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0诗五首—观沧海教案
课题 30 诗五首 观沧海 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 情感与态度: 启发学生像作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将来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建功立业。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 (一) 导语设计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怆的创作风格被古代文坛所称颂。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首《观沧海》就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他即将统一北方,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经亲临的碣石山,又临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是如沧海般澎湃。就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这首气壮河山的大作吧,来感受它的雄浑气势。 (二)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他欲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赛,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三)、字词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 原文: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译文:(挥师)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赏析与理解: 1 学生四读:快速默读,然后说一说:作者观海观(看)到什么样的景?(明确“写了什么”)在文中标记一下,首先是哪些事物,请举手回答。 明确:描写了曹操登碣石山所见沧海之景:海水、山岛、草木、洪波、日、月、星辰。 讨论1: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 海水荡漾 动景 山岛耸立 静景 实景 草木丰茂 静景 洪波涌起 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想象之景 虚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讨论2:“诗言志”。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已经知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一句:日月星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好像都是从眼前的海中出来的,意思是不是大海主宰着一切?而这大海在诗人眼前,也在诗人心中,他是否在想,中国辽阔的山河大地何时为我曹操主宰,号令天下之“令”何时皆出于我曹操之口?“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会为了写景而写景,我们透过这些景物了解诗人的情感。正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 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像曹操那样很豪气地朗诵一遍《观沧海》! 讨论3:此诗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9—12)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讨论4: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全诗围绕什么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这首诗先写景,在写景中自然的抒情,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全由“观”字展开。“观”是“诗眼”。 (五)、小结: “诗言志。”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 诗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用一篇小短文写出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体会。 教学札记 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