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育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精品3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育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精品3套

新人教育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精品3套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第十三章实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二.知识概念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概念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5.完全平方公式: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十三章 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中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高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第十四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    (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n   (m、n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am-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零指数幂的概念:a0=1 (a≠0)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负指数幂的概念:a-p= (a≠0,p是正整数)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也可表示为:(m≠0,n≠0,p为正整数)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3、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常用的公式:①平方差公式:  a2-b2=(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第十五章  分式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A为分子,B为分母。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或)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或)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字母表示:,,其中A、B、C是整式,C0。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0。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知识点四: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①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②分式的通分最主要的步骤是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Ⅱ单独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因 式;Ⅲ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Ⅳ保证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知识点六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式子表示为: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式子表示为 ②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式子 ③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式子表示为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式子表示为 整式与分式加减法:可以把整式当作一个整数,整式前面是负号,要加括号,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式,再通分。④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中,谁在前先算谁,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也要注意灵活,提高解题质量。注意:在运算过程中,要明确每一步变形的目的和依据,注意解题的格式要规范,不要随便跳步,以便查对有无错误或分析出错的原因。加减后得出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知识点六整数指数幂①引入负整数、零指数幂后,指数的取值范围就推广到了全体实数,并且正正整数幂的法则对对负整数指数幂一样适用。即科学记数法若一个数x是0的数,则可以表示为(,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形式,n的确定n=从左边第一个0起到第一个不为0的数为止所有的0的个数的相反数。如0.000000125= 若一个数x是x>10的数则可以表示为(,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形式,n的确定n=比整数部分的数位的个数少1。如120000000=知识点七分式方程的解的步骤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产生增根的过程)⑵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解。产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知识点八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 ①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②设—合理设未知数。③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④解—解出方程(组)。注意检验⑤答—答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十三章 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中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第十四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    (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n   (m、n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am-n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零指数幂的概念:a0=1 (a≠0)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负指数幂的概念:a-p= (a≠0,p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也可表示为:(m≠0,n≠0,p为正整数)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3、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常用的公式:①平方差公式:  a2-b2=(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第十五章  分式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A为分子,B为分母。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或)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或)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字母表示:,,其中A、B、C是整式,C0。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注意: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0这个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0。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知识点四: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①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②分式的通分最主要的步骤是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Ⅱ单独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因式;Ⅲ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Ⅳ保证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知识点六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式子表示为: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式子表示为 ②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式子 ③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式子表示为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式子表示为 整式与分式加减法:可以把整式当作一个整数,整式前面是负号,要加括号,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式,再通分。④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中,谁在前先算谁,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也要注意灵活,提高解题质量。注意:在运算过程中,要明确每一步变形的目的和依据,注意解题的格式要规范,不要随便跳步,以便查对有无错误或分析出错的原因。加减后得出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知识点六整数指数幂①引入负整数、零指数幂后,指数的取值范围就推广到了全体实数,并且正正整数幂的法则对对负整数指数幂一样适用。即科学记数法若一个数x是0的数,则可以表示为(,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形式,n的确定n=从左边第一个0起到第一个不为0的数为止所有的0的个数的相反数。如0.000000125= 若一个数x是x>10的数则可以表示为(,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形式,n的确定n=比整数部分的数位的个数少1。如120000000=知识点七分式方程的解的步骤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产生增根的过程)⑵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解。 产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知识点八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①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②设—合理设未知数。③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④解—解出方程(组)。注意检验⑤答—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