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右图中的含嘉仓是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窑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 A.完成统一 B.经济发展 C.创立科举 D.轻徭薄赋 2. “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写的一幅对联,对联中所说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3. 《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记载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 ) A.朝政腐败 B.经济衰落 C.藩镇割据 D.国力强盛 4.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 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 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 ) A.重视权力制衡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相矛盾弱化 6. 推动如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7.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中“天下为一”的标志是( ) A.成吉思汗建立政权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蒙古灭西夏和金 D.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8.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寻借口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戳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其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 ②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③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⑤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9.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最能说明( ) 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危害颇多 D.西方殖民势力己经侵入沿海地区 10.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如图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涂“F”.) 《宋史》中记载:“桧(秦桧)言,飞(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道金字牌,飞愤惋泣下,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材料中的“十年之功”指的是灭辽。________(判断对错)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________(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4分,第14题4分,第15题8分,共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挪履通衙……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综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意义? (2)材料二中“贵国”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最早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即位第一次贡举时(977年)已有5300人参加考试;真宗即位第一次贡举时(998年),激增到2万人。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与明朝相比,清朝官学种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由于科举……考试文体为八股文,学校就注重训练、教授如何写好八股文,而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摘编自《明清科举制度与教育考试研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实施过程中有何弊端?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2)材料二中,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材料三: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4)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答案】 B 【考点】 开皇之治 【解析】 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答】 由材料“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右图中的含嘉仓是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窑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可知,隋朝的粮仓规模大,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只有B项符合题意。 2. 【答案】 B 【考点】 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杜甫。 【解答】 “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写的一幅对联,对联中所说的诗人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 【答案】 C 【考点】 安史之乱 【解析】 本题考查了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 依据“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 4. 【答案】 A 【考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积极与各国交往。典型事例有:鉴真东渡日本、与新罗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天竺等等。 【解答】 根据题干分析,“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这说明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高度发达,这一时期出现外交盛况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由此导致,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是唐朝对外关系发达的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 5. 【答案】 A 【考点】 军机处的设立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 【解答】 依据题干“多重叠设置”“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信息可以看出体现了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故A正确。平行机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题干涉及的并非都是中央集权,排除C.D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6.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影响。 【解答】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北宋以前我国的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北方人才所在比例明显高于江浙地区,北宋以后文化中心是江浙地区,南方人才所在比例迅速上升,超过了北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7. 【答案】 D 【考点】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建立。解题的关键是“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 【解答】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元朝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 8. 【答案】 B 【考点】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解析】 本题以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为依托,考查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 【解答】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采取的措施是①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③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五军都督府。⑤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④不符合题意。 9. 【答案】 C 【考点】 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本题以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奏折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 由“乾隆时期”结合所学,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因此材料中外贸易日益减少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C项符合题意。 10. 【答案】 A 【考点】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强化君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左图反映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归皇帝指挥,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右图反映的是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上述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专制皇权。 故选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涂“F”.) 【答案】 × 【考点】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解析】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解答】 据材料“桧(秦桧)言,飞(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道金字牌,飞愤惋泣下,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并结合所学知,材料中岳飞口中的“十年之功”指的是收复被金军占领的中原领土。郾城大战,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答案】 √ 【考点】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君主集权的强化,知道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解答】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设立军机处。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4分,第14题4分,第15题8分,共16分) 【答案】 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荷兰。元朝。 【考点】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和下西洋 【解析】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意义、荷兰侵略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根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贵国”是指荷兰。台湾最早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进台湾)。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答案】 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考点】 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解析】 本题考宋代的重文轻武、明朝的八股取士,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材料一描写的是“太宗即位第一次贡举时(977年),已有5300人参加考试;真宗即位第一次贡举时(998年),激增到2万人。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四十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根据材料二“与明朝相比,清朝官学种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由 于科举……考试文体为八股文,学校就注重训练、教授如何写 好八股文,而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答案】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 市舶司;指南针。 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一个民族要想强盛就要积极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考点】 闭关锁国政策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对外交流。 (2)本题主要考查市舶司、指南针。 (3)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对今天社会发展的借鉴。 【解答】 根据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有: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 根据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指南针的应用。 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当时演化成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的消极影响有: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的借鉴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一个民族要想强盛就要积极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