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1 第一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 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它的单位是( D ) A.米 B.分米 C.厘米 D.微米 2.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 1 英寸,1 英寸约为( D ) 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 错误! ,第 3 题图) 3.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 长度分别是( D ) A.1 cm 5.50 cm B.1 cm 8.30 cm C.1 mm 8.30 cm D.1 mm 2.80 cm 4.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C.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 D.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5.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感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 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 C.地面 D.自家小车 6.短跑运动员 5 s 跑了 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54 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C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则图乙中与之相对应的图象是( B ) 8.“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 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 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球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C.乙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9.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 2 秒,甲运动 6 秒时通过的路程为 6 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2 米,在如图所示的 a、b、c 三条图线中, 乙的 s-t 图象( D ) A.一定是图线 a B.一定是图线 b C.可能是图线 b D.可能是图线 c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10.龟和兔在路程为 s0 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完成 s0 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 s0 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 s0 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 s0 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11.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 0.5 s, 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 50 km/h 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 0.5 s 的 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B ) A.3 m B.7 m C.12 m D.25 m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 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 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 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 km( C ) A.所用时间为 2.4 h B.所用时间为 2.6 h C.平均速度为 48 km/h D.平均速度为 50 km/h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3.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1__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 70.0 cm 的课 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 66.7 cm,经过分析,导致该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 把刻度尺的总长度看成它的量程__,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__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__。 14.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字:某人身高约 165__cm__,步行的速度约为 5__km/h__;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km/h__,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 km 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3__h。 15.2015 年 8 月 11 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 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二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 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若以艾斯明为参照物,比约恩是__静止__的,此时若以地面为 参照物,则比约恩是__运动__的。 16.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以小明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小明是__静止__(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 4 m/s,其物理意义是__每秒通过的路程为 4 米__,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车用 10 min,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__2400__m。 17.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 3 为参照物,乙向__东__做直线运动,经过 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30__m。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18.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 出了两车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 为__15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1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 4 次“频闪”照片,频 闪的时间间隔为 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匀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木块从 1 位置运动到 2 位置的距离是__1.80__cm。木块从 1 位置到 4 位置运动的 速度为__0.9__m/s。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 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__乙__(选填“乙”或“丙”)车静止;甲车的运 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记录的时间为__175__s,甲车通过的路程为__700__m。 三、简答题(4 分) 21.小华同学买了一盒自动铅笔用的笔芯,但包装盒上注明的笔芯直径看不清楚了,小 华想用实验方法测出笔芯的直径,他只有最小分度值是 1 mm 的三角板一块,小华能否测量 出笔芯的直径?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把几根铅笔芯紧密排列在一起,用三角板测出宽度 a,则铅笔芯直径 d=a n 四、实验探究题(共 21 分) 22.(6 分)如图所示: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甲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__3.30__cm。 4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减小误差__。若用毫 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 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 数据是__26.42_cm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26.00_cm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变化很明显,那 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23.(10 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 下实验。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__0.2__ BC __40.0__ __1__ __0.4__ AC 80.0 3 __0.27__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 滑的速度__越来越大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v=s t _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__便于测量时间__。 (4)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__坡度太大,小车运动时间太短,不好测量__,也 不能过小,以免__坡度太缓,小车可能静止不动__。 24.(5 分)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 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t/s 对象 v/(m·s-1) 0 5 10 15 20 卡车 20 20 20 20 20 电车 5 7.5 10 12.5 15 机车 12 14.5 17 19.5 22 (1)卡车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定性关系是__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__。 (3)电车的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定量关系是 v=__(5+0.5t)m/s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 增加量__是相同的。 五、计算题(共 16 分) 25.(6 分)一列 200 m 长的轻轨列车,以 15 m/s 的速度通过 2.8 km 的立交轿,则列车 从上轿至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5 解:时间 t=s/v=(2800 m+200 m)/(15 m/s)=200 s 26.(10 分)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载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 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 1 号线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 号线 起止点 车站 (座) 线路长 度(km) 总长 地下 地上 投资 (亿元) 速度 (km/h) 建设期 (年) 一期 高桥西 ——东 外环 19 21.3 14.4 6.9 99.8 33 2009~ 2014 二期 东外环 ——北 仑 17 23.3 0 23.3 45.0 42 2012~ 2015 (1)建造单位长度的 1 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高__(选填“高”或“低”)。 (2)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为 25 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 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 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 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 (3)若 1 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 解:(2)公交车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 t1=s1/v1=21.3 km 25 km/h =0.852 h,地铁从高桥西到东 外环的时间 t2=s1/v2=21.3 km 33 km/h ≈0.645 h,可节省的时间 t=t1-t2=0.852 h-0.645 h= 0.207 h (3)地铁由东外环到北仑所用的时间 t3=s2/v3=23.3 km 42 km/h ≈0.555 h,全程的平均 速度 v=s 总/t 总=(21.3 km+23.3 km)/(0.645 h+0.555 h)≈37.2 km/h。 6 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D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3×108 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4.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 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C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 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 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6.“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 湾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我们可根据音色来分辨同学们的讲话声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8.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7 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9.下列关于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距离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 10.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D ) ,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 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 音具有能量 ) ,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 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 ,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 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 , 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 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 11.下列技术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 A.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健康状况 C.利用超声波将普通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的湿度 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12.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 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8 13.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 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振动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 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音调__,笛声是通过__空气(介质)__传入人耳的。 14.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__振动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大象__。 15.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变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 法。 ,第 15 题图) ,第 16 题图) 16.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 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 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避免声音的干扰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 大__(选填“高”或“大”)些。 17.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 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 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声源__处减弱噪声。 18.在打击鼓和拉二胡的过程中: (1)鼓声和二胡声分别是__鼓面__和__弦__振动发出的。 (2)打击鼓的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是因为鼓面__振幅__增大,鼓声的__响度__增 大。 (3)演奏前,调弦的目的是调整__音调__。 (4)我们能区别鼓声和二胡声,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 19.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9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振动__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其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__音色__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__能量__的性质。 20.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 来关窗,乙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将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 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方法:甲是__阻断噪声的传播__,乙是__防止噪声进入人耳__,丙是__ 防止噪声的产生__。 三、实验探究题(共 24 分) 21.(8 分)观察图甲、乙所示的情景: (1)图甲喇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黄豆“翩翩起舞”,说明__发声体在振动__。 (2)图乙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 10 m 间通话,这表明__固体能传播 声音__。 (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连接“土电话”,则听到 的声音就大些,表明__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更好__。 (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是由于__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__。 22.(8 分)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弦发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 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出的不同规格的弦,还借来一个测量 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1 2 3 4 5 6 铜 60 0.5 60 1.0 60 1.5 80 0.5 80 1.5 100 0.5 7 钢 80 1.5 10 8 9 尼龙 80 1.5 100 1.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1__、__2__、___3__的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1__、__4__、__6__的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 所缺数据。 23.(8 分)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 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_肥皂膜左右振动__。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振幅__有 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 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与声源的距离__有关。具体关系是__距离声源越 近,响度越大__。 (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_能量__。 四、计算题(共 17 分) 24.(8 分)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 156 mm、深 5000 m, 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 340 m/s 的超声波,20 s 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超声波从井口到达井底的时间 t=1 2 ×20 s=10 s,则井的深度由 v=s t 得 s=vt=340 m/s×10 s=3400 m。 25.(9 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 速,回答问题。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单位:m/s) 空气(0 ℃) 331 冰 3230 空气(15 ℃) 340 铜 3750 煤油(25 ℃) 1324 铝 5000 11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 884 m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 15 ℃) 解:(1)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2)5200 m/s 由表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第三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 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 60 ℃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0 ℃ 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 ℃、-30 ℃、-38.8 ℃,南极的最低 气温可达-89.2 ℃。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3.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4.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 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5.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是( D ) ,A) ,B) 12 ,C) ,D)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B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冬天,屋檐下的冰棱 7.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D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冰雪熔化了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8.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9.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中,1 分钟、2 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 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D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1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 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篮子里的饭 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B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12.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装的烧瓶中,然后在 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小,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 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3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乙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图中分 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甲__,甲的示数是__38.5__℃,乙的示数是__-7__℃。 14.沥青路面在烈日下会变软,这是沥青吸热发生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 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非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 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__放出__热量,温度__不变__。 16.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温水,将 A 杯盖上杯盖,B 杯敞 开,如图所示。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__B__杯中的水温较低, 这是由于这杯水__蒸发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1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 混合溶液,油的沸点为 287 ℃,醋的沸点只有 60 ℃,当温度达到__60__℃时液体就沸腾了, 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不会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60__℃。 18.很多地方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 压缩体积__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瓶里,使用时需要注意 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为液态二氧化碳在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 名称)时要__吸收__热量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9.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 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升华__(填物态变 化名称)成为气体,__吸收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20.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 “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 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__(2)(3)__(填序号),这种物 态变化名称叫做__液化__。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 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表明木材具有较差的__导热__性。 三、简答题(4 分) 21.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 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14 解:风吹过时,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水分蒸发从人体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人体 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感到冷。 四、实验探究题(共 24 分) 22.(8 分)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当水温接近 90 ℃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沸腾 5 min 后停止加热。记录 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 2 min 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__94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 温度__不变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低于__(选填 “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认为把水加热至沸腾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 热时间的方法:__加盖子(或用热水做实验,或减少水的质量)__。 23.(8 分)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温度__的高低、液体__与空气接触面积__的大小和 液体表面__空气流动快慢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 可能还与__物质的种类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 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酒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 制酒精__温度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夏天 在地上洒水来降温__。 15 24.(8 分)某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 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 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会低于- 2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 点是__-4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 装的水都是 200 mL,小明加了 1 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 3 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 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浓度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 点 (℃)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先降低后升高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 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 断准确吗?__不准确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没有进一步探究 21%附近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__(选填“冰”或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五、综合题(共 13 分) 25.(7 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液态氮 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 冰,原来是一辆满载液态氮的大货车发生事故,导致氮气泄漏,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 并且越来越大,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 10 cm 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 上就开始凝固。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 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 50 ℃,情况比较危险…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车罐里液态氮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 的名称)形成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__液态氮在漏出后,迅速汽化成氮 气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是“白烟”__。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说明__“而 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氮水泄漏后立即汽化,而无液体流到地上;“据介绍,氮 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氮具有快速制冷效果而非氮气__。 26.(6 分)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 16 数为 5 ℃,用它测量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 95 ℃。 (1)如果实际气温为 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t1= 100 95-5 ℃=10 9 ℃。实际气温为 20 ℃,这支温度计的 读数 t20= 20 10 9 ℃+5 ℃=23 ℃。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 t,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则10 9 ×(t-5 ℃)+0 ℃=t,则 t=50 ℃。 第四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 C ) A.圆形的 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 C.月牙形的 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 2.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所示,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D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沿直线传播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C ) ,A.路灯下的“人影”) ,B.海面上“海市蜃楼”) ,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 ,D.看见溪水下的“石 17 头”) 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 釉面砖墙、磨光的大理石等都能形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B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5.下列光现象 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B ) 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 5 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 离是 3 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C ) A.1 m B.1.5 m C.2 m D.2.5 m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8.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D )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9.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 示。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 形,使 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牙刷像“错位”( D )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10.把一根竹筷斜插入水中,在左侧斜上方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D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在 P 点有一发光物体,则在水下观察者的眼里(A 处),该物体的像位于 ( A ) A.P 点的上方 B.P 点的下方 C.P 点 D.P 点的左下方 18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2.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 为α,折射角为γ,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 反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那么( B ) A.α′<α,γ′<γ B.α′=α,γ′=γ C.α′>α,γ′>γ D.α′=α,γ′>γ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3.淳溪镇是一个美丽的县城,固城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直线传播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反射__所形成的岸 边柳树的__虚像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4.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这幅画面中的“鱼” 是由于光的__折射__形成的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 反射__形成的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较暗__(选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确定像 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 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__反射__(选填“反射”“折 射”或“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我们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_不 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平面镜放在水中并调整其对太阳光的角度我 们就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彩虹”,这是属于光的__折射__(选填“反射”“折射”或“光 沿直线传播”)。 17.小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她用古诗中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为其作品配词,并联系物 理知识作了注解,如“湖光映彩霞”说的是光的__反射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__反射__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 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层时发生__折射__而成的像。 18.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红外线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 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 的__反射__。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绿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9.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直线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 用了光的__反射__现象。 19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折射 __现象。 20.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一定__(选填 “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虚 __(选填“虚”或“实”)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21.如图所示,从 S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 MN 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 P 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22.如图甲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人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请在图乙中 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中 S 点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23.如图所示,水面下的潜水者眼睛在 E 处,他观察空中的小鸟 S,看起来小鸟在 S′ 处,画出一条光线表示成像原理。 解: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 28 分) 24.(8 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 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 ON 转动。 ,甲 乙) 20 (1)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 AO 沿纸板 E 射向镜面,在纸板 F 上 可看到反射光线 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不合理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凭一次实验数 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__。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到 O 点,光将沿图中的__OA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 (3)如图乙,以法线 ON 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在 F 上__不能__(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在同一平面上__。 25.(12 分)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 放在铺有方格纸的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 A 和 B 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移动棋 子 B,直到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棋子__B__(选填“A”或“B”), 又能__反射__光,让小明看到棋子__A__(选填“A”或“B”)的像。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大小__的关系。 (3)小明将光屏放在棋子 B 的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不能__(选填“能” 或“不能”)承接到棋子 A 的像。这是因为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__。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棋子 B 在方格纸上移动时不能 与棋子 A 的像重合__。 (5)玻璃板下方用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的优点是__便于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 26.(8 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 加 0.2°),当入射角增大到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 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41.8°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 发生__反射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 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21 解:如图所示 第五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C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D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 影”、幻灯机投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所示,它 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22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 13 cm)、光屏处 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 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A )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做法都不对 6.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 13 cm 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 透镜 8 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D ) A.4 cm B.6 cm C.7 cm D.12 cm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 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D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9.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23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 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 该眼镜片是( A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1.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片,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 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用手摸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列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 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 像。 24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3.如图 1 所示是一种高亮度节能 LED 手电筒,其前端发光部分为 LED 灯泡,灯泡的前 端为一球形结构(图 2),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镜,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 14.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 为__15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 cm 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 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正立__、放大的__虚__像。 15.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 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凸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 从而形成了一个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__远__(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 就是这种透镜。 16.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 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__发散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雯距 离平面镜 1.5 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1.5__m。 17.许多场所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的像 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某种透镜,利用这种 透镜可用来矫正__远视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以行走的人为参照物,该摄像镜 头是__运动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8.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透__镜,图中甲、乙是用 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照片比拍摄第一张摄 像头离小车__近__(选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 大于两倍焦距__(填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19.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 S,圆 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距离光源 a 时,恰好在光屏 25 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继续向右水平移动距离 b 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 学元件是__凸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缩小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 小”)、__倒立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20.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 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 是可左右 伸缩的套筒,DF 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凸透 镜焦点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 AB 处插入幻灯片,接下 来应把套筒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倒立__(选填 “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1.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 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 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如图所示 22.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 OA 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 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 符) 解:如图所示(任作两图即可) 四、简答题(6 分) 23.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 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后, 窗帘被点燃了。请你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解: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球形鱼缸 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处,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达到着火点窗帘被点燃 五、实验探究题(共 29 分) 24.(12 分)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10 cm。 (1)小明首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 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目的是__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__。 (2)如图所示,把凸透镜固定在 50 cm 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 15 cm 刻度线处,则光屏 在__60~70__(选填“50~60”“60~70”或“70~100”)cm 刻度线范围内移动,光屏上才 26 能得到清晰倒立的、__缩小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完成上述实验以后,保持各元件位置不变,若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 镜片,需将光屏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说明远 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 25.(10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 距 f=__10.0_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倒立_、放大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 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40.0_cm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7.0 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B__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 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远视__(选填“近视”或 “远视”)眼镜。 26.(7 分)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 35 mm)。它不需 要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 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 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 下列数据: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 mm) 物 距 m 0.1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像 距 cm 53. 85 37. 95 36. 28 35. 84 35. 62 35. 50 35. 41 35. 35 35. 31 35. 27 35. 25 35. 22 35. 20 35. 18 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 3 m 以外”的提醒时,一 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 解: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 3 m 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调焦 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 27 第六章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B ) A.遂宁 6 月平均气温约 50 ℃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 5 m/s C.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 500 kg D.教室内课桌高约 40 cm 2.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余的半杯水( D ) A.因为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B.因为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减半,但密度不变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 0.16 kg/m3,则( B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 m3 的该材料质量为 0.16 kg 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4.用天平和量筒测铁块密度,若要使误差较小,应该( B ) A.先测铁块体积再测质量 B.先测铁块质量再测体积 C.先测量筒中水的体积和铁块体积 D.先测量筒中水的质量 5.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天平和砝码、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6.要比较几堆稻谷质量好坏(这里“质量好”是指稻谷中空瘪的颗粒数较少,饱满的颗 粒数较多),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C ) A.体积相同,比较质量 B.质量相同,比较体积 C.比较颗粒的大小 D.比较一定颗粒数的质量 7.运用你学过的密度知识不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 D ) A.用天平和水“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和水“量”出实心小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和量筒鉴别矿物的种类 D.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8.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 出一堆大头针质量。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D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镀金制的,鉴别的方法 28 是( D ) A.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大的为纯金 B.测三者质量,质量最小的为纯金 C.测三者体积,体积最大的为纯金 D.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为纯金 10.由不同物质做成的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3∶5,这两种物 质的密度之比为( A ) A.3∶5 B.5∶3 C.1∶1 D.2∶3 11.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 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D ) ,甲) ,乙) A.石块的质量是 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 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 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了 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说明水的温度从 8 ℃降低至 2 ℃的过程中( B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3.如图所示量筒是以__mL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__1_mL__;测量时如果按如 图方式读数,则读出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4.小兰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调节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的__零刻线__处, 调节天平平衡后,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__,改正错误后,小兰用正确的方法称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只有 20 g 砝码一个, 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23.1__g。 15.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信息:同种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正比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选填“>”“<”或 29 “=”)ρB。 ,第 15 题图) ,第 17 题图) 16.一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余 下的气体密度是__1 2 ρ__,这是因为__质量变小,体积不变__。 17.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 J-11 第三代重型战机,为减轻重量制造时选用了硬度大、 密度较__小__的合金材料;家用落地式电风扇,底座质量越大越稳定,据此应选用密度较__ 大__而成本较低的铸铁较合理。(选填“大”或“小”) 18.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 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0.9×103__kg/m3, 容器的质量是__40__g。 实验次数 1 2 液体体积 V/cm3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m/g 85 112 19.一个容器的质量为 200 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 700 g,装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是 600 g,这个容器的容积是__500__cm3,此液体的密度是__0.8×103__kg/m3。若将容器中的液体 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甲__(选填“甲”或“乙”)物质密度大。 (2)乙物质的密度为__0.9×103__kg/m3。 (3)1 dm3 的甲物质和 1 dm3 的乙物质的质量和为__3.6__kg。 三、实验探究题(共 24 分) 21.(8 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 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相同__(选填“相同” 30 或 “ 不 同 ”) , 物 理 学 中 将 质 量 与 体 积 的 比 值 定 义 为 密 度 , 塑 料 的 密 度 为 __1.125×103__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 10 cm3 的这种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37.4__g,若烧杯 内液体的体积为 20 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45.4__g。 22.(8 分)中国 80 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土鸡 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比普通鸡蛋大呢?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 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 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水平__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零刻度线__处,调节天平的__ 平衡螺母__,观察到指针指在__分度盘中线__表示横梁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 蛋的质量 m0。 (2)如图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 水面恰好达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 m2。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__ρ= m0ρ水 m0+m1-m2 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 ρ水)。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__偏大__(选填 “偏大”或“偏小”)。 23.(8 分)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 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0.91 g/cm3~0.93 g/cm3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 在 0.94 g/cm3~0.95 g/cm3 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__水平桌面__上,移动游码至标尺__零刻线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 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水平平衡。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10 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 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__56__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50__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0.92__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__合格__(选填 “合格”或“不合格”)的。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__偏大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1 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 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__ACDB__(只填写实 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四、计算题(共 20 分) 24.(8 分)现有一个质量为 54 g、体积为 50 cm3 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 种液体后总质量为 78 g,已知ρ铝=2.7×103 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解:(1)m 液=m 总-m 球=78 g-54 g=24 g (2)V 液=V 总-V 铝=50 cm3- 54 g 2.7 g/cm3=30 cm3,ρ液=m 液 V 液 = 24 g 30 cm3=0.8 g/cm3 25.(12 分)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 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 0.56 kg、2 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 了容器的总质量为 2.36 kg。(石头吸水不计)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解:(1)排出水的质量 m 排=0.56 kg+2 kg-2.36 kg=0.2 kg,V 石=V 排=m 排 ρ水 = 0.2 kg 1.0×103 kg/m3 =2×10-4 m3 (2)ρ石=m 石 V 石 = 0.56 kg 2×10-4 m3=2.8×103 kg/m3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 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ρ=m V 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