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八上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 1.课前导学:结合课文,绘画红军长征路线图,标明走过的省份,经过的江河,到达的重镇及发生的大事。 2.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音像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问〉:这是什么电影的主题歌?(长征)。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或诗歌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毛泽东的《长征》)。 〈课件展示〉: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 诗中提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那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 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课。(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问题进入情景,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马鞍山一中特色教案——八年级历史 二、新课讲授 〈课件展示〉:本课课题及导学目标。 〈检查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 〈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 〈动脑筋〉(分组讨论):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讨论归纳〉: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学生活动〉:让学生据图说出红军前期长征路线,并说出发生的历史事件:(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过渡〉:这条路线是毛泽东的明智主张,不去湘西,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能保存实力。 〈动脑筋〉想一想到遵义后,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件展示〉遵义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图片 〈学生看书〉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会议内容和意义 〈过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新中国。 〈学生活动〉: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什么大事? 学生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过渡〉: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结束。 〈动脑筋〉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胜利的意义。 〈动脑筋〉(分组讨论): 1、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讨论归纳〉 1、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2、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 〈思维碰撞〉(谈体会): 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讨论归纳〉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忍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由学生归纳。 四、课堂练习伸展 1、 课件展示课文P65活动与探究第一题。 放暑假了,小林和他的父母一起到贵州旅游,除了想看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等自然景观外,他的父母还想带他去参观有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请你为小林的父母推荐一处这样的景点,并说说你推荐景点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