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内湖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内湖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内湖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A.‎ 陆丰市2014年夏天最高气温30℃‎ B.‎ 我们的课桌的高度是800mm C.‎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g D.‎ 现在人类跑100m的所用的最少时间为9.58min ‎2.(3分)(2014•海口模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3.(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 夏天吃冰棒解热﹣﹣凝固 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4.(3分)(2014•江都市二模)如图所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5.(3分)(2014•长春)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A.‎ 质量变大 B.‎ 质量不变 C.‎ 密度变大 D.‎ 密度不变 ‎6.(3分)(2013秋•巫山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 ‎10:45‎ B.‎ l:45‎ C.‎ l:15‎ D.‎ ‎10:1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寒冬的清晨,室内窗户的玻璃上有小水珠,是水蒸气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9.(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传播理论.如图所示,A是球,B是球.‎ ‎10.(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透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1.(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12.(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有人注意到,蝙蝠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说明蝙蝠是利用(填“眼睛”或“耳朵”)来“看”东西的.除了蝙蝠,还有(说出一种)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位置的.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人耳也听不到.‎ ‎13.(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在①人、②大地、⑨塑料、④金属、⑤油、⑥橡胶、⑦玻璃、⑧陶瓷、⑨盐水等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选填序号)、属于绝缘体的是(选填序号);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 ‎14.(3分)(2013•罗江县模拟)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水,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甲装的是,试管乙装的是,试管丙装的是.‎ 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6分)‎ ‎15.(6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1)作出图1中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图象.‎ ‎(2)作出图2中相应的入射光线.‎ ‎(3)在图3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22分)‎ ‎16.(9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如图1是某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形.‎ ‎(1)他们的操作如图2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3)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②.‎ ‎(5)在探究结束后,几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6)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3(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图.‎ ‎17.(6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芳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点是焦点,Ⅳ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将蜡烛向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若得到清晰的像以后,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填“能”或“不能”).‎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点(填字母符号),若想要看到的这个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可把蜡烛稍凸透镜(“靠近”或“远离”).‎ ‎18.(7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某同学在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5g;‎ ‎②向烧杯中倒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人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1)下表是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请根据图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g 植物油的体积V/cm3‎ 植物油的密度ρ/kg•m﹣3‎ 测量值 ‎(2)你认为,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填“大”或“小”),原因是:;‎ ‎(3)请你在不改变小骏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实验步骤,设计一个误差更小的实验顺序.‎ 五、计算题(9分)‎ ‎19.(9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图中盒装纯牛奶的净含量为250ml,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盒中牛奶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盒中纯牛奶的质量为多少克?喝掉一半后剩下牛奶的密度为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共21分)‎ ‎20.(5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在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在A、B、C、D四个光路中,描述了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或“凹”);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或“凹”).‎ ‎21.(8分)(2010秋•海珠区期末)下文为课本对“分贝”的介绍,阅读后请回答.‎ 人们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分贝”这个单位可以表示声音特性中(选填“响度”、“音色”、“音调”)的等级;‎ ‎(2)判断对错(选填:“√”或“×”)‎ ‎①0dB的环境中,没有物体发生振动 ‎②90dB机器轰鸣声的频率一定大于30dB鸟鸣声的频率 ‎(3)有些工人必须长期工作在90dB的高噪声环境中,为保护听力,可采取的措施有.(请写出其中一种措施)‎ ‎22.(8分)(2006•广东)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后形成的(填“实”或“虚”)像.‎ ‎(3)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内湖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A.‎ 陆丰市2014年夏天最高气温30℃‎ B.‎ 我们的课桌的高度是800mm C.‎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g D.‎ 现在人类跑100m的所用的最少时间为9.58min 考点:‎ 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测量. ‎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解答:‎ 解:A、陆丰市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高温可达39℃,故A错误;‎ B、课桌的高是80cm=800mm,故B正确;‎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50000g,故C错误;‎ D、现在人类跑100m的所用的最少时间为9.58s,而不是9.58min,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3分)(2014•海口模拟)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考点:‎ 响度.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 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注意带有“高低”字眼的不一定指响度,例如高声喧哗、高谈阔论等,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之一.‎ ‎3.(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 夏天吃冰棒解热﹣﹣凝固 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考点:‎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 解:A、樟脑丸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所以A是正确的;‎ B、冰是固态的,是由池塘中的水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所以B是错误的;‎ C、夏天吃冰棒,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熔化,所以C是错误的;‎ D、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固态的,是由冷冻室内的水蒸气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4.(3分)(2014•江都市二模)如图所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考点:‎ 声与能量;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 ‎(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 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5.(3分)(2014•长春)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A.‎ 质量变大 B.‎ 质量不变 C.‎ 密度变大 D.‎ 密度不变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①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位置、状态的改变不会使质量发生变化.‎ ‎②一定质量的矿泉水结冰,状态改变、体积改变,密度的变化用公式ρ=分析.‎ 解答:‎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得V=即可知,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则冰的体积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完全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决定,水结冰体积增大,日常生活中冬天水管涨破就是这一道理.‎ ‎6.(3分)(2013秋•巫山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水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解答:‎ 解:此时筷子斜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从上面看筷子水中的部分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向上弯折;‎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7.(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 ‎10:45‎ B.‎ l:45‎ C.‎ l:15‎ D.‎ ‎10:15‎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1)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2)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答:‎ 解: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中钟表像的实际情况,(红色箭头)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10:1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10:15.‎ 故选D.‎ 点评:‎ 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最佳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寒冬的清晨,室内窗户的玻璃上有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声音的产生;液化及液化现象;声音的传播条件. ‎ 专题:‎ 声现象;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解答:‎ 解:有风的时候,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振动发声,所以笑树能发出笑声;‎ 我们听见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也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 玻璃上形成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液化.‎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已经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9.(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理论.如图所示,A是地球,B是月球.‎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如图,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 解答:‎ 解: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所以,解释日食现象要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如图所示,A是地球,B是月球.‎ 故答案为:沿直线;地;月.‎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日食成因的了解,难点在于日食的示意图的理解.‎ ‎10.(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分析:‎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了另一种介质,是折射现象;光经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仍在原来介质中传播,是反射现象.‎ 解答:‎ 解:透镜可以让光透过去,光经历的不同的介质,所以是折射现象;‎ 平行光照到凸透镜上,会聚于一点,而平行光照到凹透镜上,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于一点,如图:‎ 实验证明,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更向主光轴方向偏折,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更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故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折射;会聚;发散.‎ 点评:‎ ‎(1)通过透镜看物体是光的折射原理,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玻璃砖,面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 ‎(2)凸透镜和凹面镜都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都对光起发散作用.‎ ‎11.(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2.60cm.‎ 考点:‎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等于物体的长度.‎ 解答:‎ 解:(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60cm﹣10.00cm=2.60cm;‎ 故答案为:米;刻度尺;2.60cm.‎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对刻度尺读数,对刻度尺读数时,应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然后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 ‎12.(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有人注意到,蝙蝠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说明蝙蝠是利用耳朵(填“眼睛”或“耳朵”)来“看”东西的.除了蝙蝠,还有海豚(说出一种)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位置的.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次声波人耳也听不到.‎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人和蝙蝠的听觉范围不完全相同:人耳只能听到20﹣2000Hz的声音,蝙蝠只能听到1000﹣120000Hz的声音.根据两个实验可知蝙蝠是用什么感知东西的.‎ ‎(2)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3)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解答:‎ 解:由实验中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可知蝙蝠是利用耳朵来感知东西的.‎ 因为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所以海豚也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的.‎ 人耳只能听到20﹣2000Hz的声音,除了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人耳也听不到.‎ 故答案为:耳朵,海豚,次声波.‎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超声波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13.(3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在①人、②大地、⑨塑料、④金属、⑤油、⑥橡胶、⑦玻璃、⑧陶瓷、⑨盐水等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①②④⑨(选填序号)、属于绝缘体的是③⑤⑥⑦⑧(选填序号);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考点:‎ 导体;绝缘体. ‎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导体性能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半导体.‎ 解答:‎ 解:在通常情况下,①人、②大地、④金属、⑨盐是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 ‎③塑料、⑤油、⑥橡胶、⑦玻璃、⑧陶瓷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导体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故答案为: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半导体.‎ 点评 此题考查哪些物体为导体,属于识记的内容,比较简单.半导体和超导体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分.‎ ‎14.(3分)(2013•罗江县模拟)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水,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甲装的是水,试管乙装的是硫酸,试管丙装的是酒精.‎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用公式V=算出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水的体积大小,根据试管相同判断出甲、乙、丙各装的什么液体.‎ 解答:‎ 解:根据公式V=,酒精、硫酸、水的质量相等;‎ 因为ρ酒精<ρ水<ρ硫酸,所以V酒精>V水>V硫酸;‎ 所以乙装的是硫酸,甲装的是水,丙装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水;硫酸;酒精.‎ 点评:‎ 本题考查体积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小的体积越大.‎ 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6分)‎ ‎15.(6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1)作出图1中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图象.‎ ‎(2)作出图2中相应的入射光线.‎ ‎(3)在图3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图示的凸透镜的入射光线的特点是平行主光轴,根据其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其折射光线的特点,从而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答:‎ 解:(1)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过反射点做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即可,如图所示:‎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由此可以画出其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对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作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时,要根据反射定律的要求来画,并且注意光线的方向和角的大小关系.‎ ‎(3)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的作图,把握住入射光线与对应的折射光线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在这种题目中,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或者是告诉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来源:学&科&网Z&X&X&K]‎ 四、实验题(共22分)‎ ‎16.(9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如图1是某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形.‎ ‎(1)他们的操作如图2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98℃.‎ ‎(3)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减少水量;②提高水的初温.‎ ‎(5)在探究结束后,几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D ‎(6)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3(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图a.‎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示的情景,结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即可知道其错误之处.‎ ‎(2)利用图示温度计的刻度,可以确定其分度值,再利用液柱所在的位置,即可读出示数.‎ ‎(3)从图象的特点,可以确定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征.‎ ‎(4)要使水尽快沸腾,可减小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5)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解答:‎ 解:(1)在图示的情景中,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这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相矛盾.故这是其操作中的错误.‎ ‎(2)温度计上的示数从90℃到100℃共有10℃,两者之间有10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1℃,结合液柱的位置,可以确定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8℃.‎ ‎(3)从图象可知,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在逐渐上升,当加热到10分钟时,此时的水已沸腾,虽然吸热,但其温度并没有增加.由此可知液体沸腾温度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在加热器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的质量,可以使水尽快沸腾;或者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5)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应选择D图.‎ ‎(6)a中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的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2)98;(3)温度保持不变;(4)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5)D;(6)a.‎ 点评:‎ 液体沸腾的图象,是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它不仅体现了液体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图象中还包括了液体的沸点、沸腾的时间等信息.‎ ‎17.(6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芳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点是焦点,Ⅳ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将蜡烛向上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填“左”或“右”);若得到清晰的像以后,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填“能”或“不能”).‎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B点(填字母符号),若想要看到的这个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可把蜡烛稍远离凸透镜(“靠近”或“远离”).‎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特点,若像偏上,则应将物体向上移动;‎ 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若物距处于1f和2f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成像;‎ ‎(3)当物距处于1f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虚像时,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大.‎ 解答:‎ 解:(1)由题中图知道,烛焰的像偏上,主要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偏上,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像向下移动,所以她应把蜡烛向上调节;‎ 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把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了,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把光屏向右调节,使像距增大;‎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应该使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应该把物体放B点;‎ 若想要看到的这个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可把蜡烛稍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3)上;右;能;(4)B;远离.‎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处;‎ ‎2、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3、掌握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含义和应用.‎ ‎18.(7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某同学在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5g;‎ ‎②向烧杯中倒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人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1)下表是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请根据图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g 植物油的体积V/cm3‎ 植物油的密度ρ/kg•m﹣3‎ 测量值 ‎15‎ ‎33.4‎ ‎20‎ ‎0.92×103‎ ‎(2)你认为,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大(填“大”或“小”),原因是:烧杯里的植物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造成体积偏小;‎ ‎(3)请你在不改变小骏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实验步骤,设计一个误差更小的实验顺序②③①④.‎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 专题:‎ 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求出植物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植物油的密度.‎ ‎(2)分析密度值偏大还是偏小,可以把测量的质量看成准确值,分析体积的偏大还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密度的变化.‎ ‎(3)要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先测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然后向量筒中倒一部分植物油,测出体积,再测出剩余植物油和烧杯的质量,求出量筒中植物油的质量,算出密度.‎ 解答:‎ 解:(1)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20g+10g+3.4g=33.4g.‎ 植物油的质量为:m=m2﹣m1=33.4g﹣15g=18.4g,‎ 植物油的密度为:ρ===0.92g/cm3=0.92×103kg/cm3.‎ ‎(2)假设量筒测量植物油的体积是准确的,天平测量的植物油的质量有一部分没有倒入量筒,所以测量的质量大于倒入量筒中植物油的质量,求出的密度会偏大.‎ ‎(3)要减小误差,可先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再将烧杯中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 故答案为:(1)见下表:‎ 物理量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g 植物油的体积V/cm3‎ 植物油的密度 ρ/kg•m﹣3‎ 测量值 ‎15‎ ‎33.4‎ ‎20‎ ‎0.92×103‎ ‎(2)大;烧杯里的植物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造成体积偏小;(3)②③①④.‎ 点评:‎ 利用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热点,注意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五、计算题(9分)‎ ‎19.(9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图中盒装纯牛奶的净含量为250ml,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盒中牛奶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盒中纯牛奶的质量为多少克?喝掉一半后剩下牛奶的密度为多少?‎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 ‎ 专题:‎ 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1)从装牛奶的盒上找出纯牛奶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又知道牛奶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ρv计算出牛奶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解:‎ ‎(1)从图中可知,盒装牛奶的体积:‎ v=250mL=250cm3=2.5×10﹣4m3;‎ 牛奶的质量:m=ρV=1.2×103kg/m3×2.5×10﹣4m3=0.3kg=300g;‎ ‎(2)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仍为1.2×103kg/m3.‎ 答:盒中牛奶的体积为250cm3;盒中纯牛奶的质量为300g;喝掉一半后剩下牛奶的密度为1.2×103kg/m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统一:1mL=1cm3=1×10﹣6m3.‎ 六、综合能力题(共21分)‎ ‎20.(5分)(2014秋•陆丰市校级期末)在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在A、B、C、D四个光路中,AC描述了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D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选填“凸”或“凹”);B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选填“凸”或“凹”).‎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入手分析其矫正方法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解答:‎ 解:A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上,是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B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C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上,是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D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来源:学科网ZXXK]‎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AC;D;凹;B;凸.‎ 点评:‎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8分)(2010秋•海珠区期末)下文为课本对“分贝”的介绍,阅读后请回答.‎ 人们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分贝”这个单位可以表示声音特性中响度(选填“响度”、“音色”、“音调”)的等级;‎ ‎(2)判断对错(选填:“√”或“×”)‎ ‎①0dB的环境中,没有物体发生振动×‎ ‎②90dB机器轰鸣声的频率一定大于30dB鸟鸣声的频率×‎ ‎(3)有些工人必须长期工作在90dB的高噪声环境中,为保护听力,可采取的措施有戴防噪声耳罩.(请写出其中一种措施)‎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 ‎(2)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解:(1)“分贝”这个单位可以表示声音特性中响度的等级;‎ ‎(2)①0dB的环境中,物体也在发生振动,故①错误;‎ ‎②分贝是表示声音响度的,和频率没有关系,所以无法比较90dB的频率和30dB的频率的大小,故②错误;‎ ‎(3)有些工人必须长期工作在90dB的高噪声环境中,为保护听力,可戴防噪声耳罩.‎ 故答案为:(1)响度;(2)①×;②×;(3)戴防噪声耳罩.‎ 点评:‎ 本题考查噪声的有关问题,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8分)(2006•广东)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波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镜面反射后形成的虚(填“实”或“虚”)像.‎ ‎(3)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声与能量. ‎ 专题:‎ 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 ‎(1)根据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来解答此题;‎ ‎(2)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与蜡烛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4)根据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或声音的传播条件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波的影响;‎ 故答案为:声波;‎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虚;‎ ‎(3)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与蜡烛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不变;‎ ‎(4)“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像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小吴的耳朵;‎ ‎“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可知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声现象的有关知识,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牵扯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