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14 波(教师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1 中考科学 精讲精练 专题14 波(教师版)

专题 14 波 【知识点回顾】 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考点 1 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___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说明光 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米/秒。 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c>v 空气>v 水>v 玻璃。 考点 2 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 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考点 3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如图反射光线 OB 与入射光线 AO、法线 MN 在________上,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BOM________入射角∠AOM。 2.注意点: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和入射角,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 4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也是________的。 2.漫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 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考点 5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原理:________。 平面镜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与物体________,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__,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可用平面镜制成潜望镜。 考点 6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的现象。 考点 7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折射光线 OB 与入射光线 AO、法线在________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光 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 r 小于入射角 i。 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r 大于入射角 i。 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 0。 二、人眼球的作用 考点 8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对光起________ 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 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对光起________ 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 虚像 2.眼球折光系统 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 考点 9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1.实验装置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u>2f ________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________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2f 11.(1)虚 (2)6 (3)下降 0.5 12.大于 缩小 大 凸 13.(1)③ (2)亮(大) (3)BC 【例题精析】 例 1.(2020•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 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 表面要粗糙一些,故 A 错误; 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 是入射角,∠EOM 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 夹角,故 B 错误; 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 光路是可逆的,故 D 正确。 故选:D。 例 2.(2020•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光屏是 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 13cm 处,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 f=10cm,物距 u=13cm,满足 2f>u>f 条件,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 由图可知,光源“F”开口向里(即垂直于纸面向里),因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像 与物体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F”是开口向外的(或开口向右), 即像的形状应该是“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例 3.(2020•湖州)如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 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 的方向偏折,故 A 正确。 故选:A。 例 4.(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 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 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 I D.远视眼,镜片Ⅱ 【解答】解:由图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 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由图可知,镜片Ⅰ是凹透镜,故 A 正确。 故选:A。 例 5.(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图,下列关于照 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解答】解:AB、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像,应用 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 A 正确,B 错误; C、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2f>u>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 灯机和投影仪。故 C 错误; D、当物体在丙区域内时,u<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应用于放 大镜和老花镜。故 D 错误。 故选:A。 例 6.(2020•南京)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束光 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解答】解: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 都应是凸透镜。 故选:B。 例 7.(2019•杭州)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 图甲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 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 图乙中的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 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由此可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例 8.(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 3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 4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解答】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 15cm 处 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 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 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镜 u >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 A 错误; B、由 A 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 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 B 正确; 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 30cm 刻度处,u=50cm ﹣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 C 错误; D、将蜡烛移到 40cm 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 u<f,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 故选:B。 例 9.(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 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 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 故选:D。 例 10.(2019•宁波)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 保标志” ”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 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 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是左右 颠倒;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如图 A; 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 B;不可能 出现 C 中的图片; 当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能出现 D 中的图片; 故选:C。 例 11.(2019•湖州)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水中树的倒影 C. 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 放大镜放大的 地图 【解答】解: A、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 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且是倒立的实 像,不符合题意; 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 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 意。 故选:B。 例 12.(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 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放大 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45 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 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③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 A 戴上“眼 镜”(凸透镜 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 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解答】解:(1)由图片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要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动后物距 为原来的像距,即凸透镜距光屏应为 15cm,故应移动到 45cm 刻度处; (3)如图甲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 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正确的操作为① ③; (4)如图乙,在蜡烛和凸透镜 A 之间放置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B,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像,移除凸透镜 B 后,像距将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故蜡烛 应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2)45;(3)①③;(4)远离。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停课不停,张同学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小的一头是缩小的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技术角度: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解答】解:A、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是实像,大的和小的都是实像,故 A 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U>2f 时,成缩小的实像,作业本到镜的距离在 2f 以外,所以拍 照作业像都是缩小的,故 B 错误。 C、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成实像时,物体到镜的距离越小,像越 大,所以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故 C 正确。 D、拍摄技术角度: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由于作业本上亮度不同,拍出来 的拍照亮度也会不一样亮,故 D 错误。 故选:C。 2.黑板用久后变光滑的部分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使部分位置看不清字。当太阳光如图中情 形射入,最有可能看不清字的位置是(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解答】解: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 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 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根据图象可知,当光线射入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会向甲的方向射出, 所以甲处看到的是明亮的光线,所以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乙、丙、丁看不到光滑处发生 镜面反射时的光线,故 A 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 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 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 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因此,B 图是正确的。 故选:B。 4.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屏; ②掩膜在晶圆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③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 ④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晶圆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答】解: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晶圆相当于光 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要想晶圆上的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需将掩膜和晶圆向上移动,故③正确; 由于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掩膜和晶圆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此时清晰的像不 能成在晶圆上,故④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发生向上弯折的情况。 筷子产生偏折的主要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漫反射 【解答】解: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 线,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上偏折。故筷子产生偏折的主要原理是光的 折射。 故选:B。 6.一束激光在某透明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AOB=∠AOC,则 OA、 OB、OC 三束光中能量( ) A.OA 最大 B.OB 最大 C.OC 最大 D.一样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AOB=∠AOC,则 O 为折射点或反射点;若入射光线为 BO 或 CO,OA 为折射光线,则∠BOC 的平分线即法线与 OA 是重合的,不符合光的折射定 律; 所以只能是 AO 为入射光线,由于入射分成两条路径,所以 AO 的能量是最大的,故 A 正确。 故选:A。 7.如图是李红同学拍摄的婺江日出的照片,若江水深为 5 米,则关于水中的倒影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C.倒影比岸上实物大一些 D.倒影离水面一定为 5 米 【解答】解:(1)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 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倒影与岸上景物一样大,故 A 正确、BC 错误;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倒影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桥离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 因不知桥离水面的距离,所以不能确定倒影离水面的距离,故 D 错误。 故选:A。 8.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 距离为 10cm。若凸透镜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 10cm B.一定等于 10cm C.一定大于 10cm D.可能小于 10cm,也可能大于 10cm 【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 时,即像距为 10cm 时,纸上呈现一个并 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 焦距 f≠10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 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 f 一定小于 10cm。 故 BCD 错误,故 A 正确。 故选:A。 9.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 ATM 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下 列与此摄像机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穿衣镜的成像 B.放大镜的成像 C.电影机的成像 D.人眼的成像 【解答】解:摄像机主要的结构是摄像头,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穿衣镜是一个平面镜,故 A 错误; 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B 错误; C、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相同,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故 C 错误; D、人眼的晶状体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 摄像机的原理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 的像,由此可知(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B.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 C.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D.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也会上下移动 【解答】解: A、由图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 理制成的,故 A 错误; B、根据光路可逆知若不移动凸透镜,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 像距,现在的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所以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 B 错误; C、将蜡烛远离透镜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 近透镜,故 C 正确; D、由于此时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则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运动,故 D 错 误。 故选:C。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 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的凸透镜,蜡烛不动,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故 A 错误; B、当更换一个焦距小(即会聚能力强)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时,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左 侧,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 B 正确。 C、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 故 C 错误。 D、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 上移动,故 D 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为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若水球的焦 距为 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 u 应满足( ) A.u>2f B.f<u<2f C.u=2f D.u<f 【解答】解: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 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 2 倍焦距。 故选:A。 13.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 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 图中的( ) A. B. C. D. 【解答】解:当 U>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左边在 2f 之外,所成 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距 v 在 f 与 2f 之间;圆柱体的右边在 2f 以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 大的,像距 v>2f。符合要求的只有 B 图。 故选:B。 14.如图,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 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小孔与凸透镜 光心位置重合),此时光屏上( ) A.看不到像 B.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以上现象都有可能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 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所以,此时用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替换凸透镜,小孔的位置恰好为原来凸透镜的光心处, 像到小孔的距离大于物到小孔的距离,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并调节好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用遮光板把透镜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 C.该凸透镜的焦距在 8cm 与 10cm 之间 D.向右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 A、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减小,应使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A 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 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 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显示像的全部;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 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像会变暗,故 B 错误; C、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u=20cm>2f,2f>16cm>f,解得 8cm<f<10cm, 故 C 正确; D、向右移动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 的像,故 D 错误。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共 5 小题) 16.某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 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为了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 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右 ;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 位置不变,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凸 透镜(选填“凸”或“凹”)。 【解答】解: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 中心在同一高度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 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小,像 距应变大,此时成像于光屏后,所以应向右调节光屏; 若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使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 用,则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才能在光屏 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右;凸。 17.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 比较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性质为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 晰的像,操作是 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 (3)科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 m ,请说明教室投影仪 成像时放大率是大于 1 还是小于 1?并解释理由: 大于 1;投影仪成像时,像距大于物 距,即 v>u 。 【解答】解:(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知, 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减小,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增大 像距,所以操作是: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即 v>u,则有: >1。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3) 大于 1;投影仪成像时,像距大于物距,即 v>u。 18.小明同学要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她将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 后发生折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入射 角 水中折 射角 玻璃中 折射角 光速 0° 0° 0° C 为光在真 空中的传播 速度 V 空气 =C V 水 C V 玻 C 10° 8.9° 6.7° 20° 17.4° 13.3° 30° 21.5° 19.6° 40° 26.3° 25.2° 50° 33.5° 30.7° (1)比较数据中第一行,得出结论是: 垂直入射时,光不改变传播方向 ; (2)比较第一、第二列或第一、第三列,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 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 ,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折射角 增加 ; (3)比较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当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在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越大,折射角 越大 。 【解答】解:由折射定律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时,折射角是不同的; (1)第一行中,光线垂直入射,结果发现光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即垂直入 射光不改变方向; (2)比较第一、第二列或第一、第三列,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发生变化,即折射角随入 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由表中数据可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时,光在光速较大的水中,折射角也大,故说 明折射角的大小应与光速有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大,则折射角越大; 故答案为:(1)垂直入射时,光不改变传播方向;(2)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增加;(3) 越大。 19.小乐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乐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光屏上像的性 质为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在(1)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cm 刻度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 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 (3)若实验中用发绿光的 F 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 F 字形的 像,此时,将光源换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发红光的 F 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理论上应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到合适位置,这是因为凸透镜对红光的 偏折能力更 弱 (选填“强”或“弱”)。 【解答】解:(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知, 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1)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cm 刻度处,根据物近像远像变 大的特点,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 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若实验中用发绿光的 F 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 F 字形的 像,此时,将光源换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发红光的 F 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红光的偏折能力没有绿光的偏折强,理论上应将光屏向右移到合适位置,这是因为凸透 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更弱。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的实像;(2)将光屏向右移至合适位置,待光屏上有较清晰像 后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右;弱。 20.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 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 f 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 f 目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下:其中 AB 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 本,F1 为物镜的焦点,F2 为目镜的焦点,A2B2 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 (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 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 AB 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 。 (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 A1B1 成的像 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 A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3)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 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 物(厘米) 物 (1/厘米) 两镜之间距 离(厘米) f 目(厘米) 目 (1/厘米) 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 倍 2 0.5 b 5 0.2 50 倍 1.6 0.625 a 2.5 0.4 100 倍 2 0.5 b 2.5 0.4 100 倍 X 1/X a 5 0.2 200 倍 0.5 2 b 5 0.2 200 倍 表中的 X 的数据为 0.4 。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故 A1B1 是 AB 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睛透过目镜能看到 A1B1 成的像 A2B2 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与放大镜一致, 故 A 正确; (3)由表中 1、3 或 2、4 两次实验知,物镜的焦距相同、两镜之间距离相同,目镜的焦 距变成 或目镜焦距的倒数变成 2 倍,放大倍数变成 2 倍,即放大倍数与目镜焦距的倒数 成正比; 由表中 1、5 两次知两镜之间距离相同、目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数相同,物距的焦距变成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 4 倍,放大倍数变成 4 倍,即放大倍数与物镜焦距的倒数成正比; 所以由 2、6 两次实验知,两镜之间距离相同、目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数相同,放大倍数 变成 4 倍,故物距的焦距变成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 4 倍,即物距 u 由 2 变成了 1.6 0.4, 故 x=0.4。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A;(3)0.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