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福建)(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福建)(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八年级语文1.(10分)默写题。(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5)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7)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龟虽寿》)(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两句通过对鸟动态的描写,展现出春的生机和活力。【解答】答案:(1)山山唯落晖(注意“晖”的书写)(2)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鹦鹉”的书写)(3)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4)经纶世务者(注意“纶”的书写)(5)将以遗所思夕日欲颓(注意“颓”的书写)(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7)老骥伏枥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对冰心《谈生命》的品读,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B.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C.在校运动会上,大家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D.我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我,但仍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努力。【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使”;B.正确;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敢拼敢搏”后加“的精神”,“发挥”改为“发扬”;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努力”改为“改正”。故选:B。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桥下青石板,渔舟垂钓谁唱晚,听潺潺溪水渔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披着心事沿石路走。阵阵复活的夏风,吹动如柴青衫袖,溪水泛着波光,石板路上人影垂青水纹,步履遥遥忆春光。宛转又上小桥头,四野甲(寂静安静),斜阳思念映土楼。垂钓的人,似问渔樵何处有,一步追思一回首,只见静如止水却听闻有声。思之声声如风拂,又似溪水匆匆流,风雨伶dīng,年少青丝,_______,_______.相逢总是短暂,恨不得时光乙(坚固凝固),皎洁月光下散步的人,化作尘埃又如烟如雾如春秋,忘不了山谷的回声,可能是远方的汽笛声。生命叹息时间偷走的羞涩,归去放牧在那遥远的地方。(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步履 lǚ 伶dīng 仃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甲: 寂静 乙: 凝固 (3)选择填入文中划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晨昏常相伴,苦乐总相守 B.总相守苦乐,晨昏常相伴C.总相守苦乐,常相伴晨昏D.晨昏常相伴,总相守苦乐【解答】答案:(1)lǚ仃(2)寂静凝固(3)A【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音、字形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积累。(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寂静”形容没有人也没有声音,更多的用与自然界,比如田野、园林中没有任何声响。“安静”强调在有人的环境中,人没有发出声音。此处四野是自然界,所以应选“寂静”;“坚固”着重指物质结合紧密,物品结实。常形容某些具体的东西。“凝固”指液体变成固体或板滞、停滞、固定不变。此处时光应固定不变,所以选“凝固”。(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根据前文“年少青丝”与后文“相逢总是短暂”以及文章整个的语言风格可知,应填“晨昏常相伴,苦乐总相守”故选A。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属国去慰问将士。B.颈联“直”“圆”两字精炼传神,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C.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在萧关侦察兵骑马来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4.A5.诗人以“蓬”、“雁”自比,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解答】4.A.有误,“要到遥远的属国”分析不当。唐人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二)(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四时俱备俱都②夕日欲颓颓坠落③或好作诗古文或有的人④恐因愤激之久恐担忧,恐怕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9.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答案;6.①全,都②坠落③有的人④担忧,恐怕7.B8.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9.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 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分析】参考译文:[甲]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解答】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四季都有。俱,都。②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颓,坠落。③句意为:有的人喜欢作古诗文。或,有的人。④句意为: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恐,担忧,恐怕。7.本题考查句子停顿的划分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所以停顿应为: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句中重点词语有:自,自从。复,再。与,参与,这里是欣赏。故译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务,一定。望,希望。省,反省。故译为: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作答时,需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三)(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对着大山唱诗篇①梁俊和周晓丹是一对因为做儿童公益相识的恋人。2013年,新婚一周后,他们决定来一场特别的蜜月之旅,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他们支教的地方在石门坎新中小学,它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百度百科对这里的解释中有一句话﹣﹣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穷到什么地步呢?先讲两件小事情吧。②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有一次,梁俊忍不住问他:“朱银泽,你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朱银泽想了想,答道:“小的时候。”③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梁俊支教生涯的第一个冬天。有一天放学后,他和另一位老师去家访,回家时天色已黑,还下起了蒙蒙细雨。乌蒙山区山高雾大,寒风刺骨,为了早点赶回家,他们决定抄小路。那是一条狭窄泥泞的路,走了几分钟,黑暗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救救我,救救我!”他们走近一看,发现一个苗族山民晚上偷挖煤炭,碰到泥土塌方,整个身子已经有三分之二埋在泥土下面了。梁俊等人 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救上来,那个人告诉他们,自己本不敢大声喊救命的,因为担心私采煤炭会被罚款,听到他们说普通话,知道是老师才求救的。④类似的一件件小事都在撞击着梁俊的心,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他思索着:我可以教给这里的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与裹挟在内心的黑暗对抗?最后,他想到了诗歌。⑤中国从古至今都有“诗教”的传统,石门坎的孩子80%以上都是苗族人,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不怎么会说汉语,但这个生活在大山的民族天生热爱唱歌。梁俊本就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吉他老师,自然走到哪里都是吉他不离身,于是他想:何不把诗歌唱出来呢?⑥梁俊先上网搜索古诗谱曲的作品,却没能找到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谱。于是,他干脆自己谱曲,还写下了一段话:“上课时唱,下课时也唱;清晨唱,日落也唱;悲伤时唱,欢乐时也唱;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唱到孩子们长大,唱到他们被爱着。”一个学期以后,孩子们的唱诗声响彻了整个山谷。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⑦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对古诗有更天然的亲近感。春天山野绿了的时候,大家一起歌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布谷声响彻山谷的时候,梁俊教孩子们唱:“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夏日闷热难当,孩子们就吟唱清凉的诗:“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冬天雪花大如席,孩子们就一起高歌:“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⑧每周一诗,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诗歌的类别也有讲究,比如以品格诗育人。新中小学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除了贫穷,他们还非常自卑,于是,梁俊教孩子们吟唱袁枚的《苔》。他想用这首诗勉励孩子们: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⑨梁俊还选了一类没有功利目的的诗,只是让孩子们单纯体会古诗的趣味、意境。苗寨里家家户户都养鸡,梁俊就教学前班的孩子朗读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孩子们乐呵呵地彼此调侃:“和鸡相处要小心哦,千万别让它看到你流着口水吃鸡的样子。”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梁俊就带他们感受边塞诗的凄凉悲壮;到了五六年级他们情窦初开的时候,梁俊就教他们唱宋词。⑩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几乎个个能“出口成诗”了。放学后值日的孩子,会一边扫地一边高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午排队打饭的时候,也有孩子会突然高歌:“一帆一桨 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一年下来,梁俊用民谣音乐的方式,为五六十首诗词谱了曲,就连与他们同来支教从前不会弹吉他的岑桢,也特地学习了小吉他。⑪一年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一百多首诗的储备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梁俊要求孩子们坚持写日记,而对日记的要求只有一个:真实。于是,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作文诞生了。孩子们爱写,梁俊就在考试里加了一个项目﹣﹣诗歌写作。于是,一大波小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他们鼓励孩子们写诗,并在班上和大家朗读分享,他们也鼓励孩子们多说苗语、穿民族服装,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⑫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乌蒙山里的桃花源》。后来,他发起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他说:“这些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诗歌、这一段童年经历,会对他们未来的命运产生什么颠覆性的改变。但是,我们深信,童年时代的记忆和知识,会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选自《知识窗》2018第6期,有删减)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梁俊教学生唱古诗,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多是苗族人,不怎么会说汉语,但天生爱唱歌。B.第⑦段呈现的诗句贴近大山孩子的生活,具体地体现梁俊教唱古诗别具匠心。C.第⑩段写岑桢学小吉他,看似闲笔,实则从侧面表现梁俊对他的影响。D.文中梁俊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传承苗族文化的教育智者。11.梁俊到石门坎新中小学后,做了很多事,请将文中他做的事补充概括完整。(3分)① 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 ② 梁俊教孩子们唱《苔》,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梁俊针对不同学段和情况,选择不同的诗教他们唱。④梁俊要求孩子们写日记,还在考试里加一个诗歌写作的项目。 ⑤ 梁俊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6分)①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赏析加点词语)②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赏析句子)13.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4.文章题目“对着大山唱诗篇”有什么含义?(4分)答案:10.D11.①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②梁俊教孩子们唱《苔》,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⑤梁俊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12.①明亮”既写出了石门坎新中小学的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的改变,又侧面表现了梁俊为乌蒙山区做出的贡献。②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朱银泽的外表的不整洁(或衣着单薄),表现了乌蒙山区的贫穷和落后。13.内容上,写出了乌蒙山的贫穷,让梁俊明确自己要教给孩子们诗歌去与内心的黑暗对抗的做法。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写梁俊教孩子们唱诗作铺垫。14.梁俊在石门坎新中小学教孩子们唱诗这件事。梁俊改变了乌蒙山区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让美好、温暖、感动烙刻在他们的生命中。【分析】这篇文章,写了一对新婚夫妇到贫困山区支教的故事。两年的支教生活中,梁俊教孩子们唱古诗,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要求孩子们写日记,还在考试里加一个诗歌写作的项目;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夫妇俩的两年支教,也许不会对山区孩子们未来的命运产生什么颠覆性的改变。但是,童年时代的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孩子们前行的力量。 【解答】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文中梁俊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承苗族文化”有误。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传承的是古诗歌文化,“他也鼓励孩子们多说苗语、穿民族服装,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发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并不是“热心公益事业”。故选:D。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第⑥段“梁俊先上网搜索古诗谱曲的作品,却没能找到旋律朗朗上口的曲谱。于是,他干脆自己谱曲”可概括出:梁俊自己给古诗谱曲,教孩子们唱古诗。结合第⑧段“梁俊教孩子们吟唱袁枚的《苔》。他想用这首诗勉励孩子们: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可概括出:梁俊教孩子们唱《苔》,勉励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结合最后一段“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梁俊将石门坎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乌蒙山里的桃花源》。后来,他发起众筹,筹得了15万元用于支付出版成本,同时给石门坎的孩子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可概括出:梁俊通过众筹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出版,还给孩子们建了个小图书室。12.①本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明亮”指的是发亮或发光,光线充足,含有闪耀的强烈光亮。“这些歌声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起来”是说,乌蒙山的孩子们在梁俊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唱诗,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侧面衬托出梁俊为乌蒙山区做出的贡献之大。②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朱银泽,他的鼻涕、单衣、衣袖等细节,表现了乌蒙山区的贫困。13.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中间段的作用大致有: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铺垫作用;插叙,补充交代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信息。本文第④段“类似的一件件小事都在撞击着梁俊的心,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他思索着:我可以教给这里的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与裹挟在内心的黑暗对抗?最后,他想到了诗歌”内容上写梁俊明确自己要教给孩子们诗歌去与内心的黑暗对抗的做法。结构上“他经常想到那个偷挖煤炭的人”承接上文,“最后,他想到了诗歌”引出下文他教孩子们唱诗。所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1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文章题目“对着大山唱诗篇”表层含义是梁俊用吉他教孩子们唱诗。深层含义是:梁俊给乌蒙山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童年时代的记忆和知识,会深深烙刻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前行的力量。(四)(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人神奇的御寒术李小天①才刚刚立冬,天气就骤然转冷。气象学家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的冬天可能会被冻哭。所以有些人早就穿好秋裤、裹紧棉衣,打算待在暖气房里宅过一冬了。可没有暖气没有秋裤没有暖宝宝甚至没有现代防寒建筑的古人们,怎么挨过冰天雪地的冬季呢?殊不知,在与冷空气作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代人民研制出诸多神奇的御寒术。②在建筑方面,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这时候的皇宫出现了“温室”与“椒房”。“(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温室即指汉武帝时修建的温室殿。温室殿里,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花椒因其驱寒祛湿的功效,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在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③除了注重房屋建筑,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盛唐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帝王、贵宦 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到了宋朝,烧炭取暖更为普及,宋史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电视剧《甄嬛传》里的贵妃寝宫里总会点着带有香气的薰笼,无疑是清朝贵族们的“取暖神器”。④除此之外,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火塘是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有助于燃烧,又能阻挡冷风穿堂而过。火塘在半坡、姜寨等人类遗址的原始房屋中就已出现,历史尤为悠久。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还发现三座壁炉,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入”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使用火墙取暖,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⑤造纸术出现后,古人还会身着“纸衣”御寒,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简直是贫民士子出门必备首选之物。⑥此外,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记载。对于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而言,冬天是一个可以偷闲的时间,老百姓常常会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聊天,尽享天伦之乐。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是围坐在火炕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婆、孩子、热炕头”。⑦在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发展鼎盛,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也会围炉夜话,不过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这种喜好一直到清朝仍然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有时这种聚会还要安排赏雪、探梅的主题,雅趣十足。⑧看完古人的御寒术,会发现那才不是一个“取暖基本靠抖”的时代。果然,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C (3分)A.火塘历史悠久,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B.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研制出的御寒术形式多样。C.围炉夜话,吟诗作对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之一。D.因为花椒有驱寒祛湿的功效,所以古人用其和泥涂壁来保暖。 16.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去掉“一般”,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17.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介绍了古代几种御寒术?(4分)答案:15.C16.不能去掉。“一般”表示“纸衣”制作的材料经常使用的是楮皮纸,但也有可能用别的纸制作。去掉“一般”,则表示只用楮皮纸制作。使用“一般”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17.①房屋建筑的朝向便于采光取暖;②房屋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③汉朝以花椒和泥涂壁增强保暖效果;④使用火炉、火盆等工具来暖和手脚及被窝;⑤唐宋时流行烧炭取暖;⑥利用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设施来取暖;⑦穿着“纸衣”御寒。【解答】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ABD.正确;C.有误,阅读第⑦段可知,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围炉御寒并夜话,但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夜话,吟诗作对不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选项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能力。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中的“一般”不能去掉。“一般”表示“纸衣”制作的材料经常使用的是楮皮纸,但也有可能用别的纸制作。去掉“一般”,则表示只用楮皮纸制作。使用“一般”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阅读全文,根据第二段“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第三段“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第四段“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第五段“古人还会 身着‘纸衣’御寒”等句子概括作答。(五)(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肥胖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多方面的健康影响。肥胖青少年可能会因体重超重引起气喘、疲劳、关节痛及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肥胖还会阻碍其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的发育。肥胖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受到歧视,自我意识受到损害,喜欢独处,并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材料二】在500名学生中各挑20名体重肥胖的学生和体重正常的学生进行挑食情况调查,情况如下:学生挑食情况调查统计表挑食现象调查对象有挑食现象且严重有挑食现象但不严重没有挑食现象体重肥胖的学生30%50%20%体重正常的学生13%25%62%【材料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表示,摄入过多糖会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产生。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应倡导他们喝白开水,不喝饮料,尤其要控制含糖饮料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消费。健康体重方面,我国的肥胖率在12%左右,特别是青少年增长速度最快。梁晓峰建议,青少年应每周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运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看来,孩子的零食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五毛钱的辣条,除了有添加剂,就是有味道的东西,糖、盐、辣椒,然后就是面粉。孩子如果﹣﹣直在吃又威又甜又辣的东西,回家吃饭就不会有味道,妈妈为了孩子也要加油、加盐、加糖。杨月欣建议,对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最好能够加入到课本当中去。“一个孩子如果知道怎么样保护自己的生命,比体育、智育、德育要好得多。”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 (3分)A.肥胖会压抑青少年潜能的发育,让其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B.凡是体重正常的学生,多数不会挑食,即使挑食也不会很严重。C.体重肥胖的学生多半都有挑食现象,只有小部分没有挑食现象。 D.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怎么样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更高级的学习课程。19.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肥胖的发生。(3分)20.请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出你对小雪的建议及原因。(4分)【链接材料】小雪平时很在意自己的体型,午餐只吃七分饱,尤其是因为妈妈做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豆角,上完体育课更是感觉饥饿难耐,打算课间去食堂买个麻辣鸡翅和可乐加餐。答案:18.A19.控制对含糖饮料的摄入:每周坚持进行5天中强度运动;少吃零食,养好良好的饮食习惯。(意思答对即可)20.①不要挑食,营养均衡才能保证体重正常。②少喝可乐,可乐是含糖饮料,应该多喝白开水。③不要吃麻辣鸡翅,减少对多盐多油零食的摄入。④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解答】18.A.有误,根据材料一中的“肥胖还会阻碍其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的发育。肥胖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受到歧视,自我意识受到损害,喜欢独处,并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BCD.正确。故选:A。19.根据材料三中的“摄入过多糖会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产生。”可得:控制对含糖饮料的摄入。根据“梁晓峰建议,青少年应每周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运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可得:每周坚持进行5天中强度运动。根据“孩子的零食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可得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0.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尤其是因为妈妈做了自己不喜欢吃的豆角”可提出建议不要挑食,要做到营养均衡。根据“打算课间去食堂买个麻辣鸡翅和可乐加餐”可提出建议少喝可乐,因为含糖过高,可以多喝白开水。不要吃麻辣鸡翅,因为里面含有过多的盐和油。要少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六)名著阅读(6分)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零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21.(3分)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 的不朽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中的“我”指的是 毛泽东 。22.“我”为什么没有能出席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答案:21.埃德加•斯诺 《 红星照耀中国 》; 毛泽东 。22.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错过了这次大会。【解答】2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及内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语段中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被派往上海组织运动,回到湖南推动工会工作。2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三、写作(60分)23.(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宋朝无门慧开禅师在他的诗中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留心生活,总会有些刻骨铭心的东西留在心里,因为那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温馨的……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请以“寻常的日子也温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在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材料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只要留心生活,总会有些刻骨铭心的东西留在心里。”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一定能发现寻常日子中的美好、芬芳、让人愉悦的温馨等,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美好。平常生活中的让人感到“温馨”的事很多,如:大雨中为正在指挥交通的交警撑伞;为正在啃干馒头的环卫工人送来的一杯热水;酷热的中午为睡觉的小狗打伞的小姑娘的画面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体会生活,生活中的温馨无处不在。【范文】寻常的日子也温馨星期天的傍晚,我家的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响,不时还能闻到油烟味。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声响,不时还能听到欢声笑语。吃饭啦!快过来。转头便看见妈妈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面带愠色。“哦!来了!”我马上对身边正和电视约会的父子俩使了个眼色,立刻从沙发上跳起来,飞奔向厨房。当我端着饭出来的时候,正看到妈妈对着沙发上瘫着的父子俩咆哮着:“你们俩快点给我起来!”“就是就是!”我在边上兴灾乐祸地起哄。这时,两个人才慢慢悠悠地从沙发上起来。开饭了!只见爸爸偷偷摸摸地从冰箱拿出一瓶啤酒,轻手轻脚地从厨柜中拿出开酒器,小心翼翼地开了酒。饭桌上,妈妈一个白眼飞到爸爸身上,爸爸心虚地挪了挪酒瓶,讪讪地笑着:“快到保质期了,再不喝就浪费了。”身边的哥哥也掩嘴笑起来。餐桌上,妈妈不断地往我和哥哥的碗中夹菜,还不停地问哥哥在学校吃得怎么样。爸爸也不时地插嘴,问哥哥在学校时的情况。哥哥一边吃,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学校的趣事。晚饭后,妈妈又开始收拾厨房。看着妈妈太辛苦,我赶紧帮妈妈一起洗碗。妈妈开心地摸摸我的头,一面干活一面和我聊天。忙完从厨房出来,看到沙发上爸爸和哥哥正在下着象棋,我跑过来闹了会,这两人都赶我走,我只好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我心爱的三毛的书看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夜已深了,妈妈嘱咐我早点睡。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好像感觉有人来过我的房间,帮我盖上被子………。 寻常的日子,一点一滴都温馨满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