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9课《海燕》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第9课《海燕》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9.海燕 高尔基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象征、对比、衬托等写作技巧,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2.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 ‎3.品味、赏析本文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中体会、感悟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了解和把握散文诗的一般特点。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分三个部分朗读,体会作者在这三个部分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象征手法的分析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多媒体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式:教师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教师讲述:在第7‎ 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学生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教师板书课题《海燕》)‎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 ‎(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以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延伸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拟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交流。‎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                 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 海燕    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            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 ‎         叫喊着                              革命先驱者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惧怕暴风雨, 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 ‎                              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 海鸭:呻吟、吓坏了            命和不革命者。与海燕形成 企鹅:躲藏                 鲜明的对比,突出海燕的形象。‎ 教学后记:‎ 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学生较难把握课文的深层意义。因此在课前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放一段录音,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展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或结合自身经历体味、感悟、理解教科书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