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3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3分)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4.(3分)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5.(3分)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6.(3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7.(3分)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8.(3分)“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9.(3分)《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10.(3分)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第18页(共18页)‎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11.(3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2.(3分)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分封制有所动摇 B.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13.(3分)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14.(3分)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第18页(共18页)‎ ‎15.(3分)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出自历史,例如:“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与“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6.(3分)“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17.(3分)“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 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8.(3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19.(3分)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提倡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 ‎20.(3分)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21.(3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点侵注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22.(3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第18页(共18页)‎ ‎23.(3分)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而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是(  )‎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楚汉战争 D.文景之治 ‎24.(3分)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5.(3分)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武帝 二、综合题 ‎26.(10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商君”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什么事件?这种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8页(共18页)‎ ‎27.(15分)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统一中国后,把“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还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那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汉景帝)日:“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材料中涉及的是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 ‎(4)材料四反映西汉前期推行了什么政策?在该政策的推动下,最后形成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 第18页(共18页)‎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解答】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考古发现的作用与地位。‎ ‎2.(3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他们还没有学会磨制和钻孔技术,不可能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3分)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 第18页(共18页)‎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4.(3分)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的意思是,神农氏教人制作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故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即农业的起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3分)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3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解答】A.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18页(共18页)‎ ‎,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等。‎ B.炎帝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教民农耕。‎ C.尧是黄帝之后的我国黄河流域的一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D.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很简单。‎ ‎7.(3分)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解答】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武王伐纣。《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封神演义》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 ‎8.(3分)“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的了解,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 ‎9.(3分)《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第18页(共18页)‎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是对周王与诸侯关系的描述,即诸侯对周天子有朝觐的义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3分)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青铜器的认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解答】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11.(3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 第18页(共18页)‎ 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3分)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分封制有所动摇 B.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奴隶制时代,铜鼎不但是王权的象征,而且各级奴隶主贵族也因等级不同,使用铜鼎的礼数也不同。使用鼎的多少,是有严格规定的。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体现了诸侯僭越了天子之礼。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相关史实。‎ ‎13.(3分)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4.(3分)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分析】本题以史书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 ‎【解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 ‎15.(3分)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出自历史,例如:“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与“纸上谈兵”这一成语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长平之战,知道“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 ‎【解答】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 第18页(共18页)‎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出自长平之战。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长平之战的相关成语。‎ ‎16.(3分)“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7.(3分)“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 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8.(3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18页(共18页)‎ ‎【解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反映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道德经》中的辩证法的思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3分)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孔子等思想大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提倡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有,主张“仁政”,爱人,“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故属于儒家学派的是为政以德。‎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3分)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分析】本题以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为切入点,考查墨子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墨子在科学上的贡献,这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 故选:A。‎ ‎【点评】注意对题目信息的提取,识记墨子的主要主张。‎ ‎21.(3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点侵注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第18页(共18页)‎ ‎【分析】本题考查韩非的主张。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以法治国。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故选:D。‎ ‎【点评】掌握韩非的主张和派别。‎ ‎22.(3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解答】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23.(3分)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而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是(  )‎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楚汉战争 D.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解答】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 ‎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4.(3分)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 第18页(共18页)‎ ‎【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命令楚军过漳河,背水扎营。并下令将士带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末农民战争的有关知识的把握能力。‎ ‎25.(3分)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汉高祖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武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题干中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汉文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二、综合题 ‎26.(10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第18页(共18页)‎ ‎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商君”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什么事件?这种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诠释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解答】(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的内容;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可知,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百家争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18页(共18页)‎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7.(15分)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统一中国后,把“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还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那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汉景帝)日:“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材料中涉及的是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 ‎(4)材料四反映西汉前期推行了什么政策?在该政策的推动下,最后形成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统治措施和影响。通过秦汉时期的统治可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答】(1)依据材料信息“他统一中国后,把“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可知,“他”指的秦始皇;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第18页(共18页)‎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创立的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依据材料信息“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可知,此内容体现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依据材料信息“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4)依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可知,此内容反映西汉前期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故答案为:‎ ‎(1)秦始皇;郡县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创立的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4)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点评】掌握秦汉时期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0:2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8页(共1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