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备课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备课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要点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 ‎2.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关系 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用很大,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4.自然资源的利用 ‎(1)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    因为这些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再生。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 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 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 ‎(2)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例题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草地                      B.石油 C.煤炭                      D.天然气 点拨: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循环利用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 答案:A ‎【例题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 ‎    B.目前,地核中的一些金属元素也是自然资源 ‎    C.生物资源分布不均匀,也就无规律可循 D.森林、水、阳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点拨:在自然界中,有些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林、水和阳光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是相对的、有限的,如果利用不当或保护不利,也会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黄河断流、土地荒漠化,这些事例都说明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存在于地核中的一些金属元素,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又不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所以不是自然资源。生物资源虽然分布不均匀,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D 要点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重难点)‎ ‎1.总量丰富——资源大国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土地、水、水能、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 ‎2.人均不足——资源小国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因此,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例题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资源量也多 B.我国水资源丰富,其利用率也较高 C.我国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2‎ D.我国疆域辽阔,因此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点拨: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因此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很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却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多,使得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C 4‎ ‎ ‎ 我国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的6%‎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通知称,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煤炭超强度开采。‎ 另一方面,粗放式发展导致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2011年的57%。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远洋自主运输能力不足,金融支撑体系亟待加强,能源储备应急体系不健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和突发性事件能力不足,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巨大。‎ 通知要求,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还要求加快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根据通知,2015年将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要求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能源财税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法规政策和标准基本健全,初步形成适应能源科学发展需要的行业管理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4‎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中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