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8)_人教版(2016部编版)
明治维新前与后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日本大陆政策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一)根本原因:清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材料: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材料中日本所需的战争“中日冲突”是什么?(二)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黄海甲午海战.flv大战(1894.9)威海卫战役辽东失陷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邓世昌旅顺大屠杀1895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平壤战役(1894.9)丰岛海战(1894.7) 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三、清政府败因 内容危害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二亿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开四口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设工厂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四、《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及与以前条约的不同?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⑵不同:经济:商品输出为主2影响:资本输出为主 (一)三国干涉还辽五、战后余波辽东(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①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是不是在帮助中国?②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台北台中台南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问题:(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1896年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二)台湾反割台斗争 (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四)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六、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六、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日本: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辽东◆对远东: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争夺为主。理性思考:谁是赢家?甲午战争,中国失去的是国土、财富,乃至尊严,而日本失去的却是理智。一场受益颇丰的赌博,让日本毫不犹豫地走上了一次次国运的军事豪赌,最终,这个疯狂国家的赌运在二次大战后走到了尽头。 当堂训练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徐骧√2、清末郑观应写了一首诗:“东沟海战天如墨,炮战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互杀贼。”这首诗描述的甲午战争中的哪一场海战?()A、丰岛海战B、黄海大战C、威海卫战役D、湘军东征√ 3、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A、1894.7B、1894.9C、1895.1D、1895.4√ 5、一个外国资本家想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A、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洋务运动时期C、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6、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A、反割台斗争;B、镇南关大捷;C、革命派起义;D、收复西藏斗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