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重点知识提问及拓展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知识课本提问归纳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识记】 1、筹备新中国成立的是什么会议?作出了哪些决定(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1)会议:1949年 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注意:没有国徽)。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作用:①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2、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意义是什么? (1)时间:1949年 10月 1日,标志:开国大典。 (2)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文件、意义是什么? (1)文件: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战争) (3)意义: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 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方式(措施)和意义是什么? (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3)开始标志: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只改变土地所有权,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4)方式(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5)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拓展】 6、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建设“新世界”的措施: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五四宪法、三大改造。 7.本单元三个“标志性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土地改革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8.近代以来促使中国封建制度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经济上: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在何处? (1)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完成了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社会性质)。 (2)结束了中国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近代屈辱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4)中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0.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28响的含义。 (1)54门礼炮:代表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民奋斗的28年(1921年中共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1)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 (2)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 (3)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 (4)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 12. 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改变?如何认识这一变化? 土地改革使土地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虽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的性质,但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们的启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2)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识记】 1、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原因、发展重点是什么?取得哪些主要成就?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1)原因: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 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简称: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 飞架南北,天堑变 通途) ;“二铁”:建成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新藏、青藏、川 藏公路通车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5)结果:1953年开始执行,到 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时间有什么机构制定的? 性质是什么? (2)制定: 1954年 9月由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意义、 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的对象、方式、意义是什么? (1)对象: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3)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956)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发展经济) (2)意义:中共八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哪些失误?原因是什么?从中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1)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集体劳动、统一分配。) (2)失误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②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③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3)经验教训: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4)调整国民经济(正确):1961—1965年。方针:“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拓展】 6.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的原因。 (1)近代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和包围,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3)受到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4)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趋势,集中力量有效地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2)苏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中国的援助。 (3)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1)经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基本恢复。 (2)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4)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 【识记】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哪些重大决策?有什么历史意义? (1)思想基础:针对“两个凡是”方针,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决策:①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停止使用“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改革的措施、原因、措施、目的 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影响)? (1)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背景:改革前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3)最先实行地方:1978年安徽 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作用: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文件、措施、中心环节、作用分别 是什么? (1)开始:1984年 10月,中共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措 施(内容):①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作用/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4.我国设立有多少个经济特区?政策措施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1)设立: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增设:海南省(深 圳——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海南——最大特区) (2)政策措施(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作用、影响:设立经济特区,有利引进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我国是怎样对外开放的(过程顺序)?形成什么样的格局? (1)过程:(1)1980年 4 个经济特区——1984年 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以后内地省会和自 治区首府、内陆市县。 (2)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拓展】 6.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哪四次变革或调整?你得到什么 启示(认识)?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公有制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阻 碍经济发展)——一大二公——土地公有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至今)——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土地公有制 启示(认识):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时间: 2001.12中国成为世贸成员。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开拓了新空间。 8.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理论 形成时期 巨变 实践成果 精髓 三民 主义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族、民权、民生 毛的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的 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9.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转折与变化。 (1)思想路线:由“左”倾路线转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组织路线:由搞个人崇拜转变为坚持民主、法治。 (4)对外关系:由闭关保守转变为对外开放。 (5)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目标、前提、实质。 (1)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由此得到的启示或结论是什么?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识记】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地位和意义? 2.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概念?它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现已在哪些地区得到了成功运用? 3.请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原因。 4.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是“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该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概念:在祖国统一前提下(一国),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现已成功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运用。 3.时间: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原因: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一国两制”构想符合港澳和内地的实际;③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④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拓展】 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 异: (1)性质: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者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主权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它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是内政问题。 (2)军队: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驻的驻港、驻澳部队行使防护责任;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异 目的 不同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或祖国统一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地区 不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社会制度不同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不同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同 ①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②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祖国各地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 8.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一国两制”构想符合港澳和内地的实际; ③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④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9.为什么说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10.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任何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必须坚决抵制。 11.香港和澳门在近代被割占、现代被收回,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香港、澳门的百年沧桑巨变,你有何感想? (1)根本原因:在近代被割占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在现代被收回的根本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2)感想:①中国百年耻辱得以洗雪;②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③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④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昌盛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八(下)历史第五单元 【识记】 1.火箭军在改名之前叫什么?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导弹部队的发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是谁在何时提出的?有何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有何特点?我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5.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得到了哪些国家的帮助?在哪一次会议上得到了恢复?有何意义? 6.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背景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第二炮兵部队。主要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时间:1955年。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我国的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5.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的恶化)。意义:①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②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③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拓展】 7.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是极其有利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家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9.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同”“异”。 (1)“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相同。 (2)“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10.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什么?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中美关系的关键:台湾问题。 (2)中美如何交往:中美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合作与发展。 (3)启示:①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②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③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11.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1)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2)中国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3)两国人民应面向未来,以史为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根本出发点。 (4)中日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两国政府与民间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2.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友好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13.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 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实行积极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③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及外交人员的努力; ④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启示: ①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后盾和保障,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创设良好的和平环境,才能发展自己; ③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八(下)历史第六单元 【识记】 1.“两弹一星”分别指什么? 哪些人物为其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成功研制有何意义? 2.我国为了实现“漫步太空”的目标进行了哪些努力? 3.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被誉为什么?他的贡献有何意义? 4.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她获得了什么荣誉? 5.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绩? 参考答案: 1.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人物: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两弹元勋”。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3.主要贡献: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意义: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4.贡献: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绩:创作了《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等优秀作品,莫言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