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17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导语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 遂:于是 盖:原来是  相与:一起 但:只是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赏析  思考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月色皎洁,空灵。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小结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布置作业 ‎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