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物理八下2.1《光的传播》WORD教案8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 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用具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新课引入: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 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新课教学:课题:光的传播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举例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 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 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 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作业布置: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光的反射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用具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 8min 的时间,那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 多少? 新课教学:课题:光的反射 引入课题: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 烛、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 的眼睛。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的反射有没有什 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填入下表: 角 i 角 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 r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前、 后的练习要补充。 作业布置: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平面镜成像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 “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用具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1、光是沿 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图 新课教学:课题:平面镜成像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S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作业布置: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光的折射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 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用具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 ,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新课教学:课题:光的折射 引入课题: 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 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 空气 界面 水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空气 界面 水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2)试验: 空气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其他介质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3)、试验: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 先示范。 作业布置: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光的色散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颜色跟颜料的三颜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 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 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乐于参与物理学习 活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颜色跟颜料的三颜色是不同的。 3、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和方法。 教学用具 三棱镜、不同颜色的纸、不同颜色的光源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新课引入: 1、光的折射规律: 。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 新课教学:课题:光的色散 1、光谱: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2、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光的色散实验。 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3、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色散现象初步揭示了颜色之谜,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 成了白光。 4、物体的颜色: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白光,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 5、颜色之迷: (1)不透明物体: (2)透明物体: 6、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本课小结:略。 作业布置: 八 年级物理《 光现象 》教案 科目 物理 课 题 看不见的光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执 教 者 班级 八(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 力目 标、过 程与 方法 目标 与情 感态 度价 值观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 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 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紫外线灯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旧课: 1、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 的过程叫 。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 新课教学:课题:看不见的光 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进行新课: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紫外线 2、红外线: (1)、阅读课本 50 页的内容,并归纳。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3)、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4)、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教师注意指导) 3、紫外线: (1)、阅读课本 51 页的内容,并归纳。 (2)、紫外线的来源? (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荧光效应。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本课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面内容,或总结整 章内容。 作业布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