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九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新人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春九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新人教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1 .熟读并达到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我爱这土地 — 艾青 艾青 (1910 ~ 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36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 大堰河 》 ,长诗 《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 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了长诗 《 向太阳 》《 火把 》《 黎明的通知 》 等。解放后又写了 《 在浪尖上 》《 光的赞歌 》 。他的作品还有 《 北方 》《 归来的歌 》 等。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嘶 哑 汹 涌 黎 明 腐 烂 喉 咙 羽 毛 sī xiōnɡ lí fǔ lónɡ yǔ 一、读一读: ① 嘶哑: ②汹涌: ③悲愤: ④温柔: ⑤黎明: ⑥深沉: 声音沙哑。 水势很大,向上涌。 悲痛愤怒。 温和柔顺。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二、记一记: 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 全诗以 “ 假如 ” 领起,用 “ 嘶哑 ” 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1.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 2.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  研读文本 1.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 —— 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土地 ” 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 悲愤的河流 ”“ 激怒的风 ” 可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 温柔的黎明 ” 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2.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 “ 爱土地 ( 祖国 ) ” 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就会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3.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 若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品析语言 1.“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 “ 鸟 ” 对土地执著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 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 “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 《 我爱这土地 》 抒情,他会怎样写? 乡 愁 — 余光中 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有 《 乡愁 》 、 《 白玉苦瓜 》 、 《 等你,在雨中 》 ,诗集有 《 灵河 》 、 《 余光中诗选 》 。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10 岁 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 等地。 22 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 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1971 年, 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 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 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 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 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 《 乡愁 》 。 1. 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了哪几个词语? 四个: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 《 乡愁 》 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 作者巧妙地将 “ 乡愁 ” 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 “ 乡愁 ” 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 一枚 ”“ 一张 ”“ 一方 ”“ 一湾 ” 四个数量词和 “ 小小的 ”“ 窄窄的 ”“ 矮矮的 ”“ 浅浅的 ” 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  能不能去掉? 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品析语言 1. 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 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宛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最后一节轰然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正如诗人所说: “ 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 诗人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广度与深度。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 《 乡愁 》 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故乡的 歌 / 是一支 / 清远的 笛 总在 / 有月亮 的晚上 / 响起 故乡的 面貌 / 却是一种 / 模糊的 怅惘 仿佛 / 雾里的 /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 是一棵 / 没有年轮的 树 永不 / 老去 席 慕 蓉 乡 愁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 a 钟情于中国 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 《 乡愁 》 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 《 乡愁 》 不如余光中的 《 乡愁 》 那样深刻。 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 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 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不管将来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故乡,有祖国,因为你的根在故乡、在祖国。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