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诫子书》 (4)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诫子书》 (4)_苏教版(2016)

导读篇智者忠臣严父 诫子书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从山中请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谋士,并一生追随其左右。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初读篇 初读篇2、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初读篇3、再读文章,注意停顿和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小组合作朗读文章,注意形式的变化。 4、了解课文内容。屏(bῐng)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用来。轻薄浮躁。险,浮躁。淫慢:静:励精:以:险躁: 淡泊:治性:无以:年与时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修养性情。治,修养。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穷庐:遂成枯落:将复何及: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最终;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又怎么来得及。 解读篇1、翻译接龙:待某同学翻译完后请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纠正;2、带上新的理解齐读一遍课文,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味道。 赏读篇1、标题是什么意思?2、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父亲劝诫儿子的书信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志存高远,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赏读篇3、作者从哪些方面劝诫了儿子?请结合句子来谈谈。4、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修身(做人)治学(学习)5、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提示:句式、事物的两面性、修辞等方面。 6、文中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立志学习惜时立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非学无以广才/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赏读篇宁静专一排除干扰清心寡欲勤俭朴素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赠读篇赠送一句你最喜欢的话给你的同学,并说说你的赠送理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悲伤)选自《弟子规》赏读篇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我们学过关于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诸葛亮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明志:意与日去:致远:多不接世:广才: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增长才干。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全文,注意读音和停顿。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放声朗读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节俭修养宁静即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实现远大目标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译文: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才能来源于学习。增长志向,这里指立志。过度享乐。淫,过度。慢,懈怠、懒惰。振奋精神陶冶性情暴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消失,逝去。枯败零落又怎么来得及。破房子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之意。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通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的及呢? 序号句子古义今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2险躁则不能治性3意与日去4悲守穷庐懈怠、懒惰速度低、缓慢陶冶治理岁月天破旧简陋不富裕 (五)一词多义行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成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遂遂成枯落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操守,品德走成就变成最终于是,就 意意与日去宾客意少舒驰年与时驰遂许先帝以驱驰及将复何及及其日中如探汤神情消失,逝去意志奔走来得及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 一、概括文章内容:诸葛亮在本文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1、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是否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七、合作探究: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学习需要澹泊宁静。澹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学习,去琐碎,澹泊宁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约学习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分析探究: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吗(道理或事实均可)?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四、小结:这封家书只有86个字,既是对儿子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诸葛亮对后代言传身教,他完美的人格也影响了后代。他的儿子、孙子都为国捐躯,一门三代忠烈。 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积累名言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