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年级 八年级 课 题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歌。 过程 方法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细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 态度 体会诗歌带给我们的巨大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会诗歌意境,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意境,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你会做何选择? A 做官,名利双收;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师生说评议。师: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和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也曾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农民,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归园田居》其三写于他做农民的第二年,其时诗人正过着“躬耕自居”的隐居生活,《归园田居》其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这次辞字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他41岁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问题互动 集中精力听讲,学生知道的可以补充。 用质疑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和满含的情感做铺垫。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读。 2、指名读。 3、齐读。 4、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 师:对于古诗没必要要象翻译文言文那样去对译,要整体把握诗文内容,避免断章取义。 强调几个词语: 荷锄 :扛着 但使愿无违:只要 明确:诗人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的田园,来到了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农技不精,所以结果是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就扛着锄头去锄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认为只要不违背自己意愿就行。 师补充强调:整首诗歌充满田园气氛,给人闲适自由浪漫的享受,这就是田园诗歌。 四、问题研讨,领会情感。 1、问:“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结合背景谈一谈。 明确: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大声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脱离官场的轻松之意。 过渡:刚才我们领会了田园诗的闲适自由,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田园诗风格迥异的边塞诗《使至塞上》。 一、背景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学生正音, 划节奏 自由朗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整体理解诗歌大意。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诗歌贵在朗读,读是背的前提,读才能读通,才能读懂,才能读会。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意境。 感受田园之乐。 为理解作者感情做铺垫。 领会作者的情感。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荑部落不断入侵,唐朝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很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领的幕府,他们把自己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史上称为边塞诗。 二、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词和节奏。 2、学生自读,要读通读顺读熟。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三、品味赏析,体味情感意境。 1、读诗歌,谈体会,提问题。 2、交流,探究。 明确: 单车:强调了出使时随从不多,暗示其实作者是被排挤了, 朝廷。 征蓬:顠飞的蓬草。此时诗人把自己的出行比作了随风而去蓬草,比作了展翅北飞的归雁,通过这个比喻,我闪更多地感受到诗人的愤懑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结合自己的想象来描述一下。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窜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多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洒,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认真听读,正音并听清节奏。 大声反复朗读。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自由读,就诗歌提问,大家解答。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熟读,培养语感。 理解重点的词语,便于把握诗歌的意境。 赏析名句,体会边塞风光的壮美奇特。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4、整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对壮美奇特的边塞风光的描绘寄托了难以言喻的愤懑抑郁之情。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所学的两首古诗,一首清新恬淡,体现了田园诗的闲适、自由;一首奇特壮美,体现了边塞诗的雄浑壮观,他们共同组成了我们古代诗歌丰富内涵,让我们放声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回答。 齐读。 理解情感。 作 业 设 计 1、 背诵这两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将《归园田居》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 书 设 计 种豆锄草 归 辛勤劳作 园 夕露沾衣 田 居 无违意愿——甘愿归隐 烽烟 夕阳 苍茫寥阔 构图美 大漠 壮美奇特 长河 的塞外风光 长河 使 至 线条美 直烟 层次丰富 塞 上 曲河 黄河 愤懑抑郁 碧水 的心情 色彩美 红日 鲜明深厚 青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