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共7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共77页)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 ‎3.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第1课时 中学序曲 知识目标 ‎1.知道中学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2.理解中学时代对人一生的意义。‎ ‎3.知道中学新目标、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能力目标 ‎1.提高对中学生角色、中学地位的认识。‎ ‎2.树立中学新目标,迎接新挑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 ‎2.热爱中学生活,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生活。‎ ‎3.适应环境,认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与他们共同体验交流、合作、分享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重点 中学生活在我们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1.中学生活对我们成长的重要影响。‎ ‎2.如何面对中学生活新挑战。‎ 教师准备:本校建筑和设施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笔记本等。‎ 方式一:教师播放学校的宣传片,介绍学校历史和优秀毕业生等,让学生了解新学校,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方式二:欣赏歌曲《中学时代》,歌词如下:‎ 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 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 友谊的阳光把心灵照耀,知识的泉水把心田灌溉。‎ 啊,中学时代,黄金时代,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上团徽走向未来。‎ 什么时候懂得了人生?是在求知的中学时代。‎ 76‎ 什么时候认识了世界?是在探索的中学时代。‎ 智慧的花儿在这里盛开,希望的苗儿在这里成材。‎ 中学时代,黄金时代。‎ 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带着团徽走向未来。‎ 思考问题:听了歌曲《中学时代》,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拨:感受新环境,确立新目标。‎ 教师总结:刚踏进初中的大门,同学们会有几分陌生,几分新奇,几分忧虑,几分兴奋,这些都是我们对中学生活的全新感受。如果中学生活是一个乐章,现在进行的就是序曲。你是怎样体验这个序曲的?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吧。‎ 探究一:新的起点 ‎【过渡语】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今天,我们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成为中学生是我们几年前的渴望,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期望。‎ ‎1.畅谈新起点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没有?‎ 教师点拨:上了中学,自己觉得长大了。因为:更会遵纪守法了,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了,知识增多了,等等。(或没有真正长大,因为我们有了更多责任,要有更强的自觉性,有时,我们还要依靠老师、家长的帮助)‎ 思考问题:(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 教师点拨:有舒适的学习环境;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成为好朋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自己能越来越优秀;拥有更多的自由;等等。‎ ‎2.认识新起点 教学活动二:问题导读。‎ 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一个新天地?‎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师生、同学等人际关系;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未来发展的新起点等。‎ 思考问题:(2)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中学时代是发现人生的过程。我们发现了自我,发现了一个精神的世界,发现了一个知识的世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画卷,中学时代就是最为浓墨重彩的几笔。如果把成长看成一个过程,中学生活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思考问题:(3)中学生活对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阅读感悟”。‎ 教师总结:中学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珍惜中学生活,把握好中学时代,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不珍惜中学会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齐读教材第4页最后一段。‎ 思考问题:(4)你会用哪句话来概括中学时代对于我们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请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76‎ 教师点拨:①例如:我的班主任老师。如果回到中学生活,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听到爸爸妈妈唠叨的时候,不再顶嘴,等等。②思考:每一个经历过中学时代的人,都有一些遗憾。如果时光真的能倒流,自己可能会做得更好。可见,中学时代对每一个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我希望自己能多一点智慧,少一点幼稚,多一点自信和勇气,少一点胆怯和懦弱。‎ 探究二:成长的礼物 ‎ ‎1.初中生活带来的礼物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 教师点拨:(示例)我最想挑的礼物是新的目标。希望盒子里装的是“我长大了,承担新的角色”的礼物。‎ 思考问题:(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它会使我有更多的责任、更强的自觉性,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 教学活动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正文后,引导学生思考,补充下列内容:‎ 新的目标:学习、体育等能力提高。‎ 新的挑战:学习竞争压力、对手等方面变化。‎ 新的机会:我有了更多发表看法和观点的机会;我有了当选班委会成员的机会;我有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等。‎ 新的可能:我的学习成绩可能变得更好;我可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我可能制作出一个小发明等。‎ 新的要求:独立、自信、自强等。‎ 教师总结:新目标、新挑战、新机会、新可能、新要求,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画面,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2.做最好的我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小学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这些遗憾?‎ 教师点拨:(示例)①在学习生活中的遗憾:自己不够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等。打算:认真听讲,请老师和同学监督自己。②在人际交往中的遗憾:有时候语言不文明,没有顾忌到同学的感受。打算:礼貌待人,尊重同学,关心同学。③在课余生活中的遗憾:很多课余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了。打算:合理安排时间,多看一些科普书籍,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教师总结: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思考问题:中学时代,我们应重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教师点拨: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3.怎样珍惜中学生活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相关链接”。‎ 思考问题:‎ ‎(1)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学生活?‎ 教师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76‎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件事。‎ 教师点拨:(示例)初中阶段,我想在文化成绩上取得年级前30名的好成绩;我想参加校篮球队;我想在暑假和同学一起参加对贫困山区的助学活动……‎ 思考问题:(2)与父母进行一次沟通,听听他们希望你在初中三年完成的事情。‎ 教师点拨:(示例)①父母希望我初中三年身心健康成长;②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③能学会做简单的饭菜等。‎ 思考问题:(3)请思考:哪些事情必须现在做?哪些事情可以将来去做?哪些事情需要一生去做?‎ 教师点拨:必须现在做的事情有:学好功课,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等。‎ 可以将来去做的:参加中考,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服兵役、保卫祖国等。‎ 可以一生去做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终身学习,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中学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变化,更是新挑战。中学时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时代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基。迎接新生活,展望新愿景,中学生活,你做好准备了吗?正如我们教材上所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2课时 少年有梦 知识目标 ‎1.了解梦想的含义和作用,尤其是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能力目标 ‎1.认识青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放飞梦想的时代。‎ ‎2.能不断完善自我,树立努力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6‎ ‎1.认识梦想的作用和对人生的意义。‎ ‎2.培养自己为人生奋斗的远大理想和亲近社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重点 ‎1.梦想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2.努力是拉近梦想与现实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难点 梦想与时代和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播放歌曲《梦想起航》。‎ 教师导入: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如何才能使中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我们开启梦想的大门,去追逐中学时代的梦想。‎ 方式二:观察漫画。‎ 思考问题:同学们有自己的梦想吗?说说你的梦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回答:当一名音乐家,当一名航天员,当一名作家,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导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视野的扩大,我们的梦想会越来越接近生活实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梦想的内容——《少年有梦》。‎ 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意义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第一段正文及“阅读感悟”。‎ 思考问题:(1)什么是梦想?‎ 教师点拨: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思考问题:(2)梦想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教师总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梦想的特点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及“相关链接”。‎ 76‎ 思考问题:(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教师点拨:瑞恩的梦想是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他的梦想给自己带来了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给他人带来了感动和行动,使爱心得以传递、延续。‎ 思考问题:(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教师点拨:有梦想就有了希望,生活就有了色彩。我要向瑞恩学习,从小树立志向,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广大人民联系在一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思考问题:(3)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天真无邪、美丽可爱。‎ 思考问题:(4)如何看待少年的梦想?‎ 教师点拨: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思考问题:(5)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有关系吗?‎ 教师点拨: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总结: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故事拓展】‎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江苏淮安,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有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学生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当时,周恩来年仅12岁。‎ 教师过渡:梦想一定要有,那我们应该怎样使梦想成真呢?‎ 探究二:努力就有改变 ‎1.对待梦想的不同态度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关于“梦想与现实”有以下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 教师点拨:观点①正确,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观点②错误。梦想不等于现实,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说远确实很远,把梦想作为缥缈的目标而不去追求,就永远不会实现;说近却又很近,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执着追求,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努力,让我们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因此,梦想与现实是否是平行线,取决于我们是否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努力。‎ 观点③④正确。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变成现实。但是,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前行的目标。‎ 观点⑤正确。有了梦想,每一天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教师总结:少年的梦想,有时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76‎ ‎2.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活动四:观察漫画。‎ 思考问题:(1)有了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吗?‎ 教师点拨:不一定,需要付出努力。‎ 思考问题:(2)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教师点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总结: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下面至第12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从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点拨:要想实现梦想,就要培养努力的生活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思考问题:(2)实现梦想需要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教师点拨:不一定,还需要立志和坚持。‎ 教师总结: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③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故事拓展】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想读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了。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在美国上市以后,集团主席马云的个人资产增至25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4位。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教师点拨:①未来三年里,我最大的梦想是考上重点高中。②为了实现梦想,我需要培养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等品质。③我需要做的准备是勤奋好问、脚踏实地。④我目前可以开始的具体行动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多做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少年有梦就有希望,梦想总是美好的,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不会是等来的,也不会是想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努力就会有改变的希望和可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要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76‎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2.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1课时 学习伴成长 方式一:时政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 教师导入:善于学习,永葆本色。同学们,你如何理解学习?你认为什么是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今天的话题《学习伴成长》。‎ 方式二:多媒体展示材料:‎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娃娃画报》。那时,我还不识字,但是,从生动的插图中,我爱上了看书。在三年级时,我爱上了《十万个为什么》,它让我知道了世间的奇事。在五年级时,我爱上了《点亮人生的十盏灯》,它让我明白了怎样能找准自己的人生。现在,我已经是初中生了。虽然学习时间增多,但是,我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看书。有些书虽然不怎么看得懂,但是,我会去细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书伴我成长!‎ 教师小结:“我”通过读书获得了成长。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进入初中阶段,想必大家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既有好奇,也有困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今天的话题《学习伴成长》。‎ 探究一:打开学习之窗 ‎1.正确看待学习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76‎ 教师点拨:他们是在学习。因为学习的范围很广,既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思考问题:(2)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和同学一起讨论,看谁想得最多。‎ 教师点拨:(示例)我经历的学习有:①周末和同学一起规划乘车路线,去图书市场买书;②和同学发生矛盾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③我学会了十字绣;④我学会了养花;⑤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学习过程中包括哪几个层次?‎ 教师点拨: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记忆、理解、关联、运用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层次。‎ 思考问题:(2)怎样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教师点拨:(示例)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收集资料等方式发现、探究问题,从而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思考问题:(3)同是一次春游,同学们各有不同的收获。他们的收获分别是什么呢?‎ 教师点拨:(示例)他们分别收获了好心情、同学间的友谊、丰富了历史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等等。‎ 教师总结:(1)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2)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 ‎【故事拓展】‎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终身学习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教师点拨:每个人都要学习。因为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思考问题:(2)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教师点拨: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学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探究二:学习点亮生命 ‎1.学习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想过自己为何而学吗?‎ 教师点拨:想过。我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 思考问题:(2)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并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 教师点拨:(示例)你为什么要学习?回答: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追问:掌握更多的知识又是为了什么呢?回答:为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丰富。追问: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回答: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76‎ 思考问题:(3)为什么说学习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教师总结:①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2.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 18~19页正文内容。‎ 思考问题:学习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③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你认为学习是什么呢?‎ 教师点拨:我认为,学习就是可以获得更多知识的一个平台,可以使自己更富有智慧的一种途径,是促使自己可以不断前行的持续动力。学习是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会交往、学会关爱、学会探究、学会快乐……‎ 教学活动七:材料呈现 材料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材料二:学习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每一次勇敢的搏击,都会让我们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每一次不轻言放弃的坚韧,都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成长的喜悦;每一次业精于勤的自我鞭策,都会让我们增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思考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请谈谈你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教师点拨:(1)材料一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2)①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⑤学习没有终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⑥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⑦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几千年的至理名言不断在警示我们,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的兴盛,人才的兴盛在于不断地学习,落后就会挨打。‎ 路是人走出来的,怎么走好这条路?学习是关键,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道路的黑暗,不要怕道路上的风雨,因为,黑暗只是暂时的,风雨后定会有彩虹,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历经过风雨和磨难的人,方能走向人生的巅峰。‎ 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完善品德、提高能力的过程。青少年要充分认识中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搞好初中阶段的学习。‎ 76‎ 第2课时 享受学习 知识目标 ‎1.体会学习的苦与乐。‎ ‎2.享受学习的快乐,如何学会学习。‎ 能力目标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学会享受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重点 如何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 在多种学习感受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总结进入中学以来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改变命运”,被誉为“武汉版张海迪”的邱汉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人生格言。邱汉强出生在武汉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及左上肢完全瘫痪。经过长期治疗后,他的右手仅有3根手指能自由活动。20岁时的一次意外,又导致邱汉强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为0.1。尽管如此,邱汉强从没放弃过学习。他自学16年,拿到了日语、俄语、英语三门外语的大专函授结业证书。“如果不是坚持学习掌握了本领,我也许只能躺在病床上依靠别人生活。”如今,他已成为高校客座教授,还创办了外语培训学校。‎ 76‎ 教师总结:如果不是坚持学习,掌握了本领,邱汉强也许只能躺在床上依靠别人生活。学习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探究一:体味学习 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点拨:(示例)‎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 开始的时候 信心十足,无所畏惧 拖延,敷衍,不想做事 遇到困难的时候 有过动摇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 退缩 有人反对的时候 坚持己见 半途而废 事情做完以后 心里充满成就感、幸福感 如释重负,觉得总算是熬完了 ‎  思考问题:(2)学习是你想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是,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 教师点拨:(示例)是。我很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东西,需要我们细心体会,慢慢品味,从而享受学习过程的幸福。(或不是。虽然学习不是我想做的,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是我的主要任务。因此,我尝试着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努力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发现自己的潜能,使自己逐步提高,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请分别写或画在下面对应的区域内。‎ 教师点拨:(示例)过去:我在学习中的快乐体验是用了一个多小时做对了一道解方程的应用题,当时自己很高兴,很有收获。现在:进入初中以后,我能从容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掌握了很多新知识。将来:在学习中,我希望的快乐是自己能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教师点拨:(示例)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解出一道题后,我喜不自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赶紧和同学分享。‎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最后一段及第21页正文。‎ 思考问题: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教师点拨:①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②学习中也有辛苦。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做出努力。③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探究二:学会学习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有哪些学习的困扰?‎ 教师点拨:(示例)我总是记不住数学公式,‎ 76‎ 英语课上的那些语法让我应接不暇;成绩不理想,很少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虽然成绩不错,但是总担心自己落后;学习负担重,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等等。‎ 思考问题:(2)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 教师点拨:面对这些困扰,我们需要学会学习。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④可以向老师或父母求助,或者向其他同学请教。‎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比较这两幅图有哪些不同。‎ 教师点拨:高效学习者的时间安排比低效学习者更科学合理,更有计划。‎ 思考问题:(2)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教师点拨:(示例)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学习者对事情的认识不全面,也可能是因为学习者本身自控能力不高等。‎ 思考问题:(3)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教师点拨:(示例)回顾自己的一周,我的时间有一部分用在学习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用在玩游戏上面。应该遵守以下规则:明确目标、分清轻重缓急;制订计划,写成清单;遇事马上做;现在做,第一次做好,次次做好;专心致志,不要有头无尾;珍惜今天,当日事当日毕;等等。‎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如:我的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写作业、反思。‎ 思考问题:(2)整理每位同学的学习经验,形成一本学习方法手册。‎ 教师点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博众家之长,学习他人的经验,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基本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八:材料呈现 漫画说学习。‎ 思考问题:‎ ‎(1)漫画一中学生感觉作业多的原因有哪些?(请列出两条)‎ ‎(2)漫画二中学生的言行说明她对学习有怎样的体验?‎ ‎(3)给这两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概括一个共同的主题。‎ 教师点拨:‎ ‎(1)写作业不专心,效率低;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主动的态度);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复习,做题速度慢;科目多,作业量大,有难度。‎ ‎(2)学习是中学生的重要任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体味学习带来的快乐;学习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做出努力;当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76‎ 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或学习是艰苦却又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并合理安排时间;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计划,享受学习。‎ ‎(3)示例一:学习中的苦与乐。示例二:享受学习。(本题答案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享受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的能力,承担学习的责任,我们才能搞好初中阶段的学习。‎ 享受学习 第三课 发现自己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2.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 第1课时 认识自己 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能力目标 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 重点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难点 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教师准备:准备问题提纲,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76‎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图片: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导入: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就是“认识你自己”。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方式二:情境导入 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曾经有人问过我:“你了解自己吗?”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不是吗?谁还不了解自己呀?但是,只要仔细品味一下,“你了解自己吗?”这个简单问题里面其实蕴藏着无限的玄妙。一般认为,了解别人很难,要想了解一个人也很不容易。但是“知己”相对“知彼”来说更难,了解自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如此,但是弄清楚“我是谁”很有意义,也很重要。有趣的是,生活当中我们却只是尽可能地想去了解别人,认识别人,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更有趣的是,认识自己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站是首先要建立起自我意识。‎ 教师导入:阅读了上面的材料后,如果老师问你:你认识自己吗?你也许会觉得问题有些可笑,但事实上,我们还真不一定认识自己!本课时我们就一起探讨下“认识自己”的问题。‎ 探究一:人贵自知 ‎1.认识自己的原因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教师点拨:镜头一: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积极思考问题。镜头二:在操场上。阳光奔放,喜欢运动。镜头三:在实验室里。遵守秩序,认真观察,小心操作。‎ 思考问题:(2)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教师点拨:我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比较满意,因为我在不同的镜头里都在认真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 思考问题:(3)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 教师点拨:同学们认为我的表现比较认真、踏实、积极向上,体现了一名中学生应该有的面貌。‎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阅读感悟”及正文内容。‎ 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教师点拨:①认识自己很重要。②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对自我的探寻很有意义。‎ ‎2.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教师点拨:小刚对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会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 思考问题:(2)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师点拨:这样的认识会给他带来消极的影响,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学活动四:材料呈现 迈克尔·乔丹是享誉全球的篮球明星,但是他曾经一度选择了和他父亲一样的道路:打棒球。不过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着惊人的弹跳力和扣球能力,因此,‎ 76‎ 他最终选择了一条达到人生巅峰的道路:打篮球。‎ 思考问题: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点拨: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探究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一)多方面认识自己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 教师点拨: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思考问题:(2)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教师点拨: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别人的比较和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出这些认识的。‎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正文。‎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生理方面: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 心理方面: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 社会方面: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内容。‎ 思考问题:什么是自我评价? 正确的自我评价有什么作用? 自我评价有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①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水平。②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③参考教材第29页“方法与技能”提示的方法。‎ ‎【故事拓展】《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穴鸟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玩。孩子问那是什么鸟,牧人回答说:“我明知道它是穴鸟,可它自以为是鹰。”‎ ‎2.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最后一段内容。‎ 思考问题:什么是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①他人评价就是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②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故事拓展】魏征,唐初重臣,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龙颜直谏著称。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臣,魏征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诫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在他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教师补充说明:位居一国之首,唐太宗却能坚持客观评价自己,实属难得。正是因为他既吸取了隋朝亡国的教训,又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3.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 教师点拨: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这是很正常的,‎ 76‎ 因为每个人在评价“我”时是站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的,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这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 思考问题:(2)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教师点拨:“我”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些评价。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4.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通过填写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要描绘自己正确完整的形象,就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他人的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缩小自己的盲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清晰、完整的认识。‎ 思考问题:(2)这张图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正确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才能够描绘清晰的自我。‎ 教学活动十一:材料呈现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 思考问题:(1)请你谈谈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 ‎(2)你将通过哪些科学方法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教师点拨:‎ ‎(1)①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势,也都有缺点与不足。②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公正、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2)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来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春的美好时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第2课时 做更好的自己 76‎ 知识目标 ‎1.我们每个人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我。‎ ‎2.完善自我,开发自身潜能。‎ 能力目标 ‎1.正确的自我肯定和否定。‎ ‎2.克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健康向上、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重点 接纳自我、发展自我。‎ 难点 接纳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的潜能。‎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播放励志歌曲《我要飞得更高》。‎ 正如歌曲中唱的那样:“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飞得更高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教师导入:“我要飞得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做更好的自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方式二:播放视频:中国梦想秀励志人物——无臂爱笑女孩杨佩。‎ ‎9岁那年,她因触电失去双臂。16年的苦痛与挣扎,16年的追寻和自强,今天她以双脚创造了刺绣神话,站在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征服了亿万观众,被人们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名字叫杨佩。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尽管会遭遇各种挫折,但只要我们学会坚强,笑对人生,我们也会像“无臂女孩——杨佩”一样笑对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教师导入:那么,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做更好的自己》,从中去寻找答案。‎ 探究一:接纳与欣赏自己 ‎1.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原因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1~32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你怎么看待晓蓉的累?‎ 教师点拨:晓蓉关注自己,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但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积极接纳自我。她的表现是一种自我否定。‎ 思考问题:(2)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 76‎ 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点拨: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影响:这些经历让我放大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陷入自卑。我总是希望给同学们留下好印象,却又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也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做法:我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欣赏自己,并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正文。‎ 思考问题:为什么要接纳与欣赏自己?‎ 教师总结: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接纳自己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会接受;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想回避、掩饰。‎ 教师点拨:①有些不完美,如我身材矮小,跑步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我能接受,因为我身体健康,并且我已经努力了。②有些不完美,如在解决疑难问题时我不能坚持到底,存在半途而废的情况,我不能接受,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我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导致自己成绩不理想。‎ 思考问题:(2)接纳自己的全部是不是很难做到?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分享?‎ 教师点拨:①接纳自己的全部很难做到,因为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②接受不完美,我会直面真实的自己,不伪装自己,不掩饰自己;我会有勇气做到,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不感到自卑,也不会骄傲自满;我会相信自己,欣赏自己,不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总结: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②接纳自己需要勇气。接纳自己满意的部分是容易的,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候会很难。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欣赏自己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赞同下面哪个同学的看法?‎ 教师点拨:我赞同女同学的看法。这一看法做到了认真对待和重视他人的意见,并客观冷静分析,既不骄傲自大,也不目中无人,这是欣赏自己的表现。这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做更好的自己。“别人的意见都不对,只有我才是正确的”的看法是不重视别人的意见的体现,只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态度,不利于正确认识自己。“别人的意见也许有道理,可是我做不到”的看法虽然认识到他人的意见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但是自己没有改正,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故事拓展】被人们称为“全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说话口齿不清,因而经常闹笑话。但是在他母亲的开导下,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担心。因为他从心底相信母亲的话:他的大脑比别人的舌头转得快。在这种强大的自信心下,他战胜了口吃这个缺点,并在商界超群绝伦。‎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①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②‎ 76‎ 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 探究二:我要飞得更高 ‎1.做更好的自己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 教师点拨:我们在接纳自己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主动改正缺点。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方法与技能”和“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 教师点拨:(示例)改正浮躁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改正自制力差的方法:培养意志力,做事果断,确定下来立即执行。改正计划性差的方法:首先做好月计划,再做好周计划,最后细分到每天的计划,按照指定的计划办事。改进不善于总结的方法:坚持每周对一周所学知识、所做笔记进行分类总结。‎ 教师总结:(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2.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正文及第36页“相关链接”。‎ 思考问题:我们应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师点拨: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教学活动八:材料呈现 在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 ‎2020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一幅“背影”的图片。主题是“在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说的是,脱下防护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衣服湿透。他们说:“为了战胜病魔,我们不惜牺牲生命,出点汗算什么。”向这些抗击病魔的白衣战士致敬!向这些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思考问题: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应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教师点拨: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④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请你回想自己成长道路上大大小小的成功、进步,努力发现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可贵之处。然后,给自己写一封信,表达对自己的欣赏、喜爱和信心;也可以自制一些书签儿,把对自己的欣赏或激励写在书签儿上;或者用其他你喜欢的方式欣赏自己。‎ 教师点拨:(示例)你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乌云和雾霾的袭击,‎ 76‎ 只会增强你的坚强意志。我欣赏你的勇敢和坚定、坚韧和乐观,愿你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挑起生活道路上灿烂的晴空。‎ 思考问题:(2)请给自己写一句寄语,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教师点拨:(示例)你,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而又努力;佩服你的付出,欣赏你的努力,希望你一路跋涉,战胜各种艰难,迎接属于你的明媚春天,采撷属于你的丰硕果实。‎ 本节课我们在上节课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习怎样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欣赏自己,这样我们才能领略人生的美好。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还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第1课时 和朋友在一起 知识目标 ‎1.认识我们交友的范围在日益扩大。‎ 76‎ ‎2.认识友谊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和怎样的人交往才能发挥友谊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认识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2.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 ‎2.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友谊的美好,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诸实践和努力。‎ 重点 认识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中的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习人际交往是每个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交往,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知识,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正值身心飞速发展的中学生,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人际交往,更需要用友谊编织起彩色的岁月。‎ 教师提问:人为什么需要友谊?是否别人的友情深,我的友情浅?都说友谊地久天长,可为何有时也让人失望?……‎ 有时友谊让我们向往,有时友谊又让我们困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友谊,解读友谊。‎ 探究一:我的朋友圈 ‎1.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境中,你的选择会是谁?请把你的选择涂在上面对应的符号里(可以多选)。(具体情境见教材)‎ 教师点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填涂。(示例)快乐的事我最愿意与父母分享;心里的秘密,我最愿意向同学倾诉;遇到了困难,我最愿意向老师求助;我最愿意与同学一起外出游玩。‎ 教师总结: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朋友圈的变化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下图的相应位置。(图见教材)‎ 教师点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 76‎ 分别从在幼儿园时、在小学时、进入初中后几个不同时间段来填写。‎ 思考问题:(2)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根据自己的交友情况回答。如上幼儿园时,我的朋友就是同社区的小朋友,年龄相仿,性别基本没有区别,与我的空间距离很近。(上小学和初中后朋友的具体情况略,回答时注意归纳特点)‎ 思考问题:(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圏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教师点拨:(示例)①我觉得更难了。因为我希望自己的朋友与自己能有共同语言,能给自己积极的影响。②我觉得更容易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范围更大了,我们的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扩大了。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懂得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是什么,所以我可以梳理好自己的朋友关系,妥善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思考问题:(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示例,答案不唯一)不会。①虽然在交往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但是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②我们渴望友谊,因为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所以我不会因为麻烦而拒绝友谊。‎ 教师总结: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探究二:友谊的力量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0~41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在中间的圆中写上你的名字,在周围的圆中分别写上朋友的名字、朋友对你的影响及影响力的大小。(图见教材)‎ 教师点拨:略。‎ 思考问题:(2)完成了“朋友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我发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探究与分享”。‎ 场景一 午餐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美食分给我一半。‎ 76‎ 问题延伸:你认为“分午餐”是不是一种友情?‎ 教师总结:友情的表现形式是多种的,接受分午餐的同学应该认识到这是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是一种友情。‎ 场景二 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问题,她在下面悄悄提醒我。‎ 问题延伸:面对“她”的悄悄提醒,“我”会领情吗?‎ 教师总结:本问题蕴含着较多的思考。小女孩悄悄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可能认为是同学在帮助自己,也可能反感小女孩用这种方式去帮助自己。这就涉及友情的双重作用问题,友情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和温暖,也可能让人感到受伤。‎ 场景三 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问题延伸:对于“她”的做法,你乐于接受吗?‎ 教师总结:友谊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演绎的,友情中往往夹杂着小的冲突,这也是友情的一种旋律。‎ 场景四 我做了错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问题延伸:你做了错事,情愿接受朋友的批评吗?‎ 教师总结:朋友的批评也是一种友谊,因为善意的批评也是对自己改正错误的一种帮助,批评往往比赞扬更能体现朋友间亲密的关系。‎ 教学活动六:探讨名言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思考问题:这句名言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教师点拨:这句名言一是告诉我们要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 76‎ 即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是有益或有利的;二是告诉我们朋友或友谊的意义,即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感受。‎ 教师点拨:(示例)同意。我和小李是好朋友。小李做事认真、学习态度端正,能直接指出我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我逐渐改掉了粗心、学习不认真的毛病,使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渐渐地,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在班级活动中,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所以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有亲密的朋友,可以让我们感受温暖,提高自信心,享受交往的快乐。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可以促使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体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活动八: 材料呈现 材料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材料二:朋友是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成功时,有朋友的一声喝彩;伤心时,有朋友的一声安慰;摔倒时,有朋友的一双大手;失败时,有朋友的一声鼓励。‎ 思考问题:(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朋友,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点拨:(1)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与成长同行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76‎ 知识目标 ‎1.了解友谊的几个特质。‎ ‎2.认识竞争和友谊的关系,知道友谊是需要原则的。‎ 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 ‎2.能够适应友谊的变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友谊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珍视友谊、乐于交往的情感。‎ ‎2.认识处理好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1.了解友谊的特质。‎ ‎2.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 难点 ‎1.理解超越功利的友谊更是可贵的。‎ ‎2.把握友谊的原则。‎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中的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问题导入 有人问:从家到学校,怎样走距离最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有朋友相伴,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短。是啊,有朋友相伴,一路欢声笑语,从不觉得孤单。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我们?这就是我们本课时要学习的友谊特质问题。‎ 方式二: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你是如何看待友谊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 探究一: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见教材)‎ 教师点拨:(示例)我选择理解、信任、平等。‎ 76‎ 思考问题:(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示例)信任、理解、支持、忠诚。‎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教师点拨:我在李鸣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而在我特别需要李鸣帮助的时候,他却拒绝了我,这让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等的,心理很不平衡。‎ 思考问题:(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教师点拨:帮助朋友,并不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我们在接受朋友付出的时候,要考虑、体察朋友的需要,我们在要求朋友给予时,也要体谅朋友的难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教师点拨:“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因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纯得像水一样。这里的“淡如水”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长久而亲切。这说明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多个朋友多条路”体现了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带给我们温暖,但是如果把交朋友的目的单纯定位于只是从朋友那里获取帮助,就忽视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这一特质。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交朋友如果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教学活动四:材料呈现 认识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成就了两位伟人,同时两位伟人也成就了伟大的革命友谊。二人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违心接受父亲的经商要求,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写作有关部分。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马克思的《资本论》后两卷,直至出版。‎ 思考问题:‎ ‎(1)从两位伟人的革命友谊中我们可以看出友谊有哪些特点?‎ ‎(2)结合自身的经历,举一例:你和朋友在生活或学习中互帮互助的事例。‎ 教师点拨:‎ ‎(1)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76‎ ‎(2)例如:我教朋友学习象棋,朋友帮我补习数学题;当朋友考试失利时,我帮他调节心情,当我家庭中有烦心事时,朋友及时地开导我;等等。(合理即可)‎ 探究二:友谊的澄清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 教师点拨:文中的“我”期待一种纯洁的、心灵相遇的,超越物质条件、学习成绩等的真挚友谊,期待友谊不会因为一些变化而淡出。‎ 思考问题:(2)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 教师点拨:因为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这比那;小美没有正确对待参加歌咏比赛的竞争。‎ 思考问题:(3)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教师点拨:有必要维持或没有必要维持。因为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教师点拨:不会伤害友谊。因为社会充满了竞争,朋友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在朋友之间的竞争中,有人会领先,有人会相对落后,在落后的人感到失望之时,朋友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竞争和友谊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双赢。在竞争中,真正的朋友是会为对方着想的,是会让着对方的,不会因为竞争而伤害友谊。‎ 思考问题:(2)如果朋友赢,是否就意味着自己输?‎ 教师点拨:如果朋友赢了,并不意味着自己输。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我”应坚持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而且要劝阻小川也不做。‎ 思考问题:(2)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教师点拨:不是的,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小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思考问题:(3)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教师点拨:不应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知识拓展】“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而源于江湖义气的“哥们儿义气”是以私利为目的的,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更不顾及社会的准则、国家的法律。有的人为了自己和“哥们儿”的私利,常常干出一些伤害他人、损害集体的事情,甚至坠入犯罪的深渊。‎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检视自己对友谊的认识,看看自己是否“够”朋友。‎ ‎(1)你对朋友的情谊会改变吗?‎ ‎(2)你会跟自己的朋友竞争吗?‎ 76‎ ‎(3)你与朋友交往有哪些原则?‎ 教师点拨:(示例)(1)我认为会改变。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我会跟朋友竞争。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我与朋友的交往原则主要有:①诚实守信原则:为人诚实,言必信,行必果;②宽容理解原则: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不可吹毛求疵,不要怨恨朋友,要豁达大度;③互相尊重原则:对朋友应平等相待,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朋友的正当权利和意见,尊重朋友的劳动;④友善、热情原则:对朋友要友善、热情,一方面要求自己“一日三省吾身”,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少做引起朋友不高兴的事情,另一方面要热情帮助朋友;等等。‎ 友谊的特质让我们向往,但友谊不会像数学公式那样标准和规范,友谊的道路不会平平坦坦,总少不了磕磕绊绊。假若我们不能澄清对友谊的认识,就会让我们很受伤、苦恼不已,为此友情不仅需要用热情和忠诚去灌溉,也需要用智慧和原则去维护。‎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2.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第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知识目标 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用恰当的方法建立友谊、呵护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 76‎ ‎2.培养主动热情、以诚相待等人际交往的美德。‎ 重点 掌握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建立和呵护友谊。‎ 教师准备:制作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好朋友间是否发生过矛盾和误解。‎ 76‎ 方式一: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听了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和美好。那么我们如何获得友谊,呵护友谊,让友谊地久天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视频:对儿子和他的朋友的采访。‎ 教师小结:即使是单纯率真的孩子,也能播下友谊的种子,希望自己的友谊长久。那么,友谊的种子该怎样播种和浇灌,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探究一:建立友谊 ‎1.如何建立友谊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示例)参加竞赛;每天在回家的时候我们互相帮助、一起交流;在球场上,我们在切磋球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教师点拨:不一定。要因人因事而异。交朋友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都主动。主动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交朋友是否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 思考问题:(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教师点拨: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敞开自己的心扉,开放自我,积极与他人交往。例如:主动地帮助对方;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与对方多接触、多交流; 等等。‎ 思考问题:(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教师点拨:尴尬肯定会有,但不能因为尴尬而错过交友的机会。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思考问题:(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教师点拨:能。能否交到朋友与性格是否内向、安静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性格内向、安静的小强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也许不会主动找别人交朋友,但是当别人主动与他交朋友的时候,小强会主动接受,这也是一种主动。‎ ‎【知识拓展】闭锁心理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一种阶段性的心理现象。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大都会出现闭锁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这表现为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当困难和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往往因焦虑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我们要敞开心扉,主动与他人交往。‎ 教师总结: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方法与技能”。‎ 教师总结: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保持好奇心。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运用这些方法打开友谊之门。‎ 76‎ 探究二:呵护友谊 ‎(一)友情需要呵护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物,需要精心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二)呵护友谊的方法 ‎1.用心去关怀对方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认为哪种方式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教师点拨: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他、倾听他的烦恼、帮他学习等。‎ 思考问题:(2)如果你要对朋友好一点儿,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理由:真正的友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互相关心;友谊需要尽心灌溉,用心培养,这对呵护友谊至关重要。‎ ‎2.学会尊重对方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我”该怎么做呢?‎ 教师点拨:既然朋友不想说,可能是朋友有难言之隐,我们应该尊重对方,保持沉默,不再追问。‎ 思考问题:(2)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 教师点拨:需要,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刘刚既然不想说,作为朋友就应该尊重他,给他留出自己的空间。‎ ‎3.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思考问题: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如果有,请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一起讨论:在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教师点拨:故事:略。处理方法:首先,保持冷静,不使冲突扩大化;其次,主动走近朋友,与朋友坦诚交流,找到冲突发生的原因;再次,如果发生冲突的责任在自己身上,要向朋友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如果责任在对方身上,要换位思考,原谅对方,宽容对方,从而化解与朋友之间的冲突。‎ ‎4.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探究与分享”。‎ 76‎ 思考问题:(1)左图中小清的说法,你能接受吗?‎ 教师点拨:不能接受,因为说这种话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是对朋友自尊心的一种伤害,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 思考问题:(2)右图中小玲的做法,你能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你会怎么办?‎ 教师点拨:不能接受。如果是我,一种可能是,我会告诉朋友不要随意谈论别人的隐私,同时宽容对方;另一种可能是,和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主动结束这段友谊,和她保持距离。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将自己的秘密留在心底,如果想说出来一定要选择关系密切、品质好的朋友。‎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有人说:“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请和同学一起探讨对此观点的看法。‎ 教师点拨:这种观点是合理的。友谊,是纯洁的、天真的、无私的。真正的友谊无须你用任何东西去换取,唯有一颗真心,才能使你在朋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且,友谊也是相互的,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朋友会缓解你的忧愁,使你不再绝望。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友情能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会给我们增添烦恼。我们不但要用热情播种友谊、建立友谊,更要用真情和智慧去呵护友谊。‎ 第2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76‎ 知识目标 ‎1.认识网上交往的特点。‎ ‎2.认识网上交往的两面性。‎ 能力目标 发挥网上交往所长,克服网上交往所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网上交友中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 网上交往要慎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 ‎1.认识网上交往的虚拟性。‎ ‎2.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 教师准备:调查学生网上交友的有关情况。‎ 学生准备:思考网上交往能否满足一个人的交往需要。‎ 方式一:播放视频《如此防范》,引导学生思考:网上交友的特点。由此导入。‎ 方式二:展示图片 思考问题:(1)你平时用这些网络交友软件吗?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你还知道或正在使用哪些网上交友软件?分享给大家。‎ 教师小结: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结交朋友的广阔而便捷的平台,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你是否遇到过困惑、烦恼?这种交友方式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我们在网上交友应该注意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网上交友新时空》。‎ 探究一:网上交友 ‎1.互联网成为我们交往的平台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正文。‎ 思考问题:你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如果有,是怎样的感觉?‎ 教师点拨:(示例)有过。网上交友使我觉得好奇,兴奋,‎ 76‎ 还有一点儿不安感;感觉网上的朋友很多,也很容易交到朋友;网友很热情,乐于助人;与网友可以无话不谈,无拘无束;等等。‎ 教师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与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书写自己的故事,体会信任与怀疑、期望与失望、愉悦与痛苦、亲密与疏离……‎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教师点拨:因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吴凡,具有沉默、内向的特点;一个是网络上虚拟的吴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吴凡开放活泼,网友众多。所以吴凡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互联网交往的利与弊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教师点拨:不一定。互联网为我们搭建了与人沟通交流的另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以诚相待,交往的关系会更接近;但是互联网有时候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我们可以发送一个咧嘴的符号,却无法和对方一起会心微笑;我们期待持久的友情,但遇到考验时,又常常点击鼠标让自己一直“下线”;我们期待对方的真诚,但常常又戴上面具去参加一场又一场“假面舞会”。‎ 思考问题:(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教师点拨:(示例)原因一:吴凡不是他希望结交的朋友;原因二:网友不希望他们之间的聊天影响吴凡的学习;原因三:网友遇到了特别重要的事情,最近很忙,没有时间上网;等等。‎ 思考问题:(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教师点拨:(示例)可以当真,但是我们必须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或不可以当真,因为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利与弊如下:‎ ‎(1)互联网交往的好处:①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査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②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 ‎(2)互联网交往的弊端:①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我们可以发送一个咧嘴的符号,却无法和对方一起会心微笑;我们期待持久的友情,但遇到考验时,又常常点击鼠标让自己一直“下线”;我们期待对方的真诚,但常常又戴上面具去参加一场又一场“假面舞会”。‎ 探究二:慎重结交网友 ‎(一)理性看待网上交友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教师点拨:会,我希望和更多的人成为朋友。或不会,这样做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思考问题:(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点拨:“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理由:既然网上交往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一些确实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或“线上朋友”不可以变成“线下朋友”。理由:网上 76‎ 交往具有虚拟的特点,网络中的网友身份可能是虚假的,我们无法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一旦遇上不怀好意的恶人,我们可能会受到伤害。‎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二)如何理性结交网友 ‎1.网上交友,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6~57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 教师点拨:这些回帖多数表达了对小梅的善意提醒。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网上交友,其中有真诚也有欺骗,毕竟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难分清。中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非判断能力不够,对于网上交友应慎重对待。特别是约见网友更要慎重。因此,小饭、小小、米多的回帖都是可取的,而冰冰的回帖则说明她不够慎重。‎ 思考问题:(2)你的建议是什么?‎ 教师点拨:我建议不去见面。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要慎重对待此事。如果小梅执意要去见面,要选择公开场合,最好有人陪同。‎ 思考问题:(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教师点拨:①在网络活动中应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规则,守法自律。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网上交友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在填写个人资料时,不要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学校名称或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网友、聊天室或公共论坛等。③没有获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不要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照片。不要理睬暗示、挑衅、威胁等一切令你感到不安的信息,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告诉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④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进行网络聊天交友,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和网友直接会面或参与各种联谊活动,以免危及自身安全。如果在网上认识很久,又确实需要见面的,必须征得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要选在公共场所。同时,要加强戒备。‎ 教师总结: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2.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7~58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填表)‎ 教师点拨:‎ 网上交往 现实交往 交往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 共同活动内容 广泛 具体 交往形式 线上交往 见面交往 有心事的时候更想找谁倾诉 隐私问题希望找网友倾诉 更想找现实中的朋友倾诉 沟通优势 网上交往超越了空间限制,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对象 沟通范围小 在一起时的放松程度 很放松、心情愉快 不够放松、紧张 对自己的帮助 舒缓压力、放松情绪 现实中的朋友帮助更大、更现实 最需要他的时候 不在或下线 在身边 76‎ 亲密程度 虚拟的亲密 亲密程度更高 ‎  教师总结: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除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等等。探讨这些问题,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够增长我们交友的智慧,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3.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活动七:材料呈现 吴凡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常去一个社区,在那个社区,他非常活跃,喜欢挑别人的刺儿,动不动就脏话连篇,还喜欢与版主对着干。版主提出要实名制,凡是进来的人都要留下自己的真实资料。吴凡带头反对,号召大家人肉搜索,把版主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众。‎ 思考问题:‎ ‎(1)吴凡在网上“脏话连篇”,你认为在网上他就可以这样做吗?‎ ‎(2)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把版主的真实资料公之于众吗?‎ ‎(3)“网络实名”你赞成还是反对?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阅读教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1)不可以。网络世界是现实生活的延伸,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同样要遵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如道德、法律等。‎ ‎(2)不可以。“人肉搜索”他人个人资料并公布在网上,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赞成的理由:可以增强人们上网时的自我约束,可以有效制止谣言和无聊信息的传播,可以增强人们网上交流的互相信任等。反对的理由:虚拟的世界不必事事求真,容易泄露个人资料等。‎ 教师总结: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 ‎4.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教师总结: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教学活动八:材料呈现 微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微信,身边人事尽在“掌握”。有人通过微信交友,诉说心事;有人却说“微信只可微微相信”。有人对青少年利用微信交往的统计调查为:相信微信朋友圈信息可靠的有69.6%,朋友圈晒自己、亲友照片的有59.4%,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的有41.0%。‎ 思考问题:‎ ‎(1)谈谈对网络交往的认识。‎ ‎(2)为什么有人说“微信只可微微相信”?请你为合理利用微信交友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教师点拨:‎ ‎(1)①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②网络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了交往圈。③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同时网络交往也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原因: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我们不可全盘相信。建议: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 76‎ 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老师的不同风格。‎ ‎2.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重点 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点。‎ 难点 了解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 ‎2.为老师画一张像。‎ 76‎ 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谆谆教导引领我们前行,老师的关爱伴随我们长大。但有时候我们却不那么了解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走近老师的世界吧。‎ 探究一:了解教师职业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 幼儿园时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时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示例)幼儿园时的老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亲切和蔼,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小学时的老师,和蔼中不乏严厉,亲切中存在威严,既教我们知识,又教我们做人。现在的老师,知识渊博,在教我们学知识的同时,还教我们怎样探究问题,亲切和蔼,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思考问题:(2)在以上三个不同时期,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印象有变化吗?‎ 教师点拨:有变化,幼儿园时的老师照顾我们吃饭、睡觉,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学时的老师开始注重我们的学习,对教学内容讲得细致入微。现在的老师知识丰富,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会我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思考问题:(3)回忆并分享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教师点拨:(示例)我性格内向,胆小,班主任就找我谈心,鼓励我锻炼自己的胆量,安排我当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给同学讲解错题等,在老师的支持帮助下,我逐渐克服了胆小的毛病,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1.古老的职业 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1)你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来历和含义吗?‎ ‎(2)为什么说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3)任何一种职业都在社会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教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 ‎(1)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其主要意思是:“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即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2)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早。‎ ‎(3)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现代的职业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正文第二段。‎ 76‎ 思考问题:‎ ‎(1)在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是如何定义的?‎ ‎(2)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教师总结:‎ ‎(1)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3.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图见教材)‎ 思考问题:(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 教师点拨:教师有职业操守;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甘于奉献,不求回报;有进取心,知识广博;能和学生无障碍沟通,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做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将爱心融入教育中;等等。‎ 思考问题:(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 教师点拨:(示例)我身边的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又是我们的益友;他们工作勤奋、认真,教学态度好、幽默风趣,有责任心、道德高尚;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等等。‎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正文。‎ 思考问题:‎ ‎(1)教师的职业要求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2)在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教师总结:‎ ‎(1)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教学活动六:材料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教师职业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思考问题:(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 ‎(2)时代在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代共同进步。请你写出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基本标准。‎ 教师点拨:(1)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探究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比较各自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 教师点拨:(示例)不同的同学喜欢的老师的风格不同,有的真实坦诚,有的见解独到,有的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等等。‎ 思考问题:(2)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教师点拨: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老师具有不同的风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不同风格。‎ ‎1.老师的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 76‎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为什么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教师总结: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风格的老师。‎ ‎(2)怎样对待老师的不同风格?‎ 教师总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知识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 教师点拨:我们还需要老师。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人们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但是教给学习者思考的方法、激发学习者探求知识欲望的只能是老师。老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老师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还在于榜样育人。老师教书育人,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遇到过很多老师,每位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位老师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或者在教学风格上不同,或者在为人处世上特别,或者在性格上迥异,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每位老师除了有自己的个性外,还有许多共性,如无私、奉献、诲人不倦、博学、有爱心、有责任心等。老师是对我们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 走近老师 第2课时 师生交往 76‎ 知识目标 ‎1.认识“教学相长”含义。‎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知道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能力目标 ‎1.培养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2.领会尊重老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 重点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难点 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 教师准备: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师生交往中的事例。‎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一份“师生交往”调查表,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师生交往是怎样的。学生分享看法。‎ 教师导入: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师生交往》。‎ 方式二:情境导入 初中生小辉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数学老师对我很好,我愿意听他的课,学习有信心,有奔头,不好好学习感觉对不起老师。可是一场误会中他错怪了我,让我既怕他,又怨他。从此,他讲课我不注意听了,也不爱听了,数学成绩直线下降。”‎ 学生思考:上述事例说明了师生关系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总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促进学习质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我们的新课《师生交往》。‎ 探究一:教学相长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表格见教材)‎ 教师点拨:(示例)‎ 76‎ 印象深刻的师生交往场景 老师的角色 师生共同参与环保宣传活动 组织者 为参加学校运动会,老师和运动员一起在操场准备参赛项目 陪伴者 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老师教我们怎样读书、如何思考、如何自学 学习的 指导者 课堂上,老师提醒我们要认真听课、仔细做作业,课后及时复习,遇到难题,要自己思考,考虑不出来,抓紧问同学或老师 学习习惯的 培养者 ‎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1)你知道“教学相长”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2)教学相长的含义是什么?‎ ‎(3)教学相长对于我们和老师意味着什么?‎ 教师总结:‎ ‎(1)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二)新型师生关系对我们的要求 ‎1.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什么好处?‎ ‎(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 ‎(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教师点拨:‎ ‎(1)表扬好比加油站,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我不会骄傲,会再接再厉,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对待数学老师的批评,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遇到老师批评时,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错了。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主动和老师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待表扬,再接再厉,对待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产生抵触情绪,要冷静反省,体会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让我们成长得更好;等等。‎ 76‎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正文。‎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2)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分别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3)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 教师总结:‎ ‎(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探究二:亦师亦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1.彼此尊重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教师点拨:要尊重老师。①尊重老师,就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②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交往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发展。‎ 思考问题:(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教师点拨:需要尊重他。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都会对我们的发展有帮助。不喜欢并不等于可以不尊重,喜欢与尊重是两码事,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不尊重老师。‎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什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2)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 ‎(3)为什么要把尊重老师当成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教师总结:‎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 ‎(3)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故事拓展】‎ 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2.平等相待 76‎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方法与技能”并呈现材料。‎ 三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位犯病的老人,并将其送至医院后才拼命赶往学校。但是,他们还是迟到了5分钟。班主任非常生气地说:“学校领导昨天刚刚批评了我们班,现在你们还迟到,站到门外去!”三人非常委屈,气呼呼地站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思考问题:他们三个应该怎么做?请你出出主意。(与老师发生矛盾该怎么办?)‎ 教师点拨: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正文。‎ 思考问题:‎ ‎(1)我们是否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2)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3)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教师总结:‎ ‎(1)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3)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建立“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要能够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3.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知识目标 76‎ ‎1.了解家庭的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能力目标 ‎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重点 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 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关的一些词语。‎ 方式一: 播放歌曲《回家》(王杰)。‎ 教师导入:“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那么,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家的意味》。‎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视频《爱的表达式》。‎ 教师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这个视频并不陌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家,这个字我们是很熟悉的,但是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家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接下来的新课——《家的意味》。‎ 探究一:生命的居所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教师点拨:(示例)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一片蓝天;家是一把遮风避雨的伞;家是一个让我们身心放松的安乐窝;等等。‎ ‎1.什么是“家”‎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有多种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家庭成员越多,家庭关系往往越复杂。‎ 76‎ ‎2.“家”的意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教师点拨:(示例)经济功能:家庭承担着生产经营的功能;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也是一个生产消费单位,消费着物质生活资料、精神生活资料和各种劳务;等等。生育功能:家庭是人口繁衍的基本单位。扶养和赡养功能:家庭承担着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赡养老人等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家庭成员受了委屈,常回家诉说;获得快乐,常与家人分享;遇到困难,往往向家人求助。休闲娱乐功能:家庭是家人经常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教育功能:家庭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学校,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拓展】‎ 对家庭的幸福的理解和认知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说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我们也可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幸福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幸福。”不同家庭中的成员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也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幸福来自我们的内心,是我们对每一件细微小事的快乐体验。虽然我们很多家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小战争,但家庭成员之间却有着解不开的亲情。家人之间没有一件事能算得上惊天动地,大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幸福就在其中,就是这些小事不断散发出缕缕暖人的温情。‎ 探究二:中国人的“家”‎ ‎1.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点拨:(1)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反映了人们思家、渴望团聚的情感。(2)有或者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3)(示例)在外漂泊对家总是有一种牵挂,一种留恋,一种渴盼。家就是与亲人团聚的欢乐,家就是家人之间共同倾听和诉说的放松,家就是父母温暖的唠叨、朴素却又香甜的家常饭。回家的感觉就是一种颠簸之后的平静,一种经过风霜之后的享受和愉悦。家就是相互之间的嘘寒问暖,家就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思考问题:‎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家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总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教师点拨: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③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⑤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思考问题:(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76‎ 教师点拨: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意思是,见到别人的善行要广泛赞扬、宣传,见到别人的恶行要尽量掩藏,不宣扬。“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凡事要早做准备,应当在下雨前将我们的房屋、门窗都补好,不要到口渴了才去挖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做到讲诚信。“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意思是,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②这些“家规”“家训”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只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规”“家训”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师总结: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家文化的浸润滋养。透过他人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学习和感悟,中华传统家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小时候,我们就懂得了孝敬父母、诚实友爱;长大了,我们懂得了忧国忧民、精忠报国。这些性格都与中华传统家文化的影响分不开。‎ ‎2.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正文第二、三段。‎ 思考问题:‎ ‎(1)“孝”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2)怎样认识孝亲敬长的行为规范?‎ ‎(3)怎样理解“尽孝在当下”?‎ 教师总结:‎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3)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教学活动六:材料呈现 ‎【孝敬父母 从我做起】‎ 情境一:学习之余,小红帮妈妈洗脚,来缓解妈妈的疲劳。‎ 情境二:小刚常常利用闲暇时间陪父母去看望爷爷奶奶,并陪他们聊天。‎ 思考问题:‎ ‎(1)你赞同以上两位同学的做法吗?为什么?‎ ‎(2)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有哪些表现?(请不要列举材料中已有的做法)‎ ‎(3)请写出一句感恩父母的话。‎ 教师点拨:‎ ‎(1)赞同。因为他们都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父母教我们做人,父母哺育我们成长。②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父母为我们的生活操劳,父母为家庭做出贡献,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陪伴我们成长,父母激励我们奋斗拼搏,孝敬父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知恩、感恩父母,用行动报答感恩之情;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为父母分忧;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父母的喜好,理解、体谅父母的辛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主动与父母沟通,听取父母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不做伤害父母的事,不顶撞父母,不让父母伤心;孝敬父母的长辈,照顾生病的父母,与父母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等等。‎ 76‎ ‎(3)例如:父母养育恩,心中永铭记!妈妈爸爸,你们辛苦了!父母之恩,永生难忘!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等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 ‎(1)汉语词汇中的家。汉语言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语言,汉语词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汉语中有很多与家有关的词汇,既显示出我们对家庭的重视,也表达了我们对家庭的美好祝愿。例如,家天下、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四海为家等。‎ ‎(2)爱心和孝心构成重要的家庭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和孝心的民族,尤其是在家庭中讲究和睦、孝心和亲情。‎ 家的意味 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 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2.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能感受家庭中的亲情。‎ ‎2.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重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及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76‎ 学生准备:回忆家庭中温馨的故事或者不愉快的家庭矛盾冲突。‎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生活中有很多本来珍贵的东西一旦被我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就可能不再珍惜和在意。亲情之爱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到大都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以至于我们对这种爱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亲情之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种爱,都能领悟到这是一种爱。‎ 你领悟到亲情之爱了吗?‎ 探究一:体味亲情 ‎1.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爱所有的亲人。因为家里的每个亲人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把浓浓的爱传递给我们,他们会陪伴、见证我们的成长。‎ 思考问题:(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教师点拨:不是,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这些在每个人心海中都荡漾着的爱的波涛。‎ 思考问题:(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点拨:感受到家中有亲情,感受到父母呵护自己的甜蜜时光,感受到自己与家人亲密深厚的感情以及感受到父母的无私奉献,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正文。‎ 思考问题:‎ ‎(1)什么是亲情?‎ ‎(2)亲情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总结:‎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亲情。‎ ‎(2)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故事拓展】‎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2.亲情的表现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亲情第一“碰”。看看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说明了什么?‎ ‎(2)亲情第二“碰”。问问家人这样做的原因。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 ‎(3)亲情第三“碰”。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 76‎ 从数据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1)(示例)有差距,说明亲人之间了解还不够。‎ ‎(2)(示例)有一次我要买名牌运动,父母不同意还训斥了我。之所以要购买名牌鞋,是因为班级里许多同学都买了,父母解释盲目攀比会助长虚荣心,对我的成长不利。我的想法:不能盲目攀比,要理解父母,不能一味地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3)(示例)通过数据对比,我发现父母关心我的方面比我关心父母的方面多,从而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而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主动关心父母。‎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1)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相同吗?‎ ‎(2)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亲情吗?‎ 教师总结:‎ ‎(1)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2)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不影响亲情的存在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家庭结构的变化会改变亲情的存在吗?‎ 教师总结:‎ ‎(1)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2)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探究二:爱的碰撞 ‎1.与父母发生碰撞的表现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9~80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有。(示例)①每当有人打电话给我,妈妈都想知道的“一清二楚”,我就和妈妈发生了“冲突”;②妈妈反复提醒我要注意营养,让我心烦;③每天上学,妈妈总会叮嘱“过马路要小心啊!”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 思考问题:(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示例)想起这些,我心里很难受,很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虽然我们长大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差别,我们不喜欢父母的唠叨,但我们要理解、尊重、孝敬父母,同父母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 教师总结:‎ ‎(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亲子冲突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2.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探究与分享”。‎ 76‎ 思考问题:(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①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示例)①在学校里,有什么事吗?②很好,继续努力。③反对和同学发生矛盾,会说是不是你的错?④很着急,送我到医院,并始终陪在我身边。⑤不要紧,给你留下了一个进步的机会。⑥不赞成。‎ 思考问题:(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教师点拨:(示例)‎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采取的态度 父母 学习,健 康成长 学习,日 常生活 直接 高期待、‎ 严要求 我 父母的 尊重和关心 父母的尊重 委婉 平等沟通 ‎  思考问题:(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点拨:(示例)①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②客观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从内心尊重父母,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③了解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④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克服逆反心理;⑤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从而共同发展。‎ 教师总结:‎ ‎(1)原因: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2)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3)化解: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76‎ 探究三:沟通传递爱 ‎1.感受与父母相处的瞬间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我们平时与父母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2)这种交往对亲子关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 ‎(1)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 ‎(2)正因为与父母的相处太平常,我们可能很少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2.爱是需要呵护的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教师点拨:我会听取妈妈的意见,拿上外套去上学。‎ 思考问题:(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教师点拨:(示例)心平气和地交流与沟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在一些非原则的事情上可以妥协和让步。‎ 思考问题:(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教师点拨:①注意场合。如,尽量避免当着“外人”的面与父母大声争吵,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②讲究方式。如,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或者发邮件与父母沟通。③掌握分寸。如,注意说话语气,以免伤感情。‎ 教师总结:‎ ‎(1)爱是需要呵护的。‎ ‎(2)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3)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3.学会表达我们的爱 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以“爱要这样来表达”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 教师点拨:(示例)①爱要大声唱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唱首歌等)。②爱要动手做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做饭,做家务等)。‎ 教师总结:‎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亲情之爱是主旋律,亲子冲突是插曲,我们应该减少插曲,让插曲为主旋律伴奏。对此,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抱家庭,拥抱亲人。‎ 76‎ 爱在家人间 第3课时 让家更美好 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 ‎2.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认识自己对家庭和谐美满应负的责任。‎ ‎2.尊重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理解、体谅和包容。‎ 重点 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尊重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难点 知道现代家庭的特点。‎ 教师准备:搜集素材,精心备课,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2.搜集身边的“最美家庭”。‎ 多媒体播放一组和谐家庭的图片,音乐《让家更美好》。‎ 教师总结:首先,我们来一同欣赏一组温馨的图片……这组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他们是家人。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说,家是温馨的港湾,那么,我们应该用心呵护,让家更美好。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七课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 探究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1.家庭结构的变化 76‎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结合下面的图示,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图见教材)‎ 教师点拨:(示例)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家庭成员注重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长不专制,幼不骄横;长辈受到尊敬爱戴,子女能自由发表意见;穿着美观,吃喝精细,备有家庭食谱,钻研烹调技术;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3~84页正文第一段,并展示如下图片:‎ 思考问题:‎ ‎(1)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相比,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相比,家庭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总结:‎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从前些年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到今后一段时期内二孩家庭逐渐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相关链接”,了解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相关知识。‎ ‎2.沟通方式的变化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教师点拨:(1)通过面对面聊天、打电话,QQ、微信,短信、视频、发电子邮件,和父母一起出游、聚餐,举行家庭文艺活动等方式。‎ ‎(2)(示例)我更喜欢和家人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因为面对面沟通使人变得更真诚,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重视感,而且还能通过五官的感觉和细微的肢体语言,如眼神的游移、握手的力度等,消除疑虑,增进信任。‎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你了解家庭成员之间过去是怎样沟通的吗?‎ ‎(2)现代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 ‎(1)通过书信、电报、人工接转电话等方式沟通。‎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的变化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正文第三段。‎ 思考问题:‎ ‎(1)现代家庭氛围是怎样的?‎ 76‎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教师总结:‎ ‎(1)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探究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家和万事兴?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怎样做?‎ 教师总结:‎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方法与技能”。‎ 思考问题:怎样做好“黏合剂”?‎ 教师点拨:充当小小“黏合剂”,增强协调能力,化解家庭矛盾。‎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2.家务我分担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5~86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会做哪些家务?你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吗?分享你做家务的经历和体会,并给自己的自理能力打打分吧!‎ 教师点拨:(示例)做饭、整理房间、洗衣服、拖地、疏通下水道、清洁马桶、倒垃圾、洗沙发垫、浇花、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自己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 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 教学活动十:材料呈现 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76‎ 思考问题: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以什么态度去应对?‎ 教师总结: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教学活动十一:材料呈现 材料一:结婚10年来,在报社工作的董世一和他的妻子陈军华,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赢得了单位同事及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董世一夫妇在努力经营自己小家庭的同时,默默将岳母和妻弟的困苦扛在肩上,这一扛就是10年。平和的日子里,夫妻俩一方面抚育着年幼的女儿,一方面悉心照料着岳母的生活。‎ 材料二:如今很多独生家庭的子女享受着父母独一无二的爱,内心十分排斥父母生个弟弟或妹妹,生怕他们将爱分走,为此当听到父母谈及生二胎时,他们常会用自己的方式来阻止父母。‎ 思考问题:‎ ‎(1)“最美家庭”董世一家庭美在哪里?‎ ‎(2)如果你的父母想给你生个弟弟或妹妹,你会赞成吗?理由是什么?‎ ‎(3)“和谐家庭我出力。”为建设和谐家庭,请你为大家出谋划策。‎ 教师点拨:‎ ‎(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孝亲敬长。‎ ‎(2)赞成(或尊重父母的意见)。因为:①孝敬父母,就要理解、体谅父母,让父母高兴;②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等等。‎ ‎(3)①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②家务我分担。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等等。‎ 本课主要讲述现代家庭的变化,包括家庭结构、规模、观念、家庭成员沟通方式以及家庭气氛。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家庭中的各种问题,要懂得信任、体谅和包容、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为建设和谐家庭做出贡献。‎ 76‎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的特征。‎ ‎2.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的意义。‎ 能力目标 ‎1.了解生命的内涵、特征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 ‎2.对生命的持续有一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生命、敬重生命。‎ ‎2.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重点 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等特征。‎ 难点 对生命独特性的认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搜集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列出提纲;2.搜集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 方式一:多媒体展示小组收集的“最长的生命”资料,如海龟、蜥蜴、龙血树、银杏树、灯塔水母等。‎ 引出话题: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方式二:出示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教师导入:怎样理解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探究一:生命有时尽 76‎ ‎1.生命的特性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 教师点拨:生命过程会遇到许多不如意,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 思考问题:(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点拨: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等等。 ‎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9~90页的正文内容。‎ 思考问题:请大家归纳生命有哪些特性?‎ 教师点拨:①生命来之不易。②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知识拓展】据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面孔、发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明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许多技术都已经成熟并得以应用。‎ ‎2.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 教师点拨:(示例)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 思考问题:(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 教师点拨: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 教师总结:‎ 探究二:生命有接续 ‎1.人类生命有接续的表现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 教师点拨:(示例)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让家族得以延续,等等。 ‎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从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 教师点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传承、精神信念上的生命传承、社会关系的生命传承。‎ 教师总结:人类生命有接续的表现:①身体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精神上: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2.实现人类生命接续的意义 76‎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93页正文。‎ 思考问题:实现人类生命接续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阅读感悟”及教材第93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 ‎(1)分享季羡林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分享《孔子世家谱》后,请尝试制作一张你的家庭图谱。‎ ‎(3)从上面两个分享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1)(2)略。(3)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人生更有意义。 ‎ ‎【故事拓展】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赫山房,世代书香门第。高太祖查升以其人品和书法深得康熙帝的赏识。康熙帝为查升亲笔题写的“澹远堂”九龙金匾,高悬在袁花赫山房前厅正中。他的祖父查文清为海宁查氏最后一位进士,敢于为民请命而丢官的丹阳县令;父亲查枢卿,求学于上海震旦大学;母亲徐禄亦出自名门——硖石徐家。金庸从小于耳濡目染,以书为伴。在《查氏家训》中的八个字——凡在童稚,读书为本。‎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应该担当一份使命,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76‎ ‎3.认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4.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能力目标 ‎1.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2.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播放《中国机长》片断。‎ 教师总结: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那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这样一个案例拍成电影呢?其实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机长,是他在危难时刻用自己的顽强意志挽救了所有乘客的性命。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想向人们传达的东西。‎ 方式二:情景导入。‎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坠江,1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让人痛惜。根据调查证实,乘客刘某因错过一站要求停车,驾驶员冉某不答应,两人发生争吵,然后升级为互殴,造成车辆失控,与一小轿车相撞后坠江。两人冲突发生时,车上乘客无人及时制止,处于集体沉默状态。‎ 问题思考:这则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探究一:生命至上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点拨: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人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96页正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教师点拨:(示例)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教师点拨:(示例)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等。‎ ‎(3)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76‎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4)生命至上,是否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这场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查阅上面照片中人物的资料,分享他们的故事。‎ 教师点拨:略。‎ 思考问题:(2)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医师节”?‎ 教师点拨: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设立“医师节”,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思考问题:(3)这个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有利于启发每个人对生命的思考,我们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医护工作者表示敬意。‎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搜集并与大家分享“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感人故事。‎ 教师点拨:略。‎ 思考问题:(2)为什么钟南山等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 教师点拨:①他们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生命。②他们勇敢担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怕牺牲,无私奉献。③他们意志坚强,敢于直面挫折和困难,不言代价与回报。④他们见义勇为,品格高尚,当他人遇到困难,积极伸出援助之手。⑤他们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 教学活动六:材料呈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14亿中国人的心。‎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并做出重要指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思考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生命重于泰山”的?‎ 教师点拨:①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探究二:休戚与共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上述四个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点拨:为孕妇让座,让我感受到小男孩的礼让;搀扶腿脚不方便的同学,让我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友谊;给盲人卖唱者物质帮助,让我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为敬老院老奶奶讲故事,让我感受到小女孩的善良。‎ 76‎ 思考问题:(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教师点拨:他们都做到了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6~98页正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如何对生命敬畏?‎ 教师总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请与同学分享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教师点拨:①心存敬畏,会让我们珍惜、尊重、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只有对生命存有敬畏的情怀,才会勇敢地面对人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高于一切,我们的内心应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76‎ 知识目标 ‎1.认识、关注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要养护精神,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能力目标 ‎1.处理好维护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 ‎2.在自然灾害面前懂得自救和一些健康救护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 ‎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难点 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总结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方式一:播放一大学生上网两小时猝死的视频。‎ 教师提示:视频中的学生,平时是经常熬夜,不注意休息而猝死。上节课我们说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守护生命,那怎么守护生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守护生命》。‎ 方式二:展示关于生命的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有了生命 ,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喜怒哀乐。那么,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时,我们是否懂得并有能力守护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涉及生命的健康、安全、如何守护生命以及生命中精神的力量。‎ 思考问题:(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守护生命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守护生命要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守护生命要养护精神,如经常读一些高品位的书籍,培养自己关爱周围生命的精神。‎ 探究一:爱护身体 教学活动二: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6‎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为什么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拓展提问:哪些过激行为会损害身体健康?(例如,暴怒、自伤、自残等)‎ ‎(3)在自然灾害面前,需要我们怎样做?‎ 教师总结:需要我们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活动三:分组研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行为。‎ 体验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1)分组: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第二组学生搜集生活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 ‎(2)要求:每组学生向全班学生推荐三种有利于健康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3)资料参考:教材第101页“相关链接”。‎ 体验二:自我救护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做?‎ ‎(3)在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师总结:‎ ‎(1)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对此,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做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其次要尽量避免因惊慌失措或自救方法不当而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要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3)除了大的自然灾害以外,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发伤害,如运动时扭伤脚部、被蚊虫叮咬、中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遇到较严重的情形时,应立刻向医务等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点拨:(示例)看法: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0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师点拨:发生火灾:①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②要冷静观察着火地点、周围环境和火情。③不要盲目跟随人流和相互拥挤,应沿着房内走道上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标志,进入疏散楼梯并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④逃离火场时,决不能乘坐普通电梯。⑤逃离火场时,为防止烟雾中毒和窒息,应该用湿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⑥要注意互救。‎ 发生交通事故:①车祸发生时,驾乘者应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 76‎ 千万不要惊慌失措。②万一被抛出驾驶室或车厢应迅速抱住头部,并缩成球状就势翻滚,其目的是减少落地时的反作用力,减轻头部、胸部损伤,同时尽量远离危险区域。③当翻车已不可避免,需要跳车时,应用力蹬双脚,增大向外抛出的力量和距离,不能顺着翻车的方向跳车,以防跳出后又被车辆重新压上。‎ 发生地震:①如果来不及从建筑物中撤离,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有利于避震的地方进行紧急避险。②如果在室外遇到地震,决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更不能在高楼下、桥下、狭窄的胡同里等危险的地方停留。应远离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容易坍塌和坠落的物体,选择在开阔地带避险。‎ 思考问题:(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教师点拨:具体活动演练略。需要注意寻找的场地是安全的环境,同时要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探究二:养护精神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第二段正文。‎ 思考问题:守护生命为什么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教师点拨:让他们养护自己的精神,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真、善、美。‎ 思考问题:(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点拨:因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这些绘画作品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正文。‎ 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教师总结: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正文。‎ 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们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师总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3~10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点拨:(示例)参加过。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受到了祖国辉煌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这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立志要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扬和守护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活动十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传播的方式,谈谈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师点拨:艾滋病传播的方式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①我们青少年应自尊自爱、洁身自爱。②我们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的知识,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在输血、抽血化验、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刮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发现艾滋病人要立即报告,进行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 76‎ 具进行严格消毒;等等。‎ 思考问题:(2)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想想你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 教师点拨:(示例)①在爱护身体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经常开窗通风;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生病后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等。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我不喜欢运动,应该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我对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了解不够,不知道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应该通过家长了解,进行身体检査;我一般不做身体检査,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等等。②在养护精神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每天都阅读书籍。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除了阅读之外还要涉猎广泛,如参加音乐会、观看话剧等;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关爱身边的人;等等。‎ 维护健康,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自然灾害面前,在人为灾难面前,我们要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精神生命是我们生命的延伸,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守护生命 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挫折。‎ ‎2.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3.认识生命中所蕴含的抵御和战胜挫折的力量。‎ 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重点 ‎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难点 ‎1.如何挖掘生命的力量。‎ ‎2.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76‎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播放视频《真心英雄》。‎ 思考问题:(1)歌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 ‎(2)歌词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彩虹”指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风雨”指的是挫折,“彩虹”指的是成功。也就是说人在取得成功之前,难免会经历挫折,我们要学会战胜挫折,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探究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107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挫折?‎ ‎(2)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吗?‎ ‎(3)人们对待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4)面对挫折,我们产生些负面情绪正常吗?为什么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5)把生活中的挫折看作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师总结:‎ ‎(1)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3)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4)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5)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 教师点拨:(示例)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耽误写作业被爸爸训斥;马路上闯红灯被交警叔叔教育等。‎ 思考问题:(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 教师点拨:(示例)考试成绩不理想,使我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被爸爸训斥,使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交警叔叔的教育,让我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闯过红灯了。‎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 76‎ 教师点拨:我认为上面三种情况都是挫折。因为它们让人感到伤心、难过、孤单等。‎ 思考问题:(2)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教师点拨:(示例)身体素质不好,经常会生病;和同学吵架;和父母关系不好。有同学认为是,有同学认为不是。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理解。‎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教师点拨:惊慌、烦恼、焦虑、沮丧、气馁、着急。‎ 思考问题:(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教师点拨:正确对待挫折,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避免负面情绪的蔓延,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挫折,认识到挫折也有积极的一面,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的“相关链接”,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分别对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进行举例说明。‎ ‎(2)如果是你,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遭到老师的批评,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3)如果是你的朋友,在所举事例的情况下与老师发生争执,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 ‎(1)挫折情境:校车上大声讲话被老师批评;挫折认知:与老师发生争执;挫折反应:从车窗跳出造成头部重伤。‎ ‎(2)例如:接受老师的批评,认为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不再在车上大声讲话。‎ ‎(3)例如:劝说朋友不要误解老师的批评,在车上先不要和老师争执;劝说朋友有需要解释的可以等以后和老师说明;让朋友安静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避免和老师近距离地直接争执。‎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教师点拨:爱迪生勇敢面对挫折的事迹,说明失败和成功对我们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将失败看成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让失败丰富我们的人生,坚持下去,最后终究会取得胜利。‎ 探究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9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面对挫折,我们生命中有一种怎样的力量?‎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 ‎(3)面对挫折,怎样做才能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教师总结:‎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故事拓展】一位老农养着一匹老马。一天,老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坑,发出一声声哀鸣。望着深坑里的老伙计,老农痛心而无奈,他知道自己无力救出老马,‎ 76‎ 但又不忍心它因痛苦而死,于是决定往坑里填土,尽快结束老马的生命。‎ 当老农开始往深坑里填土时,老马吓坏了,但几乎在同时,老马又镇定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它都用力抖掉,然后踩着投下来的土往上走一点。不知过了多久,筋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马终于安全回到了地面。原来是埋葬它的泥土,最终却拯救了它。‎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具体问题略)‎ 教师点拨:(1)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回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眼睛近视度数越来越高等。‎ ‎(2)面对挫折,我容易产生的消极念头是感觉很失败,感觉很无奈,有时候会想哭等。‎ ‎(3)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将消极的念头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如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或到风景秀丽的野外散步等。‎ ‎(4)以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例。外部因素:老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我;学校周边的环境太嘈杂,很难静下心学习;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周围成绩不好的同学的影响等。内部因素: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对;迷恋网络游戏等。‎ ‎(5)老师的教学风格、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是不能改变的。对此,我会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去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坚信读书的远大前程,不被“读书无用论”所影响。‎ ‎(6)学校周边的环境、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对、迷恋网络游戏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会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反映,要求改善学校周边的环境,为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会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稳步提升学习成绩。我会努力告别网络游戏,争取不再踏入网吧一步,并请老师和家长监督自己。‎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0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1)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整理至少一种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师点拨: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即可。合理宣泄法:向老师、父母和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以缓解压抑的心理,减轻痛苦。移情法: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换一个能使自己心情好转的情境。目标升华法:把怒气和悲痛化为动力,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以更强的信心去追求。‎ 思考问题:(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张海迪身残志坚、在逆境之中拼搏进取……你还知道哪些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师点拨:感人故事:贝多芬是音乐史上著名的交响乐之王,但他一生中经历了很多苦难挫折。年轻时耳朵失聪,这对他是毁灭性的打击,但贝多芬咬紧牙关,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名曲。贝多芬在挫折苦难面前,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热爱音乐的心,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收获: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迷失方向,而应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也就是说,生命如果不遭受挫折,怎能显露出不足,从而使自己有所认识呢?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我们的潜能得以发掘,我们的意志得以磨砺,我们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得以培养。‎ 76‎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第1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知识目标 ‎1.知道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2.理解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 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现自我价值,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重点 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难点 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出示本课引言的散文诗:‎ 生命中有哪些东西值得珍惜,值得追求?‎ 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 教师导入:读了这首诗让人心潮澎湃,不禁思考:怎样探求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呢?本课时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问题吧。‎ 76‎ 探究一:生命的追问 ‎1.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1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采访你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人,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教师点拨:(示例)爸爸: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妈妈:为了孩子,为了理想。好朋友: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为了辛苦操劳的父母。‎ 思考问题:(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教师点拨:为了家里的亲人,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了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阅读感悟”中《雷锋日记》的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雷锋在日记中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雷锋在日记中通过一连串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点拨:“不要为别人而活”是一种追求个人发展的思想。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是在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也是值得的。‎ 教师总结: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探究二:发现我的生命 ‎1.为什么要探索生命意义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下图中的流水代表你的生命线,在开始的地方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在最后贴上你最近的照片。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请在生命线上找到一个点,标明发生的时间,在浪花里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 教师点拨:根据自身实际回答即可。发生的重要事情可以写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进入校园、结交第一个朋友等。‎ 思考问题:(2)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教师点拨:出生宣告了我的生命的开始;第一次说话,使我逐渐掌握了与人交流的能力;第一次进入校园,使我开始接受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结交第一个朋友,让我具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思考问题:(3)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故事一:一次地震后,一位父亲失去了他所有的亲人,于是,这位父亲便加入了抗震救灾的队伍。每次,只要地下有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就会跑过去,无论情况有多么危险,他都会去救被埋在地震中的人。很多人说他是因为失去了亲人,控制不了情绪,想去死。但是,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是在与死亡做斗争,每当他救活一个人,他就打败了死神,让更多的人活了下来。‎ 故事二: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身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76‎ 在这些故事中,我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但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如何探索生命的意义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教师点拨:回报社会、得到奖章、获得荣誉和实现人生价值。‎ 思考问题:(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教师点拨: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总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探究生命的意义是我们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不同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人生意义需要去发现和创造。‎ 第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知识目标 ‎1.认识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2.懂得善待他人生命的道理。‎ ‎3.认识生命平凡和伟大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自我完善丰富自己的生命过程。‎ ‎2.在社会生活中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生命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生命、关切他人生命的情感。‎ ‎2.通过自身的努力丰富生命过程,实现自身生命价值。‎ 重点 在社会生活中关切他人生命,实现自身生命价值。‎ 难点 生命平凡和伟大的关系。‎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伟人及“最美”系列人物的先进事迹。‎ 76‎ 方式一:播放视频:《无腿少年登山》。‎ 思考问题:看完视频后,你如何看待小宇的生命?‎ 教师总结:小宇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并接受各种挑战,再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与力量,也彰显生命的坚韧性。他虽然身体残疾却用蓬勃而饱满的生命力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方式二:情境导入。‎ 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却是极其短暂的,正如唐朝诗人张若虚所描述的诗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的一生如江湖,与自然界相比较,那可真是沧海一粟。苍穹深邃,宇宙浩瀚,我们甚至来不及看到我们的身影,我们的生命已经结束,化作尘埃。‎ 因为生命太短暂,我们不得不去珍惜;因为生命太匆忙,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让生命更精彩。‎ 教师导入:怎样才能让生命更精彩呢?本课时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问题吧。‎ 探究一:贫乏与充盈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5~116页正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不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一个人的哪些做法会影响到他的生命的质量?‎ ‎(3)我们怎样让生命充盈起来?‎ 教师总结:‎ ‎(1)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缺乏生活目标;等等。‎ ‎(3)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都会让生命充盈起来。‎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下列问题:‎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1)他们的共同点都能做一定有意义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方式丰富着人生的内容。‎ ‎(2)略。‎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6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和同学交流:如何让生命充盈?‎ 教师点拨:热爱学习,让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博览群书,学习先人的崇高品德;乐于实践,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亲近大自然,闲暇时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故事拓展】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出生在浙江省鄞州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庭贫困,他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 76‎ 第一学期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晚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句话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探究二:冷漠与关切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7页正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人与人之间是怎样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的?‎ ‎(2)为什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关切他人的生命?‎ ‎(3)我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教师总结:(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2)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我们要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6~117页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将会如何选择?‎ 教师点拨:我会选择主动过去帮忙,并拨打“120”求助。‎ 思考问题:(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很想帮忙,但有急事需要做,你会怎么办?‎ 教师点拨:先以救人为主,确认老人有医护人员妥善安置后再去处理自己的急事。‎ 教学活动六: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7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教师点拨:根据个人实际回答即可。比如:我愿意为班级中成绩差的同学补课;我想为山区的孩子捐赠一些书籍;我愿意参加社区的一些公益活动;等等。‎ 探究三:平凡与伟大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8~120页正文,思考下列问题:‎ ‎(1)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他们为什么伟大?‎ ‎(2)与伟人相比,更多普通人的生命是否有意义呢?‎ ‎(3)如何理解生命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教师总结:(1)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当这些普通人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3)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8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了解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生命。‎ 教师点拨:人活在世上,就应该活出精彩,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要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铁路巡守员和大客车司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教师点拨: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76‎ 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国家的发展,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教学活动十:材料呈现 材料一:“时代楷模”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材料二:黑龙江“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学识字,到82岁,已写下近60万字,出版了5本书,实现了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逆袭”。‎ 思考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为了活出生命的精彩,请用一句话向同龄伙伴发出你的倡议。‎ 教师点拨:‎ ‎(1)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同伴们,“活出生命的精彩”,请让我们:①追问生命,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②脚踏实地,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的人生;③不断地发现和创造;④不断使生命充盈起来;⑤拒绝冷漠,关切社会;⑥在平凡中闪耀伟大;等等。(符合倡议的要求,突出关键词“生命”,语言要有号召力。答出一种即可)‎ ‎【故事拓展】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贾凤山是某医学研究所一位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副教授,在一次体检中被确诊为癌症,并被宣判最多还能活半年。对于一个年龄处于黄金阶段、工作处于巅峰时期的人来说,这个消息犹如一声晴天霹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和家人陷入了极度悲哀之中。冷静后,这位副教授振作起精神,决心打破生活的常规去“拓宽生命”,以便实现原计划两年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他一面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一面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潜心研究,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实现了夙愿,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我们要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然后,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通过探索几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我们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7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