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2(通用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2(通用版)

‎2020-2021学年初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测试卷02(通用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 B. 触手的缠结 C. 身体呈辐射对称 D. 口的吞噬 ‎【答案】A ‎【解析】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猎物麻醉,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如果没有刺细胞的活动,水螅的触手也很难抓到猎物。‎ ‎2.区别蚯蚓背腹面的方法是(  )‎ A. 腹面有刚毛和环带 B. 背面有刚毛 C. 腹面有刚毛 D. 背面有环带 ‎【答案】C ‎【解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可以区分前后端,在蚯蚓的腹面处的有小突起,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蚯蚓的刚毛,它可以协助蚯蚓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刚毛区分蚯蚓的背腹部。‎ ‎3.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主要原因是(  )‎ A. 青蛙必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 B. 皮肤裸露,无鳞、羽毛、甲等覆盖 C. 幼体生活在水中 D. 肺不发达,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D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因为它 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而冬眠期间的青蛙完全用皮肤呼吸,所以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肺不发达,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 ‎4..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 A. 足和触角分节 B. 身体分部 C.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 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C ‎【解析】ABD. 足和触角分节、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都是节肢动物的特征,但不是环节动物的特征,ABD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比较可知,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相同之处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C符合题意。‎ ‎5.家鸽能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原因是( )‎ A. 产生的热量多,散发热量少 B. 产热和散热能维持平衡 C. 产生的热量多,消耗的热量少 D. 有羽毛保温,热量不易散发出去 ‎【答案】B ‎【解析】家鸽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第一,家鸽食量大,消化力强,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能进行双重呼吸,呼吸作用旺盛,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因而体内产热多。第二,家鸽全身被覆羽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得体温能够高于环境温度。第三,飞行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增多,体腔中的气囊可以随时排气散热,有散热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6.在九嶷山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下列关于穿山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恒定 B. 生殖为卵生,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C. 用肺呼吸 D. 体表有鳞甲 ‎【答案】B ‎【解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其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生殖方式为胎生,穿山甲是唯一已知具有鳞片的哺乳胎生动物,ACD正确,B错误。‎ ‎7.将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涂满皮肤膏,蝗虫最终会 A. 死亡 B. 正常生活 C. 呼吸正常 D. 运动更加灵活 ‎【答案】A ‎【解析】由于外界气体进入蝗虫体内门户是气门,在胸部和腹部,用凡士林涂满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导致蝗虫因体内缺氧而死。选项A符合题意。‎ ‎8.水族馆是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河豚⑥中华鲟⑦鲸鱼⑧带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⑦⑧ C. ③⑤⑥⑧ D. ②④⑥⑧‎ ‎【答案】C ‎【解析】①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②鲍鱼、④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 ‎③海马、⑤河豚、⑥中华鲟、⑧带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都属于鱼类。‎ ‎⑦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所以,是真正的鱼类是③海马、⑤河豚、⑥中华鲟、⑧带鱼。‎ ‎9.下列是小明观察活鲫鱼过程中的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 口与鰓盖交替张合 B. 体表黏滑 C. 鳃丝鲜红,既多又密 D. 水从鳃盖后缘流入,口流出 ‎【答案】D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类通过张口时水从口中进入通过鳃丝的毛细血管使溶解与水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通过鳃盖后缘流出,这样通过口与鳃盖后缘的交替张合就完成了呼吸。故选D。‎ ‎10.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属于真正的陆地脊椎动物是( )‎ A. 昆虫 B. 鱼类 C. 两栖类 D. 爬行类 ‎【答案】D ‎【解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陆生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是爬行类,D正确。‎ ‎11.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蛙,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是(  )‎ A. 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B. 饥饿 C. 受到惊吓 D. 水质有问题 ‎【答案】A ‎【解析】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会缺氧窒息而死。‎ ‎12.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终身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 C. 两栖动物大多数有害,我们要多多捕杀 D.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蛇、蜥蜴、“娃娃鱼”等 ‎【答案】B ‎【解析】终身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属于两栖动物,如鸭子、龟等,A错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B正确;两栖动物大多数有益而不是有害,我们要多多保护而不是捕杀,C错误;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娃娃鱼”等,而蛇、蜥蜴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13.下列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无关的结构是 A. 蜥蜴体表的鳞片 B. 乌龟的甲 C. 昆虫的外骨骼 D. 青蛙的皮肤 ‎【答案】D ‎【解析】蜥蜴的鳞片可以保护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防止水分散失,A不符合题意;龟的体表有甲,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B不符合题意;昆虫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C不符合题意;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与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无关,D符合题意。‎ ‎14.下面是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B. 气体交换部位是肺和气囊 C. 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D. 发达的胸肌,能有力扇动两翼 ‎【答案】B ‎【解析】A、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A正确;‎ B、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B错误;‎ C、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C正确;‎ D、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D正确。‎ ‎1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 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一般都有贝壳保护 D. 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答案】D ‎【解析】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如河蚌,牡蛎等,正确。‎ BD、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如河蚌生活在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B正确,D错误。‎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具有坚硬的贝壳,正确。‎ ‎16.下列有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肌肉就能在土壤中运动 B. 鸟的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这些特点都与飞行相适应 C. 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D. 蝗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 ‎【答案】A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内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A错误。鸟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翅膀展开利于飞行;骨中空,内充空气,有利减轻体重,这些特征都有利于飞行,B正确。鱼之所以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因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正确。蝗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防止水分蒸发,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善于跳跃、适于飞行,D正确。‎ ‎17.投铅球时,当我们把铅球投出去的那一瞬间,肌肉和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 A.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C.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肘关节弯曲 ‎【答案】A ‎【解析】在准备投铅球时是一个屈肘动作,但在投铅球的一瞬间,就是一个伸肘动作。所以投铅球时,当我们把铅球投出去的那一瞬间,骨骼肌和关节活动的情况是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18.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A、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正确;‎ B、两块骨骼肌都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错误;‎ CD、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D错误。‎ ‎19..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 A. 一个器官 B. 一种组织 C. 一个细胞 D. 一个系统 ‎【答案】A ‎【解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其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群;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是指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是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一块骨就是由各种组织,如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有血管和神经,此外还有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所以一块骨就属于一个器官。‎ ‎20.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点,其中可以写在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 A. 生来就有 B. 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C. 能伴随动物一生 D.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能伴随动物一生,而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都有利于生存和繁衍,B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21.动物越高等, “学习” 能力越强,这有利于( )‎ A. 获得食物 B. 找到配偶 C. 判断行为 D. 适应复杂环境 ‎【答案】D ‎【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22.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 A. 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 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 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答案】B ‎【解析】 “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因此属于防御行为。蜜蜂的防御行为需要彼此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还属于社群行为。所以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23.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A. 毁坏了鬼针草 B. 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 C. 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鬼针草,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故选B。‎ ‎24.下图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有脊椎 ‎【答案】D ‎【解析】AC、青蛙、鲫鱼、蛇是卵生,体温不恒定,熊猫是胎生哺乳,恒温动物,AC不符合题意。‎ B、熊猫、蛇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B不符合题意。‎ D、青蛙、熊猫、蛇、鲫鱼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可见D符合题意。‎ ‎25.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中的雄蜂、雌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说明蜜蜂具有 A. 领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学习行为 D. 防御行为 ‎【答案】B ‎【解析】领域行为是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A错误;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之间形成组织有明确的分工,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在蜜蜂群体中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具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生活;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B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等,C错误;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 ‎(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答案】 (1). 气管 (2). 气囊 (3). 肺 (4). 肺 (5). 气囊 ‎【解析】(1)由图可知:a是气管,b是气囊,c是肺。‎ ‎(2)鸟的呼吸器官是肺,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27.在生物圈中,动物的种类非常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夏天在清澈的小溪里,你会看到水螅附着在水草上,伸展柔软的触手静静地等待着猎物,水螅身体结构的特点是有口无_。‎ ‎⑵雨后,可以看到蚯蚓在地上爬行,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构成,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动物。‎ ‎⑶成语“鹬蚌相争”中鹬的呼吸器官是__,蚌的身体_,体表有坚硬的__。‎ ‎⑷“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___动物的特征。其中的“骨”指的是该动物体表有____。‎ ‎⑸爬行动物中,生活在长江流域,属于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的是______。‎ ‎⑹如果你把“甲鱼”“鲸鱼”“娃娃鱼”“鲨鱼”“鲍鱼”分成两类,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肛门 (2). 体节 (3). 环节 (4). 肺 (5). 柔软 (6). 贝壳(外壳) (7). 昆虫 (8). 外骨骼 (9). 扬子鳄 (10). 体温是否恒定(或体内是否有脊柱)‎ ‎【解析】(1)水母,海蜇和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蚯蚓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3)“鹬”是一种鸟,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具有暂时贮存气体的作用。“蚌”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身体柔软,体表有坚硬的贝壳。‎ ‎(4)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面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 ‎(5)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 ‎(6)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鱼、鲸鱼、娃娃鱼、鲨鱼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鲍鱼属于软体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8.关节的结构是与运动的功能相适应的,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④]是_____,二者合称为_____,其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⑤]_____,它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又可以缓冲运动的压力。‎ ‎(2)图中[②]是_____,它里面和外面的一些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3)脱臼是指_____。‎ A.①从④中脱出 B.②从⑤中脱出 C.②③从⑤中脱出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1). 关节头 (2). 关节窝 (3). 关节面 (4). 关节软骨 (5). 关节囊 (6). A ‎【解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因此,图中[①]是关节头,[④]是关节窝,二者合称为关节面,其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它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又可以缓冲运动的压力。‎ ‎(2)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3)运动时若用力过猛,①关节头会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即造成脱臼。‎ ‎29.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 ‎ ‎(1)图A示_____ 动作,图B示_____动作。‎ ‎(2)[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_____;[2]是_____。‎ ‎(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4)[1]和[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_____的支配下。‎ ‎(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1]和[2]所处的状态是_____。‎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答案】 (1). 屈肘 (2). 伸肘 (3). 肱二头肌 (4). 肱三头肌 (5). 收缩 (6). 舒张 (7). 神经系统 (8). B ‎【解析】(1)(2)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A为屈肘动作,B为伸肘动作。‎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1肱二头肌收缩,2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2肱三头肌收缩,1肱二头肌舒张。‎ ‎(4)1肱二头肌和2肱三头肌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5)当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30.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人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他们最终决定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注入____________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人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_________浸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蝗虫的____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蝗虫的气体进出门户在什么部位 (2). 蝗虫的气门在胸腹部 (3). 等量 (4). 头部 (5). 腹部 (6). 甲蝗虫活着,乙蝗虫死亡 (7). 蝗虫的气体进出门户——气门在胸腹部 ‎【解析】(1)要想探究蝗虫的气体出人的门户——气门的位置,所以应提出的问题为:蝗虫的气体进出门户在什么部位?‎ ‎(2)有的同学认为蝗虫的气体出人的门户——气门在头部,也有的同学认为在胸腹部,因此可以作出假设:蝗虫的气门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等量(相同体积)的清水,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头部浸人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的蝗虫的胸腹部浸人水中,露出头部,这样头部和胸腹部就形成对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由于甲蝗虫胸腹部暴露于空气中,可以进行呼吸,因此可以预测: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蝗虫的气体进出门户——气门在腹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