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小说、散文知识点素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小说、散文知识点素材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说、散文知识 ‎(一)小说文体知识 ‎1. 小说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 体裁。‎ ‎2.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 人物形象又是最主要要素。‎ ‎(1)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 ‎(2)情节。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 ‎(3)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 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二)小说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 1: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 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技巧:‎ ‎(1)概括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第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五、人物间的关系(常有对比、衬托)。‎ 第六、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 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 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 答题格式:XXX 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 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一般用判断句。‎ 题型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题型 3: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答题技巧:‎ 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③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 ‎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答题方法:主人公是 XXX+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考点二:鉴赏故事情节 题型 4: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 有没有影响?为什么?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 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 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突然终止,引人深 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 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解题思路:‎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 考答题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 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考点三: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 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 待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 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题型 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 么样的心情)‎ 答题技巧:‎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烘托人物……心情;②渲染……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⑤为后文……情节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表现人物的 身份、地位、性格; ⑦烘托人物形象;⑧突出或深化文章主旨;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 力。‎ 题型 6: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答题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为后文……情节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⑥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考点四: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 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补叙: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 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 澜。‎ 倒叙和插叙的区别: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 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 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 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 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题型 7:本文(XX 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最常考倒叙的第一段和插叙的某一段的作用)‎ 答题技巧:‎ 顺叙的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②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强 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①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②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③联 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的发展;④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 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考点五:叙述人称及其作用 小说中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题型 8: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作用是什么?(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 么?)‎ 答题技巧:‎ 第一人称:小说中以“我”为叙述人称来描述情景、叙述故事的叙述方式。‎ 作用:①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真实可信); ②便于直抒胸 臆。‎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来叙述的方式,如同直接对话。‎ 作用: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②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 鸣(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就是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 优点: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么亲切自然。‎ 题型 9: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① “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②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 或烘托人物形象;③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④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考点六:对文章做批注 题型 10:请给 XX 段(画线句、加点词)作批注。‎ 答题指导:‎ ‎1.批注的概念:‎ ‎“批”即批语,也指评语,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对文章中的修辞、叙述、说明、议论 的方式进行评价或欣赏,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式、作者思路、遣词造句加以评论和辨析,也 可提出质疑,也可写出自己最独特的感受。‎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文章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阅读内容,引发自己进一步 地深入思考。‎ ‎2.批注的形式:‎ 从批注的位置上来说,可以分为眉批、尾批、旁批和夹批。批在书头上的,是“眉批”;批在一段或 全文之后的,是“尾批”;写在字、词、句旁边的,通常写在书页的左边或右边的,是“旁批”;写在字 行中间的,是“夹批。”‎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批注的形式可以分为:① 画记式:用各种符号将重难点、疑点画出来。②注释式:‎ 注上读音、字义、词义、作者、典故出处等。③分析式:针对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进行具体含义的分 析。④概括式:也称归纳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⑤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 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进行评价。⑥ 联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⑦疑问式:‎ 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达与原文章不同的观点。⑧感悟式:在阅读和自己的经验相吻合的某部分文字 时,便把这种感受、顿悟到的心得写下来。‎ 二、散文 ‎(一)散文文体知识 ‎1.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 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 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2.散文特点 ‎(1)形散神聚。‎ 形散:①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②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 景,状物;③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④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⑤从侧面 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 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 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 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 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 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3.散文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 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 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 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 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4.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 借景抒情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 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 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 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 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5.散文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作用:‎ 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2)常见的线索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有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贯穿全文。‎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 ‎(3)单线、复线:‎ 单线:文章只有一条线索。‎ 复线: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一般情况下是两条并行,明线、暗线(情感线索)交织。‎ ‎(4)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与技巧:‎ ‎①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 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②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③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 散文都常用。‎ ‎④以情导“线”。‎ 上面讲的三种阅读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掌握,而感情线索常常是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 这就需要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⑤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 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 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二)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题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技巧:‎ ‎1.概括要素法。‎ 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 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 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此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 容归纳。‎ ‎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所谓 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 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这时候,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 ‎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题型 2:根据行文思路补全故事情节或人物、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题技巧:‎ ‎1.按照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情节的构成。要关注核心事物、核心人 物、核心话语,关注作者的情感或行踪等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关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 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2.明确已给的情节(情感)相对应的段落,弄清“空格”相对应的具体段落,然后概括即可。‎ ‎3.要填写的情节(情感),要和“空格”前后已给的情节(情感)的短语形式、字数一致。‎ 考点二:品析词语 题型 3: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含义及作用)‎ 答题技巧:‎ ‎1.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 词语的本义即其原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意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出来的,词语置于 特定语句或语境,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相一致。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 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方法:看语境)‎ ‎【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它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 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方法:看位置)‎ ‎3.分析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对于此类词语,要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 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方法:看本体)‎ ‎【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4. 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或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会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有时会反用其表达效果。‎ ‎5.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有些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前后 句所述内容无法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需要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来做具体分析。这类词语的作用一般有:‎ ‎(1)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 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 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 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 ‎(4)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 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理解词语的本义→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 题型 4: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 ‎【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2)结合句子分析用 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 ……,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删去后,不能体 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题型 5: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换成另一词?‎ ‎【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2)解释词义,比 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3)用原词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性,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 对等。‎ 题型 6: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不一致;(2)这 两个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两个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考点三:赏析句子 题型 7: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品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答题步骤:‎ ‎1. 从结构上看作用。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①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 ‎②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结尾句起到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 ‎2. 从内容上分析含义。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 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 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 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品味。‎ ‎3. 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角度入手去分析一 个句子。‎ 答题思路: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手法 答题技巧:‎ 散文中常用来赏析的句子一般有:‎ ‎(1)运用修辞的句子。‎ ‎(2)人物描写的句子。‎ ‎(3)景物描写的句子。‎ ‎(4)富有深意的哲理句、主旨句。‎ 对句子的赏析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 ‎(1)判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 ……,表 现了(人或事物) ……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 ‎(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 ‎(3)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 ‎(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 ‎(5)突出了文章什么主旨。‎ ‎3.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从句式角度赏析。‎ ‎(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3)反问句:加强语气。‎ ‎(4)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1)议论句:揭示……的道理,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2)抒情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题型 8:理解标题含义。‎ 答题技巧:‎ ‎(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 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 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 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 ‎【答题格式】标题的表层意思是……,深层含义是……‎ 题型 9:分析标题作用。‎ 答题技巧:‎ ‎(1) 交代文章写作对象。‎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交代行文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4)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 ‎(5)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奠定感情基调。‎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题型 10:分析标题妙处。‎ 答题思路:含义+作用。‎ 题型 11:补写标题。‎ 答题技巧:‎ 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字数限制)‎ ‎(1)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 ‎(2)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 ‎(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 ‎(4)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 ‎(5) 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题。‎ ‎(6)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 考点五:辨析段落作用 题型 12:分析第 X 段在文中的作用。(第 X 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技巧:‎ 常考段落一般为首段、尾段和中间段。‎ ‎1.首段作用。‎ ‎(1) 环境描写: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气氛;③引出下文;④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2) 非环境描写:①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②点明中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③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激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④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和下文形成对比;⑤为下文做铺垫,埋下 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等。‎ ‎2.尾段作用。‎ ‎(1) 内容方面:①点明中心,画龙点睛;②深化中心;③蕴含深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回味无 穷;④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深思。‎ ‎(2) 结构方面: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前文),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③解开悬念。‎ ‎3. 中间段作用:①承上启下,引出下文;②转换表达方式或转换记叙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