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16-爱莲说_人教版(2016部编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16-爱莲说_人教版(2016部编版) (1)

说 爱莲说16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 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 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 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 同学习这篇文章。 1. 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 2. 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 3.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 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难点) (重点) 周敦颐(1017-1073),字茂 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 一。有《周元公集》行世。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 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 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 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 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一 读一读字音 清莲 西蜀 鲜有闻 shǔlián xiǎn 二 写一写字形 zhuó( ) xiè( ) 亵濯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 2.远: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之:的。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注释: 译文: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 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 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立。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注释: 独:只,仅仅。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焉:助词。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 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 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 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 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 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认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注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宜:应当。 隐逸:指隐居的人。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鲜:少。 译文: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 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 有很多人了。 导思1.莲花有什么 特点? 特点 导思2.本文主要运 用了哪些方法来论 述观点? 方法 关键词: 莲花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爱莲说》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1. “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 作用? 【答案】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 丹”衬托“予独爱莲” ,突出作者对莲的喜 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态度。 2. 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 么感情?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 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 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3. 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 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 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 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 暗讽,意味深长。 重难点小结 以莲喻人,托物言志。即《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 和赞美,歌颂它的坚贞不渝精神,“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 品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艺术上,最突出的 是采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进行正面衬托,又用牡丹进行反面 衬托,表明自己只爱莲,并且在描绘莲的形象同时,赞美莲 的崇高品格;又把莲与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进行 比较,突出莲是“君子”,从而也阐明作者对莲的向往之情。 【答案】相同点:第一,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 物言志就是借某种事物来寄托自己的志向,这两篇短文都托 所写之事物,表明自己的思想。第二,两文都运用对偶等修 辞手法,将骈句和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 如《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又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如《爱莲说》中,“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言优美,形式灵活。 【难点探究】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 《陋室铭》依托“陋室”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的品质。《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将自己的独特爱 好表现无遗,表达自己的志向。 生长环境:洁身自好 体态香气:正直高尚 气质风度:清高庄重 爱 莲 说 菊花(正衬):隐逸者 莲 牡丹(反衬):富贵者 托 物 言 志 《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 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 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生活情趣。 1.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 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 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 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2.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 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 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表现作者对 莲花的倾慕之情。结尾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 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 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赏析】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 劳动生活和她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 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 与脸庞相互映照、不见人影闻歌声等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 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