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0 诗四首登岳阳楼(其一)教案二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txt30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 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 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登 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8-10-26 一、课程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 一首七言律诗。(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 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陈与义的相关 情况。 二、作者简介 请大家看到课本的注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 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 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这首诗还是比 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 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 所见之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 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 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 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 个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 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 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再 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 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 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游玩,靖康之变三年来,自己如今站在楼上还眺望着远方。此处 “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其中,“还望 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 这两句诗人联系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 的严峻,北宋已经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沧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 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家亡,悲从心来。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 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五、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首:地理位置 颔:登楼怀古伤时 颈: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暗写时局,悲从心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