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三

1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 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了解“引文”与“正文”的关系。 3. 领会文章“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学生要懂得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涵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三.教学方法:点拨法、自读、探究、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 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 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我们无法忘记,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 城里,一天之内,有 7000 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 300 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 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 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二)介绍作者——聂华苓 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介绍写作背景 那么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此文呢? 1941 年 10 月 21 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温和小城,德国纳粹匪徒一天之内杀死了 7000 人,其中有 300 个孩子。47 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 10 月 21 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 诉纳粹的暴行。47 年后,1988 年 10 月 21 日作者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一行参加了这一悼念活动,深有感触, 写下此文。 (四)识记重点字词,解释字句 一幢 zhuàng 憧憬 chōng jǐng 缭 liáo(缭绕) 潦 liáo(潦草) 泻 xiè(倾泻) 泄 xiè(泄气) 悼 dào(悼念) 绰 chuò(绰号) 纳粹 cuì 猝 cù死 发泄 xie 盟誓 meng 憧憬 chongjing 韵律 yun 反驳 bo 放逐 zhu 呵护 hē hù 纳粹 Nà cuì 杀戮 shā lù 缭绕 liáo rào 执着 zhí zhuó 憧憬 chōng jǐng 蜿蜒 wān yán 屹立 yì lì 肃穆 sù mù 恍惚 huǎng hū 悼念 dào niàn 荒谬 huāng miù 赤裸 chì luǒ 明赫 hè 白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事。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缭绕:回环旋转。 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五)整体感知 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 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 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1】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 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 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 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 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 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 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1】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2】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人 ——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还在为侵略辩护,令人鄙视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所以: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齐读课文第四部分 【1】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 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 孩子们是勇敢的 3、 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 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 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五.板书设计: 课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引言和主体(四个部分) 一.引文(引言) 二.主体(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1.坟地见闻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2.记述各种纪念活动 回顾历史,反对战争。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形散神不散” 3 现在回顾整篇文章,想想,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与温暖的家书、美好的诗歌、父母的呵护联系在一起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把家的 温暖和杀戮的血腥做明显的对比,揭露了战争的罪恶,这最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再现被害时的一幕,突出 孩子们的哀怜和纳粹的凶残。用这句话做题目,更突出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的控 诉,对和平的呼唤。易于引起人们联想,引起读者共鸣,让人们了解到战争的残忍,让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 平。 说简单点就是:孩子们撕心裂肺的一句话,透出小生命们对生命的渴望,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以此引起读者共鸣,呼吁世界要和平,要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 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抓住一些重要语句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 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让我们谨记作者的话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七.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