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16 页) 2019-2020 学年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 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 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文物图片是( ) A. 干栏式房屋 B. 打制石器 C. 稻谷 D. 铁犁 2.(2 分)原始人类从迁徙不定的生活到自己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发生这种变化的 最根本原因是( ) A.建造房屋 B.房子更舒适 C.原始农耕的出现 D.人口增加 3.(2 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4.(2 分)如图是我国 1964 年发行的 4 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青铜器 B.瓷器 C.陶器 D.铁器 5.(2 分)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第 2 页(共 16 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2 分)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 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 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7.(2 分)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 出现在该剧中(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8.(2 分)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9.(2 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0.(2 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 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第 3 页(共 16 页) 11.(2 分)人们常说四川是“天府之国”,而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修建于(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12.(2 分)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 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3.(2 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 是( ) A.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4.(2 分)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朝的 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15.(2 分)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广为流传。属于项羽的事迹是( ) A.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B.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 C.发动大泽乡起义 D.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6 题 10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0 分,共 30 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 4 页(共 16 页)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 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3)从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幅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4)从材料三中图三文字叙述中可以看出,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禹身上的哪些品质值 得我们学习?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传子,家天下。 材料二: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三: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 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 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 国富强起来。 ﹣﹣《史记》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 第 5 页(共 16 页)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项变法措施。 18.(10 分)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秦朝在经济方面实行哪种措施。 (4)材料四中的“一夫作难”指什么事件? (5)请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 第 6 页(共 16 页) 2019-2020 学年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 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 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文物图片是( ) A. 干栏式房屋 B. 打制石器 C. 稻谷 D. 铁犁 【分析】本题以反映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京人的 生活特征。 【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 山洞里,他们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 自然的能力。B 符合题意;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 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AC 两项不合题意;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了铁犁。D 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 ACD 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点。 2.(2 分)原始人类从迁徙不定的生活到自己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发生这种变化的 最根本原因是( ) A.建造房屋 B.房子更舒适 C.原始农耕的出现 D.人口增加 第 7 页(共 16 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定居生活。人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在某个固定地 点长期生活。 【解答】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即原始农耕出 现,它使人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在某个固定地点长期生活。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与原始人过定居生活之间的关 系。 3.(2 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灭亡。 【解答】夏桀建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 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幽 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 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都 是因为暴政而走向灭亡。 故选:B。 【点评】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4.(2 分)如图是我国 1964 年发行的 4 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青铜器 B.瓷器 C.陶器 D.铁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 第 8 页(共 16 页) 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 识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的相关史实。 5.(2 分)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由题干中“文化的源头”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 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点评】汉字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6.(2 分)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 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 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分析】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进一步掌握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 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而战国 时期从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已经属于封建社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2 分)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 出现在该剧中(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道春秋争霸的主要原因是周王室衰落。 【解答】公元前 770﹣前 476 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 第 9 页(共 16 页) 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 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春秋五霸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2 分)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西周到春秋诸侯国越来越少,历史向统一的 方向发展。 【解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 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走向统一 的趋势。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 9.(2 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 第 10 页(共 16 页) 所以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秦、楚、齐、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 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 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掌握情况。 【解答】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奖励军功,即按军功大小授予爵 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样可以使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其中 A 项改革土地制度主要是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C 项与提 高军队战斗力无关;D 项建立县制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管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11.(2 分)人们常说四川是“天府之国”,而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修建于(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分析】本题以“人们常说四川是“天府之国”,而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粮食生产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切入点,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 【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 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 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都江堰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 分)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 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子思想的知识点。 【解答】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 第 11 页(共 16 页) 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老子的思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 解能力。 13.(2 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 是( ) A.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分析】本题以百家争鸣为依托,考查的是孟子历史贡献的知识.识记孟子的思想观点. 【解答】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了“春秋无义 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等。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孟子历史贡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 解能力. 14.(2 分)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朝的 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文字,推动了秦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国家的融合。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这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的措施。秦灭六国以后,为了 第 12 页(共 16 页) 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 的隶书,这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春秋 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规 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秦始皇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的措 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 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5.(2 分)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广为流传。属于项羽的事迹是( ) A.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B.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 C.发动大泽乡起义 D.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项羽。 【解答】公元前 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 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 因和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6 题 10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0 分,共 30 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 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 我先。 ﹣﹣孙中山 第 13 页(共 16 页)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3)从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幅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4)从材料三中图三文字叙述中可以看出,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禹身上的哪些品质值 得我们学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炎黄、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 织答案。 【解答】(1)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 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族是由多族融合而 成的,中华民族的主干是华夏族。 (2)由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可知,材二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从图片提供的地点,说明大禹的活动范围比较广; 图片大禹陵、石刻说明大禹深受人们爱戴等。 (4)依据材料三中图三文字叙述中可知大禹采用的是采取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治理,采取筑堤堵水 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 类。禹身上的创新、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 第 14 页(共 16 页) (1)由多族融合而成。 (2)黄帝。 (3)从图片提供的地点,说明大禹的活动范围比较广;图片大禹陵、石刻说明大禹深受 人们爱戴等。 (4)疏导;创新、敬业精神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炎黄、黄帝、禅让 制、大禹治水,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传子,家天下。 材料二: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三: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 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 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 国富强起来。 ﹣﹣《史记》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项变法措施。 【分析】本题以材料和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禅让制、世袭制、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 这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 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就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 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 史上叫做“禅让”。尧、舜、禹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落联盟首领的。 (2)据材料三“商鞅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 的财政收入。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 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变法 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反映的变法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 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 第 15 页(共 16 页) 诸侯,建立诸侯国;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 (3)据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 (4)据材料三变法措施是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故答案为: (1)禅让制。 (2)分封制。 (3)商鞅变法(改革)。 (4)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和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 史知识的能力。认识三种制度的特点。 18.(10 分)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秦朝在经济方面实行哪种措施。 (4)材料四中的“一夫作难”指什么事件? (5)请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 【分析】本题以“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秦始皇统一六国、 郡县制的实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明确秦始皇虽然很残暴, 但是他仍然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皇帝”是秦始皇(秦王嬴政) 。 (2)根据材料二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 第 16 页(共 16 页) 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 币、度量衡。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 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一夫作难”的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政权: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后来进攻咸阳,结果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 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故答案为: (1)秦始皇(嬴政)。 (2)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陈胜、吴广起义。 (5)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始皇统一六国、郡 县制的实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7:4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