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阶段复习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阶段复习课件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称为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而远视眼镜是一个凸透镜。 2 .基本概念: (1)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 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     ,这个点叫光心。 (3) 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 实焦点 ) 。 厚 薄 薄 厚 不变 平行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 虚焦点 ) 。 (4) 焦距:     到透镜     的距离叫做焦距 ( 用 f 表示 ) 。 3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     透镜。例如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焦点 光心 会聚 会聚 发散 发散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4 .凸透镜焦距测量: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 太阳光近似看作平行光线 ) ,将白纸在透镜另一侧来回移动,找到白纸上最 小 最    的点;用刻度尺量出     到     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     、     、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亮 白纸 凸透镜 烛焰 凸透镜 光屏 高度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 规律:当 u >2 f 时, f < v <2 f ,成     、     的    像,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u = 2 f 时, v = 2 f ,成     、     的    像;当 f < u < 2 f 时, v >2 f ,成     、     的     像,     、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当 u < f 时,成     、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6 .近视眼与远视眼:近视眼利用     来进行矫正;远视眼利用     来进行矫正。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实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 幻灯机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典例 1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例 1  请在图 5 - 1 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答案 ] 如图 5 - 2 所示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归纳 三条特殊光线: (1) 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 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典例 2 :照相机、投影仪 ( 幻灯机 ) 、放大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例 2  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 ________( 选填“凸”或“凹” ) 透镜,不同的是照相机与投影仪成的是 ________ 像,放大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 ( 均选填“虚”或“实” ) 。如图 5 - 3A 、 B 所示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________ 摄像头 ( 选填“靠近”或“远离” ) 。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拓展 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 实像 )”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当凸透镜成虚像时,遵循“物近像近像变小”的规律,例如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欲使看到的更大些,应将凸透镜远离物体 ( 在凸透镜焦距以内 ) 。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典例 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阳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 10 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cm 。 (2) 如图 5 - 4 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________ 、同一直线上。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3) 某实验小组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 __________ 的实像。该实像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 直接用光屏承接。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拓展 对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可以采用题目中借助太阳光的方法测量,还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体在二倍焦距处,能够成等大实像来测量,当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为焦距的二倍,算出即可。 典例 4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判断与矫正 例 4   ( 多选 ) 如图 5 - 5 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 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 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 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如图 5 - 6 所示的情景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D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幻灯机 D .汽车后视镜 [ 答案 ] C 3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透镜 2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50 cm 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4 .如图 5 - 7 所示的情景中,不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C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5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 5 - 8 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 a 、 b 、 c 、 d 、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A . a    B . b    C . c    D . d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6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25 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 20 cm B . 25 cm C . 16 cm D . 8 cm [ 解析 ] D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 2 倍焦距以外,即 25 cm 大于 2 f ,所以焦距小于 12.5 cm ,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 D 。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7 .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0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 A .大于 10 cm B .小于 10 cm C .大于 20 cm D .在 10 cm 和 20 cm 之间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8 .如图 5 - 9 所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眼睛近视是因为 (    ) A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B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9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 _____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 ,如果与课堂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对比,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________ ,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________ 。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 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 眼。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用 ________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 答案 ] 照相机 凸透镜 光屏 近视 凹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0 .图 5 - 10 中的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画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答案 ] 如图 5 - 11 所示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 .虚像总是倒立的,实像总是正立的 C .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 .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 答案 ] C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20 cm 处,可得到一个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 答案 ] A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3 .某同学用焦距为 15 cm 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 cm 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4 .小红在照相馆拍完全身像后又想拍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照,这是摄像师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 A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 答案 ] A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5 .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 30 cm 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 10 cm 处,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无像 [ 答案 ] D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6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 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 10 cm B . 15 cm C . 20 cm D . 30 cm [ 答案 ] A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7 .如图 5 - 12 所示,请把蜡烛火焰经过透镜折射后成的火焰像在适当位置画出。 [ 答案 ] 如图 5 - 13 所示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40 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cm ,如果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 10 cm ,能成倒立、 ________ 的实像。 [ 答案 ] 20  缩小 2 .无人售票车上都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该装置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____ 透镜成实像。 [ 答案 ] 凸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3 .如图 5 - 14 所示是用一个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所组成的眼睛模型示意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边的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其中,属于近视眼模型的是 (    ) [ 答案 ] C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4 .图 5 - 15 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 a 、 b 、 c 三点中,点 ________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 ( 焦距可调 ) 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 5 - 16 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________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5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 5 - 17 所示。他在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________ 是凸透镜, ________ 是凹透镜。 (2) 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 。 (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 6 .如图 5 - 18 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________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________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描述光源的是 (    ) A .红光满面      B .金光闪闪 C .火光冲天 D .波光粼粼 [ 答案 ] C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 .以下各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D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3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的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 答案 ] D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4 .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转动 5° 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化为 (    ) A .减小 5° 或增加 5° B .减小 10° 或增加 10° C .一定增加 5° D .一定减小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 20 cm ;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0 cm 时,烛焰所成的像 (    ) A .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 .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 [ 答案 ] D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6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 5 m ,如图 5 - 20 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 A . 1 m   B . 1.5 m   C . 2 m   D . 3 m [ 答案 ] C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7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 5 - 21 所示,平面镜 M 放在平板上, E 、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 ON 转动。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1) 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将有反射光线的硬纸板 F 向前 ( 后 ) 转动,观察在硬纸板 F 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 ________ ,这样做的探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沿 BO 向平面镜射入新的入射光线,则反射光线沿 ________ 方向射出,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 (1) 显示光路 (2) 不能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 OA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8 .现有一个气球、一盆水、几个玻璃杯、铅笔、钢尺、一块木质三合板、若干纸杯、若干橡皮筋、文具盒,利用以上器材能做哪些实验,写出三种,对每一种实验写出器材、现象及可得到的结论。 [ 答案 ] ① 器材:气球。现象:用力吹破气球时发出声音。结论:说明振动能够发声。 ②器材:两个纸杯、橡皮筋。现象:做一个土电话,两个人各拿一个纸杯对着纸杯小声讲话 ( 在空气中听不到说话声 ) ,两人能听到彼此的声音。结论: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③器材:钢尺。现象:将钢尺压在桌边,使它露出桌面不同的长度,并使之振动,听音调高低。结论:说明物体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7 .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 A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 答案 ] B 第五章 ┃ 透镜及其应用 28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50 cm 处移到 15 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 A .像变大,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 答案 ] B 一、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 1.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 不随物 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密度: (1) 特性: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可以用公式 ρ= 计算 , 但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 与物质的 种类、状态、温度有关 ,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 物质温度升高 , 密度变小。水例外 , 水在 4℃ 时 , 密度最大。 1.(2013 · 湘西州中考 ) 夏天来了 , 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 , 他们将一杯 80 g 的水放入冰箱中 , 完全结冰后 , 其质量 (    ) A. 仍是 80 g    B. 大于 80 g    C. 小于 80 g    D. 不能确定 【 解析 】 选 A 。本题考查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 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 与物体的位置、物态、形状、温度无关 , 故将一杯 80 g 的水放入冰箱中 , 完全结冰后 , 其质量仍然是 80 g 。故选 A 。 2.(2013 · 益阳中考 ) 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 , 因此铁比棉花重 B. 由热胀冷缩的现象可知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C. 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 , 密度变大 , 因此其质量变大 D. 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 , 剩余酒精的密度将变为原来的一半 【 解析 】 选 B 。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铁的密度大于棉 花的密度 , 铁的体积与棉花的体积关系不明确 , 故不能判断铁和 棉花的质量关系 ,A 项错误 ; 物质热胀冷缩时 , 质量不变 , 体积变 化 , 由公式 ρ= 可知 , 物质的密度变化 , 所以物质的密度与温 度有关 ,B 项正确 ; 密闭容器中的气体质量不变 , 压缩后 , 体积变 小 , 由公式 ρ= 可知 , 气体的密度变大 ,C 项错误 ; 密度是物质 的一种特性 , 与物质的质量无关 , 当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 , 其质 量减小一半 , 体积也减小一半 , 酒精的密度不变 ,D 项错误。 二、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测量主要考查:测质量 ( 天平的使用 ) 、测体积 ( 量筒的 使用 ) 和求密度 (ρ= 的应用 ) 。 1. 测质量 ( 天平的使用 ) : (1) 要注意使用前调平衡时 , 要调节平衡螺母 , 指针 “ 左偏右旋 平衡螺母 , 右偏左旋平衡螺母 ” 。 (2)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读数之和 , 游码读数时要 特别注意分度值。 2. 测体积 ( 量筒的使用 ) : (1)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 用“排液法”测固体的体积时 , 固体的体积为量筒两次读数 之差。 3. 求密度:根据测量数据 , 用 ρ= 求出密度。 1.(2013· 遂宁中考 ) 小明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 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将游码滑回标尺左端的零刻 线处后 , 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 , 接下来他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 母向       ( 选填 “ 左 ” 或 “ 右 ” ) 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 在实验过程中他进行了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 测出这些水的体积 ③ 根据密度的公式 , 求出矿石的密度 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 , 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以下实验步骤顺序合理且误差较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3) 由图乙、丙可知 , 矿石的质量为       g, 矿石的密度为       g/cm 3 。 【 解析 】 (1) 天平横梁调平方法: “ 左偏右调 ” , 因此天平右端 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 实验步骤顺序合理 且误差较小 , 一般原则是 “ 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 , 故选 B 。 (3) 由 图乙、丙可知 , 矿石的质量为 50 g+2 g=52 g, 体积为 V=40 cm 3 -20 cm 3 =20 cm 3 。矿石的密度为 ρ= =2.6 g/cm 3 。 答案: (1) 左  (2)B   (3)52   2.6 2.(2013 · 朝阳中考 ) 某同学想测出一杯刚榨出的苹果汁的密度 , 利用身边仅有的一台天平 ( 含砝码 ), 两个相同的圆柱形玻璃杯 , 一把刻度尺 , 一个胶头滴管 , 足量的水 , 进行了如下实验: a. 在一玻璃杯中装适量的水 ,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 b. 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深度为 h 1 c. 在另一玻璃杯中装苹果汁 , 通过胶头滴管增减苹果汁 , 使得杯和苹果汁的总质量也是 m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写出苹果汁的密度的表达式 (1) 在上述横线上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 写出苹果汁密度的表达式 ρ 果汁 =        。 ( 水的密度 用 ρ 水 表示 ) 实验测出的结果总是存在误差 , 而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很多 , 如 两玻璃杯的质量不完全一样会引起误差 , 请你也写出一种:     。 【 解析 】 (1) 苹果汁和水的质量相同 , 可根据苹果汁和水的体积 关系得出密度关系 , 所以 d 应为 “ 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杯中苹果汁 的深度为 h 2 ” 。 (2) 设玻璃杯的底面积为 S, 根据水和苹果汁的质量相等 , 则 ρ 果汁 Sh 2 =ρ 水 Sh 1 , 则 ρ 果汁 = 。在实验中 , 测量水的深度和 苹果汁的深度时 , 可能测量误差较大。 答案: (1) 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杯中苹果汁的深度为 h 2 (2)   水和苹果汁的深度测量有误差 三、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1. 求密度 ( 或鉴别物质 ) :根据 ρ= 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 , 因密 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故可由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 2. 求质量:根据 m=ρV 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或是在不用天平的 情况下 , 测出物体的质量。 3. 求体积:根据 V= 可以求出物体的体积或者在不方便用量筒 的条件下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 1.(2013 · 白银中考 ) 某厂家生产了一种酒叫 “ 斤二两 ” , 小林发现标有 “ 净含量 600 mL ” 字样 , 她查阅得知酒的密度约为 0.9×10 3 kg/m 3 , 她计算后发现瓶中装有酒约      kg 。 【 解析 】 本题考查了关于密度公式的应用。 600 mL 是瓶子的容积 , 也是酒精的体积 ,m=ρV=0.9×10 3 kg/m 3 ×600×10 -6 m 3 = 0.54 kg 。 答案: 0.54 2.(2013· 常州中考 ) 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 , 安德烈 · 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 , 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 , 如图所示: ① 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 , 测得总质量 m 1 ; ② 将薄膜揭开 , 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 , 盖紧薄膜 , 测得其总质量 m 2 ; ③ 一个月后 , 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 , 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 , 测得此时总质量 m 3 ; ④ 以后 , 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 ρ 酒精 =0.8×10 3 kg/m 3 , 问:一个月后 , 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 是何种物质 ? 【 解析 】 本题考查密度的测定和鉴别。烧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为 m=31.4 g-20 g=11.4 g, 剩余体积为 14 cm 3 , 剩余液体的密度 为 ρ= =0.8 g/cm 3 , 等于酒精的密度 , 即剩余的液体 是酒精。 答案: 0.8×10 3 kg/m 3  酒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