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章 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 考点搜索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 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迁 移的现状和原因。 第一节 辽阔的领土 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在高考中这 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 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 位置:南北跨纬度近 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 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 960万平方千米(还有 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 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N 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附近);南北跨纬度近 50纬度,距离 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约 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 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 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意义: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候资源丰富, 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东临太平洋,在季风作用下,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东部有许多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与交往,西部深入 大陆,陆上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3、疆界和邻国 :⑴ 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万多千米,共有 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 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 2004年 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与我国 相对位 置 邻国名称 所属区域 与中国相邻的省 地理特征 东 朝鲜 东亚 辽宁、吉林 半岛国 北 俄罗斯 相邻部分 属北亚 吉林、黑龙江、 内蒙古、新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北 蒙古 东亚 内蒙古、甘肃、 新疆 内陆国 西 哈萨克斯坦 中亚 新疆 均为内陆国,哈萨克斯 坦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西 吉尔吉斯斯坦 西 塔吉克斯坦 西南 阿富汗 西亚 新疆 内陆国(目前世界热点) 西南 巴基斯坦 南 新疆 临海国、与我国相邻的 是克什米尔的巴控区 南 印度 南亚 新疆、西藏 临海国(重点国家) 南 尼泊尔 南亚 西藏 内陆山国,以喜马拉雅 山与中国分界,珠穆朗 玛峰位于中尼边界 南 不丹 东南 缅甸 东南亚 西藏、云南 临海国,怒江流入缅甸 后为萨尔温江 东南 老挝 东南亚 云南 内陆国,澜沧江流入缅 甸、老挝后为湄公河 东南 越南 东南亚 云南、广西 临海国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我国有 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 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 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 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我国的内海 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 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 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 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 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 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 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 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 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 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 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 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 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 行“向东看”政策。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 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我国疆 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 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 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 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乡(镇) 三级,目前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个省、4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 别行政区)。 [注意]这是我们学 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通 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 报)、报刊、多看地图、 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到 http://www.mcsyr.ys168.com下载)等方式,熟 练掌握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 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有的采用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如京(北 京市)、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有的用该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如 闽(福建有闽江)、皖(安徽境内的霍山旧名皖山);还有的用历史上古国名称 作简称,如秦(陕西省)、鲁(山东省)、蜀(四川省)。多数省级行政单位只 有一个简称,少数省级单位有两个简称,如甘肃省(甘或陇)、云南省(云或 滇)等。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表 行政区划单位 简称 行政中心 行政区划单位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长沙 天津市 津 天津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市 渝 重庆 辽宁省 辽 沈阳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吉林省 吉 长春 贵州省 黔 贵阳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上海市 沪 上海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江苏省 苏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宁 福建省 闽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江西省 赣 南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山东省 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河南省 豫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湖北省 鄂 武汉 台湾省 台 台北 第二章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考点搜索 〖众多的人口〗 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考试卷经 常涉及的内容。 〖平等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民族现状,民族分布,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政策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 12.95亿,占世界 人口的 1/5强,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人口达到 12.99亿约 占世界人口的 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在 135人/平方千米以 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 1月 6日“中国 13亿人口日”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 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 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 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 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 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 消。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资 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 1/3, 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又 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 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 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 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民工流动 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 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 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④人口老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人 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 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还相对不高。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提 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把我国人口过多的沉重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巨 大优势,因此我国政府把“科教兴国”定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战 略。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 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②城市化发展较快。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④老龄化进程加快。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 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 最多,占 92%。其他 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 1500 多万人。超过 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 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 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 省份。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珞巴族是我国人口数最少的少数 民族。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 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考点搜索 〖复杂多样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 发展的影响。 〖类型多样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 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章 复杂多样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 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海拔 一 昆、祁、横 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 二 ↓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 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 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 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 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 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 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 以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山区即包括 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 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 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 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 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 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 耕地资源不足。山区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 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 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平原、 河谷以及绿洲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 -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 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 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 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 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 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高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南侧 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阴山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秦岭 汉中谷地 黄土高原 南岭 两广丘陵 江南丘陵 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 河西走廊 ⒌ 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 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 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 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 米以上,是 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 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 古高 原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 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 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 一部分 1000 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 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 地貌典型 黄土 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 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 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 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 一部分 1000-2000 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 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 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 分 1000-2000 米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 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 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 “坝子” [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 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 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 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 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 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 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 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 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 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 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 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 新疆境内 1000 米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 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 干燥 准噶尔 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 新疆境内 500 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 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 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 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 海省境内 3000 米左 右,我国地 势最高的内 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 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 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 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 地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 山,北是大巴山,南 是云贵高原;四川和 重庆境内 500 米以下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 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 成都平原 (3)三大平原 名 称 范围 主 要 特 征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 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 米以 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 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 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 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 成。地势低平(多在 50 米以下), 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 地区 长江中下游 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 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 50 米以下, 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10 米以 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 融水的滋润,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 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 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 府之国”的美誉。 [补充](4)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 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 水” 利用: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 业 仔细阅读教材关于横断山脉的资料了解横断山脉的特点,气候资源和生物 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 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 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 冷的地方。0℃等温线 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 部边缘,东至秦岭-淮 河一线 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 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 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 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 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 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 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 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 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 季最热的地方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 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 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 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 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 阳辐射强 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 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 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 南部(雷州半岛)、 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 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 部分地区,青藏高原 以东 4500- 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 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 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 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 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地区即鲁全部和陕、 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 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 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 (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 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 蒙古大部,北疆 1600- 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 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 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 铃薯等 高原气 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 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 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 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 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 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 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 西北部内陆越干 燥 时 间 变 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 5 月到9月的夏秋季 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 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 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 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 频繁,夏季风强或 来的早,北涝南 旱;夏季风弱或来 的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 化大,南方较小, 北方较大,西北干 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 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 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 季短;南方:降水 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 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 夏涝;江淮地区的 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 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 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②400mm年降水量 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 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 业区的分界线;③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 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 量 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 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补充]4、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 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 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 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 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 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 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 了夏季风进 退及由此而 形成的锋面 雨以外,地 形和台风也 是影响我国 降水的因 素。例如: 我国降水最 多的地方— —火烧寮, 就位于正对 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 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 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 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 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 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 林 半湿 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 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 草原和森林 半干 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份 气候较干燥, 主要为草原 干旱 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 要为荒漠 补充]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 季风气 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 冷干燥,夏季暖热多 雨,②与同纬度其他 地区比,冬温偏低, 夏温偏高,气温年较 差大;③气温年较差 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 冬季风影响,寒冷干 燥;夏季受来自海洋 的夏季风影响,暖热 多雨 冬季寒冷干 燥,对农作物 等生长不利; 夏季暖热多 雨,对农作物 等生长十分 有利 降水过分集 中在夏季,造 成春旱、夏涝 现象严重;降 水的年际变 化大,水旱灾 害多;寒潮带 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 劣天气,台风 造成水灾、风 灾。 雨热同 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 高山外,高温期与多 雨期一致,水热配合 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 的太阳光热多,且受 夏季风影响,带来充 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 气候资源的 一大优势,使 广大北方地 区都能种植 棉花,水稻、 玉米等喜温 作物 气候复 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 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 纬度差异大,东西距 海远近不同,地形复 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 作物及各种 动植物资源 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 候区不利于 农业发展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特点 成因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 区 7月 天气酷热少 雨,抗旱任 务艰巨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 务艰巨 春旱 华北 春季 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河湖水位下 降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夏季风没有到达(或受 单一冷气流影响),降 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 生长季节,蓄水量大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季 狂风暴雨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 的热带气旋 洪涝 长江中下游, 其它大河流域 夏季 洪涝灾害 季风进退反常 寒潮 我国青藏、海 南、台湾云贵 以外其它地区 秋末,冬季 初冬 大风降温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河流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内 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 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 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 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 界第三位 水能蕴藏量极 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 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2、 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延伸内流湖)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 国总 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 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 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 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 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 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 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 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 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 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 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 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 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 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 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 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 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 区 水位 变化 特征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 7、 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 形成春汛,夏季受夏 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 量 特征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 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 少,且流经疏松土质 的地区,水土流失严 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 期 特征长 较短 无 成因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 0℃以上 3、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 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 雪峰,干流沿途流经 青海,西藏,四川, 云南,重庆,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 江苏,上海 11个省 (市,区)。注入东 海,为我国最长、年 A B 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 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 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 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 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 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 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 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 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 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水灾严重河 段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水灾原因 长江中下游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 湖、鄱阳湖水系;北面的汉江。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 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 洪水,造成水灾。同时,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 严重,中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 防洪工作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 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最近又制定了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的宏伟规划,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 (2)黄金水道 运输 价值 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 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 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 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4、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 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 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 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 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 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 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 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 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 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 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 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 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 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冲积平原 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 内形成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水能资源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 源,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 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 灿烂文化 (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 忧患的原因 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 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 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 黄河的根治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 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 90% 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 体措施有: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 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 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不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 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 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 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补充]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 2197千米,流域 面积 45万平方干米,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 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 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 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 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 水电工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 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 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 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 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 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 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 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 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5、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 杭州 世界开凿最 早,最长的 人工运河 1800 千米 京、津、冀、 鲁、苏、浙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 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 仅次于长江 6、两大湖泊分布区概况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 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 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 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 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 (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 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 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 2月 2日世界湿地日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 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 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 7 处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②提供矿物 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 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④独特的生态功 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1、形式: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循环或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是指不可循环使用或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的资源。 3、 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 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 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 位次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 分之几 土地面积 3 三分之一 矿产储量 3 五分之一 耕地面积 4 三分之一 河流年径流量 6 四分之一 森林总面积 6 五分之一 4.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 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 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 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 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 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 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 源的建设与保护。 5、 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 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 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 占全国的 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 6%,这里年降水量在 800mm以下,河流 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 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 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 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 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 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 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 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 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 6.8亿千瓦,居世界第 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 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 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 站。 (3)祖国的的富饶海洋: 我国海域辽阔,拥有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 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其中湖南省沿岸有我国著名的长芦盐场。 我国东海海域比较开阔,大陆沿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有 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海洋生产能力最高的海域。 南海是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区,不仅渔场和油气田的数量最多,鱼 类产量和油气产量也最大。 第五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1、中国的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 业。是指依据生物的发育规律,培育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产品的部门。在 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⑴ 种植业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 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 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 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 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成因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 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 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 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 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 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 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 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 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 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生产的 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 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 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提高粮食产 量的主要途 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 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不尽 相同,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全理 得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 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 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目 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 400千克,刚刚达到 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 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 事。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 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 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要用科 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 400 —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 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 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 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 1/3 以上,出口量占 全国 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 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 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 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 钾等养分,比较肥沃。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 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 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 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 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 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 进入 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 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 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 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 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 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 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 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 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 4、5月份 开始,延续到 9、10 月份。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 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 80%在本区登陆。台风形成狂风暴雨, 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 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 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 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 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 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 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 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 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 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 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 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 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 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 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 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 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 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 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 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 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 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 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 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 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 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 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 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 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 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 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 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 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 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 渠、汉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 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 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 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 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 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 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 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 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 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 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 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 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 中国的工业 1、.概念,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农产 品、矿产品等)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过程。 练习:指出教材 74 页中几幅图片,哪些是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哪些是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哪些是进行再加工?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来源,也是国家经济处自主、政治独立、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及国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3、成就:1996年以来,我国的钢、煤、水泥、农用化肥、电视机的产量 一直居世界首位。 4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分布不均,总体是东多西少。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资源、能源等; 社会因素:政策,经济、交通、市场、科技、劳动 力等。 分布原则: 纺织、服装工业多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有色冶金工为业多接近能源充足的地区; 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电器业多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钢铁工业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现代钢铁工业则更多考虑市场和交通因 素。 5、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区 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 特征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辽中南 沈阳机械、鞍山、本溪的 钢铁大连造船与石化、锦 州石化 我国重要 的重工业 基地 煤炭、石油铁矿 等资源,便利的 交通 水资源短 缺 京津唐 北京,天津,唐山,秦皇 岛。钢铁、机械汽车制、 造船工业航空航天、纺织、 化学、电子石油、食品、 高新技术等产业。 我国北方 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 基地。 丰富的铁矿、石 油、海盐等资 源、交通便利, 丰富煤、石油等 能源 水资源短 缺 沪宁杭 上海、南京、杭州、无锡、 常州、苏州;工业有钢铁、 石化、机械、造船、食品 我国最大 的综合性 工业基 地。 雄厚的基础和 科技力量,便利 的交通条件 能源短缺 珠江三 角流洲 广州、深圳、珠海,电器、 服装、食品、玩具。 以轻工业 为主的外 向型工业 基地 靠近港澳和东 南亚,有引进外 资和管理的优 势 能源短缺 6、高新技术产业 (1)概念: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 头”的新兴产业。 (2)特点: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更新换代快;科技人员占从 业比重大;用于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大。 (3)发展现状: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4)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在沿海地区依托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重点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在 内陆地区主要是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重点发展与军工密切相关的产业。 (5)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中国硅谷”之 称。 第六章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可以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交通运输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现代交通运输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 的运输。 恰当地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考虑,目的地、时间、舒适性、安全性、票价等 货运:货物性质、目的地、数量、运费、时间等 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网 铁路方向 铁路名称 起点城市 沿途经过主要站点 终点城市 纵 京沪线 北京 天津、济南、徐州、南京 上海 纵 京九线 北京 南昌 九龙 纵 京广线 北京 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州 广州 纵 焦柳线 焦作 襄樊、怀化 柳州 纵 宝成-成昆 宝鸡 昆明 横 京包线 北京 呼和浩特 包头 横 陇海线 连云港 徐州、郑州、西安、宝鸡 兰州 横 沪杭-浙赣-湘 黔-贵昆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 处的城市“ 徐州 商丘 郑州 西安 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 汇处的城市“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特点: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 2. 意义:增加地方和国家财政收入,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 电、运输、文化等相关行业发展。 3. 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族风情、革命纪念地。 记住十大旅游景区。(见教材) 4.旅游区的保护及文明旅游(教材 92 页学习行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