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说课稿(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说课稿(新人教版)

‎《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2‎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ρ=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ρv 和v=m/ρ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103Kg/m3‎ ‎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