原因。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146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多媒体出示问题:把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h,消耗的电能是3.6×105J,把一个电炉接在家庭电路中通电1min消耗的电能是6×104J,哪一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如何比较?交流得出答案:电灯1s消耗的电能:=100J/s电炉1s消耗的电能:=1000J/s电炉消耗电能快。能否根据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电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归纳总结:(1)电功与时间之比为电功率。(2)表达式:P=其中:W表示消耗的电能;t表示完成电能所用的时间;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3)单位及其换算:瓦(W);千瓦(kW));1kW=1000W;1W=103mW走进生活,说出你所熟悉的用电器的电功率是多大?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总结:空调      约1000W洗衣机约500W电视机约200W抽油烟机约140W电冰箱约100W电扇约100W归纳总结:(1)各种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一般不同;(2)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而像一些小型的电器,电功率比较小。(二)电功率的计算出示课件,展示问题。典例剖析: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146 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答案展示:解:P=250W=0.25kWt=3h×30=90h=3.24×105s由P=得W=Pt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的电能:W=Pt=250W×3.24×105s=8.1×107J=22.5kW·h归纳总结:(1)kW和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千万不要混淆一定要注意区分。(2)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的对应性:单位物理量大单位小单位WkW·hJPkWWths一、巩固小结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电功率(第一课时)一、电功率二、电功率的计算:146 教学反思第2节电功率(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课题第2节电功率(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说出用电器铭牌上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2)能区别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3)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教学准备电能表、多媒体、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常我们说这个灯泡的电功率是40W,那个灯泡的电功率是100W,并没有明确地指明电压。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总是一样大吗?146 一、进行新课(一)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实验1:取一个标有“2.5V0.75W”的小灯泡,让学生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乙,连接好实物图后,移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再分别移动滑轮,使实电压表的示数为2V和3V时,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暗情况。问题1:从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否分析这些数据哪些是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问题2:根据你的理解,说出什么是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总结:(1)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的2.5V、2V、3V为真实所加的电压,故它们是实际电压,对应计算出的功率为实际功率;(2)当小灯泡两端的所加的实际电压为2.5V时,此时小灯泡正常工作,此时的电功率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归纳总结:(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2)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为额定电功率;(3)用电器实际所加的电压为实际电压,实际电压下的功率为实际功率。实验2:取“220V40W”和“220V15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并联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观察两只灯泡的亮暗。(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较亮?)实验3:取“220V40W”和“220V15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串联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亮?)146 实验总结:(1)两盏灯都正常工作时,40W灯比15W灯亮,此时两盏灯的实际电压都等于额定电压,两盏灯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2)两灯串联接在220V的电路中时,15W灯比40W灯亮,因为此时15W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40W灯泡的实际功率。归纳总结:U实与U额的关系P实与P额的关系U实=U额P实=P额U实<U额P实<P额U实>U额P实>P额知识拓展1:电功率的两个推导公式:①根据欧姆定律,将电流I代入电功率公式P=UI=U=②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将电压U代入电功率P=UI=I×IR=I2R。故电功率的也可利用公式P==I2R计算。(但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用电器,如电炉子、电饭锅等均属于纯电阻电路。)知识拓宽2:根据用电器(特指纯电阻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功率,结合公式P=得出电阻,从而计算出这类用电器的电阻。(二)额定功率的有关计算出示课件,展示问题。典例剖析: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2)R0的阻值和电源电压。146 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解:(1)当滑动变阻器移至阻值最大的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0.2A,由图像乙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2)根据图像可知当滑动变阻器功率为1.6W时,通过的电流为0.4A,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U总=0.4A×R0+4V,①U总=0.2A×R0+6V,②由①②解得U总=8V,R0=10Ω。一、巩固小结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P=UI,P=I2R,P=U2/R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电功率(第二课时)146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1.P=UI,2.P=I2R,3.P=U2/R教学反思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课题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操作技能。(3)通过实验,知道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准备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146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王同学在实验室发现如图所示小灯泡的铭牌已经模糊不清了,偶尔看清“2.5V”字样,但他很想知道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怎么办呢?同桌李红灵机一动,很快帮王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聪明的你知道李红是想出什么办法得出了小灯泡的电功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这个“2.5V”小灯泡的额电功率和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然后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图为:2.进行实验活动1: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在连接实物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适当的整理。学生总结:(1)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最大值。(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两表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接法要正确。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接法要正确。(3)电源电压高于小灯泡额定电压。活动2:小组之间交流分析需要测量的数据和记录的数据,划片移动的次数。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记录数据。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小灯泡的亮暗146 1233.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归纳总结:(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越高,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发光越亮;(2)小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与额电功率无关;(3)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多个,额电功率只有一个。4.交流与评估实验完成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估自己组的实验过程。老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小灯泡的两端的电压;(4)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5)是否是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典例剖析小明想知道小灯泡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找来额定电流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滑片P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先观察__________示数,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记录表中,计算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__________瓦.146 次数电压U/V电流I/A实际功率P/W11.60.2022.50.2432.80.26(3)小明注意到灯L1的亮度变化: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灯泡并联,根据灯泡的额定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且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2)分析表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分析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得出实际功率和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由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1)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正常发光;(2)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亮;(3)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暗。一、巩固小结原理:P=UI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正常发光;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亮;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暗。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原理:P=UI二、测量仪器:电压表和电流表146 三、所测物理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灯泡中的电流四、实验电路图:五、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正常发光;(2)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亮;(3)当U实<U额时,P实<P额,灯泡较正常发光暗。教学反思第4节焦耳定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课题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146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热得快、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给学生展示:电脑机箱的风扇,CPU以及显卡的散热系统,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触摸白炽灯和手机后面处理器部分,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能否解释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质疑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电流的热效应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这些用电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电烤箱电炉子电熨斗电饭锅然后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这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归纳总结:(1)总结:电流通过这些用电器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2)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你见到的用电器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哪些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哪些是防止电流的热效应?146 总结:电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用电器温度过高,因为温度过高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会使绝缘皮老化,甚至引起火灾,电视机的后盖有许多小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电动机的外壳有许多散热片,也是为了降温。(二)焦耳定律1.实验探究电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提出问题:根据导课时的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为什么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之间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猜想:可能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设计实验:根据猜想,小组之间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出探究的方法、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如何表现出来?探究分为几步完成?根据每个小组的发言和交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出示课件,展示内容: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即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的变化转化为产生热量的多少。探究步骤:(1)取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起来,通电相同的时间,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的变化;(2)取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让其通过的电流不同,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归纳总结:(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2.焦耳定律146 活动1:从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导体的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其实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精确地确定了它们的关系,得到了焦耳定律,让学生自学P10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焦耳定律的内容?(2)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活动2: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2)公式: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电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J)。活动3:针对焦耳定律,老师进一步的延伸拓宽。出示课件展示。延伸拓宽: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等于消耗的电能,即Q=W=UIt。此时结合欧姆定律还可推导出另一个公式。故此时W和Q的关系为:。一、巩固小结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热的大小可能的影响因素——电阻、电流和时间。二、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2、公式:Q=I2Rt3、单位:I-安,R-欧,t-秒,Q-焦。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146 第4节焦耳定律一、电流的热效应二、焦耳定律Q=I2Rt教学反思第1节家庭电路146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课题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知道试电笔的构造,了解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的方法。(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了解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与安全用电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准备家庭电路演示板、试电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想在卧室安装一盏电灯,但面对复杂的电路烦了愁,怎么办?聪明的你能否帮她把图中的电灯和开关接入电路?有的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此时让学生将其接入电路中,不同接法的再予以展示,那么,哪种接法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从中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46 (一)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活动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一个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每一部分的作用。展示课件:总结:(1)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2)名称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有无导线给电流提供流经的路径用电器消耗电能活动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电路的组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让学生试着画出完善的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活动3: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一步延伸,出示课件,展示家庭电路的组成图,逐一介绍每一个部件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家庭电路的组成。课件展示:归纳总结:名称作用连接方式火线、零线提供电能串联在干路中电能表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串联在干路中146 闸刀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保险盒保护家庭电路串联在干路中插座供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与其他用电器并联灯座供灯泡工作与其他用电器并联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与控制的支路用电器串联拓宽延伸:名称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实物图接线原则左零右火左零右火中接地作用连接用电器,给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二)试电笔活动1:让学生自学课本P106的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试电笔的作用以及结构?(2)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来辨别火线和零线?活动2:小组之间阐明自己的答案,答案不同的再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的;(2)用手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是火线,氖管不发光说明是零线。(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146 活动1:让同学们走进生活,列举出生活中使用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用电器,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使用三孔插座用电器的特点。总结:使用三孔插座的用电器一般电功率较大。活动2: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知识,老师出示课件,展示问题,看能否解决?(1)为什么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接地?(2)生活中若将三孔插座换成两孔插座使用有什么危害?(3)为什么三孔插座中间的那个脚长?活动3:让不同的小组发言,阐明自己组的观点,意见不同的再补充,最后师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皮损坏,使外壳带电,这样金属外壳接地,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与对人体造成伤害。(2)会导致用电器的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3)中间的脚长一些,目的是可以在插插头时,能使家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先接地,拔插头时能使金属外壳先离开地线,即使家用电器因绝缘不好漏电,电流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过,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了。一、巩固小结一、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插座)二、火线和零线左零右火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1、触电及原因2、安全用电原则3、触电急救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1节家庭电路一、家庭电路的组成146 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插座)二、火线和零线左零右火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1、触电及原因2、安全用电原则3、触电急救教学反思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课题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2)知道保险丝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难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准备家庭电路演示板、保险丝、试电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146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今天,小明的爸爸将刚买过来的一台空调的插入插座后,使正在播放的彩电黑屏了,经检查发现是总开关下面的保险丝断了。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保险丝接在干路上对电流起保护作用,即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将自动熔断。上述现象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了。于是,小明就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呢?从问题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活动1:根据导课时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猜想什么原因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活动2:让不同组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同答案的再给予补充,老师归纳整理。猜想1:可能是火线与零线直接连起来了;猜想2:可能是小明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过多;猜想3:可能是插头内部两根线接触了;归纳总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电路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活动3:验证猜想:家庭电路中同时连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146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用电器总功率:P总=P1+P2+P3=U(I1+I2+I3)=UI总因家庭电路中电源电压U=220V不变,由I总=P总/U可知,P总越大,则I总越大。知识拓宽1:在家中要添加新的家电,如电热器、空调等,应该先计算一下,防止电流过大超过家庭供电线路和电能表允许的最大值。知识拓宽2:在家庭电路中由于在改装线路时不细心将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由于灯座、插座、插头的两个接线柱接线不规范,而使得火线和零线相碰;或者电线绝缘外皮被刮或老化,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等都会引起短路。学生思考:有时候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并不是很大,但是也会产生电流过大的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归纳总结:短路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另一个原因(二)保险丝的作用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问题。小明家的保险丝断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小明很快又换了一根,可是刚换上保险丝又断了,于是小明干脆换上了一根铜丝,请问小明这样做可以吗?学生讨论、交流,阐明自己的观点。146 活动2:老师针对学生们的结论和质疑,进行演示课本P111的19.2-4的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保险丝和铜丝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保险丝一般选择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切断电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一、是巩固小结一、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总功率过大导致电流过大二、保险丝的作用熔断后及时断开保护电路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总功率过大导致电流过大二、保险丝的作用熔断后及时断开保护电路146 教学反思第3节安全用电A★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课题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处理方法。(2)了解安全用电知识,知道如何防雷。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教学准备试电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生活中的触电事件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重视!146 一、进行新课(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三)、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146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触电的示例。吊车触碰高压线,工人触电146 高压电线杆上触电钓鱼竿触碰高压线触电从示例中师生总结出触电的类型。出示课件,展示内容:低压触电: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触电:高压跨步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四)、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146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五)、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一、巩固小结1.触电事故及其危害2.测电笔3.触电的类型4.安全用电的原则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安全用电一、触电事故及其危害二、测电笔三、触电的类型四、安全用电的原则教学反思146 第1节磁现象磁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课题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什么是磁场。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磁化现象教学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万磁王的电影片段,来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兴趣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认识磁现象活动1:如图所示为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铜棒,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如何将它们区分开?146 活动2: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补充。总结:将它们分别靠近磁铁,看能否被吸引,能够被吸引的为铁棒,不能够被吸引的为铜棒。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这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活动3:让学生将磁铁靠近玻璃板上的铁屑,说出你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并阐明这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活动4: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归纳总结:(1)磁体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磁体上有两个磁极。指北的为北极(N极)、指南的为南极(S极)。(3)磁体具有南北指向性。知识拓宽: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活动5: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交流、讨论所阐明的物理问题。146 归纳总结: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典例剖析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标的是(  )ABCDA.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B.将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C.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D.将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的条形磁铁提起【自主解答】【方法归纳】(1)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为了判断这个特点,可以用两端和中间部分吸引其它磁性材料进行判断。(2)磁铁磁性强弱无法直接观察,要通过磁铁对磁性材料的作用来反映,这是一种转换法。探究点二磁化演示1:拿两个同样大小的铁钉去靠近磁铁的某一极时,两铁钉的一端被吸引,让学生观察两个铁钉的排列情况,试解释这一现象。演示2:如图所示,AB为一钢针,拿一条形磁铁用图中所示的方式进行摩擦,摩擦后,让其钢针再接触铁屑,观察实验现象?解释这一现象。钢针如果是磁体,能否判断出它的磁极?活动1:小组之间讨论、交流,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的小组,再补充阐明。归纳总结:(1)当铁钉靠近磁铁时,铁钉会在磁铁磁场的作用下被磁化,被磁化后的铁钉,其上端均为S极(与磁铁的N极异名),则下端均为N极,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所以就会张开。(2)拿磁体的N极在钢针上从左向右摩擦,相当于把部分小磁元方向调整至最终被N146 极吸引的方向,B应为S极,A是N极。归纳总结:(1)我们把像钢棒一样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2)磁化的结果是磁化出异名磁极。探究点二磁场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2.用一些带有箭头的曲线,可以方便的描述磁场,这种曲线叫做磁感线。条形磁铁的外部磁场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146 一、巩固小结一、认识磁现象 1.磁性;磁体; 2.磁极:南(S)极、北(N)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三、磁场: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条形磁铁的外部磁场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3.地磁场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认识磁现象 1.磁性;磁体; 2.磁极:南(S)极、北(N)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三、磁场: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条形磁铁的外部磁场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3.地磁场146 教学反思第2节电生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课题第2节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性质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1.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教学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46 演示实验: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提问:除了条形磁体以外,还有什么物体可以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让学生猜想,并写在实验卡上.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能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一、进行新课探究点一:电流的磁效应活动1:针对导课的问题,老师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总结:选取电源、导线和开关、小磁针。将电源、导线、开关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将小磁针放在周围,观察小磁针是否发生偏转。活动2: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验证。根据实验现象,阐明你的猜想。总结:导线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能够产生磁场。活动3:要想让小磁针偏转的方向相反,然后如何操作?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这又说明说明什么问题?总结:通电导体电流的方向改变,周围磁场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归纳总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拓宽延伸:电流的磁效应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的,所以该实验叫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电和磁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活动4: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播放视频!探究点二:通电螺旋管的磁场146 活动1:看了这个视频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小组之间交流、发言。总结: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活动2: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总结:展示每个小组制作的螺线管。活动3: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铁屑,看哪一个螺线管吸引的铁屑最多。学生实验。教师巡查,不能吸引铁屑的小组讨论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让学生内心明了用铁钉的实际意义)。活动4:小组之间根据自己的实验,试着讨论、交流一下,螺旋管的磁场特点。总结:螺旋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活动5:如何改变螺旋管磁场方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行验证。总结:螺旋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探究点三:安培定则活动1:(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如何规定?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146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得出安培定则。总结: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归纳总结: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典例1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时,标出电源的“+”、“-”极及小磁针的N极.思路导引:根据磁感线的方向确定螺旋管的N、S极,然后根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确定磁针的N、S极,再利用安培定则确定电源的正、负极。参考答案:一、巩固小结一、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三、安培定则146 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2节电生磁一、电流的磁效应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三、安培定则教学反思第3节电磁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课题第3节电磁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电磁铁,说明电磁铁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能通过实验得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认识电磁继电器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146 教学重点电磁铁的磁性教学难点电磁铁的磁性教学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图所示为电磁起重机,它能够灵活的将笨重的钢材吸起,卸下来。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了解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吗?它为什么有巨大神奇的力量?这节课我们就揭开这个谜底!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电磁铁活动1:桌面上提供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铁钉、曲别针。自己设计一个能够吸引起曲别针的电路。小组之间先讨论、交流。展示:以组为单位,展示自己设计的电路。老师归纳总结。总结:活动2:大家设计这些电路能否都能够吸引起曲别针,吸引的曲别针个数是否相同?根据自己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吸引曲别针的个数。活动3:根据实验情景,汇报实验结果。并逐一点评异同的原因。146 归纳总结:(1)把一根导线绕成螺旋管,再在螺旋管内插入铁芯,当有电流通过时,它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没有磁性。这种磁体就叫电磁铁。(2)工作特点: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探究点二电磁铁的磁性活动1:根据我们所制作的电磁铁,同学们猜想一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同学们交流、讨论。总结:猜想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猜想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猜想3: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活动2:根据我们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出探究的方法和实验方案,设计出电路图。活动3:各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老师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方法:转换法。实验中通过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电路图:探究步骤:(1)先控制电流不变,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2)控制线圈的匝数不变,改变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活动4:根据同学们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吸引曲别针的个数。然后再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A组过程:保持线圈匝数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146 B组过程: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不变,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归纳总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螺线管的绕线匝数。在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在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在电流和绕线匝数一定时,有铁芯的电磁铁磁性较强。活动5:评估交流,让学生讨论在自己的实验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分享给大家。归纳总结:(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活动6: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电磁铁的理解,列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每一个小组列举,其他组有不同答案的,再予以补充。归纳总结: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电话的听筒、洗衣机、发电机、新科技制造的磁悬浮式列车以及自动控制装置。探究点三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型机器在工作,如大型吊车,它们的工作电流非常大,直接来控制或操作是很危险的,怎么才能控制这些强大的电流?146 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展示电磁继电器实物,同时利用投影仪介绍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展示一个利用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分析总结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总结一下,使用电磁继电器的优点: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通断;可以实行远距离控制;低压控制电路可以使用温控、光控等传感器,实行自动控制.一、巩固小结一、电磁铁 二、电磁铁的磁性三、电磁继电器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电磁铁一、电磁铁二、电磁铁的磁性146 三、电磁继电器教学反思第4节电动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课题第4节电动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教学难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46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倍受人们青睐,锂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你知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吗?从学生的质疑中导入新课。一、进行新课探究点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活动1: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学生猜想一下,当开关闭合后,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诧异?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闭合开关,导体运动现象→原因→有磁场↓↓↓导线运动→受力的作用→通电导体是磁体归纳总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知识拓宽:并不是所有的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都受到力的作用,当通电直导线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此时通电的直导线不受力的作用。活动2:要想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如何操作?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师总结。总结:改变磁场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146 活动3: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当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发生改变。活动4:根据实验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在这个装置在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1)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生活中的电动车、电风扇、电动机等工作时的原理与此相同。探究点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活动1:一根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会受力运动,一个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怎样呢?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再展示。总结: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转动。活动2:让学生讨论、交流转动的原因。然后各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46 思路:将通电线圈分解为四个通电直导线,即导线ab、导线bc、导线cd、导线da。导线bc、导线da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故不受力的作用,导线ab、导线cd处在同一磁场中,但通过电流的方向相反,故受力方向相反,所以通电的线圈会在磁场中会转动。活动3:根据原因的分析,说出导线ab、导线cd所受力的特点?总结: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线圈上,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活动4:线圈能否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为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让线圈持续转动?从受力的角度展开分析。总结:力的特点:如图所示,此时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线圈上,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将会在这个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措施:改变磁感线的方向或者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146 活动5:让学生自学课本P136找出要让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的方法,然后交流,统一答案。活动6:根据以上的探究,总结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构造。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归纳总结:(1)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构造:电动机由能够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两部分组成。在电动机里,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3)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就随之改变;但如果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变。(4)能的转化: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活动7:走进生活,列举出生活中的电动机有哪些?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什么优点?归纳总结:(1)应用:电风扇、洗衣机等多数用交流电动机。电动玩具、录音机等小型电器多使用直流电动机。(2)电动机的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价格便宜、无污染。一、巩固小结一、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作用146  二、电动机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3节电动机一、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作用二、电动机教学反思第5节磁生电★★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课题第5节磁生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分层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独立的解题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146 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学准备铜棒、铁棒、铁屑、玻璃板、条形磁体、细线、铁钉.钢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奥斯特实验可知,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146 )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总结:(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146 探究点二发电机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结:灯泡会发光,换为电流表时,会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活动2:学生根据桌面上的发电机,试着分析出发电机的构造。它是由磁体、线圈、滑环、电刷组成。与电动机相似,但没有电动机的换向器。活动3:结合手中的发电机,让其工作,试着分析活动1中电流表指针来回偏转的原因。总结:当线圈在外力的带动下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的两个边分别切割磁感线,且切割的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主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这正好使线圈沿着某一个方向向外流出电流。当线圈转过图中的这个位置时,两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成了倾斜的方向,使得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减少,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减小,所以出现一大一小的指针摆动现象。当线圈转过了180度以后,线圈的每条边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它们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反,所以还会出现电流表指针方向一会儿向左偏一会儿向右偏的现象。活动4:自学课本P140,找出什么是交流电,我国照明用电的频率和周期各是多少?总结:(1)概念: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所发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我们把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电流,简称交流。(2)频率:在交流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我国照明用电的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秒。146 一、巩固小结一、电磁感应 二、发电机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五、板书设计第5节发电机一、电磁感应二、发电机教学反思14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