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5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北京 2.(2.5分)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土地公有制确立 3.(2.5分)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4.(2.5分)如图1954年毛泽东同志的“代表当选证书”。与该“代表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19页(共19页) 5.(2.5分)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他回答道:“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农业互助组 B.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大包干 6.(2.5分)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改造 7.(2.5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 8.(2.5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一步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9.(2.5分)扬州某镇农户墙上至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宣传标语。从其内容分析,该标语应出现在(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 第19页(共19页) 10.(2.5分)它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它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洲开发银行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11.(2.5分)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中国梦已经实现 12.(2.5分)“一国两制”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个中国 B.社会主义道路 C.和平统一 D.对外开放 13.(2.5分)如图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着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西藏 14.(2.5分)下列人物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 第19页(共19页) 15.(2.5分)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 A.亚非国家的支持 B.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16.(2.5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7.(5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百度百科 材料二: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19页(共19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共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3)材料二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对此,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力军的你有哪些打算? 18.(5分)关键核心技术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法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摘编自《中国航空大事记》等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哪两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概括指出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 第19页(共19页)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子弹成功研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国际意义。 第19页(共19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5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重庆 B.南京 C.北平 D.北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的相关史实。还需掌握此会议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解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的相关史实。 2.(2.5分)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土地公有制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关键词是“不属于”。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3.(2.5分)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解答】根据题干图表中1953﹣1957年主要工业产量与农业产量的增长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4.(2.5分)如图1954年毛泽东同志的“代表当选证书”。与该“代表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第19页(共19页)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史实。解题关键词“1954年”。 【解答】上图1954年毛泽东同志的“代表当选证书”。与该“代表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 5.(2.5分)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他回答道:“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农业互助组 B.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大包干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资本家”“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纺织大王’的资本家”可知,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关,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纺织大王”资本家的企业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理应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改造。 故选:C。 【点评】 第19页(共19页) 本题以对话的形式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三大改造的时间、形式和重要意义。 6.(2.5分)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56年底”“手工业”。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56年底”“手工业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由此可知这是指三大改造遗留的问题。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7.(2.5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的相关知识。 8.(2.5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一步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识记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答】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在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第一步开放的是经济特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9.(2.5分)扬州某镇农户墙上至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宣传标语。从其内容分析,该标语应出现在(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0.(2.5分)它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它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洲开发银行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结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宗旨理解。 【解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旨在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由习近平主席倡议筹建总部设在北京。截止2015年4月9日,法、德、意、韩、俄等共57个国家先后申请加入,希望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内容。 11.(2.5分)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 第19页(共19页)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中国梦已经实现 【分析】本题以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进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为依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进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的增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2.(2.5分)“一国两制”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个中国 B.社会主义道路 C.和平统一 D.对外开放 【分析】该题考查台湾问题;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解答】依据课本内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 故选:A。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区分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基础、最佳方式。 第19页(共19页) 13.(2.5分)如图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着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西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残余军队败退台湾,两岸形成了分离的局面。 【解答】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中的“母亲”怀中有两个“孩子”应该是香港和澳门,正等待着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台湾。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4.(2.5分)下列人物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答】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B符合题意。 第19页(共19页)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5.(2.5分)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 A.亚非国家的支持 B.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解答】据题干“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亚非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重点识记重返联合国的内容与影响。 16.(2.5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分析】 第19页(共19页) 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史实。题干关键信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 【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并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尼克松访华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7.(5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百度百科 材料二: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共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第19页(共19页) (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3)材料二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对此,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力军的你有哪些打算? 【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十三大。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本题考查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教材中党的基本路线知识点作答。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理论,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故答案为: (1)会议:中共十三大;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打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报效祖国。 【点评】 第19页(共19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18.(5分)关键核心技术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法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摘编自《中国航空大事记》等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哪两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概括指出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子弹成功研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国际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点,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第19页(共19页) (1)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两弹一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原子弹成功研制的原因是:党和国家的领导;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刻苦钻研。 (3)据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我国“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故答案为: (1)名称: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背景: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2)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刻苦钻研。 (3)意义:(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3:59:3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9页(共19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