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2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013年12月1日至3日,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地PM2.5指数出现“爆表”,上海市气象台还拉响了6年来的首个霾橙色预警.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um=2.5um×10﹣6m B.2.5um=2.5×10﹣9m C.2.5um=2.5×10﹣6cm D.2.5um=2.5×10﹣5dm ‎ ‎2.如图所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 ‎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 ‎ ‎4.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的是(  )‎ A.冬天屋檐下出现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冻的矿泉水,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很多水珠 C.北方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冷冻后也会变干 D.用电热水壶烧开时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 ‎ ‎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6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7.四季分明的辽宁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D.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 ‎9.2013年6月20日.“天宫一号”飞船上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持续45分钟的授课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的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水球”等几个实验.此次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中小学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关于此次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在太空中测得宇航员聂海胜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差异较大,和他在地球上的质量不相符合 C.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传回地球的图象,是根据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得到的 D.透过王亚平制作的水膜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水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0.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就会发出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 ‎ ‎11.2013年12月2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吨声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人轨道,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地区.在降落过程中.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是 ‎      的.12月15日晚.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互相拍照,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拍摄的照片用电磁波从月球传回地球共用时1.28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km(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的传播速度). ‎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 ‎      状态(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气态”).EF段该物质温度不变,‎ ‎      热(选填“吸收、放出”).‎ ‎ ‎ ‎13.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 ‎14.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g/cm3.‎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4分,15、16题均2分,其余每空1分,按题目作答)‎ ‎15.完成光路图(如图1、2所示).‎ ‎16.如图,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请根据两人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 ‎ ‎1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 ‎ ‎18.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      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四、计算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cm3,液体的密度是 ‎      kg/m3. ‎ ‎20.张先生驾车从内江几乎沿直线经过资中到成都旅游,汽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资中,休息0.5h后,再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5h到达成都.‎ 求:(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 ‎21.“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汤料中进行烫涮.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烫涮食品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 ‎ ‎ ‎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2分,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2013年12月1日至3日,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地PM2.5指数出现“爆表”,上海市气象台还拉响了6年来的首个霾橙色预警.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um=2.5um×10﹣6m B.2.5um=2.5×10﹣9m C.2.5um=2.5×10﹣6cm D.2.5um=2.5×10﹣5d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A、2.5μm×10﹣6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错误;‎ B、C、D、∵1μm=10﹣6m=10﹣5dm=10﹣4cm,∴2.5μm=2.5×10﹣6m=2.5×10﹣5dm=2.5×10﹣4cm.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 ‎ ‎2.如图所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考点】声与能量;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A>ρ水>ρB D.ρ水>ρA>ρB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如图提供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当体积V=20cm3时A的质量是30g、B的质量是5g,利用密度公式求出A、B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分析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由图知,当体积V=20cm3时A的质量是30g;B的质量是5g,‎ 则ρA===1.5g/cm3>ρ水;‎ ρB===0.25g/cm3<ρ水;‎ 由以上计算过程知ρA>ρ水>ρB.‎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 ‎4.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的是(  )‎ A.冬天屋檐下出现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冷冻的矿泉水,一会儿瓶上会出现很多水珠 C.北方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冷冻后也会变干 D.用电热水壶烧开时壶嘴冒出大量的“白气”‎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解:A、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在太阳出来后开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该选项的物态变化过程与水蒸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冷冻矿泉水,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温度较低的矿泉水瓶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北方的冬天,室外冻得发硬的衣服中的冰逐渐升华变为水蒸气离开衣服,从而使衣服变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6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错解分析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A、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乙做匀速运动;‎ B、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处于静止状态;‎ C、根据甲和乙的速度求出6s甲、乙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判断出甲、乙之间的距离;‎ D、从图象上能够分析出甲和乙在6s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据此判断出正误.‎ ‎【解答】解:A、乙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乙做匀速运动;甲的图象是一条过10.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因为甲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故B错误;‎ C、经过6s,甲依然在10.0m处;由图象可知,乙在6s内运动的路程是12m,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甲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乙在6s内运动的路程是12m,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做很多物理实验时都要画图象,图象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一定要学会分析图象,这也是近几年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 ‎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实验题.‎ ‎【分析】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B、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中是通过转动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线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 ‎ ‎7.四季分明的辽宁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D.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雪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深秋室外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冬天,千里冰封指水凝固成冰,凝固是放出热量的;万里雪飘,下雪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凝华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首先判断判断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判断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属于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 ‎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考点】量筒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①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被测液体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②要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必须使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 ‎【解答】解:‎ 石块形状不规则,不能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再计算体积,所以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故选D.‎ ‎【点评】物理测量中,对物体“适量”选择的目的有二:满足测量要求,减小误差. ‎ ‎9.2013年6月20日.“天宫一号”飞船上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持续45分钟的授课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的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水球”等几个实验.此次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中小学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关于此次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在太空中测得宇航员聂海胜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差异较大,和他在地球上的质量不相符合 C.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传回地球的图象,是根据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得到的 D.透过王亚平制作的水膜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水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质量及其特性;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社会热点综合题.‎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2)质量只与物质的多少有关,与位置、状态、形状无关;‎ ‎(3)摄像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地球上的学生能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 B、因为质量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太空中测得宇航员聂海胜的质量与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传回地球的图象,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得到的,故C错误;‎ D、透过王亚平制作的水膜我们看到了她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水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质量的特性以及电磁波的应用,涉及的内容较多,但都属于基础内容.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0.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就会发出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口琴等管乐器产生的声音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 ‎【解答】解: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音调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中比较基础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 ‎11.2013年12月2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由着吨声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人轨道,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地区.在降落过程中.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是 静止 的.12月15日晚.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互相拍照,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拍摄的照片用电磁波从月球传回地球共用时1.28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3.84×105 km(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的传播速度).‎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利用公式v=的变形s=vt进行计算.‎ ‎【解答】解:(1)在降落过程中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相对于着陆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拍摄的照片用电磁波从月球传回地球共用时1.28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s=vt=1.28s×3×105km/s=3.84×105km.‎ 故答案为:静止;3.84×105.‎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及速度公式的运用,体现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 ‎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气态”).EF段该物质温度不变, 放出 热(选填“吸收、放出”).‎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熔化特点:达到熔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特点: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 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从第三分钟到第六分钟,温度达到45℃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该物质处于熔化状态,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由图象可知,当温度达到45℃时,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故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该物质从E到F段,处于凝固状态,不断放热;‎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放出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要学会分析图象,凝固状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这是易错点要注意. ‎ ‎13.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填“实”或“虚”)像.‎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 故答案为:反射;虚.‎ ‎【点评】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像与物一定在反射面的两侧,而且关于反射面对称. ‎ ‎14.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 0.01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0.7 g/cm3.‎ ‎【考点】密度的计算;长度的测量.‎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知道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两者相除即为一张纸的厚度;‎ ‎(2)先求出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根据70g/m2求出这包纸的质量,再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这包纸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打印纸的密度.‎ ‎【解答】已知:n=500,a=29cm,b=21cm,h=5cm,ρ面=70g/m2‎ 解:(1)一张纸的厚度:‎ d===0.01cm;‎ ‎(2)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 S=nab=500×29cm×21cm=304500cm2=30.45m2,‎ 这包纸的质量:‎ m=70g/m2×30.45m2=2131.5g,‎ 这包纸的体积:‎ V=abh=29cm×21cm×5cm=3045cm3,‎ 这包纸的密度:‎ ρ===0.7g/cm3.‎ 故答案为:0.01;0.7.‎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面密度求出这包纸的质量,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积累法的应用. ‎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4分,15、16题均2分,其余每空1分,按题目作答)‎ ‎15.完成光路图(如图1、2所示).‎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 ‎16.如图,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请根据两人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可知,连接物体和它影子的顶端所形成的直线必定经过点光源.所以分别把小芳和小刚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即点光源的位置.‎ ‎【解答】解:‎ 将小芳和小刚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光源的位置,如下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子形成原理的应用,确定路灯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 ‎ ‎1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乙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乙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丙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发散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压轴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图中乙丙的凸度大小即可确定测得小于10cm的焦距;根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可确定模拟近视眼的图;‎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3)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是中间薄,四周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 ‎(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大于0.05mm.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1)乙;乙;(2)丙;(3)大于;发散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解答,要会结合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 ‎18.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 63g ;‎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 0.95 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是 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弄清量筒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知道样品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样品油的密度;根据题意判断是否为地沟油.‎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50g+10g+3g=63g,‎ 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m=m1﹣m2=63g﹣25g=38g,‎ 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40ml=40cm3,‎ 样品油的密度:ρ===0.95g/cm3;‎ 样品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所以该样品油是地沟油.‎ 故答案为:左;63g;0.95;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固体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用天平测质量,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体积,是测固体的密度的基本方法,也是中考实验题考查的重点.‎ ‎ ‎ 四、计算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250 cm3,液体的密度是 0.8×103 kg/m3.‎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变形,代入数值即可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变形,代入数值即可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已知:m总1=400g,m瓶=150g,m总2=350g,ρ水=1.0g/cm3‎ 求:瓶子的容积V瓶和液体的密度ρ 解:(1)水的质量:‎ m水=m总1﹣m瓶=400g﹣150g=250g,‎ 瓶子的容积:‎ ‎∴V瓶=V水===250cm3;‎ ‎(2)液体的质量:‎ m=m总2﹣m瓶=350g﹣150g=200g,‎ ‎∴ρ液====0.8g/cm3=0.8×103kg/m3.‎ 故答案为:250;0.8×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等于液体的体积,解题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 ‎ ‎20.张先生驾车从内江几乎沿直线经过资中到成都旅游,汽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资中,休息0.5h后,再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5h到达成都.‎ 求:(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v=求出汽车从广州到三水、从三水到肇庆行驶的路程;‎ ‎(2)求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v=可得,内江到资中的路程:‎ ‎ s1=v1t1=80km/h×0.5h=40km;‎ ‎(2)由v=可得,资中到成都的路程:‎ s2=v2t2=90km/h×1.5h=135km,‎ 内江到成都的总路程:‎ s=s1+s2=40km+135km=175km,‎ 内江到成都的总时间:‎ t=t1+t2+t休=0.5h+0.5h+1.5h=2.5h,‎ 内江到成都的平均速度:‎ v===70km/h.‎ 答:(1)内江到资中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0km;‎ ‎(2)内江到成都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km/h.‎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 ‎21.“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汤料中进行烫涮.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烫涮食品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应用题.‎ ‎【分析】读懂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题干知:“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由此可知: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题干中提示“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则知道: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解答】答:清汤和红汤的质量和初温相同,比热容近似相同,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热量散失少,所以先沸腾.‎ ‎【点评】本题考查到了蒸发和减慢蒸发,以及减少能量散失的方法.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这也是中考的热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