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8年级语文教案:第19讲 期末综合复习(上)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9讲 期末综合复习(上) 教学内容 1.通过复习课内重点现代文阅读,归纳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的文体知识和考点。 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熟练运用具体题型的答题格式。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期末考范围,初步梳理需复习的内容;二、回顾春季课程现代文板块学习的内容,确定今天复习的重点;三、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范围情况选择部分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1.期末考试范围分享与探讨。 请你分享下你们的期末考考试范围吧,并探讨找出大家共同的复习重点内容 2.你还记得我们春季课程从开课到现在,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我们主要学习了四个板块: (1)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文是初中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其中一些题目也是考试的难点。我们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梳理了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了不少优秀的文章,领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是大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重点,所以要格外注意。我们对说明文的说明语言进行了分析,归纳概括了说明文的常见考点。 (3)议论文阅读专题。本学期议论文阅读是重点和难点,我们主要就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进行了把握,并分析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4)文言诗文阅读专题,文言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阅读了一些课内外的文言文篇目,并分类复习了叙事类和议论类两种类型的课外文言文,对于积累实词、积累文言文知识应该是有帮助的。 (4)记叙文写作专题,我们从线索、点题手法、如何巧妙构思和美化作文的语言上讲授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并欣赏了一些名家美文和同龄的优秀范文。 今天,我们会综合地考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看看上面说的这些知识点和题型,大家掌握怎么样。 3.课内默写或背诵PK 教法指导:初步讲解课内重要现代文,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文本,讲解阅读方法;通过巩固练习进行强化课外现代文阅读技巧与题型,注意过程中的讲练结合,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相互PK、以教代学、优先选择等方式。 (一)说明文阅读 课内复习 ①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②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③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④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⑤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⑥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7间,深6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⑦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⑧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⑨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⑩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12.晋祠树的特点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3.第①-④段材料安排的顺序是( )(3分) 14.第④段划线句所用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4分) 15.请模仿“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另造一句(4分) 16.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写古代建筑艺术的文章,重点在后半部分。 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带领读者饱览了晋祠的风景美和建筑美。 C.本文说明和描写相结合,文艺性较强,故称之为文艺性说明文。 D.本文语言优美,多用叠音词、四字句、对偶句。 答案:12.古老苍劲,造型奇特;13.总——分;1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晋祠水的清、静、柔的特点。15.略;16.B 考题训练 松江区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 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20. 第⑥段加点词“拷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1. 第③段画线句采用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这一内容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 (人名)的《 》。(5分) 22. 本文围绕题目,向我们介绍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4分) (1) (2) 23. 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引用鲤鱼传书的故事,既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B.我国的通信经历了从尺素书、实物信、尺牍书、纸质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的过程。 C.“尺牍书”和“尺素书”各有利弊,前者廉价却很笨重,后者轻便却用材昂贵。 D.本文的说明意图在于作者希望人们在电子通信盛行的当下,不能抛弃传统书信。 24. 结合你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答案:20.投递方便,极大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21.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杜甫 《石壕吏》 (1)信息传递方式由古至今越来越方便、实惠。(2)传统书信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电子书信无法取代的。 23.D 24、略 (二)记叙文阅读 整体复习 雁 ①人们先是看见那只孤雁在村头的上空盘旋,雁发出的叫声凄冷而又孤单。秋天了,正是大雁迁xǐ的季节,一排排一列列的雁阵,在高远清澈的天空中,鸣唱着向南方飞去。这样的雁阵已经在人们的头顶过了好一阵子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的不愿离去。 ②人们在孤雁盘旋的地方,先是发现了一群鹅,那群鹅迷惘地瞅着天空那只孤雁,接着人们在鹅群中看见了那只受伤的母雁。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她在受伤后,没有能力飞行了,于是落到了地面。她应和着那只孤雁的凄叫。在鹅群中,她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神态以及那身漂亮的羽毛使周围的鹅群黯然失色。她高昂着头,冲着天空中那只盘旋的孤雁哀鸣着。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③天空中的雁阵一排排一列列缓缓向南方的天际飞,惟有那只孤雁在天空中盘旋着,久久不愿离去。 ④天色近晚了,那只孤独的雁留下最后一声哀鸣,犹豫着向南飞去。受伤的雁目送着那只孤雁远去,凄凄凉凉地叫了几声,最后垂下了那颗高贵美丽的头。 ⑤ 这群鹅是张家的,雁无处可去,只能夹在这群呆鹅中,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那只孤雁是她的丈夫,他们随着家族在飞往南方的途中,她中了猎人的枪弹。于是,她无力飞行了,落在了鹅群中。丈夫在一声声呼唤着她,她也在与丈夫呼应,她抖了几次翅膀,想重返到雁阵的行列中,可每次都失败了。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⑥张家白白捡了一只大雁,他们喜出望外,人们在张家的门里门外聚满了。大雁他们并不陌生,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大雁就会排着队在他们头顶上飞过,然而这么近地打量着一只活着的大雁,他们还是第一次次。 ⑦有人说:“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 ⑧又有人说:“是只母大雁,她下蛋一定比鹅蛋大。” ⑨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 ⑩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已经商量过了,要把她留下来,当成鹅来养,让她下蛋。有多少人吃过大雁蛋呢?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⑪张家的男人和女人齐心协力,小心仔细地为她受伤的翅膀敷了药,又喂了她几次鱼的内脏。后来又换了一次药,她的伤就好了。张家的男人和女人在她的伤好前,为了防止她再一次飞起来,剪掉了她翅膀上漂亮而又坚硬的羽毛。 ⑫肩伤不再疼痛的时候,她便开始试着飞行了。这个季节并不寒冷。如果能飞走的话,她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家族,以及丈夫。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她悲伤地鸣叫着。 ⑬人们看到这一幕,都笑着说:“瞧,她要飞呢。” ⑭她终于无法飞行了,只能裹挟在鹅群中去野地里寻找吃食,或接受主人的喂养。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她遥想着天空,梦想着南方,她不知道此时此刻同伴们在干什么。她思念自己的丈夫,耳畔有依稀想起丈夫的哀鸣,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盼望着自己重返天空,随着雁阵飞翔。 ⑮一天天,一日日,她在企盼和煎熬中度过。终于等来了春天。一列列雁阵又一次掠过天空,向北方飞来。 ⑯她仰着头,凝望着天空掠过的雁阵,发出兴奋的鸣叫。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丈夫没有忘记她,当听到她的呼唤时,毅然地飞向她的头顶。丈夫又一次盘旋在空中,倾诉着呼唤着。她试着做飞翔的动作,无论她如何挣扎,最后她都在半空中掉了下来。 ⑰她彻底绝望了,也不再做徒劳的努力,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 ⑱这样的景象又引来了人们的围观,人们议论着,嬉笑着,后来就散去了。 ⑲张家的男人说:“这只大雁说不定会把天上的那只招下来呢。” ⑳女人说:“那样的话,真是太好了,咱们不仅能吃到大雁蛋,还能吃大雁肉了。” ㉑这是天黑时分张家男女主人的对话。张家一把鹅群和他赶到了自家院子里,空中的那只大雁仍在盘旋着,声音凄厉绝望。 ㉒不知过了多久,这凄厉哀伤的鸣叫消失了。 ㉓第二天一早,当张家的男人和女人推开门时,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 ㉔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 15.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迁xǐ 16. 第⑤段采用的 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7. 联系前文,第⑭段母雁“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的原因是:(4分) (1) ; (2) 18. 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以鹅的迷惘衬托雁的美丽和高贵,为下文母雁不愿屈辱地生活做了铺垫。 B.本文叙述了母雁渴望和丈夫一起在蓝天飞翔的故事,旨在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 C.文中写人的言行表现,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反衬了雁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D.本文以人格化写法,向我们展示了“平庸、自私、高贵”三类不同的生命状态。 19. 有人说,文中母雁的行为表现固然感人,但公雁更伟大,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4分) 答案:15.徙 16.插叙 补充交代母雁夹在鹅群中,公雁盘旋的原因,突出他们坚贞的爱情。 17.(1)张家人剪去她的翅膀上漂亮而坚硬的羽毛,使其无法飞行。(2)她的种种努力遭到嘲笑。 18.B 19.略 巩固提升 母亲的手 ①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②我的母亲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jǐng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③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衣衫洗好,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④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⑤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 ⑥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萧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⑦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我去厨房沏了茶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20.根据拼音写出第②段中的汉字 背jǐng( )离乡 (2分) 21.文章围绕“母亲的手”写了以下几件事:(9分) (1) (2) (3) (4)寒冷的冬夜,母亲在昏黄的灯火下亲手为全家缝补衣袜。 (5)母亲的手在玉屏箫上跳动,吹出美妙的曲子。 从文章内容看,有人认为第⑤段与⑧段重复,建议可删去第⑤段,你怎么看? 22.在“我”看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为不仅体现了她关爱孩子、吃苦耐劳,还体现出她是一个 、 的人。(6分) 23.阅读本文后,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80字左右。(8分) 我把茶递到母亲手上,望着她的眼睛说: 答案:20.井 21.(1) 母亲为“我”在如此艰难的岁月还剩饭生气,用手楸拧“我”以示惩罚。 (2) 母亲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是用手吃力地洗一家大小的衣物。 (3) 母亲严格地督促我们的学习,当我学习太差以致留级时,母亲的手却给予我鼓励和安慰。 可删去,第⑤段和第③段都是写母亲做家务活,第③段已经有细腻的描写了,第⑤段的略写可删去。 不可删去。第③段写母亲在白天辛劳地洗衣服,第⑤段写晚上当家人都休息后母亲还要缝补衣袜,更体现母亲为了家庭日夜操劳。两段并不重复。 22.顽强 热爱生活 心灵手巧 有艺术修养(写出两点即可) 23.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母亲的感激,自己的感动(对可包含对自己少不更事的后悔)。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2011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模拟卷 抓住机遇 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汉字用两个字符来书写crisis这个英文单词,这是很有意思的。‘危’字代表着危险的意思;‘机’则代表着机会的意思。身处危机中,意识到危险的同时,不要忽略机会的存在。 ②心理学家认为,“危险”是指对人构成威胁、让人产生畏惧惊恐等不良反应的人或事。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危险” 的可怕不在于危险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危险的认知。例如,同样站在10米跳台上,训练有素的跳水运动员可以轻松地做出复杂的动作后入水;而对于患恐高症的人来说,光是走上10米跳台的过程都会让他两腿发软。 ③所以,面对危险,首先要提醒自己:危险,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④“危险”让人恐惧之处还在于它往往与失败、挫折、受伤等负面情绪紧密相连。所以,理性看待危险与失败的内在联系就是应对危险的第二招。 ⑤斯蒂芬•霍金身患肌肉萎缩症已经数十年,他失去语言能力也已很长时间,只能通过一台特殊的电子设备才能与外界进行交流。他在一本书的前言中写道,当他得知自己患病时,情绪十分沮丧。但当他认真进行深思之后,却变得高兴,因为这正好能够让他专心致志于自己最具才能的事业。许多物理学家都因为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使他们偏离了自己的学术研究。霍金说:“我不会有比这更好的命运机遇了,对此我心存感激。” ⑥恐怕全世界不会有几个人会把这等重病看作是“命运机遇”的。 ⑦这场病是一个足够大的危险吧?可是霍金却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机会——甚至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与之相比,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危险”是不是显得很微不足道呢?那么我们如何从危险中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机会呢? ⑧面对危险的第三招就是:用“两分法”看待危险,“逆向思维”寻找出路。 ⑨用“两分法”看待危险,指的是任何事件都不会一味的是“好”或者是“坏”,既然如此,再“坏”、再可怕的危险本身就有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的“另一面”,找出这潜在的“另一面”,就是发现机会的转折点。 ⑩西方有句俗语: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一定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诗:“山穷水复疑无路, 。”去找一找那另一扇窗吧,那儿有你的出路,那儿就是你的机遇啊!人是在克服危机中成长的,人也是在寻找机遇中成长。 ⑪下一次面对危机,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等式:危机=危险+机遇。 19.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这”指的是 。(2分) 20.第⑤段中,作者以 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 。(3分) 21.第⑩段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是 ,这句句子与前一句句子都是作者运用 的论证方法,借以论证 。(4分) 22.(1)联系全文,作者认为我们应对“危险”的三招分别是: 第一招: ; 第二招: ; 第三招: (6分) (2)以上“三招”的由来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其中的第一招是缘于 。(2分) 23.本文的论点是 。(2分) 答案:19.汉字用两个字符来书写crisis这个英文单词。20.(1)斯蒂芬•霍金身患重疾却能理性处之。“理性看待危险与失败的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21.柳暗花明又一村;引用论证(道理论证);面对危险要坚信:总会寻到机遇,找到出路的。 22.(1)面对危险,首先要提醒自己:危险,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理性看待危险与失败的内在联系;用“两分法”看待危险,“逆向思维”寻找出路。(2)“危险” 的可怕不在于危险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危险的认知。 23.面对危险,我们要抓住机遇。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老阳儿 ①童年,同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之流,生活不大富yù,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chǔ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水能够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儿。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⑥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⑦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25.看拼音写汉字:(2分) 富yù chǔ 存 26.本文描绘了两件有趣的事,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4分) 第一件: 第二件: 27. 第④段中划线句“水能够溶解糖,水能够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分) 28.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为什么母亲“煮”字用得准确生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全文看,题目“老阳儿”的作用是(4分) (1) (2) 答案:25.裕;储 26.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7.排比;强调了太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28.①大院里的人通常是用柴火烧水,“煮”字的联想自然贴切。 ②竭力保证全家温饱是母亲的责任,“煮”字的使用突出母亲日常挂念的事情。③“煮太阳”是很新颖独特的说法,给人以文学想像的空间和文字阅读的美感。(意对即可)29.“老阳儿”是全文的线索,写出了阳光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意对即可)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等。本次课主要是期末现代文复习与检测,所以在总结环节可以针对学生们考前现代文还需再强化巩固的内容。 一.本节课检测的课内背诵还有哪些需要巩固的呢? 二.综合考试范围与基本题型,你的疑惑点或待提高的题型还有哪些?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上海市静安区2010学年八年级期末试卷 晋祠(节选) 梁衡 ①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②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7间,深6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③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祜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④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⑤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晶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驾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18.选文通过描写“三绝”中的_________、木雕和_________这三种艺术形式,表现了晋祠中建筑工艺的精美绝伦。除此以外,盘龙和飞梁的“绝”还分别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9.“殿宽7间,深6间”用到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准确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从而和“却无一根柱子”一起有力地表现出 。(4分) 20.第④段的画线句如果改成“在我国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是否可行?为什么?(3分) 21.请完整地阅读①—⑤段,分析一下选文在安排材料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22.请仔细地看一下第②段画线句,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两处词语的使用不太规范,请找出其中任意一处,并说说它不规范在哪里。(3分) 答案:18.圣母殿;鱼沼飞梁;生动精巧;十字形飞梁 19.列数字;圣母殿的宽敞;圣母殿的规模之大和气势宏伟。 20.不行。原句“罕见”指的是不常见,说明“鱼沼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不常见到,而改成“仅有”就说明我国古建筑中只有晋祠这一例,改句太过绝对了,不符合实际,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1.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 22.“眼神生动”或“形体俊俏”。属于词语搭配不当。言之成理即可。 二.预习思考 1.下节课主题:《期末综合复习(下)》 2.预习作业: 富翁 蒲松龄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儿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之,竟不与资。或问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访之果然。 【注释】①本,指经商的本钱。②博,赌博。 14.这篇作品和课文《狼》一样,选自蒲松龄的《 》。(2分) 15.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富翁感谢了他,但竟然没有借给他钱。 B.富翁拒绝了他,竟然没有借给他钱。 C.富翁感谢了他,但最终没有借给他钱。 D.富翁拒绝了他,最终没有借给他钱。 16. 根据文意,“访之果然”的“然”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请用原文回答)(2分) 17.作品中的富翁借钱给人本是为了获利,但他却遵循着一定的原则,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3分) 答案:14.《聊斋志异》;15.D;16.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17.富翁通过仔细观察少年的行为,发现他“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从而推测出少年“善博”,所以他遵循着不能纵容别人犯错的原则,没有借钱给少年。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