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课件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初中语文课件之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散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前言 目录壹背景知识贰原文学习叁拓展训练 壹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教学目标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生卒时间为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柳宗元 背景知识创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 背景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写作和鉴赏能力。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提高与积累 贰原文学习翻译注释学习要点原文赏析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从①小丘②西③行④百二十步,隔篁⑤竹,闻水声,如鸣佩环⑥,心乐⑦之。伐⑧竹取⑨道,下见小潭⑩,水尤清冽⑪。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1、从:自,由。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4、行:走。5、篁(huáng)竹:竹林。6、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冽凉。7、乐:以…为乐(意动用法)。8、伐:砍伐。9、取:这里指开辟。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全石以为底①,近岸,卷石底以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③。青树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⑤。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用。为,作为。2、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3、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4、翠蔓:翠绿的藤蔓。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潭中鱼可百许头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⑥。似与游者相乐⑦。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1、可百许头:有一百条左右。可,大约。许,左右。2、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名词作状语。布:照映,分布。澈,穿过,透过。4、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5、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速。7、乐:嬉戏,形容词作动词。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潭西南①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其岸势犬牙差互③,不可知其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1、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名词作状语。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2、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作状语。差互,互相交错。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1、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2、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骨脊寒冷,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深邃极了。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3、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冷清清。 原文学习翻译注释同游者:吴武陵①,龚古②,余弟宗玄③。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1、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2、龚古:作者的朋友。3、宗玄:作者的堂弟。4、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小生,年轻人,对读书人的称呼。 原文学习学习要点从①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差①长短不一。参差披拂;②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乐①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②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以①因为。以其境过清;②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③把。全石以为底。而①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②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③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可①表约数。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可以,能够。不可久居。为①作为。全石以为底;②成为。为岩。清①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游①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游览。同游者。环①玉环。如鸣佩环;②环绕。竹树环合。一词多义 原文学习学习要点佁(yǐ)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角色。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别的地方去。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许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布古义:映,显现。今义:棉麻制品。古今异义 原文学习学习要点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8、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感到寒冷。9、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0、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11、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2、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名词作状语。 原文学习原文赏析《小石潭记》全文193字文质精美、情景交融山水游记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移步换景特写正侧面结合手法 原文学习原文赏析第一段移步换景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正侧面结合、特写潭中景物动静之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第三段比喻修辞运用比喻修辞,写水源头的景物第四段借景抒情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寓情于景第五段介绍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原文学习原文赏析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原文学习原文赏析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抓住特征,细致描绘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语言极为精美 叁拓展训练名家点评课文探究发散思维 拓展训练名家点评孙琮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中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笔墨悠长,情兴无极。(《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陈衍《小石潭记》极短篇,不过百许字,亦无特别风景可以出色,始终写水竹凄清之景而已。而前言“心乐”,中言潭中鱼与游者相乐,后“凄神寒骨”,理似相反,然乐而生悲,游者常情。大而汾水,小而兰亭,此物此志也。其写鱼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工于写鱼,工于写水之情也。(《石遗室论文》) 拓展训练课文探究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课文景中融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游览后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拓展训练发散思维一、结合本文写法,请仔细观察身边的景物,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游记。二、假如你在游览中,突然发现了这个小潭,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游记。 文章前面写“乐”,后面叙“忧”。其实“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后记 谢谢观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