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上学期江苏省启东市十校联考初二物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上学期江苏省启东市十校联考初二物理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2分×12)‎ ‎1.小明在汇仙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 D.MM′的右边是玻璃 ‎3.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 ‎4.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是平行光 ‎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 ‎6.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7、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8.每年农忙季节,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江苏省气象厅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 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9.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0‎ ‎.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C.公路两旁植树 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 ‎11.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 水 ‎12.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 他 (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二、填空题(1分×28)‎ ‎ 13.交响乐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而_______发出了声音;乐队指挥员能够分辨出交响乐中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进行辨别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把播放器的音量开得过大,优美的音乐声此时也变成了_______.‎ ‎14.“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______成蒸气,并_____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_成液体,并放出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15.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验钞器荧光管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右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 ‎,原因是 .‎ ‎17.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地震时会伴有很强的 (超/次)声波,会使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18.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 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 白条纹将光 ______(同上),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 ‎19.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产生___________.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______缘故,这两种现象都遵循 定律。     ‎ ‎20.如图所示,将简易针孔照相机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21、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 ,使地面尽快变干。‎ ‎22、日常生活中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用 方法液化的.日光灯管两端的黑色是由于灯丝先 后 形成的。‎ ‎23.香蕉也能钉钉子?在香蕉上浇上适量的液氮,由于液氮 (填写物态化名称)而从香蕉中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导致香蕉结构发生变化,坚硬无比.‎ 三、作图题(2分×6)‎ ‎24.完成图示的光路图,平面镜过焦点。‎ ‎2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26.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2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上,请画出完整的折射光路的大致方向。‎ 玻璃 空气 ‎ ‎ 四、实验探究题(1分×36)‎ ‎28.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 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 到C处。‎ ‎(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 ‎29.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右图,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填“甲”或“乙”)‎ ‎(3)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 ‎ ‎ 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 ‎(4)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水而上方温度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 ,大量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5)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14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 ____。‎ ‎ ‎ ‎30.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 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 直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 便地测量 。‎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 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1.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 (左、右)边移动;‎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可以将此装置放到通常情况 下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 ,将它放到标准大 气压下沸水中,液柱处标上 ,然后在以上两个 刻度之间进行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 ‎ (写出一条即可).‎ ‎3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 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33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简要做法: ;‎ ‎ 如何判断: 。‎ ‎3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 (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如上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 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 ‎14. _____汽化____, ____吸收_____, ____液化_______。‎ ‎15. _____红外线_____, 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 ____热胀冷缩___, 甲 , ____乙_____‎ ‎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 ______。 ‎ ‎17. ____声源___、 __次____。‎ ‎18. _____吸收 __, ____反射___。‎ ‎19. __漫反射___, ___镜面反射___, ___光的反射__。 ‎ ‎20. ______变大__, ___不变__ 。‎ ‎21. ______蒸发___。 ‎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 ______升华__ ,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 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 略 ‎28. (1) _____色散______; _______牛顿_____。 (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 (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 (1) _____自下而上___。 (2) ___甲___。(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 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 (2) ____不发生____。‎ ‎31.(1) ______左_______。 (2) ______0℃ _____;_____100℃ ___。‎ ‎(3) _________ 增大瓶子的容积 _______。‎ ‎32. (1) __________ 确定像的位置 ________。 ‎ ‎(2) ____末点燃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大小相等 _____。‎ ‎(3) __________玻璃板放倾斜了 _____。‎ ‎(4) ____不能____。‎ ‎(5) ______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_____。‎ ‎33.(1) 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________。 ‎ ‎(2) _______错误的 _____。‎ ‎(3) _______略 。‎ ‎34.(1) ____液化_ __。 (2) ___D___。 (3) ____B_____。‎ ‎(3) ________升高 ;‎ ‎ 略 _____。‎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