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课件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1社 戏 二、重要词语1.行辈:辈分。2.怠慢: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3.礼数:礼节。4.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5.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6.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7.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三、作家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社戏》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戏外的天地,因此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你认为可以吗?点拨不可以。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而焦急的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的偷豆、剥豆、烧豆、吃豆等事,这样安排笔墨,非但没有离题,而且是紧扣主题的。因为小说是要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村孩子的善良纯朴和聪明能干。2.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点拨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3.文章中的“我”是不是少年时期的鲁迅?为什么?点拨:(1)《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所以文中的“我”并不是鲁迅先生本人。鲁迅的小说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特别是有些作品的主人公叫“迅哥儿”,更容易使读者产生错觉,阅读时要注意辨别。(2)虽然课文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是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据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回忆,(鲁迅)先生外祖母家为安桥头鲁姓,幼时常随母亲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的,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作者正十一二岁。 4.核心图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