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济南市章丘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8 页)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片区联考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 限定用时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 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2.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贵族妇女穿着华丽的衣服出游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3.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 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他描述的农具是 A.青铜工具 B.铁犁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4.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 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5.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8 页) 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6.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A.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分离统兵与调兵权 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 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A.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D.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 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9.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 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时代 10.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11. 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最后却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元昊 B.寇准 C.岳飞 D.文天祥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50% 40% 30% 20% 10% 0%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8 页) 12.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 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出现晋商、徽商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引进高产作物玉米 D.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1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处应 填写 A.北宋 B.明朝 C.南宋 D.清朝 14.“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 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歌曲《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最 大“恩德”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5.12 世纪初,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助金攻辽中京。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 看到了北宋的腐败和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个 多世纪后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这一幕是 A.金攻打南宋 B.蒙古灭西夏 C.蒙古攻打南宋 D.元灭西夏 16.据有关资料统计,□□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 21.39%,江浙行省占 37.10%, 江西行省占 9.56%,湖广行省占 6.97%。“□□”处应当填写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7.宋代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的商业场所是 A.瓦子 B.早市 C.夜市 D.草市 1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 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8 页) 19.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 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与之有关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1.“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 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 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2.右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 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一书中。这部书是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元朝和和清朝相同之处的表 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 建立的政权 ③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 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是歌颂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文天祥抗元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隋朝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 明朝修筑皇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明朝修筑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戚继光抗倭 收复台湾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 8 页) 25.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那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 8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 3 道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7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考生必须 用 0.5 毫米黑色笔答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6.(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 徵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 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 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是哪一盛世局面的表现,分析这一盛世出现的原因。(6 分) 材料二 (2)图一、图二的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二与图一大不同的?(5 分) 材料三 它为清代所独创,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 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 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保密性强,办事效率 高。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机构?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6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7页 (共 8 页) 27.(17 分)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他……在 754 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 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根据他的口述,由 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材料一中的“他”分别是谁?根据两人的经历,概括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6 分) 材料二 ……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 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 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4 分)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材料三图一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说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 策的影响。(7 分) 28.(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王朝与边疆关系简表 朝代 新疆 西藏 台湾 唐 设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 A 入藏 嫁给松赞干布 元 设北庭都元帅府 设 B 设 C 清 设 D 达赖、班禅经中央册封 设驻藏大臣 设台湾府 (1)在 A、B、C 、D 处填写符合史实的内容。(8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8页 (共 8 页) 材料二 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 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 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 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4 分)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