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之四
《马说》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 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