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WORD教案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物理八下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WORD教案7

课题 科学之旅 ‎【目标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器材:‎ 蜡烛2支,去口无色大可乐瓶罩1个;带水烧瓶1只,小金鱼2条,酒精灯1个,打火机1只;玻璃杯(带水),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磁铁、小铁钉等物品;散开的塑料捆扎绳;汽水两瓶;大小试管、鸡蛋、广口瓶、自制教学课件等 ‎【预习导学】‎ ‎1.物理学研究的现象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现象。‎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1)夏天,撒在地面上的水会________ ; (2) 你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若汽车突然刹车,你看到乘客向________倾倒;(3)在室内打开香水瓶盖,过一会可闻到香气的地方是________。(填“满屋子”或“瓶口处”)‎ ‎3.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________ ,勇于_________ ,善于________,联系________。‎ ‎【问题探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0—1)[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 ‎ ‎[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0—2)[想一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你能说出理由吗?‎ ‎[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你从多方向观察,看到的现象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 ‎[试一试]:给塑料板、玻璃板、搪瓷盘、铝片和课本等,放在条形磁体与铁钉之间,吸引力会有什么变化?对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给你大小不同的试管(小试管刚好能插入大试管);在大试管中灌满水小试管插入大试管大半后倒立,你认为小试管会怎样?实验的结果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瓶吞鸡蛋实验………‎ ‎【典型例题精析】‎ 例1: 为什么玻璃罩里的长、短蜡烛会先后熄灭?‎ 解析: 如果玻璃罩较小,蜡烛燃烧时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密闭状态下接着是不完全燃烧,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向上浮,使玻璃罩上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氧气来助燃,所以长蜡烛先熄灭.‎ 例2:为什么长颈烧瓶颈部的水烧开了而烧瓶中的小金鱼会安然无恙呢?‎ 解析  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金属勺放在热汤里面,勺把很快就烫手.可是,把瓷勺、木筷、竹筷放在热汤里面,放很久也不烫手.这表明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不同.有些物质(如金属)善于传热,叫做热的良导体,有些物质(如瓷、木头、竹子)不善于传热,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长颈烧瓶颈部的水烧开了,而烧瓶中的小金鱼仍然在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这是因为烧瓶中的水温还未怎么上升.‎ ‎【目标达成检测】‎ ‎1.在做教材上图0—1实验前,你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与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进行该实验猜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装满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时,你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玻璃杯与课本的距离,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从两侧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水面往下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一下,取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同用较大端竖在桌面使其旋转,能观察到()‎ A.都很快停止 B.生鸡蛋先停止 C.熟鸡蛋先停止 D.都会转动较长时间 ‎4.旗杆在阳光的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夜间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的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支铅笔垫在文具盒下面,仍用手拉动,此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 )‎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感觉不到手上有力.‎ ‎6.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 ‎7.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8.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 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  D.结论—实验—猜想 ‎9.进行科学探究过程,有一步骤是评估,这一步骤,往往对已经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全部作一系列的评估,下列各项不会在评估中出现的是(    )‎ A.探究过程是否恰当                B.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 ‎ C.在进行试验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D.重新做一次试验 ‎【能力拓展】‎ ‎1.分别向手心吹气和呵气,你的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理学习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小雨和物理老师在评估时,出现了新问题,这时候你以为应该 ( )‎ A.都是一样的方式,不需要重复做; B.看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再进行新的科学探究; ‎ C.继续新的探究活动; D.已经探究了此前的课题,对新问题没有必要继续探究。‎ ‎3.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使劲吹下面的乒乓球(如图0—2--1)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先猜一猜乒乓球会下落吗?‎ ‎(1)猜想: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落(填“会”或“不会”).‎ ‎(2)实际做一做,你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着两张自然悬挂的报纸中间向下吹气(如图0—2—2所示),结合上题的结论,动脑筋想一想:可能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方法自我归纳】‎ ‎【学习质疑与反思】‎ 附参考答案:‎ 序言 ‎ 预习导学1、力、热、声、光、电、磁;2(1)变干(2)前(3)满屋子;3、观察、提问、探索、实际 目标达成检测 ‎1、水不会沸腾;水再次沸腾;不一致;未加热。‎ ‎2、字放大了;距离越远,字放的越大;字被放大;视线与水面的夹角较大时看不到字,当视线与水面的夹角较小时可以看到字放大。3、C;4、B;5、B.6 D;7 B; 8 C;9 C.‎ 能力拓展 ‎1、吹气时手心感到凉,呵气时手心感到暖和   为什么吹气时手心感到凉而呵气时手心感到暖和呢? 2、B. 3、不会、乒乓球不会下落.4、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第一章 声现象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标要求】‎ ‎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15℃空气中的声速.‎ ‎3、领略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乐于进行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预习导学】‎ ‎1、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把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_____;在钢铁中传播得更______。‎ ‎【问题探究】‎ ‎1、探究声音的产生:‎ 利用手边的器材,小组设计一系列活动制造出声音,证明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为: 。‎ 学生活动:摸喉部(发声和不发声两种情况下)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想一想如何来判断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 思考:在制造出的声音中分别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我们把这些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声源,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都可以作为声源。‎ 请你分析:(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 发生振动发出的;(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 振动产生的;(3)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 而产生的.(4)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 引起周围空气的 而产生的.‎ ‎2、探究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假如没有空气,我们的周围如果是空无一物的 “真空”,声音还能传播吗?‎ 猜想假设: 。 ‎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在实验中随着抽气机的抽气,我们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我们能把玻璃罩内完全抽成真空吗?假如能抽成真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得出结论: 不能传声。‎ 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吗?‎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 和 都能传播声音。‎ ‎3、如何测出声速?‎ 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 写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例题精析】‎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了______________,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当即就听不到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举一反三:‎ ‎1.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2、在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的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并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着时 两张课桌离开一个小缝时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________传播到远处。‎ 解: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如下表:‎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着时 大 桌子 两张课桌离开一个小缝时 小 空气 介质 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是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弱。‎ 举一反三:一根长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后,钢管另一端的人顶到敲击声的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3、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相关的合理场景。(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解:可能出现的场景:(1)人已经开门出去了,屋里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才听到此人出门前所说的话;(2)一阵很急的雷雨过后,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听到雷声;(3)听到头顶飞机飞行的轰鸣声音,抬头却找不到飞机的踪影;(4)运动会上,发令枪响了很长时间后,运动员才起跑。‎ 点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由340 m/s变为0.1m/s,其大小为原来的1/3400,这样的速度会使生活中许多声现象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标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____可以传声.‎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由于______.‎ ‎4、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A.闹钟的振动停止了 B.闹钟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闹钟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闹钟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5、小明同学习了本节课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 的。他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观察到小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了 。在此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化)法。‎ ‎【能力拓展】‎ ‎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2、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3、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自我总结】‎ 仔细思考通过本课学习,请完成以下表格:‎ 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质疑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1、物体的振动 正在发声2、介质 介质 真空3、声波 声能 4、340 快 快 ‎【例题精析】A B 人耳交流要靠打手势;听不到美妙歌声;门铃毫无作用;地震仪失去作用 ‎【目标检测】1、振动 介质 2、液体(水)3、真空不能传声4、C 5、声音产生的条件 空气能够传声 ‎【能力拓展】1、340 m/s×2.6=884 m/s 2、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3、提示:将适量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碟中的洗衣粉水中,使铁圈上附一层薄膜.然后将它放在取下保护罩的音响前,观察薄膜随着声音的传播而变化.‎ 课题:声音的特性 ‎【目标要求】‎ ‎1、了解声音的三特性.知道乐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预习导学】‎ ‎1、声音的_______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_________叫振幅,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____叫音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越高,发声的音调就越高,_____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3、声音的_________叫音色,各种发声器,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将它们称做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响度:指声音的 :‎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应使实验效果明显,使实验现象便于观察和比较. 本实验中,音叉发声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不易观察.但将音叉振动的幅度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时.实验效果变得明显了,像这样把不易观察或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变得易于观察的思想方法叫转换法或放大法.这是我们设计实验,显示实验效果的常用方法.)‎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物体振动的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________.‎ 分组实验,利用尺子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出音调。‎ 提出问题: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进行实验:‎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③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记录实验得出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 ,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音调 .可见发声体 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3、[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4、音色:‎ 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为什么我们同学能够如此准猜得猜出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曲子呢?‎ 即便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原来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它就是音色.‎ 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各种发声器即使发出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5、声音的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对声音音质的感觉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例题精析】‎ ‎1、在消夏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举一反三: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 ‎ ‎1.02‎ F 铜 ‎100‎ ‎0.76‎ G 铜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解:(1) A、B、C;A、D、F;80或100;(2) 使用同一根琴弦进行演奏,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然后比较发声的音调的高低。‎ 举一反三:金帆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传播方向 ‎ ‎【目标检测】‎ ‎1、老牛的叫声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老牛的音调____,蚊子的音调____;老牛的响度____,蚊子的响度____.‎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4、“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6、“闻其声而辨其人”,最重要是因为各人声音的( )‎ A.音量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7、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8、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能力拓展】‎ ‎1、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改变弦的粗细 B.改变弦的长短C.改变弦的松紧 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2、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3、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4、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要求:写出所用器材,简述实验方法.‎ ‎【自我总结】‎ 仔细思考通过本课学习,请完成以下表格:‎ 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质疑反思】‎ ‎ ‎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强弱;幅度;振幅;振幅2、高低;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振动频率;振动频率3、品质;材料;结构4、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三要素 ‎【例题精析】‎ ‎1.C2.A ‎【目标检测】‎ ‎1、低 高 大 小 2.C 3.C 4.B5.6.C 7.A 8.B ‎【能力拓展】‎ ‎1、D 2、C 3、D ‎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目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噪声和噪声的来源。‎ ‎2、知道用分贝来计量噪声的强弱和有目的控制噪声,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3、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维护公共文明秩序的公民意识。‎ ‎【预习导学】‎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_的、令人_________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________的。‎ ‎2、噪声是指那些___________的、令人_________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________的。‎ ‎3、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大部分:_______________噪声、________________噪声、‎ ‎_________________噪声、____________噪声。‎ ‎4、噪声除了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使人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能诱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控制噪声的途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 声音的分类:‎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曲美妙的轻音乐片断、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把声音与大自然的景色配合好,和同学们共同享受美妙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惬意;紧接着播放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一些刺耳的,令人心烦的噪声,和乐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乐音”与“噪声”的概念。‎ 什么叫乐音?‎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什么叫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归纳(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2、 噪声的来源:‎ 结合自已生活中的感受,与同学们讨论一下噪声的主要来源,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以及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想一想: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3、 噪声的危害:‎ 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测量脉搏每分钟的次数,然后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如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再测量一下脉搏每分钟的次数。‎ 次数 内容 脉搏数/min ‎1‎ 在安静的情况下 ‎2‎ 听过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后 ‎ 比一比:脉搏数有什么变化?‎ 从物理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认识噪声的危害(1)噪声的危害性: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污染之一,其危害表现在: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害人的听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2)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 噪声的控制:‎ 由于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噪声的治理势在必行。‎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控制噪声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第二:阻断噪声传播——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 第三: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 ‎【例题精析】‎ ‎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C)‎ A、建筑工地上搅拌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B、汽车的刹车声 C、污水排入海洋中 D、邻居装修住房的敲打声 点拨:A、B、D都是噪声污染的例子,而污水排入海洋中是属于水污染,故选C.‎ 举一反三: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目标检测】‎ ‎1、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3、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王家墩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5、如图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7、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9、关于0d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dB时物体没有振动; 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C.0dB是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雪后,行驶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1、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12、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 ‎13、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 、 这三个环节。城市中心、居民小区设置“禁鸣喇叭”、“机动车禁区”的标志牌,是采取 的措施来减少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这是采取 的措施来减少噪声。‎ ‎14、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能力拓展】‎ ‎1、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 A.提高装饰的效果;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小声音的反射; D.增加声音的响度.‎ ‎2、某工厂计划为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外罩其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 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自我总结】‎ 仔细思考通过本课学习,请完成以下表格:‎ 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 ‎ ‎【质疑反思】‎ ‎ ‎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动听 ;愉快;有规律2、难听;厌烦;杂乱无章3、工业;交通运输;施工;社会生活4、睡眠;休息;学习;工作;听力;头痛;记忆力衰退;心脏病;高血压5、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目标检测】‎ ‎1、C 2、B 3、C 4、B 5、B 6、C 7、D 8、D 9、B 10、B 11、人耳 声源 传播途径 12、减弱噪声 减小响度 13、声源处减弱、传播途径中减弱、人耳处减弱,声源处减弱,传播途径中减弱 14、传播、声源 ‎【能力拓展】‎ ‎1、C 2、C;C;D点拨:要使反射较好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应为首选;吸声性良好的应选去质地软,且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材料要求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从肌肤的舒适角度考虑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 课题:声的利用 ‎【目标要求】‎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预习导学】‎ ‎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2、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3、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好、_________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______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4、次声波的频率很_____,波长很_____,传播的距离很_________;自然界中,火山爆发、________、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它有“预警”作用,具有极大的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自然界的动物在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能够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生活中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被人听到。人类听觉最敏感度的频率为2000Hz~3000 Hz。老年人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为50Hz~12000 Hz。‎ ‎2、超声波:‎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A、超声波的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呐(超声波定位仪),用它可以发现潜艇、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的地形地貌 B、超声波可以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B型超声波诊断仪。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C、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仪。交警用来测量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 D、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仪。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发生摩擦而生热粘合在一起,利用这个特性制成了超声波焊接仪 ‎3、次声波:‎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自然中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得很远,能轻易地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感到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列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 ‎4、读一读:‎ ㈠次声和超声 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先于地震爆发来到我们身边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广泛地存在于我们身边.飞机的飞行、火车、汽车等车辆的奔驰,鼓风机、打夯机、发电机等机器的运转,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台风、雷电等等,都在发出可以听见的声波的同时,不断发出次声波.‎ 虽然人耳听不到次声,但对人会产生危害.人“听”次声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恐惧、恶心、眩晕等症状.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也有很大的破坏性.‎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次声的特性以防止次声对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次声探测方法已作为检测方法成为监测大气层核爆炸的主要方法之一;地震前的次声波使动物产生的反常行为也已被作为预告地震的参考依据;次声波还是预报台风的信使,人们通过监测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可随时预报台风中心的位置、移动路径及强度.‎ 超声波和普通声音有很多相似的性质,但由于频率非常高,又有不少独特优点,使超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超声波对液体和固体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探知物体内部情况.医院中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简称“B超”)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用于人体内部器官的检查.医生通过荧光屏能清楚地看到跳动的心脏、母腹中胎儿的活动,还能准确地诊断器官的病变,是医生看病的好助手.‎ ㈡国防教育:介绍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频率为20~20000赫之间的声波称可听声,超过20000赫为超声,低于20赫为次声,次声武器就是一种把频率低于16赫的大功率次声波定向辐射作用人体,使人体器官及功能受到损伤或破坏,而致人伤亡的新式武器。 ‎ 次声波可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引起人的恐怖感,产生混乱,甚至导致心跳停止。频率在7-8赫兹间的次声波非常危险,因为7赫兹正好是大脑阿尔法节律的频率。如果将次声波的发射频率和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能成为非致命性武器作用到人体,不仅能使人心烦意乱、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能使其神志不清、癫狂,从而丧失战斗力。 ‎ 迄今,世界上已有三种次声武器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次声波在空中、水中、地面障碍物之间传播时吸收效果很少,传播速度快,作用距离远,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装甲车辆,可穿透混凝土15-40米),防护较困难。 ‎ 以次声波产生的方式分类,分为气爆式次声武器、爆弹式次声武器 、管式次声武器、扬声器式次声武器、频率差拍式次声武器。 ‎ 其中,次声弹是将已有的燃料空气弹加以改进,使原来只能形成一个云雾团变成可以形成若干云雾团,并能连续多次引爆。只要控制好云雾团的数量和起爆时间间隔,就能获得所需频率的次声波。频率差拍型(两个不同的声频,频差为数赫)作用,这样人体同时感受不同频率就像感受次声波一样。 ‎ 按照感官刺激分类,可分为两种,即神经型和器官型。神经型次声武器的发射频率与人脑的阿尔法节律相近(约5Hz),能强烈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晕眩头痛、精神沮丧或神经错乱。器官型次声武器的发射频率与人体内脏固有频率相当(4~8Hz),可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由于次声武器杀伤力极强,故受到国际军控条约的限制,据称美国曾在索马里秘密使用次声武器,导致索马里武装人员失去战斗力,但这一消息未经证实。 ‎ 我国的次声武器研究目前在几个方面进行,并取得重大进展。 ‎ 第一、次声定向传播。次声武器的一个难题是次声的定向传播,我国以声传播研究的名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 第二、次声大功率发射。我国以声发射研究的名义进行研究。 ‎ 第三、次声的杀伤机理和损伤救治。我国军队的医科大学普遍开展了相关研究,称为“次声造成生物效应的研究”。 ‎ 我国的次声武器已进入工程实验阶段,其中,以燃料空气弹药(俗称云爆弹)形成爆弹式次声武器的研究遇到了难题,主要是分段爆炸控制不稳定。而以次声发生器方式产生次声的研究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主要是实现了以小体积机器发生大功率次声。‎ ‎5、学生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所给的器材:小闹钟、鞋盒、衣服、报纸、锡箔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 要求:‎ 第一:你和同学们不妨预测一下各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好与差 第二:用尽可能相同的方式阻隔小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 第三: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测试各种材料的隔声效果 第四:根据测试结果,按隔声效果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第五:你的预测对吗?与伙伴们总结交流一下,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例题精析】‎ ‎1、下列例子中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B)‎ A、发出声波探测大钢板内有无裂痕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发出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 D、发出超声波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解:点拨: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目标检测】‎ ‎1.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进行超声清洗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穿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2.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不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4.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 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 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 ‎5.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6.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 )‎ 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 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 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 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 ‎7.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 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      ‎ 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 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 ‎8.听不见的声音包括 波和 波。 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9.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的声音。‎ ‎10.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 ‎ ‎1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次。‎ ‎【能力拓展】‎ ‎1、在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前,人通常没有任何感觉,而狗、猫等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 ‎2、由实验探究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小明同学说,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 ‎【自我总结】‎ 仔细思考通过本课学习,请完成以下表格:‎ 你有哪些收获, ‎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质疑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20Hz~20000Hz2、高于20000Hz;低于20Hz3、方向性;穿透能力;声能4、低;长;远;地震;破坏力 ‎【目标检测】‎ ‎1.A 2.C 3.D 4.D 5.C 6.B 7.C ‎ ‎8.超声波  次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 ‎9.超声波10.次声波 11. 6Hz 不能 200 ‎ ‎【能力拓展】‎ ‎1.在地震或火山发生前,地下会发出次声波,因为一些小动物能够听到一些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所以在次声波到达时能够听到,而人却听不到.利用小动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为人类预报地震提供信息.人类也可以制作一些模仿动物的仪器感知次声波,从而预报地震或火山爆发等.‎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只要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如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在人的可听声范围,人就听不到;物体振动但没有介质传播声音,人也不能听到;如果声音的响度太小,人也听不到等。‎ ‎ 课题:《声现象》复习 ‎【目标要求】‎ ‎1、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 ‎2、知道回声现象,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能熟练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 ‎4、知道声的利用,能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 ‎【预习导学】课前预习: 完成知识网络图:‎ 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传播:形式:以 的形式传播,且需要 。规律:一般,在 中最快, 次之, 中最慢。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 ‎ 种类:乐音: 。‎ 噪声:定义: ‎ 等级单位: ;控制措施:‎ 次声波:频率低于 ,能量很高的次声有极大的破坏力。超声波:频率高于 ,主要应用:传递 ,如 、 ,传递能量,如: 、 。‎ 声音特征:音调:声音的 ,由 决定, 频率越 ,音调越 。‎ 响度:声音的 ,受 的影响,还与距离声源的 有关 音色:有 本身的特征决定 ‎【例题精析】‎ ‎(一)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 ‎1、通常称月球上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     。‎ ‎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利用回声进行计算:‎ 探测船上装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每秒1450m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7.2s后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试求海底深度。‎ ‎(三) 声音的特性:‎ ‎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C、改换较细的琴弦D、用更大的力弹拨琴弦 ‎2、俗语“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分别反映声音的哪种特性?‎ ‎ 、 、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改变C、响度会逐渐改变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要改变 ‎(四)声的利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象利用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进行交流 B、人们利用听得见的次声波获信息,来预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发生。‎ C、玩具“激光器”发出的是超声波 D、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能产生次声波。‎ ‎2、蝙蝠在黑夜能发现要捕食的昆虫,是( )‎ A、借助于超声波 B、借助于复眼 C、借助于红外线 D、借助于紫外线 ‎3、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 ‎【目标检测】‎ ‎1、2003年我国已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考查。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月球上,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的环境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3、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 A、振幅B、频率C、音色D、响度 ‎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5、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没有发出声音 B、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高 C、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 D、蝙蝠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6、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2秒钟后听到鸣笛的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自我总结】‎ 仔细思考通过本课学习,请完成以下表格:‎ 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质疑反思】‎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振动;介质;声波;340m/s;固体;液体;气体;高低;频率;高;高;强弱;振幅;远近;发声体。20~20000Hz;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分贝;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0Hz;20000 Hz;信息;超声波探伤仪;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例题精析】‎ 是真空不能传声;乙、丁;甲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丙说明音调;5220m;B;响度、音调、音色;音调;C ;D;A;C ‎【目标检测】 1、B 2、C 3、B 4、D 5、B 6、328m 第 二 章 光现象 课题:光的传播 ‎【知识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由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由于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可视性较差,学生对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感性认识也较少,最好能演示给学生看看.‎ ‎[演示1]用光具盘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并掠过光具盘),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2]用水槽,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3]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物,可观察到激光的传播路径.‎ 总结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演示4] 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 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均匀介质中.‎ 介绍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表明光的传播方向.‎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分析.‎ 完成两个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 ‎1)小孔成像.(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废包装桶或盒,制作一个观察器(底部开有小孔,顶部蒙一片半透明薄纸的屏),此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像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接触并理解几何光学中成像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注意实验条件: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 ‎2)准直的实验.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3)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典型例题1:‎ 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典型例题2:‎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正方形孔上,则在地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3.光速 可以先提出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这个问题,然后简介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思考过这一问题,并想用实验测出光速.经过许多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解决了许多测量上的困难,才测出了光速.再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质中的光速.‎ 典型例题3:‎ 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 ‎ A. 30m远 B.17m远 C.约1.655m远 D.无法知道 三、巩固练习 ‎1、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 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2、关于月食和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B.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内,出现月偏食 D.月球位于地球的本影内,出现月全食 ‎3、光在__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课后练习 ‎1、填空题:‎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立竿见影”这句话说明光在空气中是_______传播的,针孔照相机、激光准直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技术上的应用。‎ ‎2、百米赛跑时,你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 A、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看得清B、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 C、看到枪冒烟开始计,因光速大于声速D、看到枪冒烟开始计,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 ‎3、判断题:‎ ‎(1)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 ‎(2)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 )‎ ‎(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 ‎4、简答题 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算瞄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五、教后记 课题: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二、新课教学 ‎1. 光的反射定律 向学生介绍书73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实验中,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3-49,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通过转动纸板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3-50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典型例题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典型例题2:‎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15°角,则反射角是____,如果将光线绕入射点向法线方向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_____.‎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典型例题3:‎ 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三、巩固练习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3)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 A.a物 B .b物 C.c物 D.a、b、c三物 ‎ 四、课后练习 ‎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 A.60° B.30° C.120° D.150°‎ ‎2、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3、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4、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5、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6、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7、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8、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3)自行车尾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夜里,‎ 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 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 光路图.‎ 五、教后记 课题:平面镜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平面镜的应用、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如图5-3-35‎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1:‎ 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2.虚像 棋子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存在。‎ 典型例题2:‎ 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像(填实或虚).‎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并分析光污染带来的危害及防止。‎ ‎4. 球面镜的应用 找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凸镜,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凹镜,让学生对比观察,建立直观的印象.再通过示意图和光路可逆的知识进行解释.最后请学生举出各种实例.‎ 典型例题3:‎ 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3)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A B C D 四、课后练习 ‎1、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 ‎2、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4、 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5、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 ‎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 ‎6、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五、教后记 课题: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 “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2.阅读课本30页的“全反射”了解它在光纤中的作用。‎ 课题:光的色散 ‎【知识点】光源及其分类、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重点、难点】‎ 重点:色光的混合 难点:不透明体的颜色和透明体的颜色是如何决定的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让学生讨论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才被我们看到的呢,还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发出光才能看见的呢?‎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通过学生看书图,启发学生指出这些光源的共同特点:自身能够发光。然后让学生举例,还有那些物体是光源。问“月亮是光源吗?”尽管月亮发出的光比萤火虫的光要亮的多,但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典型例题1:‎ 下列四个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红光满面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火光冲天 ‎2.光的色散 ‎(1)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2)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①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②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典型例题2:‎ 雨过天晴,天空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下列关于彩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B、只有雨后才会出现彩虹 C、只要有雾就一定有彩虹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3.色光的混合 ‎ ‎(1)首先说明通过白光得到色光的方法 ‎(2)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4.物体的颜色.‎ 有光照射在书图10时,观察鹦鹉的颜色。再用蓝玻璃和红玻璃片压在鹦鹉鹦鹉的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典型例题3:‎ 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 ‎ A.太阳 B.火焰 C.月亮 D.电灯 ‎2.彩色电视机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光的三基色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 )‎ A.红、橙、黄; B.黄、红、蓝; C.红、黄、绿; D.绿、红、蓝.‎ ‎3、小明在“研究物体的颜色”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找几张颜色不同的纸,如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相同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发光较强的手电筒;‎ ‎②把几张色纸排列在墙上,在黑屋子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白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他们的颜色;‎ ‎③再用各张透明的玻璃色纸蒙住手电筒前端,用不同的色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把观察到的各张色纸的颜色填入下表:‎ ‎ 纸的 颜色 光的 颜色 白 黑 红 绿 蓝 白 白 黑 红 绿 蓝 红 红 黑 红 黑 黑 绿 绿 黑 黑 绿 黑 蓝 蓝 黑 黑 黑 蓝 由上述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 ;‎ ‎(2) 。‎ 若舞台上,一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黄色裤子在跳舞,当红色演出的灯光照射到该演员身上时,台下的观众看到她的衣着颜色是上衣 、裤子 。‎ 四、课后练习 ‎1.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中①太阳②月亮③点然的蜡烛④星星⑤正在放电影的银幕⑥碎玻璃⑦彩电⑧萤火虫⑨钻石,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是(填序号) 。‎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_____________的颜色决定.‎ ‎3.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一个戴蓝色眼镜的人看到的月季花是___________色的。‎ ‎4.太阳能可以发电,这说明光是具有______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把____能转化成____能的装置;植物的光和作用是把____能转化成____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____能转化成____能的装置。‎ ‎5.透过蓝色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其结果是( )‎ A、观察黄色的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白色的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的物体,可以看到红色 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6.在商店里买布,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五、教后记 课题:看不见的光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及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二、新课教学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 蓝 、 靛、 紫 紫外线 典型例题1:‎ ‎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线属于不可见光,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__线;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_线.‎ ‎2、红外线:‎ ‎(1)、阅读课本61页的内容,并归纳。‎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3)、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4)、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典型例题2:‎ 气象卫星向地面发送的的云图,是由卫星上的红外线感应器接收云层发出的红外线而形成的图象,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 )‎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 ‎3、紫外线:‎ ‎(1)、阅读课本内容,并归纳。‎ ‎(2)、紫外线的来源?‎ ‎(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荧光效应。‎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典型例题3:.‎ 以下器具或现象不是应用紫外线的是 ( )‎ A.用来识别钞票或商标的验钞机 B.在医院的手术室或病房里常用的灭菌灯 C.家庭用的烤箱烤食品 D.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 三、巩固练习 ‎1、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光谱上,红外线在红光之外,紫外线在紫光之外 B.红外线对照相底片有很强的感光作用 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好处 ‎3、在商场里,有很多种防晒的用品,请你帮助分析制造这些用品的材料,应具备什么效能?‎ 四、课后练习 ‎1、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_.‎ ‎2、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红光以外的部分的能量辐射,叫做________,在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________,人眼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 ‎5、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能杀死微生物 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 能进行遥控 ‎6、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把伍拾元或壹佰元的钞票放在紫光灯下,可以发现钞票中有一些醒目的发出荧光的防伪标志,这是因为紫外线能___________。‎ ‎7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而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但其中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可是目前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了“空洞”.结合实际,谈谈这样会造成什么危害,人们应如何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的照射?‎ 红 外 发射器 红 外 教收器 A B 喇叭 ‎8、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之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无法接受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_______(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红外线_______(是/不是)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具有红外线?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后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