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思想品德八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思想品德八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及其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犯公民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探究、发现、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寓理论教育于生动的案例中,为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起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用法律维护公民人格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难点:依法维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书籍。‎ ‎ 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人格尊严不可侮 ‎1、案例分析: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请学生围饶这个案例展开讨论。‎ 讨论的目的: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和具体体现,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 呈现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图片展示:《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活动:请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并说说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人物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品德、才能和信誉的认可。‎ ‎2、学生表演情境剧:受冤枉的大江 表演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 ‎3、呈现相关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呈现目的:引出名誉权,和它的主要表现。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 权不受侵犯。‎ ‎4、案例分析: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在自习课上吵闹,被小第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小张。一次考试后,小林认为机会到了,就到处在同学们中散布小张在考试中作弊的谣言。小张听了同学们的议论非常难过,他有口难辨,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小张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终请假在家休息。‎ 讨论:(1)小林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法官,你对这件事如何判决?‎ ‎(2)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动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及应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5、我来当法官 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一段视频:百元假币毁掉一条性命 安徽歙县一名叫宏尘的妇女,丈夫牛立常年在外打工,其一人在家操持家务并照顾9岁的女儿。去年10月,宏尘借钱给邻居武绿,两人因一张100元的假币发生争执,为此还闹到乡政府。其后,由于假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武绿和其丈夫经常无故找茬,对宏尘恶语相加,无端对其进行羞辱和叫骂,致使宏尘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另外,武绿夫妇还在两家相邻的山地上挑起事端,拆掉路基,让行人从宏尘家的田地通行,致使其庄稼受损失。去年3月25日,宏尘再次受到武绿夫妇的恶语羞辱。其长期被压抑的精神终于崩溃,愤然来到武绿家的田里喝下一瓶农药,自杀身亡。宏尘的服毒事件惊动了整个山村,不仅其家人悲愤难忍,甚至有40多个村民联名写信要求武绿夫妇追究责任。3月后,该案经当地派出所调查、乡政府协调,牛立携女儿将武绿夫妇告上了法庭。‎ 假如你是法官,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判决?‎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案例作出正确的判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