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 0 ℃ 2.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4.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判断( C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 5 min C.海波的熔点是 50 ℃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5.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的对应物态变化是 2 ( D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6.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C )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7.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 0 ℃和 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 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 断( B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8.如图所示是某地 1 月 8 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5 ℃读作“5 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乙 (选填“甲”或“乙”) 是体温计。 10.质量相同的 0 ℃冰比 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 11.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 250 ℃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 300 ℃,熔化才 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 吸热 (选填“吸热”或“不吸热”)。 12.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 吸 (选填“吸”或“放”)热。 13.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熔化 (填一种物 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4.“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吸收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15.(百色中考)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 18 min 时处于 液 态。 16.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 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形成的,此过程中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处 明显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98 ℃。 18.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 归纳出温度 T 与温度 t 的关系: T=0.8t+4 ℃ 。 t/℃ 55 60 65 70 75 80 T/℃ 48 52 56 60 64 68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4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答案 B A A C D C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得分:________ 9. 热胀冷缩  乙 10. 熔化  保持不变 11. 非晶体  吸热  12. 汽化  吸 13. 放出  熔化  14. 凝华  吸收 15. 晶体  液 16. 凝华  放出 17.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98 18. T=0.8t+4 ℃ 三、简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7 个小题,共 56 分) 19.(4 分)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 示。请你说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两个理由。 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 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 20.(5 分)冬天,小明看到暖和的卧室窗玻璃上“出汗”,联想到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的 窗玻璃也会“出汗”,夏天自来水管“冒汗”。试解释这些现象,并说明玻璃上“出汗”的位 置。 答:冬天,暖和的卧室窗玻璃上“出汗”是卧室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发 生液化形成的,所以“汗”在玻璃的内表面;夏天空调房间的窗玻璃上的“汗”应该在玻璃 的外表面;夏天,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发生液化形成“汗”附 着在水管外表面。 5 21.(10 分)(桂林中考)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 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碎冰块 (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 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作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他们发现冰和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 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 固液共存 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晶体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丙 (选填“乙”或“丙”)。 22.(9 分)(十堰中考)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明用的装置(如图甲),他测出的水温将 偏高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 响”)。 (2)小红和小华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每隔 2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并描绘出了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可知当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两位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水的质量不同 。 23.(8 分)炎炎夏日,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 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 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和小林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6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 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保持两滴水的 质量、温 度和表面积 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对着其中一滴水吹风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 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对着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错误 (选填“正确” 或“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 (4)该实验中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实验 效果 ; (5)发烧的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 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有 关 ;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 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 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24.(10 分)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 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 ℃”和“-20~102 ℃”的温度计,应 选择量程为 -20~102 ℃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 2 ℃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 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0 mL,小明加了 1 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 3 汤匙的盐,由此 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 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 度(%)) 0 3 6 9 12 15 凝固 点( ℃)) 0 -2 -4 -6 -8 -11 盐水浓 度(%))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 点( ℃)) -15 -18 -17 -1.8 -0.4 0 7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降低后升高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选填“冰”或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掺有盐的雪 熔点降低,更易熔化 。 25.(10 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雨、露、霜、雪、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发生物 态变化产生的。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时,它们遇冷温度下降,可液化成水珠,降下即为“雨”;也可 能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如果遇到地面附近的气温较高,就熔化成 “雨”,如遇到地面附近的气温较低就形成“雪”。 在低空,一般情况下水蒸气不会液化或凝华。如果在晚上,它们遇冷降温可能液化成小 水珠,这些小水珠停留在空中形成了“雾”;若是附着在草、树枝等地面物体上,则形成了 “露”;在冬天寒冷的天气,水蒸气也可能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了“霜”。 自然界中,水有多种状态,雨、露、雾、云等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霜、雪、冰、雹、 窗花等是固态。 请回答: (1)雨的形成是 液化或熔化 现象,露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霜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雪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雾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 (2)为什么夏天不下雪而冬天下雪? 答:因为夏天温度高,水蒸气一般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成为雨落下而不会凝华成为雪, 冬天温度低,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降下。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 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 热 , 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自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用洗衣水冲厕所(合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