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精品大全集,精品10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精品大全集,精品10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期末试题精品大全集,精品10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B ) ‎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赵州桥 D.明长城                                      ‎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D ) ‎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用人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假如你要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地理情况,最适合的参考资料是( D )‎ ‎ A.《汉书》  B.《马可·波罗行纪》 C.《史记》  D.《大唐西域记》  ‎ ‎4.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B )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 ‎5.假如你是一个波斯商人,在唐代你可以与下列哪个民族交往( B ) ‎ A.满洲  B.吐蕃  C.回族  D.蒙古族 ‎ ‎ 6.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D )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 7.《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D ) ‎ A. 当时赵姓人口最多  B.编者姓赵 C.赵姓起源很早  D.宋代皇帝姓赵 ‎8.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南宋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 )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 9.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B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10.北宋中期,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开封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B )‎ ‎ A.银子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 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有利于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C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 ‎13.从封建政治制度层面来考察封建集权主义的演变,如图反映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C  )   ‎ ‎ 14.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发明有( D ) ‎ ‎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和火药武器 ④印刷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5.下图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A)‎ ‎《天工开物》‎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 ‎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16.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D ) ‎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 ‎ ‎17.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重大举措是设置( D )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六部  C.内阁  D.军机处 ‎ 18.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 A.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 C.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 D.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 ‎ ‎19.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 B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 ‎ 2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B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 ‎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均摘自《贞观政要》 ‎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1分)理由何在?(6分)  ‎ 答:有。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3分)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分) 答: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重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3分) ‎ 答: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 ‎22.中华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 ‎ 答: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 (2)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何影响?(4分) ‎ 答: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2分)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2分)  ‎ 答: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哪位皇帝实现了“天下为一”。(2分)‎ 答: 元世祖忽必烈。   ‎ ‎ (5)材料五中的明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2分)  ‎ 答:蒙古族。恩威并施(恩威并重)。   ‎ ‎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4分)  ‎ 答: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泉州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宋元时期,封建国家对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使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而泉州港这一天然良港,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材料二 下图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材料三 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衰弱简表。  ‎ ‎ 时间 主要原因 元末 泉州陷入战乱 明中晚期 倭寇扰乱严重,殖民者东来 清初 禁海迁界,晋江日渐淤塞 清朝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材料四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但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 (1)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6分) ‎ 答: ①宋朝时,全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②泉州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繁荣;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⑤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⑥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任写三点即可)     ‎ (2) 请根据材料三、四提供的信息写出制约中国海外贸易的因素。(4分) ‎ 答:制约因素:社会环境,政治局面;统治者的政策;自然环境;科学技术。  ‎ ‎  (3)为重振古港雄风,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4分) ‎ 答: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③重视科技的应用;④安定的社会环境;⑤加强国防建设;⑥重视环境保护。(任写两点即可)‎ 第二学期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灵渠 B、大运河 C、白渠 D、承济渠 ‎2、下列事件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①统一南北 ②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③开通大运河 ④科举制度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称赞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是 A、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B、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C、隋朝时开始创立 D、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5、与曲辕犁同朝代创制的工具是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耧车 ‎6、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7、唐太宗 、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轻摇薄赋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8、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吴道子——画圣 B、李白——诗仙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 ‎9、下列没有关系的一组是 A、陈桥兵变——赵匡胤 B、岳飞抗金——北宋 C、渊澶之盟——寇准 D、辽——阿骨打 ‎10、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汉与东汉 B、东魏与西魏 C、唐朝与后唐 D、西晋与东晋 ‎11、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12、假如你回到了宋朝,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穿丝绸衣服;③坐船航行;④使用景德镇的瓷器;⑤吃上占城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④⑤‎ ‎1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 ‎①广州;②泉州;③苏州;④杭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5、宋朝时,中国商船可达 ‎①朝鲜;②南海各国;③阿拉伯半岛;④非洲东海岸;⑤拉丁美洲各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二、填空:‎ ‎1、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出现了 局面,唐玄宗在位时出现了 ‎ ‎ 局面,从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 ‎2、科举制度是从 开始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 ‎ 末年才被废除。‎ ‎3、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史称西夏。‎ ‎4、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作者是南宋抗金将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著名诗句是南宋抗战派大臣 。‎ 三、材料分析:‎ ‎1、识图回答:‎ ‎①图中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 生活场景?‎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 的生活方式?‎ ‎2、识图回答:‎ ‎①图A和图B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 ‎②图B比图A的进步之处在哪里? ‎ 它的发明有何意义? 图A 图B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请回答:‎ ‎①杜甫诗中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象?‎ 四、问题:‎ ‎1、从唐太宗到唐玄宗都重用了哪些著名大臣?分析一下这些大臣各自的特点。‎ ‎2、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3、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它为中国的北部边疆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列举自唐,元,清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 综合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30分) B A C B C C A D B D C B A B A 二、填空(20分)‎ ‎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2、隋朝 清末 3、元昊 兴庆 4、广州 泉州 5、岳飞 文天祥 三、材料分析(1题4分,2题14分,3题9分,4题6分,共33分)‎ ‎1、①反映的是女真人的生活场景;②当时的女真人的以狩猎、放牧为生,擅长骑射。‎ ‎2、①A是司南,最早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B是罗盘针,产生于北宋时期;‎ ‎ ②B将磁针固定在了罗盘上,适用于航海时使用。指南针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①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②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①唐玄宗的年号;②反映了唐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百姓富庶的社会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使国家进入全盛时期。‎ 四、问题(1题8分,2题9分,共17分)‎ ‎1、富于谋略,房玄龄 善断大事,杜如晦 敢于直言,魏征 富于改革精神,姚崇等 ‎2、①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再派上用场,很不经济。‎ ‎ ②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 ③联系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3、唐: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先后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 元: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清: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0xx年七年级期末学年检测试题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5小题,共45分,每小题3分,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草文 ‎2、新学期开始,某班转入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一样。他姓 A.夏 B.周 C.商 D.秦 ‎3、它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是 A.青铜立人像 B . 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司母戊鼎 ‎4、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禅让制 B .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 5、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B .民族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C.社会动荡与民族混战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6、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引发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 B. 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 C. 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 D. 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7、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8、1689年,签订中俄历史是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与明朝 B.汉朝与宋朝 C.秦朝与清朝 D.唐朝与明朝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 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1、它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大书法家张择端的作品,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风俗长卷。它反映了 A.北京的社会风貌 B.南京的社会风貌 C.杭州的社会风貌 D.东京的社会风貌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 A.荡平倭寇  B. 赶走荷兰殖民者 ‎ C. 击退沙俄侵略者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3、《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所反映的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明 D. 隋元明 ‎14、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出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①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②张泽瑞创作《清明上河图》 ‎ ‎③东京城里夜市繁荣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书,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 二、填空题(包括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6、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17、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是 。‎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19、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20、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标志西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1、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2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2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 完成。‎ ‎24、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 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25、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且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三、材料分析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35分。‎ ‎26、(11分)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发展进步,都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问他任用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5分)‎ ‎(3)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哪些的改革?这次改革有何意义?(4分)‎ ‎27、(8分)‎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唐宋时期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在当时(隋唐)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为平民提供参政的机会……,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 (1)请问材料中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2分)‎ 经济篇:两宋时期,海外贸易远远超过前代。在非洲的坦噶尼喀发现了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碎片。‎ ‎(2)材料告诉我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 科技篇: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 (3)列举宋代的两大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4分)‎ ‎ ‎ ‎ ‎ ‎ ‎ ‎ ‎ ‎ ‎ ‎28、(14分)‎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贸易构想,旨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1)结合所新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2分)‎ 材料二: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还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蕃国……大小三十余,涉沧凕十万余里。‎ ‎(3) 材料反映的什么事件?并说明这一事件的目的。(4分)‎ 材料四:清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屑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造成什么后果?(4分)‎ ‎(5)综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B B B C A A A D A B D A ‎16.人文始祖 17.祖冲之 18.秦朝 19.生产力的发展 20.西域都护 21. 赵州桥 ‎ ‎22.安史之乱 23.南宋 24.洛阳 25.《红楼梦》‎ ‎26.(11分) ‎ ‎(1)管仲(2分)‎ ‎(2)商鞅变法(2分)‎ 作用:通过变法,使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3分)‎ ‎(3)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2分)‎ ‎ 意义: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27.(8分)‎ (1) 科举制(2分)‎ (2) 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2分)‎ (3) 指南针:开创了航海技术的新纪元,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2分)‎ 活字印刷: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28.(14分)‎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派遣唐使(任选一个)(2分)‎ ‎(2)市舶司(2分)‎ ‎(3)郑和下西洋(2分);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2分)‎ ‎(4)闭关锁国(2分);后果:使中国落伍于世界。(2分)‎ ‎(5)借鉴: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他人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2分)‎ 七年级历史(闭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评价等级 ‎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春上答题视为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单项选择题:1-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每一小题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涂黑。‎ ‎1.这一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卖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这一制度”是 A.神让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3.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热盛时期,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盛唐气象的是 ‎①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曲辕犁 ‎②国内各族和国外商人、使者、艺人等云集长安 ‎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调北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 ‎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③ B. 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历史事件中,使唐朝国势山盛转衰的是 A.七士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靖难之役 ‎5.下列属于宋朝从军事角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臣指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设立多重机构分制相权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D.解除禁军将额的兵权 ‎6.宋代有这样条流话:“做人发做军,做铁类做针。”出现这读格的原因是未代实行 A.重用武官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用文官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 ‎7.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江南好,风景旧曾语 C.稻米流脂梁米白,公私仓腺俱丰实D.苏湖熟,天下足 ‎8.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的发明者是 A.主被B.沈括C.毕昇D.徐光启 ‎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10.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潮巡检司 C.西域都护府 D.台湾府 ‎1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城市里面有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A.勾栏 B.酒肆 C.瓦子 D.茶楼 ‎12.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潮 B.未朝 C.元朝 D.明朝 ‎13.《明太祖实录》里有这样的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立下这条 ‎“祖训”的目的是 A.钳制思想 B.掌握军权 C.改革科举 D.强化皇权 ‎14.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 A.防细北方蒙古贵族南侵 B.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作战方式的演变 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5.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全国性商贸城市的是 A.北京和东京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南京 D.东京和洛阳 ‎16.对图①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图①‎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7.下列文学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正确的组是 A.《红楼梦》——曹雪芹 B.《两游记》—一施耐庵 C.《水浒传》——罗贯中 D.《三国演义》——吴承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二、填空题:18-2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8.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 ”。‎ ‎1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 ‎20.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 ‎21.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T.艺百科全书”的是《 》。‎ ‎22.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 三、综合问答题:23小题,共11分。‎ ‎23.图③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③‎ (1) 图③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著名水利工程?开凿于哪一时期?(2分)‎ ‎(2)该水利工程以为 中心,北抵 ,南至 。(填写当时的地名,共3分)‎ ‎(3)请在图③中框内填写出该水利工程各段的名称。(每个框内填写个字,共4分)‎ ‎(4)这一著名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2分)‎ 四、材料解析题:24小题,共18分。‎ ‎2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证致营书于大架升皇帝调下:共遵成(成)信,皮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绍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刻,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云云。‎ 选自《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莽在路秦,路秦而力亏,破天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车路秦耶?曰:不路者以赔者丧,益失强接,不能独完。故曰:禁在赂秦也。‎ ‎……‎ 鸣呼!以路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系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剖,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成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路而胜之之势,简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一选自苏海(苏轼之父,1009-1066年)《六国论》‎ ‎【注择】①食之不得下咽:寝食不安,内心性恐。‎ ‎②苟以:如果凭着。‎ ‎③从:跟从。‎ ‎④故事:先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盟约?请写出该盟约的名称。(4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六国破亡”的原因是什么?依据作者的观点,北宋、南宋是否“从六国之故事”而“破亡”?列举史实加以说明。(10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苏洵写《六国论》的意图是什么。(2分)‎ ‎(4)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对你列举的史实加以评价。(2分)‎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闭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次考试成绩仅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一个方面,学生期末的总体评价还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动态评价。本次考试成绩的量化方式用等级表示,这里提供的评分建议仅作为将分数转换成等级时参考。‎ ‎2.本次考试的学生成绩评定为A、B、C、D四等。‎ 一、单项选择题:1-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A C D B D C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C C D A B D A 二、填空题:18-2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8.开明 “天可汗”‎ ‎19.藩镇割据 ‎20.《资治通鉴》编年 ‎21.《天工开物》‎ ‎22.西:葱岭北:西伯利亚东北:外兴或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三、综合问答题:23小题,共11分。‎ ‎23.(1)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1分入:时期:隋炀帝统治时期(1分)。‎ ‎(2)洛阳深郡我机略1分,共3分)。‎ ‎(3)四段(自北向南):永济通济渠沟江南河(各1分,共4分)。‎ ‎(4)意义:加强前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2分)。‎ 四、材料解析题:24小题,共18分。‎ ‎24.(18分)‎ ‎(1)少数民族:辽(或契丹)(2分);盟约名称:渡渊之盟(2分)。‎ ‎(2)原因:(割地)贿赂秦国(2分);是(1分);史实:①宋辽议和(渲渊之盟),北宋给辽岁币(1分);‎ ‎②宋夏议和,北宋给西夏岁币(2分);‎ ‎③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2分)。‎ 说明:北宋统治者在宋辽议和中以经济换取了和平,使得以后每遇外敌入侵,总想输金纳币解决问题,北宋在与西夏、南宋在与金的议和中也都付出大笔财富以换取和平,这不但表现出宋朝的软弱,更使宋朝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走向衰亡(2分)。‎ ‎(3)意图: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2分)。‎ ‎(4)评价: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议和,使得此后很长时间,宋朝与少数民族保持着和平局面,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2分)。‎ ‎2xxx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官的制度,这项制度的设立出现于(  )‎ A. 夏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 与如图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 A.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 C.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1.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常常告诫自己要牢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理念,这位皇帝是(  )‎ A. 武则天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2. 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4.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5.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经济中心南移 D. 苏杭生活富足 6. 唐玄宋不理政事,贪图享乐,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由盛转衰。历史上把这次叛乱称为(  )‎ A. 唐未农民起义 B. 隋未农民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大泽乡起义 7.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8. 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10.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______(判断对错) ‎ ‎ ‎ 1.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和台湾实行管辖,分别设置了驻藏大臣、台湾府。______(判断对错) ‎ 2.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3. 请写出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依据示意图写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4.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村料二: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小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比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代商旅,父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根据材料二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 1. ‎(创新探究题)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6)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篇】‎ 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和谐盛世篇】‎ 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对外关系篇】‎ 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文学艺术】‎ 唐朝时文学艺术成就辉煌,请你写出三位诗人和两位书法家。 【启示篇】‎ 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为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限于八股文,科举考试只需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1905年清朝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2.【答案】D 【解析】‎ 隋朝后面的朝代是唐朝,选项中A为北魏孝文帝改革,B为东晋时期的历史史实,C为隋朝的历史史实,正确答案为D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开元盛世为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王朝更迭示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王朝更迭与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3.【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李世民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纳谏,当时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敢于直谏,深受唐太宗重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征时所说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唐太宗,知道唐太宗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本题考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是隋朝时期取得的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取得成就,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隋唐时期,此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项符合题意;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是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判断这 些事件发生的朝代和事件,根据课本基础知识总结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 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西夏和辽,西夏在北宋西北,辽在北宋东北,因此C是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 本题以宋辽西夏的并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D 【解析】‎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项始終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D解读正确。 故选:D。 本题以大事年表为背景,考查辽、宋、夏、宋的和战。 本题以辽、宋、夏、宋的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7.【答案】C 【解析】‎ 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常年动乱,经济恢复和发展较慢,而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反映了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8.【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9.【答案】C 【解析】‎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选:C。 ‎ 本题以“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为依托,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及影响。‎ ‎10.【答案】B 【解析】‎ 据“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故选:B。 本题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1.【答案】C 【解析】‎ 由题干“行中书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廷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的行省制度。 故选:C。 本题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为切入点,考查行省制度。 本题以行省制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B 【解析】‎ A.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宋朝是我国词创作的繁荣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3.【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故答案为: ×。 本题以“苏湖熟,天下足”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14.【答案】× 【解析】‎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 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太宗、唐玄宗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面,所以①代表的政权是辽;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朝,1127年靖康之变灭北宋,与南宋形成了对峙局面,所以②处的政权应该是金。 (2)依据示意图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刚开始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后来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并立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所以此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故答案为: (1)①辽②金 (2)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或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小题2】‎ ‎ 【解析】‎ ‎ 本题以题干图片材料为依托,考查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18.【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运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到的隋亡原因是开凿大运河,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3)根据材料二“天下无贵物”“酒馔丰小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比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代商旅,父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的信息可知,“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物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故答案为: (1)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2)开凿大运河。不同意,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3)物价低廉;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社会安定。‎ ‎【小题2】‎ ‎【小题3】‎ ‎ 【解析】‎ ‎ 本题以“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 ‎【小题1】(1)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所以唐朝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3)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举例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举出友好的民族交流和交往的例子即可,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等。 (4)据所学知,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流频繁,日本、新罗等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唐朝时也有不少人去国外学习交流,如历史上有名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5)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为“宋体字”。;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6)唐朝的繁盛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学生只要能从唐朝的繁盛和盛世出现的原因方面叙说即可。 故答案为: (1)科举制。 (2)魏征;贞观之治。 (3)文成公主入藏。 (4)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 (5)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颜真卿、柳公权。 (6)加强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友好关系;重视科技和人才。‎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小题6】‎ ‎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识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识记唐太宗善于纳谏的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开明的民族政策;识记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 ‎(4)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的对外开放政策;识记玄奘西行的历史史实。 (5)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的文学艺术成就;识记这个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成就最高的诗人。 (6)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理解加强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友好关系;重视科技和人才等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对历史阶段的归纳能力,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朝代,也是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全面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把握历史的阶段脉络,科学公正的评价和看待唐朝的历史。‎ 部编版: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二)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1.(2分)“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抵御了匈奴进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2.(2分)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2分)“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4.(2分)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5.(2分)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社会的文明进步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封建制度的完善 ‎6.(2分)《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7.(2分)“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2分)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河北曲阳 B.福建泉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9.(2分)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0.(2分)“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 A.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 B.元朝疆域的广大 C.元朝人口较少 D.元朝统一了中国 ‎11.(2分)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分)“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3.(2分)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八股取士 ‎14.(2分)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5.(2分)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②设立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分)清朝大臣胡中藻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这件事反映的是()‎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7.(2分)“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18.(2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杜甫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19.(2分)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20.(2分)有学者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玄奘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学制度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 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 ‎(2)请列举两位完善我国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并分别列出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 ‎(3)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22.(12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中字母A所代表的政府机构名称。‎ ‎(2)图二是唐朝的中央机构体系,其实是对隋朝制度的进一步完备,具体被称作什么?‎ ‎(3)宋朝时期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如何改制的?‎ ‎(4)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变化?如何认识清朝的军机处?‎ ‎(5)从图一到图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3.(12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又具有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传统。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 材料三:温家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对亚洲、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新浪网•新华社北京(2009年)11月11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倭寇”是在什么时候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24.(12分)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墓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玫策?‎ ‎(2)材料二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政府推行这一事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5.(12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历史上汉族和藏族的关系密切,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时在西藏设置哪一机构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元朝的大统一,境内太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写出元朝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的名称。‎ ‎(3)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 ‎(4)请写出一例隋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最近一些“东突”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妄想通过暴力恐怖手段,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对这种行为,依据所学知识,你最想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A2.C3.A4.B5.A ‎6.A7.D8.C9.B10.A ‎11.B12.D13.D14.C15.B ‎16.D17.B18.C19.A20.B ‎21.‎ ‎(1)隋朝。‎ ‎(2)唐太宗、武则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3)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改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1300多年。‎ ‎22.‎ ‎(1)A:丞相。‎ ‎(2)三省六部制。‎ ‎(3)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4)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听命于君主,大大加强了皇权;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后被废除。‎ ‎23.‎ ‎(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贡献: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2)目的地:日本;历史意义: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元末明初;戚继光。‎ ‎24.‎ ‎(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对外开放政策。‎ ‎(2)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和扩大明朝影响力。‎ ‎(3)闭关锁国(限制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5.‎ ‎(1)元朝;驻藏大臣。‎ ‎(2)回族。‎ ‎(3)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设置郡县、驻军屯田、实施羁縻统治,鄯善、且末、伊吾等郡的设置。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突”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妄想通过暴力恐怖手段,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是不得人心的,必然失败。‎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D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A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4. 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D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 ‎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D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 A.苏轼 B.关汉卿 ‎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B A.战国 B.北宋 ‎ C.南宋 D.明朝 ‎1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C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D A.按察司 B.都司 C.民政司 D.布政司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D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D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7.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A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18.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B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9.外八庙和避暑山庄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乾隆帝曾在此接待过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它们位于今天什么地方D A.北京      B.山东青岛     C.陕西西安     D.河北承德 ‎20.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A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 ‎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D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2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3.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B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4.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25. 右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B A.吴道子 B.赵孟頫 C.阎立本 D.张择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识图题(共12分)‎ ‎26.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当你处在洛阳时,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这个时期的运河是哪个朝代开通的?(3分)‎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4分)‎ ‎(3)运河C段是在哪个朝代时开凿的?在当时的北京附近还有一段,叫做什么?此时,能与运河相比的另一条南北运输通道是什么?(3分)‎ ‎(4) 在历史上大运河都起过什么作用?(2分)‎ 加强雁北经济交流 三、判断题(第27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7.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 ‎( )(2)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元朝,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 ‎( )(4)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 ‎( )(5)北宋时期,并立的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金、宋、西夏、辽。‎ ‎(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的情况。‎ ‎( )(7)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 )(8)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四、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28.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5分)‎ ‎(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29.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部条约名称是什么?何时签订的?(2分)‎ ‎(2)这部条约鉴订前,俄军曾在什么地方两次被打败?(2分)‎ ‎(3)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0.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4分)‎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选择题依据答案标准评分;非选择题的评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原文,只要基本意思正确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DBDC 6-10ADBBD 11-15 BDCDD 16-20 DABDA 21-25 DABAB ‎ 二、识图题(共12分)‎ ‎26. (1)南到余杭、北到涿郡  隋朝;(每点1分,共3分)‎ ‎ (2)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河。D.邗沟。 (每点1分,共4分)‎ ‎(3)元朝  通惠河  从刘家港至直沽的海运线。(每点1分,共3分)‎ ‎(4) 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2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27题:ⅹⅹⅹⅹⅹ√√ⅹ 四、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28.(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5分)‎ ‎(2)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言之有理即可)(5分)‎ ‎29.(1)尼布楚条约。1689年签订的。(2分)‎ ‎(2)雅克萨。(2分)‎ ‎(3)这部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6分)‎ ‎30.(1)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 ‎(2)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3分)‎ 启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3分)‎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题(二)‎ ‎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涂填在相应位置)‎ ‎1.(2017·青岛)《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 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D)‎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017·绥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D)‎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2017·成都).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D)‎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4、(2017·东营)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C)‎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 ‎5.(2017·岳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B)‎ ‎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 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南宋时流传看“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6.(2017·泰安)右图是北宋纸币钢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D)‎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17·绥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B)‎ A.唐朝 B.元朝 C.明朝D.淸朝 ‎8.(2017·益阳)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火药在军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在(C)‎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9.(2017·青岛)《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D)‎ A.扩大六部权力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来源:Zxxk.Com]‎ ‎10.(2017·山西)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D)‎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来源:学。科。网Z。X。X。K]‎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11.(2017·黔东南)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D)‎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④设立宣政院⑤戚继光抗倭⑥民族区域自治 ⑦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⑥‎ ‎12.(2017·泰安)下列史实不属于元朝、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是(C)‎ A.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B.清朝规定历代达赖、班禅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二、改错题(在正确的后面填T,在错误的后面填F。每小题2分,共6分)‎ ‎13、隋文帝杨坚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F)‎ ‎14、“诗史”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F)‎ ‎15、《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其作者为宋应星。(T)‎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5.(2017·娄底)(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光芒】‎ 材料一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感叹他学问的高深。年老时,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这部著作流传甚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时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其言行被编成《论语》一书。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1)材料所述老子的“名著”是什么?(1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盛世的魅力】‎ 材料二唐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2)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是什么?(1分)各国“纷纷遣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1分)[来源:学科网ZXXK]‎ ‎【科技的贡献】‎ 材料三 ‎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3)根据表格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1分)这一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1分)‎ ‎【和平的使者】‎ 材料四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七下 ‎(4)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1分)‎ ‎(5)你认为以上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什么?(1分)‎ ‎16、(8分)‎ ‎(1)《道德经》(或《老子》)(1分);核心:仁(1分);‎ ‎(2)科举制的实施(1分);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或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友好往来,1分);‎ ‎(3)中国科技发明领先(多于)世界其它国家(1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1分)。‎ ‎(4)带去了受欢迎的中国特产;交往方式和平友好(1分)。‎ ‎(5)辉煌历史 伟大贡献 友好传播 平等交往(1分)。‎ ‎17.(2017·青岛)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前期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横看世界历史,清朝前期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4分)‎ 材料一: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孔立编《中国历史小丛书》‎ 材料三:康、雍之世,政治还算清明,财政亦颇有余蓄。到乾隆时,虽然政治业已腐败,社会的元气,亦已暗中凋耗了,然表面上却还维持着一个盛况……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 ‎——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 ‎ (1)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1分)‎ ‎ (2)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清朝前期统治者的“编纂”行为?(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五中“清朝的衰机”的内部因素。(1分)‎ ‎17、 (1)军机处。[来源:学科网ZXXK]‎ ‎ (2) 是文化专制的具体表现,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康乾盛世下的政治腐败。‎ ‎18、(2017·海南).(8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2分)‎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1分)原因是什么?(1分)‎ ‎(3)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1分)‎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1分)‎ 西跨_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__________。‎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2分)‎ ‎【答案】(1)图一:秦朝;图二:西汉;图三:元朝;图四:清朝。(2分)‎ ‎(2)变化:图二的疆域面积(在西北方向)大大增加。(1分)原因:因为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1分)‎ ‎(3)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分)‎ ‎(4)葱岭;南海诸岛。(1分)‎ ‎(5)(每空0、5分,共4分)‎ 期末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2. 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 )‎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百姓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 D.文成公主入藏 ‎3.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4.“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右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7.《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著,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8.史诗大戏《建元风云》首度大手笔聚焦忽必烈,向观众揭秘元朝建立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 ‎ A.建立蒙古政权 B.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 C.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元朝政权 ‎9.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隋文帝———考试内容出自四书五经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图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 D.挂年画,贴“桃符”‎ ‎12.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3.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14.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序号 朝代 相关史实 A 元朝 设立宣政院 B 清朝 历代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 清朝 设置驻藏大臣 D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选项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元世祖:“我创立了行省制,实行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C.明成祖:“我废丞相,设东厂,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归我掌控!”‎ ‎16.观察右边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建立政权的地点在( )‎ ‎ A.成都 B.西安 ‎ C.北京 D.山海关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9.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23题14分,第24题12分)‎ ‎21.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二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2)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 材料三 ‎ ‎ 图1 军机处外景图 图2 “金奔巴瓶”‎ ‎(3)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22.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福历史图片:‎ ‎ ‎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外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人文外交等。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一中人物的主要事迹。‎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古老国家?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写成的著作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 ‎(4)图四的漫画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有何感悟。‎ ‎24.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 ① 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②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如右图)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2)栏目二的图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除此以外,另外三项发明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清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三幅图片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 D ‎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分析能力。交子出现在北宋,“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故C不可能出现。‎ ‎3.A 解析:“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在唐太宗时期,所以A搭配不正确。‎ ‎4.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交往的有关知识。①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密切了汉与吐蕃的关系,属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故选C。‎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比较长的是西夏和辽,金建立后也曾经与北宋形成短暂的并立,蒙古政权建立于1206年,而北宋灭亡于1127年,并未与北宋同时存在,故选A。‎ ‎6.C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瓦市”可判断选C正确。‎ ‎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忽必烈,建立蒙古政权的是成吉思汗。‎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明朝时考试内容出自四书五经。A关联错误。‎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中四人所处的朝代分别为唐朝、清朝、宋朝、明朝,故B顺序排列正确。‎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 ‎12.D 解析:明朝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观察图示变化符合这一特点。故选D。‎ ‎13.B ‎14.D 解析: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生活在西北天山以南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由题干“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限制词,可判断D项叙述错误。‎ ‎15.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明太祖时废丞相。故选C。‎ ‎1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李自成起义军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故选B。‎ ‎1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综合分析,⑤表述错误,故选A。‎ ‎18.B 解析:“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诗句本为写景,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这反映了清朝的文字狱。‎ ‎1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清朝不符合“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明朝与“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所以A正确。‎ ‎20. D 解析: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清代文学成就,所以D叙述错误。‎ ‎21.答案:(1)特点: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人口众多,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2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2)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2分)(3)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2分)(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2分)‎ ‎22.答案:(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等。(4分) (2)江南河。(2分)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 (3)唐朝。(2分)(4)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2分)‎ ‎23.答案:(1)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2分)(2)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3分)(3)郑和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分)(4)闭关锁国政策。(2分)感悟:从闭关锁国中汲取教训,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不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言之有理即可)。(3分)‎ ‎24.答案:(1)①故宫(紫禁城)②明长城。(2分) (2)指南针(罗盘针)。(1分)‎ 推荐:造纸术或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或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4分)‎ ‎(3)图一:《齐民要术》。图二:《天工开物》。图三:《本草纲目》。(3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杰出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大题 1、 科举制度的意义、影响、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 有利于边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3、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从唐代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 ‎4、元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影响、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消费群体增多。‎ ‎6、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改变了印刷术学术方式,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指南针大大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改变了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7、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 利,有利于强化皇权,其中皇帝权力;弊,容易形成专制,不利于正确决策。‎ ‎8、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抨击八股文的理由)‎ ‎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教育思想文化传播,而且使得通过选拔上的官员只能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9、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样的目的?‎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2.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10、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样的意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1、 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什么?‎ 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12、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戚继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13、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称台湾为琉球,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4、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郑成功?‎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15、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 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③元朝设立了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以西域的管辖。(新疆)‎ ‎④清朝: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6、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17、想一想:清朝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 ‎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过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执行。‎ ‎18、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 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其他知识点:‎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白仆 唐朝疆域:唐朝前期疆域东至海,西逾葱岭,南至林邑,北及西伯利亚。‎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