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备课时间 课节累计 ‎31‎ 科目 历史 班级 课 时 ‎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对教材中示意图的分析,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2.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流程 5‎ 教学环节 (一) 启 1. 回顾旧知 ‎(1)重庆谈判的时间、蒋介石的目的、谈判的结果?‎ ‎(2)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3)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 ‎(4)中共中央制定的作战方式、主要目标、作战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5)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2. 导入新课 在短短的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战初期的战况,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读 导学提纲:‎ ‎1.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时间、背景、内容、结果和意义?‎ ‎2.挺近大别山的时间、将领、意义?‎ ‎3.三大战役都包括哪三次战役?‎ ‎4.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将领、部队、经过、结果?‎ ‎5.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背景、地点、内容?‎ ‎7.渡江战役的时间和意义?‎ (三) 议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千里挺进大别山?‎ (四) 知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结果: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 教学 时间 ‎5分钟 ‎7分钟 ‎5分钟 ‎20分钟 教学 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 力。‎ 5‎ 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2.小组讨论: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千里挺进大别山?‎ 一方面: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 ‎ 另一方面:解放军其他各战场同时也转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三、三大战役 ‎1.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的时机来到。‎ ‎2.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指挥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华北全境 1. 意义 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四、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 结果:占领南京 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四) 练 达标检测:‎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C )‎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D.发动了三大战役 ‎8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生答、互批 5‎ ‎2.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4.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C )‎ A.天津 B.沈阳 ‎ C.北平 D.徐州 ‎5.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平津战役 ‎ ‎②辽沈战役 ‎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 C.①③② D.②③①‎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D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7.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5‎ 四、板书设计:‎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地区 ‎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四、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垮台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