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题分类汇编(七年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题分类汇编(七年级)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考点0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1.(2020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是A发掘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故选A。‎ ‎2.(2020咸宁)2020年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 A.170万年 B.20万年 C.3万年 D.6000年 ‎【答案】A ‎【解析】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选A。‎ ‎3. (2020齐齐哈尔)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直立人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正确;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 ‎ ‎ ‎;河姆渡人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半坡人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排除D。故选B。‎ 考点02 原始农耕生活 ‎1.(2020南京)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需知识可知,骨耜出现说明原始农业出现。河姆渡遗址的居民种植水稻,使用磨制工具,其中骨耜最为典型,C正确;北京人遗址居民和山顶洞遗址居民都以采集渔猎为主,AB错误;半坡遗址居民主要种植粟。D错误。综上故选C。‎ ‎2.(2020黔东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最早的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和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原始农业无关。故选C。‎ ‎3.(2020杭州)有学者认为,仅凭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那数以千计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就足以让人们相信,5000年前这里的社会发展高度已完全可与其他古老文明比肩。这位学者所说的“这里”是指 ( ) ‎ A.河姆渡聚落      B.半坡聚落         C.良渚王城          D.二里头宫殿 ‎【答案】 C ‎ ‎【解析】良渚古城被长达6000米城墙包围,良渚古城遗址凭借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玉璧、玉钺,刻符罐和玉琮以及大量的玉钻芯以及考古发现的刻在器皿上的像性文字,像性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有力地证明了5000年前,中国已出现了城市文明形态,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良渚古城遗址无疑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从规模和内涵来看,良渚古城在世界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城”,‎ ‎ ‎ ‎ 曾多次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C项良渚王城是题干学者所说的“这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聊城)在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D ‎【解析】良渚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半坡人与良渚遗址居民生活的时间是最接近的,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C。故选D。‎ ‎5.(2020黔南州)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故选D。‎ ‎6.(2020重庆A)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属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尚未产生文字,因此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主要是通过遗迹遗物,A正确;甲骨文字、青铜铭文当时还没出现,BC错误;文字尚未产生,史书更无从出现,D错误。综上故选A。‎ ‎7.(2020苏州)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C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故选C。‎ ‎8. (2020黔东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 北京人狩猎 B. 山顶洞人捕鱼 C.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 半坡人制作衣服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故C符合题意;北京人狩猎,不属于农业,排除A;山顶洞人的捕鱼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排除B;半坡人制作衣服属于原始的手工业,排除D。故选C。‎ ‎9.(2020宜昌)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红山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答案】B ‎【解析】本题要结合遗址的典型历史依存分析。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排除A;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排除CD。故选B。‎ ‎10. (2020北京)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D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彩陶,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故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半坡遗址。故选D。‎ ‎ ‎ ‎11. (2020青海)2020年5月,海水稻在格尔木市河西农场试种面积达到28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哪个遗址中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  )‎ A. B. ‎ C. D.‎ ‎【答案】C ‎【解答】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C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故选C。‎ ‎12. (2020深圳)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答案】C。‎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故选C。‎ ‎13. (2020邵阳)《关于邵阳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称:早在新石器时代,邵阳市境内就有人类居住。支持这一论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1849年刻印的《宝庆府志》 B. 1905年刊印的《邵阳县乡土志》‎ C. 邵阳市民间传说 D. 邵阳市隆回县小坳遗址考古发现 ‎【答案】D ‎ ‎ ‎【解析】小坳遗址是古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说明这里远古时期曾经有人类居住和活动,是能够证明题干论点的最有力的证据,故选D;《宝庆府志》、《邵阳县乡土志》和民间传说都经过了后人的整理和加工,带有主观色彩,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排除ABC。故选D。‎ ‎14. (2020福建)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答案】A。‎ ‎【解析】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选A。‎ ‎15. (2020连云港)目前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是( )‎ A. 神话传说 B. 影视作品 C. 考古发现 D. 学者推断 ‎【答案】C ‎【解析】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学者推断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排除ABD。故选C。‎ ‎16. (2020怀化)1.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 元谋人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河姆渡居民 ‎【答案】B ‎【解析】根据“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可知,该地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陶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点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典型。B正确;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AC错误;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D错误。故选B。‎ ‎ ‎ ‎17. (2020青岛)西安市东部有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这一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安阳殷墟 ‎【解析】B。‎ ‎【解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这一遗址是半坡遗址。故选B。‎ 考点03 远古的传说 ‎1.(2020遵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大禹 B. 炎帝、黄帝 C. 蚩尤、大禹 D. 炎帝、蚩尤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展开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2020重庆B)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答案】B ‎【解析】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属于了解澳门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故选B;电视剧《澳门的故事》、小说《澳门历史演义》是艺术地再现澳门历史,可信度较低,排除AC;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难免有遗漏,主观色彩浓厚,排除D。故选B。‎ ‎3.(2020扬州)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炎帝和黄帝 ‎【答案】D ‎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2020淮安)“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夏启和商汤 C. 老子和孔子 D. 项羽和刘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可知,材料反应的是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正确;夏启、商汤属于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王,不属于原始部落时期,B错误;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与材料不符,C错误;刘邦、项羽是秦末农民军领袖,最后刘邦成为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国君,与材料不符,D错误。故选A。‎ ‎5. (2020郴州)五岭广场的神中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 )‎ A. 发明算盘 B. 教民冶铁 C. 教民耕种 D. 创造文字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炎帝,号神农氏,最早活动在渭水流域,相传他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选项C符合题意;发明算盘,教民冶铁,创造文字都是黄帝的贡献,不是炎帝的贡献,排除ABD。故选C。‎ ‎6. (2020株洲)相传他“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寝在湖南株洲,他是( )‎ A. 舜 B. 蚩尤 C. 禹 D. 炎帝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 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 ‎1.(2020黔西南)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故选B。‎ ‎2.(2020成都)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据“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B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河南)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 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河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材料中说明中国传统姓氏大部分都与河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关,体现出”文化中原,老家河南“的主题。A选项,“皆源于豫”说法太过绝对;C选项,“殷商甲骨,文字之源”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尽出中原”表述绝对化,故排除。故选B。‎ ‎ ‎ ‎4.(2020苏州)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 宗亲 B. 殷商贵族后代 C. 功臣 D. 周王母系亲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叔虞、康叔受封,是因为他们属于宗亲,所以A项符合题意;殷商贵族后代属于先代贵族,叔虞、康叔不属于先代贵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叔虞、康叔不属于功臣,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叔虞、康叔不属于周王母系亲戚,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0广东)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与新疆和田玉成分一致,可表明商朝时期中原地区就和西域地区存在联系,A符合题意。B材料题干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C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D商朝统治中心是镐京。故选A。‎ ‎6.(2020济宁)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营丘”位于今天的( )‎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答案】D ‎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将姜子牙分封到齐国,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D正确;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东都在洛邑。因此陕西和河南是周的王畿,AC错误;山西省被称为“晋”,B错误。故选D。‎ ‎7.(2020岳阳)“(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表明西周初年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以巩固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D。故选B。‎ ‎8. (2020北京)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故选A。‎ ‎9. (2020临沂)《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 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 ‎【答案】B ‎【解析】《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天下为一家所私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符合题意。故选:B。‎ ‎10. (2020岳阳)“(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表明西周初年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以巩固统治。选项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D。故选B。‎ 考点2 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0德州)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甲骨文都是商朝时期出现的,故B正确;夏朝时期没有发现甲骨文,故排除A项;西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故排除CD项。故选B。‎ ‎2.(2020安徽)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答案】B ‎【解析】观察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认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汉字“鱼”字从甲骨文先后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分析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可知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B符合题意;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的说法错误,排除A;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C;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故选B。‎ ‎3.(2020潍坊)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 C.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答案】B ‎【解析】图片文字是甲骨文的人,反映了人的造字方法是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故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故选B。‎ ‎4.(2020齐齐哈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北京)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A。‎ ‎【解析】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故选A。‎ ‎6.(2020宜宾)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 ‎ ‎【答案】B。‎ ‎【解析】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字形具有延续和传承性,造字法最主要为象形字,文字载体多数是龟甲和牛、羊等兽骨。选项ACD均表述错误,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3 动荡的春秋时期 ‎1.(2020重庆A)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 A.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武舞”与“跳歌”并存 C.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巴式铜兵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铜兵器”与农业、祭司无关,AB错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材料与之不相关,因此D错误。故选C。‎ ‎2.(2020重庆B)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答案】A ‎【解析】“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意思是:商鞅担任秦孝公的国相,为秦国开启了帝王之业,说明商鞅变法成效巨大,故A符合题意;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大国争雄,排除BCD。故选A。‎ ‎3.(2020菏泽)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骨耜 B.铁农具 ‎ C.耧车 D.曲辕犁 ‎【答案】B。‎ ‎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故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铁农具。故选B。‎ ‎4. (2020青岛)“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答案】‎ ‎【解析】“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A。‎ 考点4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2020广东)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答案】C。‎ ‎【解析】据图片看出,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山东等省区。故选C。‎ ‎ ‎ ‎2.(2020包头)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的目的是( )‎ A.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B.富国强兵,并在战争中取胜 C.推广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改变以往币制使用混乱状況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规模大,各诸候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并在战争中取胜,纷纷实行变法改革,故B符合题意;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有利于推动生产的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利于改变以往币制使用混乱状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聊城)“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的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灭亡。可见,材料主张变法图强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不是颂扬汤武功德,排除A;材料也不是批评商朝暴政,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法家的变革思想,不是强调以礼治国,排除C。故选D。‎ ‎4.(2020福建)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选:B。‎ ‎5.(2020临沂)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 ‎ ‎ A.分洪 B.水运 C.排沙 D.灌溉 ‎【答案】D ‎【解析】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都江堰。“分水堤”东面的江水通过“宝瓶口”用于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D。‎ ‎6.(2020青岛)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可以感受到下列哪一人文胜迹的魅力(  )‎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紫禁城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故选B。‎ ‎7.(2020湘西)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它就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永济渠 D. 通济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四川有-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可以得出该水利工程为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B符合题意;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A不符合题意;永济渠和通济渠是隋朝大运河的航段,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5 百家争鸣 ‎1.(2020大庆)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是( )‎ ‎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分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提出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A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B排除;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C排除;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D排除;故选A。‎ ‎2.(2020鄂州)读下表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孔子主张以德治国,(4)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故D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故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C项。故选D。‎ ‎3.(2020广东)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故选C。‎ ‎ ‎ ‎4.(2020营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著有《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故选D。‎ ‎5.(2020潍坊)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 A. B. ‎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后人称他为“孔圣人”。根据图片,杏坛设教,体现的就是孔子行教时的画面,C符合题意。故选C。‎ ‎6.(2020岳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的思想流派及思想家分别是( )‎ A. 道家、老子 B. 墨家、墨子 C. 儒家、孔子 D. 儒家、孟子 ‎【答案】C ‎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选项C符合题意;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其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排除A;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其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B;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与题意思想不符,排除D。故选C。‎ ‎7.(2020邵阳)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创立人,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对中国影响深远,被称为“圣人”,故B符合题意;A主张无为而治,故不符合题意;C主张兼爱,故不符合题意;D主张礼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20深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儒家。故选A。‎ ‎9.(2020孝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选出属于其教育思想的一项(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故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一项是有教无类。故选B。‎ ‎ ‎ ‎10.(2020怀化)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B ‎【解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B正确;老子主张的是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题不符,A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题不符,C错误;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题不符,D错误。故选B。‎ ‎11.(2020江西)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他代表的学派是道家。故选A。‎ ‎12. (2020广东)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故选C。‎ ‎【单元综合】‎ ‎1.(2020毕节)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的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变革时期,由此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建立之前,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辽宋夏金元时期,D排除。故选择B。‎ ‎2.(2020南京)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 ‎——《中国历史地图册》‎ ‎(1)材料图中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 ‎(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子心原天下.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 ‎ ‎(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以看到,早期国家的地城地域在不断的扩大。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可知,“这一时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 答案:(1)禹 王位世袭制。‎ ‎(2)地域扩大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 ‎(3)春秋战国时期 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 诸子百家学说。 ‎ ‎(4)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 ‎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考点1 秦统一中国 ‎ ‎ ‎1.(2020舟山)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2.(2020黔东南)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 A.秦始皇嬴政 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 D.宋太祖赵匡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立为皇帝,谓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所以A符合题意。答案选A。‎ ‎3.(2020黔西南)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秦始皇。故选C。‎ ‎4.(2020嘉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 ‎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5.(2020黔南州)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 B.C. D.‎ ‎【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战国时期的货币,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0重庆A)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 ‎ ‎【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 ‎7.(2020广安)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B ‎【解析】秦朝建立,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明朝在地方治理上,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排除C;清朝雍正帝开始,用军机处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排除D,故选B。‎ ‎8.(2020大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标准货币是( )‎ A. 刀币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币 D.蚁鼻钱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将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为标准货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刀币、铲形币、蚁鼻钱均是战国时各诸侯国的货币形式,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20资阳)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 B.开辟丝绸之路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这是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0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答案】A ‎【解析】正确解读题干材料。在秦朝统一前,各国有各自的法律,而在商夏时期,法律非常的不完善。在秦统一后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所以说“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由此可见,秦朝法律影响后世。故A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说法错误,排除B;秦朝实行严刑峻法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排除D。故选A。‎ ‎11.(2020德州)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A. 大禹治水 B. 兴修都江堰 C. 开凿灵渠 D. 开通大运河 ‎【答案】C ‎ ‎ ‎【解析】根据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结合所学知识,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正确;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排除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排除B;大运河的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故选C。‎ ‎12.(2020青岛)如表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消除了地域差异[来源:Z_xx_k.Com]‎ ‎【答案】‎ ‎【解析】由表格中“辽东郡”、“南海郡”、“陇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C。‎ ‎13. (2020广东)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展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A是西汉时期实行休养生息。B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选D。‎ ‎14. (2020孝感)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答案】B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选B。‎ ‎15. (2020福建)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A ‎【答案】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故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小篆。故选A。‎ ‎16. (2020广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 ‎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御史大夫,C项符合题意;A项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排除;B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D项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故选C。‎ ‎17. (2020宜昌)泰朝创立了大-统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故B项正确;禅让制在夏朝之前实行,排除A项;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排除D项。故选B。‎ ‎18.(2020北京)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答案】B ‎ ‎ ‎【解析】通过地图分析,这是秦朝计量器分布图,可反映出秦朝经济上统一度量衡,B符合题意。A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革新。C图片没有体现出秦迅速灭亡。D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故选B。‎ ‎19.(2020深圳)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答案】D。‎ ‎【解答】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小篆。故选D。‎ ‎20.(2020潍坊)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 ‎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秦简”、“秦朝历史”、“一统之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政治上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与题意不符。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集权到中央,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相符。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秦朝实行暴政,与题意不符。D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选B。‎ ‎21.(2020连云港)秦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因为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刺史制度 ‎【答案】B ‎ ‎ ‎【解析】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B符合题意,排除A;行省制是元朝首创,排除C;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建立,排除D。故选B。‎ ‎22.(2020聊城)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 ‎(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 ‎ ‎【解析】(1)秦朝统一后,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设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特点:依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得出皇权至上;依据材料“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可知是皇帝独尊;依据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知是皇位世袭。 (2)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不得世袭。依据材料二“罢侯”可知是废除分封制;依据材料二中“置守”可知是实行郡县制。 (3)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社会所沿用。影响:依据材料三“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和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考点2 秦末农民大起义 ‎(暂无)‎ 考点3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1.(2020聊城)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答案】B ‎【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 考点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0大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三司”‎ ‎【答案】A ‎ ‎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D排除。故选A。‎ ‎2.(2020黔西南)可从如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儒学教育兴盛 B.推恩令的实行 C.丝绸之路开通 D.汉军北击匈奴 ‎【答案】A ‎【解析】由图片“汉代讲经图”可知,这反映了儒学教育兴盛,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经”。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A。‎ ‎3.(2020成都)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A ‎【解析 ‎ ‎ ‎】题干“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指的是西汉好玩的事情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滨州)《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和中央铸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正确;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的是儒家思想,B错误;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的重点是社会安定,与题意不符,C错误;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是经济大一统措施的间接结果,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5.(2020德阳)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 A.行推恩令 B.设刺史 C.推察举 D.行郡县 ‎【答案】A ‎【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排除CD。故选A。‎ ‎6. (2020菏泽)统一是秦汉时代的主题,思想的统一也势在必然。“思想的统一”在汉代表现为(  )‎ A.焚书坑儒 B.以法治国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答案】C ‎ ‎ ‎【解析】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C。‎ ‎7.(2020广元)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推恩令” D. 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C ‎【解析】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分析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是汉初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故选C。‎ ‎8. (2020深圳)4.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答案】B ‎ ‎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据“盐官”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2020营口)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王祯 C.华佗 D.蔡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0宜宾)大一统是“特殊的公共权力的集中,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还有物质和精神的附属物”。汉武帝为了集中国家“公共权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刺史制度 B.远征匈奴 C.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 ‎【答案】C ‎【解析】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汉武帝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独尊儒术。故选C。‎ ‎11.(2020重庆B)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 ‎ 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造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給予热情颂扬。……秦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以炎黄之后自居。儒家“大一统”思想始终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支柱,使分裂的国家终归于统一。‎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 ‎(2)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不再坚持“大一统”思想。‎ ‎(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1)正确;(2)正确;(3)未涉及;(4)错误;(5)正确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大一统”思想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正确。 (2)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文字、汉统一思想等文化现象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精神。正确。 (3)《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未涉及。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统治者仍然坚持“大一统”思想。错误。 (5)“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确。‎ ‎12.(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 ‎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材料三:‎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答案】(1)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3)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1)据材料“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荀子属于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属于道家学派,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据材料“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可知,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是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 ‎ ‎(2)据材料“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因而材料二说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考点5 东汉的兴衰 ‎1.(2020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东汉的建立。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故选B。‎ ‎2.(2020临沂)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 ‎ ‎3.(2020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D。‎ 考点6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2020南京) “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 )‎ A. 丝调之路的开通 B. 孝文帝改革 C. 玄奘西行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掌握丝绸之路的影响。根据“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A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排除;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交流,C排除;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D排除。故选择A。‎ ‎2.(2020大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 )‎ ‎ ‎ 丝绸之路线路图 A. 董仲舒 B.张骞 C.成吉思汗 D.康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故A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康熙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年河南)“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选C。‎ ‎4.(2020济宁)如图所示古代商路的起点是( )‎ ‎ ‎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敦煌 ‎【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中信息“西汉、大秦……”可知,这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汉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0南京) “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 )‎ A. 丝调之路的开通 B. 孝文帝改革 C. 玄奘西行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根据“加强了西城、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故选择A。‎ ‎6. (2020广元)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一带一路”的战略。纵观历史,西汉时期也有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其起点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临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 ‎ ‎7. (2020宜昌)3.张骞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体,中原与西城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 A. 茶马古道 B. 驰道 C. 丝绸之路 D. 蜀道 ‎【答案】C ‎【解析】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城,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丝绸之路,它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C正确;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A排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B排除;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D排除。故选C。‎ ‎8.(2020营口)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 A.欧洲 B.中亚 C.长安 D.河西走廊 ‎【答案】A。‎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汉的都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故选A。‎ ‎9.(2020年新疆节选)依据材料,做出判断。‎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织品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撒马尔罕,再绕过里海南端,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 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 ‎(2)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 )‎ ‎(4)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 )‎ ‎【答案】(1)未涉及。‎ ‎(2)正确。‎ ‎(3)正确 。‎ ‎(4)错误。‎ ‎【解析】(1)材料没有涉及张骞出西域的内容,故本题应填未涉及。‎ ‎(2)根据材料“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故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在材料中能够得出。故本题应填正确。‎ ‎(3)根据材料“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可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在材料中能够得出。故本题应填正确。‎ ‎(4)根据材料“‘丝绸之路’的主线……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可知“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违背材料描述的。故本题应填错误。‎ ‎10.(2020重庆A)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据《山海经》《左传》《吕氏春秋》等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 ‎ ‎ 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遣副使访问了中亚、南亚等地国家。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一片繁荣。‎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2)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没有任何往来。‎ ‎(3)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 ‎(4)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未涉及;(5)正确 ‎【解析】(1)依据材料中“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自然在情理之中”可见西北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故说法正确。 (2)依据材料中“早在先秦时期,内地便与西域地区有了物质交流”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前,内地与西域地区已经存在往来。故说法错误。 (3)依据材料中“以后各国使者和商人循此通道出入于中国,形成了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可知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亚欧大陆东西的交通大通道。故说法正确。 (4)与汉朝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符合史实,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说法未涉及。 (5)依据材料中“张骞开通西北丝绸之路后,中西商队往来于南北两道,我国的冶铁技术、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瓜等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可知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故说法正确。‎ ‎ ‎ 考点7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2020重庆B)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 )‎ A.秦半两钱 B.居延汉简 C.东汉画像砖 D.龙门石窟北魏石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都不是书写材料的载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0营口)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王祯 C.华佗 D.蔡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故选D。‎ ‎3.(2020广东)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 ‎ ‎【答案】C ‎【解析】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故选C。‎ ‎4.(2020河南)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5.(2020重庆A)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角 D.贾思勰 ‎【答案】A ‎【解析】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医圣,A正确;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外科手术,不符合题意,B排除;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C排除;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农学家,著有农书《齐民要术》,D排除。故选A。‎ ‎6.(2020嘉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属于中医药著作的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黄帝内经》 D.《农政全书》‎ ‎ ‎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各9卷,162篇,约14万字。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战国至秦汉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排除;B项是明代手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是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故选C。‎ ‎7.(2020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2020济宁)东汉末年,因疫病流行而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撰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 A.扁鹘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符合题意;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医生,A不符合题意;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C不符合题意;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20遵义)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答案】C ‎ ‎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故选C。‎ ‎10.(2020青岛)如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祖冲之 ‎【答案】B ‎【解析】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故选B。‎ ‎11.(2020荆门)2020年中国在抗疫期间,治疗新冠肺炎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A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据题干关键信息“治未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张仲景。A符合题意。故选A。‎ ‎12.(2020长沙)自古以来,在防治瘟疫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东汉末年时出现的一部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 ‎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医学家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A正确;《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不合题意,B错误;《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作品,C错误;《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D错误。综上故选A。‎ ‎13.(2020福建)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辨症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药典编撰 ‎【答案】C ‎【解析】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用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这表明华佗重视养生保健。故选C。‎ ‎14.(2020连云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医书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千金方》 C. 《唐本草》 D. 《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东汉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学史上的不朽传世之作,故选A;《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的著作,排除B;《唐本草》是唐政府组织编撰的药物学著作,排除C;《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排除D。故选A。‎ ‎15.(2020资阳)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昭 ‎【答案】B ‎【解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2020潍坊)“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  )‎ ‎ ‎ A.《史记》 B.《毛诗笺》 C.《三礼注》 D.《齐民要术》‎ ‎【答案】A ‎【解析】根据“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A符合题意。故选A。‎ ‎17.(2020青岛)青岛市某学校组织了“精读一本书”活动。为感悟秦汉历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  )‎ A. B. ‎ C. D.‎ ‎【答案】B ‎【解析】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论语》是春秋时期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是唐朝玄奘的著作,《红楼梦》是清朝曹雪芹的著作,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单元综合】‎ ‎1.(2020湘潭)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 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城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 ‎ ‎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以及医圣的代表著作。‎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1)公元前221年;新疆 (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蓄养了强大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3)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经济上,二者都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发行了秦半两,汉武帝则发行了五铢钱;在思想上,二者都实行了文化专措施,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民族关系上,秦汉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四者任选其二即可) (4)纪传体通史;《伤寒杂病论》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解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齐国,最终完全了全国的统一。第二问:对比秦汉地图可知,西汉在新疆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标志新疆地区第一次纳入了中央管辖中。 (2)第一问:根据“汉文帝……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的文景之治。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经济,蓄养了强大的国力,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3)材料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是指汉武帝与秦始皇的统治有许多共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承秦制,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上,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使地方直接受控于中央;在经济上,二者都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发行了秦半两,汉武帝则发行了五铢钱;在思想上,二者都实行了文化专措施,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民族关系上,秦汉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四者任选其二即可) (4‎ ‎ ‎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医圣指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 (5)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2020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1 三国鼎立 ‎1.(2020黔南州)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 ‎2.(2020遵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时期,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清时称台湾,排除;B项隋朝称为流求,排除;D项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排除。故选C。‎ ‎ ‎ ‎3.(2020长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历史研究是最为可信的材料是原始材料,其中三国的吴简是由当时人写成的,具有可信性,A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艺术加工性,可信性不足,B错误;《资治通鉴》虽然属于史书,但是也有作者本身的价值取舍,C错误;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不属于三国时期,D错误。故选A。‎ 考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20永州)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D ‎ ‎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2020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答案】C ‎【解析】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十六国时期,其交战的一方是东晋,另一方是前秦,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C。‎ ‎2.(2020德州)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如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 ‎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木皆兵出自于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虽有80万,但向南进军后,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导致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到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是东晋士兵,开始感到有所畏惧,这一情景就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D正确;巨鹿之战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A错误;官渡之战相关的成语是倒屣相迎,B错误;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是草船借箭等,C错误。故选D。‎ ‎3.(2020深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等。故选C。‎ 考点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2020杭州)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B. 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C. 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 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答案】 D ‎ ‎ ‎ ‎【解析】由题干中的“嘉峪关”“犁耕图”依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学会了农耕生活,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A项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不符合史实,棉布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元朝,不符合题意; B项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符合史实,曲辕犁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C项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不符合题意; D项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衡阳)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文字“胡人汉服图” 说明胡人即少数民族可以穿汉人的服饰,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图”,说明汉人也吃上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B。‎ ‎3.(2020黔西南)“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实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材料记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B符合题意。故选B。‎ ‎ ‎ ‎4.(2020滨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下列能体现这一时期主动“汉化”的是( )‎ A.三国鼎立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本题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汉化”也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学习汉族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采用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正确;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政权均由汉族建立,A错误;八王之是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B错误;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的战役,C错误。综上故选D。‎ ‎5.(2020黔东南)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少胜多”“前秦”“东晋”,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与前秦之间于公元383年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维护了南方社会的稳定,所以D符合题意。A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交战双方是项羽与秦军;B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C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 ‎6.(2020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答案】C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 ‎7. (2020宜宾)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 ‎ ‎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答案】D ‎【解答】为促进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等。故选D。‎ ‎8.(2020广东)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 故选A。‎ ‎9.(2020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 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 ‎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各民族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B符合题意。故选B。‎ ‎10.(2020淮安)如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 A. 艺术表演 B. 民族交融 C. 重文轻武 D. 生活面貌 ‎【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北魏属于少数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重文轻武属于北宋时期的治国策略,材料信息不包括C项。图片中陶俑“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点。“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体现出艺术表演。材料中陶俑的着装和艺术表演体现出北魏民众的生活的面貌。A、B和D符合材料中的信息,排除。故选C。‎ ‎11.(2020邵阳)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用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 秦孝公 B. 孝文帝 C. 金太祖 D. 成吉思汗 ‎【答案】B ‎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进行了改革,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B项正确;秦孝公改革没有涉改用用汉语,故排除A项;金太祖和成吉思汗没有进行改革,故排除CD项。故选B。‎ ‎12.(2020广东)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答案】A ‎【解答】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 故选A。‎ ‎13.(2020潍坊)与早期佛像相比,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孝文帝改革 D.辽宋和战 ‎【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云冈石窟”、“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可知这是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材料中佛像出现汉族服饰风格说明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张骞通西域,西汉时期,与题意不符。B玄奘西行,唐朝时期,与题意不符。D辽宋和战,北宋时期,与题意不符。故选C。‎ ‎14.(2020福建)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答案】D。‎ ‎ ‎ ‎【解析】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顺应当时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进行改革,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故选D。‎ ‎15.(2020连云港)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 改穿汉服 B. 使用汉语 C. 改用汉姓 D. 与汉人通婚 ‎【答案】C ‎【解析】根据“宜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主张该姓氏拓跋为元,即改用汉姓,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汉姓,不是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和与汉人通婚,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考点5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2020齐齐哈尔)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 顾恺之 B. 王羲之 C. 贾思勰 D. 祖冲之 ‎【答案】D ‎【解析】题干的“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排除B;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排除C。故选D。‎ ‎2.(2020青海)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选的内容是(  )‎ 第一类:诸子百家,《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 ‎ 第三类:农学著作,①、《农政全书》‎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大明历》‎ ‎【答案】B。‎ ‎【解析】①处是农学著作,可选的内容《齐民要术》。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故选B。‎ ‎3.(2020苏州)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它是我国古代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故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均是明代著作,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重庆B)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儒家学说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苏格拉底——“原子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选项C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A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B排除;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D排除。故选C。‎ ‎ ‎ ‎5.(2020青岛)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是明朝的科技文化成就,朝代不符,排除。故选A。‎ 需要加历史老师交流群可扫描下方微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