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2014年5月18日,及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2.(2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3.(2分)2018年6月社会各界人士及港澳台同胞齐聚甘肃省清水县,祭祀人文初祖,传承华夏文明,祈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女娲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舜帝、大禹 ‎4.(2分)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夏、周、商 B.商、夏、周 C.夏、商、周 D.周、夏、商 ‎5.(2分)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6.(2分)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第28页(共28页)‎ ‎7.(2分)毛泽东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 A.确立县制 B.改革户籍制度 ‎ C.奖励军耕 D.实行分封制 ‎8.(2分)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9.(2分)在我国,自第一个“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多达几百人。这第一个“皇帝”是(  )‎ A.黄帝 B.大禹 C.赢政 D.刘邦 ‎10.(2分)今年是农历马年,如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1.(2分)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第28页(共28页)‎ ‎12.(2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3.(2分)根据如图判断,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14.(2分)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推恩令的颁布 ‎ C.盐铁官营的实施 D.张骞通西域的成果 ‎15.(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 C.稳固大一统局面 ‎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6.(2分)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17.(2分)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 第28页(共28页)‎ 皇帝 和帝 殇帝 冲帝 质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2‎ ‎8‎ ‎14‎ 寿命(岁)‎ ‎27‎ ‎2‎ ‎3‎ ‎9‎ ‎14‎ A.黄巾起义 B.曹操专权 ‎ C.光武中兴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2分)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建设新疆成就不容肆意抹黑歪曲一一国际人士驳斥美国所谓涉疆法案》,在网上广为传播。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周朝 ‎19.(2分)如图这部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20.(2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双方 孙刘联军﹣﹣曹军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军战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2分)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 第28页(共28页)‎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2.(2分)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 ‎23.(2分)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博物志》 D.《水经》‎ ‎24.(2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25.(2分)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B. ‎ C. 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第28页(共28页)‎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A、B填空。举一例“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史实。‎ 材料三:……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哪一局面的出现?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特征。‎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图片 反映的事件 ‎1‎ 左图是秦朝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①   ‎ 第28页(共28页)‎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左图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他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②   ”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为历代王朝所推祟,影响深远。‎ ‎3‎ 左图是丝绸之路线路图,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③   (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 左图是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5‎ 左图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④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1)上图是某班中国古代史部分图片展,请你将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以完成设计任务。‎ ‎(2)如果将图片分类布展,你将如何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28页(共28页)‎ ‎(3)依据序号1、5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示中,“A”完成了短暂的统一,是哪一历史朝代?建立北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依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第28页(共28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2014年5月18日,及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可知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2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稻种植。‎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位于在今天浙江河姆渡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粮食作物水稻,种植水稻。‎ 第28页(共28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2分)2018年6月社会各界人士及港澳台同胞齐聚甘肃省清水县,祭祀人文初祖,传承华夏文明,祈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盘古、女娲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舜帝、大禹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解答】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 ‎4.(2分)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夏、周、商 B.商、夏、周 C.夏、商、周 D.周、夏、商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迭。‎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顺序。‎ ‎5.(2分)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第28页(共28页)‎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龙骨”是指龟甲或兽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的文字,被成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中药。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骨文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6.(2分)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 ‎【解答】题目给出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设问考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燕、赵、齐、鲁、晋和楚都源于西周分封制出现的诸侯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 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西周分封制.‎ ‎7.(2分)毛泽东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 A.确立县制 B.改革户籍制度 ‎ C.奖励军耕 D.实行分封制 第28页(共28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确定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由此可知,实行分封制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ABC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重点掌握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意义。‎ ‎8.(2分)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其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选项A是儒家学派主张;选项C是墨家学派主张;选项D是法家学派主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主张,需要准确掌握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 ‎9.(2分)在我国,自第一个“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多达几百人。这第一个“皇帝”是(  )‎ A.黄帝 B.大禹 C.赢政 D.刘邦 ‎【分析】‎ 第28页(共28页)‎ 本题以在我国,自第一个“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多达几百人为依托,考查秦朝统一。‎ ‎【解答】第一个“皇帝”是赢政;秦统一天下以后,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王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决定兼采“皇”,“帝”之号,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一称呼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0.(2分)今年是农历马年,如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统一文字这一知识点。‎ ‎【解答】秦朝建立以后,为巩固统一,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的字体通行全国。‎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的了解。‎ ‎11.(2分)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第28页(共28页)‎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要注意题干中“最早”、“全国统一使用”等关键词。‎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 ‎12.(2分)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13.(2分)根据如图判断,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发生在(  )‎ 第28页(共28页)‎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分析】本题以图示的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掌握公元纪年与世纪的换算。‎ ‎【解答】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按照公元纪年法的计算方法,公元前119年属于公元前2世纪末,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 ‎14.(2分)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推恩令的颁布 ‎ C.盐铁官营的实施 D.张骞通西域的成果 ‎【分析】本题以“文景之治”为切入点,考查文景之治的原因的知识.‎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故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有关。‎ 故选:A。‎ ‎【点评】‎ 第28页(共28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景象的相关史实.‎ ‎15.(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 C.稳固大一统局面 ‎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16.(2分)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史实。‎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学习的是东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东汉的史实。‎ ‎17.(2分)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几位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种现象造成了(  )‎ 皇帝 和帝 殇帝 冲帝 质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2‎ ‎8‎ ‎14‎ 寿命(岁)‎ ‎27‎ ‎2‎ ‎3‎ ‎9‎ ‎14‎ A.黄巾起义 B.曹操专权 ‎ C.光武中兴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分析】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题干给出的表格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这导致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D。‎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8.(2分)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建设新疆成就不容肆意抹黑歪曲一一国际人士驳斥美国所谓涉疆法案》,在网上广为传播。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周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相关知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B符合题意。秦朝、商朝、周朝没有管辖新疆,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域都护的设置相关知识。‎ ‎19.(2分)如图这部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依托,考查《史记》.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20.(2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双方 孙刘联军﹣﹣曹军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军战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2分)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开发的认识.‎ 第28页(共28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等.‎ ‎22.(2分)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解答】“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这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相对安定。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同时,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因此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知识的掌握,重点掌握其主要表现及影响。‎ ‎23.(2分)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博物志》 D.《水经》‎ ‎【分析】本题考查《齐民要术》。‎ 第28页(共28页)‎ ‎【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4.(2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后来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之星”。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冲之的相关史实。‎ ‎25.(2分)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第28页(共28页)‎ A. B. ‎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作品特色的相关史实。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解答】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王羲之的作品特色的相关史实。‎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A、B填空。举一例“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史实。‎ 材料三:……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哪一局面的出现?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特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周的分封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解答】(1)依据材料一的“诸侯并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从“诸侯并立”到“战国七雄”再到“一雄”,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完成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农业上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这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A填铁制农具(铁农具)、牛耕,B填都江堰。战国时期,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最有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第28页(共28页)‎ ‎(3)依据材料三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可知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百家争鸣。题干三则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因此时代主题特征是社会大变革。‎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趋向统一,走向统一,统一)。‎ ‎(2)A:铁制农具(铁农具)、牛耕;B:都江堰;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 ‎(3)局面:百家争鸣;时代主题特征:社会大变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西周的分封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图片 反映的事件 ‎1‎ 左图是秦朝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① 郡县制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左图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他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为历代王朝所推祟,影响深远。‎ ‎3‎ 左图是丝绸之路线路图,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③ 长安 ‎ 第28页(共28页)‎ ‎(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 左图是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5‎ 左图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④ 推恩令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1)上图是某班中国古代史部分图片展,请你将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以完成设计任务。‎ ‎(2)如果将图片分类布展,你将如何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3)依据序号1、5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 ‎【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秦朝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丝绸之路的路线、汉文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秦朝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以下设县。①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可知①是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依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②’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可知②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③(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可知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依据“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④‎ 第28页(共28页)‎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可知④是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 ‎(2)依据图片资料信息,可以将图片进行分类。按朝代分类:汉朝2、3、5;秦朝1、4.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的措施。长安是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推恩令是西汉汉武帝的措施。按领域分类:政治1、5;文化2、4;对外交往3.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推恩令是西汉汉武帝政治方面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汉武帝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焚书坑儒属于秦始皇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丝绸之路属于对外交往方面。‎ ‎(3)依据序号1、5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和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故答案为:‎ ‎(1)①郡县制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长安④推恩令 ‎(2)分类依据:按朝代:汉朝2、3、5;秦朝1、4 或分类依据:政治1、5;文化2、4;对外交往3‎ ‎(3)共同目的:巩固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巩固统治的措施、丝绸之路的路线、汉文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相关知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28页(共28页)‎ ‎(1)材料一图示中,“A”完成了短暂的统一,是哪一历史朝代?建立北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依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分析】(1)本题考查西晋统一和北魏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国家统一,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2)本题由两幅图片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图片信息,得出认识。‎ ‎(3)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意义是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 ‎【解答】(1)依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实行全国统一的是西晋。北魏是内迁的鲜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依据材料二的“《牧马图》和《耕牛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马图》体现的是鲜卑族的畜牧业,反映了鲜卑族的游牧生活。《耕牛图》体现的是鲜卑族的农业,反映了鲜卑族的农耕生活。由此可以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由畜牧业到农业或由游牧到农耕。‎ 第28页(共28页)‎ ‎(3)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等。依据材料三的“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朝代:西晋;民族:鲜卑族。‎ ‎(2)变化:由畜牧业到农业或由游牧到农耕。‎ ‎(3)措施: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等。(回答两点即可)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回答一项即可)‎ ‎【点评】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认识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完成统一。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图片信息,得出认识。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8 18:13:1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8页(共2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