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 蜡烛
3 ﹡ 蜡烛 俄罗斯纪念苏联卫 国战争胜利 60 周年 1 .认识战地通讯的特点 , 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 学习 掌握 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 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 3. 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 年开始写作。 1938 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42 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 《 日日夜夜 》 ,诗集 《 友与敌 》 获斯大林奖金。 1959 年至 1971 年发表的三部曲 《 生者与死者 》 、 《 军人不是天生的 》 、 《 最后的夏天 》 获 1974 年度列宁奖金。 1944 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贝尔格莱德战役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通讯: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 记叙文体中的又一实用文体。 烧 灼 地 窖 桥头 堡 匍 匐 腋 下 颤 巍 巍 瓦 砾 拂 晓 育 乞 西 鞠 躬 舀 水 契柯 拉 耶 夫 zhuó bǎo jiào pú fú yè fú lì wēi qǐ qìkē yē yǎo jū ɡōnɡ 一、读一读 烧 灼: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颤 巍 巍: 肃 穆: 永垂不朽: 瓦 砾: 烧 , 烫 , 使受伤。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恭敬庄严。 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破碎的砖头瓦片。 二、记一记 请同学们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4 年 9 月 19 日。 地点: 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 老妇人玛利 · 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 原因: 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经过: 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 结果 : 一、认真阅读,探究内容 1. 文中老妇人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请把相关语句标画 出来。 2. 一系列的行为显示出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分类品析对这些内容反复描写有什么效果。 1. 文中老妇人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请把相关语句标画出来。 a. 炮火连天,环境险恶。 德国人又在开炮了 ……“ 老妇人想了半天 …… 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 ( 14 段) “ 她不会匍匐前进 …… 她太衰老了 …… 走进了方场。 ” ( 15 段) b. 年老体弱,掩埋吃力 老妇人 “ 把他拖走,路并不远 …… 休息了三次。 ” (23 段) “ 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 …… 的坟堆。 ” ( 26 段) “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 …… 嘴唇和前额。 ” ( 25 段) “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 …… 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 ( 17 段) c. 视若亲人,沉痛哀悼 “ 做好了坟堆后 …… 摸出 …… 怀里的东西 ” 、 “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 、 “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 …… 那黑色的大围巾。 ” ( 28 、 29 段) “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 插在那老地方。 ” ( 40 段) d. 点燃婚烛,真情祭悼 2. 一系列的行为显示出老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 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分类品析对这些内容反复描写有什么效果。 炮火 闪烁的蜡烛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 老妇人的动作 …… 反复描写 次数 反复描写的目的 炮火 11 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黑色围巾 4 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蜡烛 6 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老妇人爬 3 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 老妇人跪 3 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1.“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 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作者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二、揣摩语句 品味意蕴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 —— 她的结婚的花烛 —— 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 “ 炮火烧焦了的土地 ”“ 炸弯了的铁器 ”“ 烧死了的树木 ” ,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的非常来历,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 “ 南斯拉夫母亲 ” 和 “ 一个苏联青年 ” ,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4.“ 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 “ 深深一鞠躬 ” 。 我被 所感动,原因是 。 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 感 点 一是环境危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 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 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三、寻找感点 明主题 红军的生命之光 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南斯拉夫人民的智慧 “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象,写一段他们的对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